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情感训练的高年级阅读教学探究

2022-04-29 21:53王飞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高年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王飞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一些语文的基础知识,还能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因此,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十分重要,本文主要研究小学语文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情感训练的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高年级 阅读教学 情感训练

语文来源于生活,总是给学生一种亲切感。语言学习应该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指导学生将中国的语言与情感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智力和人格发展的关键阶段,在此阶段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更有利于学生产生共鸣。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将情感教育贯穿于阅读教学中,把握教学环节,真正落实语文核心素养,从而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

一、发掘情感源头——“备情”

人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产生特定的感情,这就是“触景生情”,那怎样才能让学生触景生情?这是教师需要研究的内容。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定好感情基调。有的文章给人一种轻松欢快的感觉,而有的文章给人一种悲伤凝重的感觉,为文章确定一个基调,可以更好地把握全局的情感。第二,厘清情感层次。一般的文章都会形成一条情感变化线,当学生厘清这条情感变化线时,能轻松地理解和感悟作者所强调的情感。第三,把握动情之点。一篇文章不可能都是叙述的,文章中肯定有一些动情之点,教师应该学会把握这些动情之点。第四,辨明情感差别,人的情感极具复杂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文章中寻找情感的差异性,指导学生发表感悟,培养学生丰富而细腻的情感品质。

在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中,《祖父的园子》这一篇文章表达了作者萧红童年的自由快乐,而作者抒发情感所借助的是看到的景物和所做的事情。文章伊始,“花园里边明晃晃的,红的红,绿的绿,新鲜漂亮”这一句话独立成段,不仅让人看到花园的美丽和植物的生机勃勃,也让人感受到作者是那样的快乐,因为只有快乐的人眼里一切才都是美的,才都是充满活力的。教师在解读这一自然段的时候,不能仅仅作为一个过渡句应付了事,而应让学生初探这句话背后所蕴藏的、作者想要表达的文本内涵,为全文的深度学习“备情”。在后文中,“凡是在太阳下的都是健康的、漂亮的。拍一拍手,仿佛大树都会发出声响;叫一两声,好像对面的土墙都会回答。”“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从这些语句中就可以看出“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幸福的样子。这是作者对无忧无虑童年生活的怀念,同时,也寄予了作者对祖父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将这种自由快乐的情感寄托在某一事物上,通过拟人化的描述表现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就是寄情于物。类似的拟人化的语言课文中还有很多处,所以教师要发掘情感源头,不断引导学生一步一步走向情感深处,与作者产生共鸣。

二、引领感知体验——“聚情”

学生阅读深化语文教材的同时,也是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产生共鸣的过程。

首先是以理激情。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厘清历史背景,认清事物的内涵,做到以理激情、情理交融。如在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中有这么一句话:“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想想当时的中国,已不再是往日的中国,不再被人欺负,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是多么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由于学生对当时的历史并没有太多的了解,所以很难体会那种激动的情感。为了引导学生感悟新中国成立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喜悦和自豪,教学中笔者抓住了“大典”的中心环节,充分利用视频资料,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开国大典的盛况,感受人民的热血沸腾。学生观看了毛主席的讲话视频,听到毛主席宣告时产生了激动、兴奋的心情,然后带着这种心情进入课文中,再从具体的文字中感受人民翻身当家作主的骄傲与自豪,学生带着情感进入文本,就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是想象入情。学生应该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通过一些文字想象出画面,达到想象入情的境界。如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四季之美》,作者通過细腻的笔触、独特的视角,呈现出四季不同时间段的美,其中“夏天最美是夜晚”这一段落,作者着重抓住夜晚美在动态的萤火虫和静态的夜晚相结合。在这一段的教学中,笔者着重引领学生发挥充分的想象:“明亮的月夜固然美”这明亮的月夜美在哪里呢?快速浏览第24课《月迹》,展开丰富的想象,这明亮的月夜有哪些景物深深吸引了作者?“无数的萤火虫翩翩起舞”和“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两个动态的场面,学生在已有的认知中是无法感受到的,因此这个环节的教学应着重借用图片,引领学生发挥想象,用语言丰富画面,以此达到从语言中来、到语言中去的效果。

最后是对比体悟。通过各种类型的比较,可以更好地掌握情感之间的区别,抓住特点,理解情感本质。如五年级上册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一篇略读课文,严父和慈母的形象形成强烈的对比,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促进作者不断地进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妨直接走进文本最后的主旨“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然后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分别找出文中父亲和母亲的态度的描写,在强烈的对比中进行体悟,进而引发学生的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深度思维。

三、创设表演佳机——“悟情”

叶圣陶先生指出: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情。只有在教学活动中创设“身临其境”般的表演活动,方能使学生入情入境,进而获得对文本的深刻感受,形成学生个体的言语经验。教师应该给学生搭建一个角色扮演的平台,让学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读书分享会,教师、学生都可以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感悟;还可以举行朗读比赛,要求学生朗读一篇短文,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提出建议,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提出表扬,能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在教学六年级上册《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时,笔者在课堂导入环节播放了一段《狼牙山五壮士》电影片段,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情境,学生只有先入“境”,才能更好地与课文表现的情感产生共鸣。文章的结尾以战士们跳崖后高呼口号将情感推向了高潮,读起来激动人心、振奋不已。因此,笔者邀请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朗读,让他们通过边读边演的方式使文中的红色人物形象鲜活起来,再现当时情境,调动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感悟精神。这一单元有诸多爱国文章,学习完之后,教师就可以举行朗读比赛或者读书分享会,或者是角色扮演,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如果没有他们的无私奉献,便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除了深刻地感谢和缅怀外,对他们更要有一份尊重。在读书分享会中,学生通过交流,情感印象会更加深刻。

四、升华内在情感——“泻情”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学生在言语习得的过程中既能入文章其里,更能发乎其外。情感的“厚积”,或是被人物的精神所感动,或是被文本的场景所震撼;而后“勃发”,则是情感蓄积加深到动情点,进而出现了“情满而溢发”的现象。教师此时一定要抓住学生动情的“泻情点”,根据课文内容、主旨的需要,不断升华他们的内在情感,使学生的情感得以释放,培养其丰富的传情能力。

如六年级下册《凡卡》这篇课文,采用了“写信”这一表达形式,讲述了19世纪后期的旧俄时代,凡卡由农村来到城里的一个鞋铺当学徒,受尽种种折磨,过着十分痛苦的生活。教学中,通过“信的内容”“凡卡的回忆”和“梦”等重点句的学习交流,学生已经从文字表面读到了文字的背面,他们似乎看到了整日吃不饱、睡不好、被饿得骨瘦如柴的凡卡此时又被老板、老板娘打得遍体鳞伤,在寒冷的夜晚冻得瑟瑟发抖的场面……学生似乎听到了一个九岁孩子痛苦的呻吟声,这也正是学生情感的泻发点,学生通过一次次的朗读来表达这个孩子的可怜,通过一次次交流来控诉这个不公的世界带给凡卡的苦难,同时也是对可恶至极的老板等人深深的憎恶。凡卡在莫斯科这座繁华的城市里无依无靠、受尽折磨,他把这些苦全都压在心里,而学生的朗读就是他情感最好的倾泻口。“泻情点”的释放,既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又增添了悲剧感人的力量。

教师在课堂中需要创设各种路径与方法提升学生的情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备情”是前提,“聚情”是过程,“悟情”是延展,“泻情”才是最终目标。遵循了这个情感发展的过程,能使作者、文章、学生、教师达到和谐有机的相融,促使情感教学得以优化,同时使学生的情感素质有更好的发展。总之,情感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一节好的语文课,知识与能力是语言学习的基础,但是情感训练是真正建构起学生精神世界的高楼大厦,也是追求“立德树人”的最终指向,所以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教师需要不断地研究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方法,找到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使语文课堂的情感丰富起来,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丰富学生的人格素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猜你喜欢
高年级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小学高年级合唱教学设计优化策略
小学高年级语文习作教学有效性的探讨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