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简要复述课文的策略

2022-05-01 16:32左之敏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2年4期
关键词:王戎起因故事情节

左之敏

复述课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持续时间很长的训练,统编教材从二年级到五年级都安排了学习任务。以四年级为例,编者在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提出“了解故事情节”作为简要复述的前提,教师在具体指导时,如何将精准把握故事情节与简要复述有机结合呢?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抓住课文题目进行适当地扩展,让学生借助文本中的关键词把课文主要内容转化为主要情节,为简要复述课文打基础。

如教学《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师可以抓住课文题目进行提问,帮助学生获知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题目中的“王戎”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课文中的“诸小儿”。教师提出问题——“王戎看到道旁李树上有很多李子时,与诸小儿有什么不一样呢?”这样的问题直指故事的起因;故事的主要情节是在“取道旁李”这一事件上,王戎与诸小儿不一样表现的关键在于“取”与“不取”,教师提出问题——“对道旁李,王戎与诸小儿有什么不同的表现?”这一问题指向事情发生的经过,学生通过对比可以感知王戎的判断;“道旁李”在题目中属于故事结果的承载物,教师可以提出问题——“道旁李与平时大家喜欢吃的李子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这个问题不仅点出了故事的结果,而且交代了这一结果是怎么来的。

搭建合适的支架是简要复述训练的有效抓手。搭建支架时,教师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逐步分解复述任务,让学生在层层深入中理解文本内容,轻松完成简要复述的學习任务。

如教学《西门豹治邺》,教师要进一步细化课文的具体情节,以其中的“了解民情”为例,这是整个故事的起因,又是课文中表达得比较详细的内容。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西门豹通过谁来了解民情,了解到了哪些重点信息?”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中获得与故事情节发展密切相关的人物和事件:河神娶媳妇,官绅逼钱,巫婆选新娘,有女孩人家的不同遭遇等。教师可以根据这一部分内容,用“起因——经过——结果”搭建简单的思维导图:起因是给河神娶媳妇,经过则是官绅与巫婆互相勾结祸害百姓,结果是造成有女孩的人家外逃导致“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学生按照这样的支架进行简要复述,就能够比较清楚地把整个故事的起因说明白。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抓住文本的表达线索,才能顺利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如教学《故事二则》之一的《扁鹊治病》,课后练习的要求是:“默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表示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扁鹊治病》这个故事发展的顺序就是文本的表达线索,这两条线索中,一条是由表示时间先后的词句组成,主要有“有一天”“过了十天”“十天后”“又过了十天”“五天之后”;另一条是由表示蔡桓公病情变化的词句组成,主要有“病在皮肤”“病到皮肉”“病到肠胃”“病入骨髓”“病死了”。这两条线索清晰地将故事发展的先后顺序呈现出来。对此,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画出思维导图。这样,学生在简要复述中借助这幅思维导图,就能够清楚地复述故事。

总之,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简要复述,需要根据单元课文的文本特点,以故事情节为抓手,借助思维导图为支架,为学生顺利开展简要复述提供支持。

猜你喜欢
王戎起因故事情节
神童王戎
“事实上的名士”王戎,“魏晋风流”的一个样本
吝啬的王戎
一起船舶火灾事故起因分析及防范对策
王戎识李
新疆电影《真爱》对当代人价值观的影响
普希金的南方叙事诗中戏剧性故事情节
津海关事件起因探析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故事情节的应用
朝鲜战争是怎样打起来的?——对朝鲜战争起因、性质、责任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