老挝芭蕉林里的三个“90 后”

2022-04-29 17:52谢思琳李向清
一带一路报道 2022年2期
关键词:蚂蟥勘测老挝

谢思琳 李向清

經过大自然长时间的洗礼,三个“90后”年轻人从外貌到言谈举止间都比同龄人更为成熟稳重。脚下踩过泥土,心中怀揣远方,这一路泥泞,收获的是更为丰富的工作经历和更为坚强沉稳的自己。

2021年11月下旬的一天,在老挝万象飞往中国昆明的飞机上,三个年轻小伙身着防护服,戴着防护镜和口罩并排坐着,露出三双炯炯有神的眼睛,坐在最远的中国能建中电工程云南院(以下简称“中国能建云南院”)员工毕俊凯戴着蓝色手套比出一个“耶”的手势,同行的李向清在他前面按下快门。留下这张自拍后,他们在老挝的工作终于告一段落。

顶得上,因为正年轻

2020年3月,中国能建云南院收到中标通知书,确认中标老挝磨丁至会晒高速公路建设项目2标段勘察工程,包括51公里高速公路及其附属服务区的初勘和详勘工作。

这条高速公路起于老挝磨丁口岸,止于老挝会晒口岸,位于老挝西北部,是连接老挝琅南塔省、波乔省与中国云南省的重要通道,作为亚洲公路网AH3的一段,是昆曼国际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贯彻落实 “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工程。

接到任务后,中国能建云南院勘测工程公司决定率先派出三个“90后”前往老挝现场,由1990年出生的李向清担任项目负责人,1993年出生的李自立担任地质负责人,1995年出生的毕俊凯担任测量负责人。

3月下旬,中国大地才刚刚展露春意,老挝已是暑气熏蒸。三个年轻人作为第一梯队前往老挝,始料未及的是当地新冠肺炎病例激增,他们不得不在万象隔离了近一个月才抵达现场。受疫情影响,国内同事也无法前去支援,他们成为驻老挝现场的唯一梯队。

年轻人的优势和特点在于所有亲身感受过的苦和难,在他们眼中都是新鲜和刺激,一旦咬着牙熬过去,便成了他们记忆深处的趣事,也成为成长道路上独一无二的珍贵体验。

靠得住,因为能吃苦

项目驻地周边流动人口多,沿线村庄大多采用封村、封路等防疫措施,进村路口一般都拉线设卡,严禁外人进入。钻探作业人员无法从沿线村庄正常进出,部分钻机组织又不能抵达现场,无法正常开钻,工作只能缓慢推进。

三个“90后”年轻人通常早上六点半起床,吃完早餐去菜市场买当天要背上山的午饭,包括糯米饭、干猪肉条、水煮竹笋、水腌菜、烤罗非鱼以及一小袋辣椒蘸水,每个人再买上两瓶2.5升的矿泉水,采购完后到村子接民工,待车子将他们送到山脚后,便开始一天的工作。

在人迹罕至的野生芭蕉林中,不时会遇上野猪、毒蛇、毒蜂窝,这些危险在当地人指导下大多能有效躲避。“最让人讨厌的是蚂蝗,”李向清说,“刚开始还是挺怕的。蚂蝗多半隐蔽于溪边杂草丛,尤其在堆积枯木烂叶的地方,只要经过就会黏在裤腿上,感觉不到它在咬人,但一旦被咬,伤口不易愈合,甚至大半年过去还会发痒。”

他们还特别研究出专治蚂蟥的“配方”,每天进山背上一小瓶洗衣粉,快到蚂蟥出没地段就提前涂抹在鞋上,当有蚂蟥上身,就立马掏出洗衣粉洒在它们身上,蚂蟥便会卷起来自动脱落。为减少蚊虫叮咬,他们都把衣裤裹得很紧,戴着口罩,身上背着工具,脚底踩着泥,手上干着活,早已忘记自己身处气温三十多摄氏度的热带雨林,挥汗如雨,汗流浃背。

勘察调绘常常没有现成的路,即便有路,由于要按照计划路线行进,几乎都是直上直下的遇水蹚水、遇山爬山,鞋子、裤子都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一整天下来每个人的脚都被泡得“白花花”的。晚上回到驻地还要整理内业资料,提前规划第二天的调查路线,有时候到凌晨两三点才能休息。

信得过,因为敢担当

没有疫情的出国,许是看山见水觅风光,疫情之下的出国,多是工作责任与担当。历时9个月,连续出差272天,老挝当地新冠肺炎感染人数从40多人次发展到了6万多人次。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三个年轻人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想尽一切办法,积极推进工作,最终高质量圆满完成了全部工作任务。

无数次的核酸检测、数不清的消毒防护、反复的沟通交流,都是常规的基础流程。物资匮乏、物流缓慢,工作效率低而产生的焦虑,时间紧任务重所导致的压力,抢抓工期连续长时间作业的身心俱疲……所有这些都让三个年轻勘测人 磨练中迅速成长。

勘测工作是为工程建设提供基础地质资料,乐观者说勘测是走遍千山万水,看尽人间美景。实际上,勘测人时刻面临各种困难的考验,到林深处披荆斩棘,去无人地翻山越岭,在荒野里负重前行……

当问及这段老挝勘测工作中有哪些记忆犹新的时刻,他们先谈及的是测量放孔、钻孔验收、岩芯编录、声波测井,如果不继续追问下去,他们是不会提到烈日当头、火云如烧、披星戴月和曾经那三十来条蚂蟥附身的事情。

为了能让李向清在工地安心值守,妻子给予了充分支持。女儿刚满两岁,长时间见不到爸爸,说自己有两个爸爸,一个是能通视频的“手机爸爸”,一个是监控摄像那端的“摄像头爸爸”,想爸爸时就说要见“手机爸爸”,殊不知这位“手机爸爸”心中又是多么牵挂家里。长期出差的李自立也近一年没有见到家人,毕俊凯也将原定于2021年10月举行的婚礼一再推迟。

经过大自然长时间的洗礼,三个“90后”年轻人从外貌到言谈举止都比同龄人更为成熟稳重,大抵是内心经历过困惑彷徨,更经历过奋斗的拼搏。脚下踩过泥土,心中怀揣远方,这一路泥泞,收获的是更为丰富的工作经历和更为坚强沉稳的自己。

In March 2020, China Energy Engineering Group Yunnan Electric Power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received a bid-winning notice of surveying Section II of the expressway from Houayxay to Boten of Laos. The project comprises the advanced and detailed exploration of an expressway section of 51 km and service areas along it.

This expressway, located in northwest Laos, starts from Boten and ends at Houayxay. It serves as an essential channel connecting Luang Namtha and Bokeo of Laos with Yunnan Province of China. As a section of Asian Highway 3 (AH3) and part of Kunming-Bangkok Expressway, it is a key project to implemen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fter receiving the survey task, the company decided to dispatch three staff members born in the 1990s to Laos. Li Xiangqing born in 1990 serves as project leader while Li Zili born in 1993 and Bi Junkai in 1995 take in charge of geology and measurement respectively.

Through long-time working in the field, the three young people have become maturer and steadier than their peer in both the appearance and the way they speak and behave. They must have experienced feelings like confusion and hesitation and then tried hard to complete their work. On the road of pursuing their dreams, they have gone through the hardship but finally they have gained richer work experience and become stronger and stabler.

猜你喜欢
蚂蟥勘测老挝
勘测小行星
信息技术在水文勘测中的应用研究
蚂蟥养殖路上不彷徨
分析地质勘测各阶段技术要点
“中国优秀电影走进老挝”巡映活动落幕
好恐怖,被蚂蟥咬了
影响土地勘测质量因素及措施
蚂蟥逃跑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