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2022-04-29 22:18尹璇
党员生活·下 2022年4期
关键词:重点农业建设

尹璇

4月2日,湖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2022年省委一号文件新闻发布会,请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介绍、解讀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并回答记者提问。

湖北作为农业大省,是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湖北如何守住确保粮食安全这一底线任务?

强化“两稳”。稳面积。把粮食、大豆、油菜等面积目标层层分解到市县、落实到田块,同时加强种粮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保障,落实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12条措施,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确保农民群众多种粮、种好粮,能获利、多得利。稳产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持续推进农机农艺农信融合、良种良田良法配套,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聚焦“三优”。优化区域布局。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稳口粮、稳玉米、扩大豆、扩油料”重要指示,推进主要作物向优势区域集中,持续抓好北纬31度以北地区1000万亩小麦、江汉平原及沿江环湖地区1800万亩水稻等重点板块建设,大力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为保障国家粮油供给作出更大贡献。优化品种结构。着力提升种业创新能力,推广一批高产高抗、适销对路的新优品种,稳步提高良种覆盖率,大力发展订单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打造从“种子”到“筷子”的生产闭环,提高湖北粮油的优质率。优化种植模式。深入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大力推广虾稻共作、稻鱼共生和“油菜345”等模式,带动农民增产增效。

突出“四抓”。抓科技支撑。集中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尽快破解一批技术瓶颈,深化农科教、产学研交流合作,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构建“专家+主体+农户”的链式农技推广模式,推进关键技术入户到田,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抓服务保障。切实抓好农资生产供应,强化市场监管,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技大培训活动,加强仓储、烘干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油产后服务水平。抓示范带动。大力推进粮油全程标准化、机械化生产,以大带小、以点带面,打造一批“百亩攻关田、千亩示范方、万亩高产片”,组织现场观摩。抓督促指导。省农业农村厅常年组派9个工作组和4个科技服务组,分区包片开展督促指导。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深化之年,将如何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聚焦“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守底线,更加精准实施动态监测帮扶。选择10个县开展优化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试点,进一步完善自上而下排查和自下而上申报机制,推动各部门监测平台数据共享,提高识别的精准度和帮扶时效性。

抓发展,更大力度促进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深化产业帮扶,力争中央和省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达到55%以上。深化就业帮扶,确保脱贫人口就业规模稳中有增。抓好易迁后扶,做好跟踪监测,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逐步能致富。

促振兴,更强举措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出台重点帮扶县有效衔接实施方案,加强与17家中央单位对接,加强省内区域协作和定点帮扶,建立社会力量参与帮扶长效机制,汇聚更多帮扶资源支持重点帮扶县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将有哪些新的重要举措推进农业重点产业链建设?

今年围绕十大重点产业链综合产值增幅20%以上的目标,我省将坚持产业链、循环经济和产业融合发展理念,按照规模化、科技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多元化、国际化的思路,持续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点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做强龙头企业。培育20家以上“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全力支持一批重点企业加快上市。推动农发集团与相关资本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小龙虾、禽蛋、茶叶等行业的企业集团深度融合,打造产业“航母”。

打造知名品牌。按照每条产业链重点培育2—3个知名“大牌”的思路,加快形成湖北农产品品牌方阵。支持洪山菜薹、仙桃黄鳝、武昌鱼等品牌制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

强化科技支撑。发挥湖北洪山实验室、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等重大农业科研平台作用,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推动科技成果在省内转化落地。

全力招商引资。瞄准头部企业和细分领域隐形冠军,开展精准招商,招商金额力争达到2400亿元。

畅通产销衔接。加强与农产品主销区对接,在国内大型批发市场设立湖北农产品销售专柜(区),用好832平台等电商资源,扩大湖北农产品销售渠道。

深化对外合作。建立鲜活农产品出口便捷通道,扩大出口,支持龙头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设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

加强基地建设。推进优质农产品基地规模化,在20个县(市、区)建设500万亩优质稻标准化核心示范片,建设高油酸和“双低”油菜标准化示范基地500万亩、生态茶园120万亩,发展中药材生态种植面积185万亩。

强化要素保障。强化金融服务,推动2万亿元涉农贷款落地。强化用地保障,开展产业链项目用地专项服务行动,推行弹性出让、租赁、出资入股、点状供地等供地新模式。强化人才支撑,省级示范培训180名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育5000名农村经纪人。

今年省委一号文件对“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制定出台了哪些针对性措施?

耕地、种子、农机是农业发展的物质要素,良田良种良机是现代农业的关键环节。

着力加强耕地保护。严守耕地红线不放松,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健全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耕地保护监测预警、激励约束等机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守好“饭碗田”。

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渠道增加投入,建设420万亩高标准农田,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把更多的“望天田”变成“高产田”。

着力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提升育种创新能力,推动解决一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深入实施院士专家科技服务“515”行动和农业科技“五五”工程。

着力推动农业机械化补短板。提升农机装备水平,支持高端智能、特色种养等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农机推广应用,建设区域性农机社会化服务中心,推广“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

着力抓好农业防灾减灾救灾。完善农业重大灾害快速响应机制,细化实化预案,加强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动植物病虫害防控体系,全面提高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能力。

接下来有哪些措施和要求来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重点工作”?

今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由谋篇布局进入到具体实施阶段。围绕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项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一年接着一年干,一环套着一件办,扎实有序推进。

乡村发展要聚焦产业振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打造十大农业重点产业链;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文化体验、健康养生、民宿经济等新业态,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民稳定就业创业、稳步增收。

乡村建设要立足美丽宜居。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县域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

乡村治理要突出党建引领。重点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职责,发挥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开展农村交通、消防、安全生产、自然灾害、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和专项治理,健全农村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体系。

猜你喜欢
重点农业建设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寒露
存在感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单品推荐“抓住重点,改头换面”
所谓“重点中学”……
农业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