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采,让文章添彩
—以浙江省“山水联盟”学校月考作文为例

2022-04-30 11:15杨大为浙江省严州中学梅城校区
作文新天地 2022年10期
关键词:明月照征途山本

◎杨大为 浙江省严州中学梅城校区

一、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你要搞清楚自己人生的剧本——不是你父母的续集,不是你子女的前传,更不是你朋友的外篇。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德]尼采

“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

——[日]山本耀司

对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结合自身体验,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二、立意指导

第一则材料包含了多层的意思。“搞清楚”,首先是把握自己的人生定位;其次,还要设计好自己的人生剧本,即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设计好自己的人生追求,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活出自己的精彩,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是一个由“主宰”到“规划”到“实现”的完整过程。第二则材料,山本耀司特别强调人要“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才能认识“自己”,从而指出了“认识自己”的途径。第二则材料是对第一则材料的补充,明确了第一则材料中指出的人生之路的实现方式。本题仅仅谈“认识自己”是偏题的,要两则材料结合起来,重点突出通过“碰撞”来“认识自己”的方式,阐释如何在与“他人”的碰撞中、在探索广阔世界的征途中发现你自己,认识你自己,重新定位你自己,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三、佳作展示

明月照我,我踏征途

赫尔曼·黑塞曾说:“每个人的生命都是通往自我的征途。”认识自己这一西方哲学的基本命题,始终被人们奉为“终极的难题”。然而,茕茕孑立,我们真的能凭一己之力,艰难地走完自己这一漫漫的征途吗?

诚如山本耀司所言,“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到的。一味地把“自己”作为自己的参照物,反而容易陷入柏拉图所云“自我洞穴”的泥淖。我们切不可执着于自我的“小确幸”而忽视日月的光辉,更不可以“认识自己”为嚆矢而选择“自命清高似的假意超脱”。更强的风景、更美的彼岸,本就是“自我之征途”重要的“驿站”。明月照我,风光犹在;我踏征途,何谓迷茫?

真正地认识自我固然是困难的,但我想说,如果心里只有自己,便永远不能认识自己。包括很多西方哲学家也陷入了这样的误区:他们面对苏格拉底“人啊,认识你自己”的命题深感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但最终还是无法明白怎样才能认识自己。我在这里可以阐明,认识自己,则必须以更强、更高、更大的东西为参照,更直接地说,即我们的社会。人的社会性是不可祛除的,我们囿于己见而无法自拔,往往是因为我们难以具备“他者思维”和“他者视角”,“人与我皆无尽也”,认识自我,需要从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开始。

《人民日报》积累了无数主旋律的华章。你是否想过,是什么让它把握了人民的视角,是什么让它真正认识了中国的国情?唯有“人民思维”“他者思维”使然。同样地,很多人往往自怨自艾、牢骚满腹,这其实没有什么意义。有意义的是认识自己、超越自己,然后再用自己的视角来体察他人。认识自己不是逃避社会、自守一片栖息地的理由,社会的浪花只管拍打,自我的光辉只会在大浪淘沙之后而异彩纷呈。

所以,认识自己,是从社会中来再到社会中去的过程。从古至今,有多少伟人完成了这一伟大的实践?很多人往往是在完成了社会使命、实现了人生价值之后,才真正认识了自己。屈原在汨罗江边逡巡长叹:“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在茅屋里呼号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认识自己”其中包含了某种社会责任,当经历过社会之后,自我征途便冲开了终点的围障。

是的,“以我观物,万物皆着我之色彩”。认识自我、通向自我的征途,并不是那“寂寞沙洲冷”、无忧亦无惧的假意超脱,它是那“山花含笑、明月皎皎”,可供我一路高歌的壮丽旅程。

【点评】论述文虽然目的在于说理,以理服人,但也要讲究语言的文采,才能增强论述的生动性和形象性,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本文是一篇掷地有声的论述文,作者观点表达清晰准确。文章中“泥淖”“嚆矢”“囿于”“唯有”等词语,带有文言色彩,极具带入感,使读者容易沉浸于作者讨论的深刻话题中。灵活地选用整散句与长短句,在进行论证时,用严密的长句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细腻的说理,再辅以诗化的语言,优美流畅,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文。读起来铿锵有力,鼓舞人心。

猜你喜欢
明月照征途山本
革命征途上,永远冲锋在前的老党员
每期谜语
“征途”等十二则
打工心语
螳螂之夜
赞清官郑板桥
王兴武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