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2022-04-29 07:03李敏
医药与保健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液根治术麻醉

李敏

(濮阳市妇幼保健院 麻醉科,河南 濮阳 457000)

乳腺癌是我国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逐年增加,该病主要累及患者双侧乳房,随着病情发展,癌细胞可通过血液、淋巴转移至身体其他部位,严重缩短患者生存周期。临床上多采用乳腺癌根治术对患者进行治疗,其能够切除病变乳腺,控制患者病情发展,该手术造成的创伤较大,可引起明显的急性疼痛,对患者预后情况产生不良影响。前锯肌作为浅表肌肉,与胸膜、血管等组织相隔较远,且超声定位容易,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能够对肋间神经外侧皮质、胸背神经产生阻滞效果。胸肌Ⅰ型阻滞通过将局麻药注入胸大肌与胸小肌之间,达成阻滞胸外侧神经、胸内侧神经的效果。本研究通过对94 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对镇痛效果、血流动力学、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9月在濮阳市妇幼保健院接受乳腺癌根治术的94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n=47)与对照组(n=47)。观察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9~65 岁,平均年龄(51.12±5.04)岁;体质量指数(BMI)19~25 kg/m,平均BMI(22.16±1.02)kg/m;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级15 例,Ⅱ级32 例。对照组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5~64 岁,平均年龄(51.02±5.19)岁;BMI 19~24 kg/m,平均BMI(22.04±1.23)kg/m,ASA 分级:Ⅰ级17 例,Ⅱ级30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BMI、ASA 分级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符合《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17年版)》中的诊断标准,符合乳腺癌根治术相关手术指征;②患者BMI 18~30 kg/m,ASA 分级Ⅰ~Ⅱ级;③患者生命体征相对稳定,意识清醒,沟通能力正常;④患者均知情同意。

江南地区指我国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文化繁荣,自古就以“江南水乡”之称闻名。沪宁杭地区则属于江南地区的重要构成区域,是长三角经济带的核心部分,有着极为强大的经济影响力。其大致以太湖为中心,形成了以南京、上海、杭州为顶点的三角形。而气候,则是一种大气物理特征的平均状态,体现出一定的长期性和区域性。江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具有相应的区域特征。

排除标准:①手术前曾接受放化疗者;②合并慢性疼痛疾病、心肺疾病、凝血功能障碍、穿刺部位感染、神经系统疾病者;③合并智力障碍、精神疾病者;④长期饮酒或服用镇静催眠类药物者;⑤既往有局麻药过敏史者。

1.3 方法

对照组实施胸椎旁阻滞,患者取侧卧位,使用超声探头辨认3 - 4 胸椎棘突,并在超声引导下行平面外技术穿刺,分别在患者T2 - T3 节段、T4 - T5 节段的胸椎旁间隙各注入20 mL 浓度为0.375% 的罗哌卡因(广东嘉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3181,规格:10 mL∶50 mg),15 min 后对阻滞平面T2-T7 进行测量,确认阻滞成功后,给予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

术前,两组NK、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2 h,两组NK、CD4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CD8水平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K、CD4水平明显更高,CD8水平明显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4。

1.4 观察指标

从种子发芽、出苗到拔节是玉米的苗期。土壤温度对玉米萌发和出苗特别重要,如果2月间播种,因土壤温度低会造成玉米苗稀,植株生长发育缓慢,最终影响玉米产量和质量。出苗前,要求土壤温度不低于8℃,在10-12℃正常发芽,它决定着玉米的发芽率和出苗的整齐度。玉米顶端分生组织分化叶片后,温度也会影响其展开速度并进而控制体内干物质的积累率。土壤温度仅在播种后1-2周内对顶端分生组织产生影响,此后气温成为玉米生长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检验;计量资料用±描述,组间比较采用检验;<0.05 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the compliance of the Academic Hospital personnel with a FIT-based CRC screening program was suboptimal, especially among physicians.

西汉建立以后,占据河套的匈奴人多次南下入侵关中。在汉文帝时期,入侵关中的匈奴人烧毁了汉朝的行宫—回中宫,直逼长安郊外。

2 结果

2.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

术前,两组MAP、H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手术开始后10 min,两组MAP、HR 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2。

表1 两组镇痛效果比较(±s) 单位:分

2.2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

两组术后2 h、4 h、8 h、24 h 的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见表1。

①镇痛效果:分别于术后2 h、4 h、8 h、24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总分0~10 分,0 分视为无痛,10 分视为难以忍受的剧痛,得分与镇痛效果成反比。②血流动力学:比较两组术前、手术开始后10 min 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③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分别于术前、术后12 h 抽取患者空腹静脉血5 mL,使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M(IgM)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检测仪检测自然杀伤细胞(NK)、CD4、CD8水平。

表2 两组血流动力学比较(±s)

2.3 两组体液免疫功能比较

乳腺癌根治术在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具有清扫范围广的特点,能够将患病乳腺及周围皮肤、淋巴结等组织整块切除,避免癌细胞进一步扩散。该手术方式对患者身体造成的创伤较大,可造成强烈的疼痛刺激,继而引发机体各项功能紊乱,影响患者术后恢复,因而需要加强麻醉管理。

表3 两组体液免疫功能比较(±s) 单位:g·L-1

2.4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

观察组实施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患者取侧卧位,使用超声探头对浅表背阔肌和深部前锯肌进行辨认,选择大小为80 mm 的神经阻滞针行平面内进针,从尾侧向头侧进针,直至针尖到达前锯肌平面,注入2 mL 的实验剂量,通过超声观察到液性暗区后,确定回抽无血、无气,注入20 mL 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使患者调整至平卧位,将超声探头平行放置于锁骨外1/3 处,辨认胸大肌、胸小肌,在胸肩峰动脉胸肌支附近进行穿刺操作,注入10 mL 浓度为0.375%的罗哌卡因,等待15 min,对阻滞平面T2 - T6 进行测量,确认阻滞成功后,给予常规麻醉诱导和维持麻醉。

表4 两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s) 单位:%

3 讨论

术前,两组IgA、IgG、IgM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术后12 h,两组IgA、IgG、IgM 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见表3。

胸椎旁阻滞是乳腺癌根治术的常用麻醉方法之一,通过将局麻药注入胸椎旁间隙来阻滞脊髓神经分支,达成镇痛目的,但胸椎旁空间与胸膜、中枢神经系统的距离较近,麻醉操作易对其产生不良影响。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选取患者前锯肌平面作为阻滞部位,具有操作简便、镇痛效果好、安全性高等优点。该麻醉方法通过对患者胸背神经和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产生作用,能够有效阻滞感觉神经对手术创伤刺激的传导,减轻患者疼痛程度。前锯肌属于人体浅表肌肉,超声成像效果较好,麻醉医生可实时观察阻滞情况,确保阻滞位置准确、局麻药物扩散良好,从而降低操作难度,保障麻醉效果。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的局麻药注射区域血管供应少、不邻近胸膜,可有效避免麻醉操作对中央轴索、胸膜结构产生不良影响,进一步保证患者安全。此外,胸肌Ⅰ型阻滞对胸内、胸外侧神经有较好的阻滞作用,同样远离血管及胸膜,能够保护阻滞路径上的骨性结构,将该麻醉方法与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联合使用,可完善镇痛效果,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神经阻滞麻醉。

本研究中,两组术后2 h、4 h、8 h、24 h 时的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能够发挥与胸椎旁阻滞相似的作用,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在进行乳腺癌根治术时,术中麻醉操作会对支配患者心脏的交感神经产生一定影响,可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出现异常波动。本研究中,两组手术开始后10 min 时的MAP、HR 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水平明显更高。究其原因,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超声定位清晰,能够准确阻滞感觉神经,同时避免其他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从而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

IgA 广泛存在于黏膜组织内,能够为机体抵御病原体入侵提供免疫屏障;IgG 是构成人体体液免疫系统的主要成分,该物质可调节吞噬细胞功能、中和病毒毒素、介导溶菌和细胞毒作用;IgM 是初次体液免疫应答中最早出现的抗体,可用于诊断近期感染。在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麻醉时,患者的交感神经会受到麻醉药物影响,继而破坏机体自主神经平衡状态,抑制患者体液免疫功能,影响相关指标水平。从本研究结果可知,两组术后IgA、IgG、IgM 水平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水平明显更高。究其原因,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能够阻断手术刺激的神经传导通路,保留其他自主神经功能,减轻体液免疫抑制程度。除影响体液免疫外,乳腺癌根治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还可通过免疫通道、酶系统等多种途径抑制机体细胞免疫功能,使患者NK、CD4减少,CD8增多。本研究中,两组术后NK、CD4水平明显降低,CD8水平明显提高,但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前者NK、CD4水平明显更高,CD8水平明显更低。究其原因,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能够有效减轻手术疼痛刺激,且局麻药注射部位的血管供应较少,药物被吸收入血液循环的速率低,可减少麻醉药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造成的不利影响。

环境友好型钻井液经60℃、90℃、120℃老化16 h后的性能见表3。钻井液老化前后流变性能稳定,表观黏度保持在30 mPa·s左右,动塑比在0.45~0.59,具有较好的携岩性;老化后,API滤失量在5.0~6.5 m L,高温高压滤失量为13 m L左右,能较好地满足钻井需要。

综上所述,超声引导下前锯肌阻滞联合胸肌Ⅰ型阻滞用于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可发挥较好的镇痛作用,对患者血流动力学造成的影响较小,能够保护患者体液及细胞免疫功能,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体液根治术麻醉
食管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
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对早期乳腺癌治疗的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围手术期舒适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的预见性护理干预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全凭静脉麻醉与吸入麻醉在老年腹部手术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七氟烷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麻醉中的效果研究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体会
“探究体液的缓冲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