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探析

2022-04-29 07:03李宾
医药与保健 2022年4期
关键词:乙组甲组消化道

李宾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河南 郑州 450000)

消化道出血(GIB)属于临床常见症候群,具有其起病急、病情危重且发展快特点,致死风险较高。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压迫止血、补充血容量、内镜下止血、药物止血等方式治疗消化道出血。内镜下金属钛夹疗法一种新型止血方式,能够通过金属钛夹对出血血管的夹闭,达到阻断血管内血液外流的效果,具有止血效果理想、止血迅速的特点,目前在国内外临床上已有较大范围的应用。乌司他丁是一种广谱蛋白酶抑制剂,可促进体内微循环调节,缓解炎症反应,目前临床上主要将其用于急慢性胰腺炎的治疗中,而关于其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较少。为明确在消化道出血治疗中内镜下金属钛夹与乌司他丁联合应用效果,现以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86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为例,展开随机分组对照试验和研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线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86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此次研究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摸球法将其分成甲组与乙组,两组有患者43 例。本研究通过该医院医学理论委员会批准。甲组患者中,25 例为男性,18 例为女性;年龄最低23 岁,最高75 岁,平均年龄为(51.47±3.16)岁;出血类型:静脉曲张性出血者28例,非静脉曲张性出血者15 例。乙组患者中,24 例为男性,19 例为女性;年龄最低22 岁,最高75 岁,平均年龄为(51.49±3.18)岁;出血类型:静脉曲张性出血者30 例,非静脉曲张性出血者13 例。两组以上基线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以及出血类型等)经统计学软件SPSS 24.0版本处理,输出显示各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对比性。

纳入标准:①符合《内科学》中消化道出血诊断标准;②初次发生消化道出血,且发病时间在2 d 内;③临床各项研究数据完整;④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本研究。

排除标准:①存在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②合并全身感染、肝癌或肝性脑病等严重疾病者;③对研究药物过敏者;④精神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即根据患者病情,实施血液控制、补充血容量、抗休克等治疗措施。

甲组患者在上述对症支持治疗的条件下,开展内镜下金属钛夹治疗:妥善连接钛夹与持放器,利用内镜明确出血位置,经内镜工作孔道将配有金属钛夹的推送器置入与出血位置相距0.5 cm 处,对准出血部位双侧,对操作杆进行按压,收紧钳夹,夹住病灶与周围黏膜,断离钳夹。操作期间,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适当放入2~4枚钳夹,观察5 min,若未发生出血现象,则结束治疗。术后动态化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并禁食,适当补充液体。

乙组在甲组对症支持治疗以及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的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治疗:在5% 葡萄糖溶液250 mL 中添加10 万U 乌司他丁注射液(生产厂家:广东天普生化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0476)实施静脉滴注,每日2 次,持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临床疗效参照相关文献进行拟定;①显效:治疗24 h 内,出血停止,黑便或呕血症状消失;②好转:治疗24 h 内出血停止,黑便或呕血症状减轻;③无效:均未达到以上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 好转例数)/ 病例总数×100%。(2)观察两组各症状消失时间,主要包括呕血消失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大便潜血转阴时间,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3)观察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的应激反应。收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周3 mL 空腹外周血,在3000 r/min 速度下离心约5 min,留取上层清液。通过化学发光法,检测抗利尿激素(Antidiuretic hormone,ADH)、皮质醇(Cortisol,Cor)的水平,通过酶联免疫法,检测维生素E(vitamin E,VitE)的水平。上述所有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与甲组有效率81.40%(35/43)相比,乙组治疗有效率97.67%(42/43)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各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

乙组患者在各症状消失时间(呕血消失时间、肠鸣音消失时间及大便潜血转阴时间)与住院时间方面相较于甲组患者均有缩短,上述各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2 两组各症状消失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s)

2.3 两组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ADH 值、Cor 值以及VitE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应激反应指标水平均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0.05),且相较于甲组,乙组患者血清ADH 值、Cor 值较低,VitE 值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应激反应指标水平比较(±s)

3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明显增加。该症候群属于消化内科常见危急重症,若不及时予以有效治疗,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特别是急性消化道出血,于数小时内出血量便可达到1 000 mL 以上,发生组织穿孔以及坏死的风险往往较高,极易导致不良后果。因此,找寻一种有效且能够快速止血的方式,对保障患者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既往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疗法来控制患者病情,实现快速止血目的,但此种疗法的长期疗效欠佳,且部分药物安全性较低,难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随着纤维内镜与电子内镜的出现,以及内镜操作技术不断更新与完善,内镜止血方式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止血治疗中。内镜止血治疗过程,热疗或冷凝操作易造成病损部位坏死或组织穿孔,而通过金属钛夹止血方法,能最大程度地降低组织坏死或穿孔风险,从而保证临床治疗效果。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原理与外科结扎或血管缝合相同,主要是通过在直径超过3 mm 局灶性出血或血管破裂出血处,利用金属钛夹形成的机械力,把血管与周边组织共同结扎,以隔断血流。李茜等在文献中报道,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疗法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5.00%。但该疗有明确禁忌证,如:出血位置周围组织质脆或质硬、恶性溃疡出血、胃底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肠胃道黏膜弥散性广泛渗血等。此外,金属钛夹对续发性溃疡与组织变形坏死而致再出血,所达到止血效果也较为理想。

乌司他丁能与人体细胞膜上受体相结合,提高细胞膜与溶酶体膜稳定性,并能快速达到血药峰值,促进原型排出。在出现消化道出血时,机体会释放出大量炎症因子与水解酶,而以上药物可有效控制致炎因子、水解酶,减轻炎症反应,保障机体正常运转。另外,乌司他丁还可保护脑、心肌细胞,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预防脑细胞死亡。因此,可将乌司他丁与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用于消化道出血治疗中,以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孙浩等人在一项关于92 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止血研究中,指出将乌司他丁与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用于患者的止血治疗中,可取得97.8% 的止血有效率,效果优于单纯内镜下金属钛夹止血(87.0%)。本研究结果显示,乙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7.67%)与甲组(81.40%)相比,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提示内镜下金属钛夹协同乌司他丁能提升临床治疗效果。乙组各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和甲组相比,均明显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可见以上联合疗法能促进患者较快恢复。与上述研究看法存在较大相似度。究其原因,可能是乌司他丁与内镜下金属钛夹疗法的止血机制不同,联合应用能够更好地控制出血,改善患者的预后恢复质量。

ADH 是一种常见氧化应激指标,由人体下丘脑室旁核与视上核分泌,可调节机体水盐代谢平衡,维持水平重吸收;当人体出现生理功能异常时,该指标会出现明显改变。Cor 是临床另一常见氧化应激指标,由肾上腺皮质生成、分泌,可维持心肌与肌肉组织完整性,影响碳水化合物、脂质与蛋白质代谢,控制炎症、过敏性活动。VitE 在机体内外均易被氧化,可发挥氧化保护作用,并能抑制机体生成过多氧自由基,提升细胞膜稳定性。上述几项指标的水平变化与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密切相关,故而均可作为反映消化道出血患者机体氧化应激状况的敏感指标,而机体应激反应减轻,也可为患者的预后恢复创造有利条件,故而能够加快机体恢复,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内镜下金属钛夹结合乌司他丁方案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氧化应激反应,这也是患者治疗后出血症状得到更快控制的重要原因之一。究其原因,乌司他丁对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神经内分泌反应具有抑制作用,能够阻断氧自由基生成,减轻机体组织受到的过氧化损害,缓解机体的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使血清ADH、Cor 水平下调,VitE 上调。

综上所述,在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予以内镜下金属钛夹联合乌司他丁联合止血,能够取得较单纯内镜下金属钛夹疗法更理想的止血效果,并且可加快控制消化道出血各症状,减轻机体应激反应。

猜你喜欢
乙组甲组消化道
消化道出血有哪些表现?若有这4个,是时候注意了,如何护理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带你了解消化道出血
预防消化道出血的方法有哪些
阻止接球
谢靖开创新纪元 唐丹四度擎金杯
嘴和消化道(2)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
一道奇妙的竞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