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联合口腔正畸治疗错伴牙列缺损的效果及对牙齿骨吸收、骨密度水平的影响*

2022-05-01 03:57方首镕王晓云雷雨露蒋宁宁
中国医学工程 2022年4期
关键词:牙列牙槽骨骨密度

方首镕,王晓云,雷雨露,蒋宁宁

[1.山东省慢性病医院(山东省康复中心)口腔科,山东 青岛 266000;2.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江苏 徐州22100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山东省慢性病医院(山东省康复中心)收治的错伴牙列缺损患者96 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48)和对照组(n=48)。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纳入标准:①年龄>18 岁;②均为初次治疗;③无牙周病;④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有肝肾功能障碍、甲亢、糖尿病、代谢性疾病等基础性疾病;②无法配合治疗。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48)

1.2 治疗及随访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口腔正畸治疗。所有患者均用钛镍丝辅弓、橡皮圈和牵引埋伏牙牙冠固定正畸,缝合切口,利用直丝弓矫治技术和方丝弓固定矫正技术对患者错进行矫正;患者牙齿如出现局部缺损需植入适量羟基磷灰石补骨;注意固定和牵引过程中动作缓慢轻揉,2 周复查1 次。

所有组患者完成修复治疗后遵医嘱,前3 月每月1 次,后续1 年内均为2 月1 次对牙齿进行清洁、返回医院复查。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 年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骨吸收及骨密度情况。

骨密度检测方法:使用口腔放射CBCT 机(美国贝克曼公司生产)对所有患者上下颌前后牙区进行扫描。测量三维定位:扫描图像直接进入电脑,其配套分析软件确定重建的平面作任意需要的二维图象处理和三维图象重建;通过选择三维重建平面和二维基准平面得到受检牙治疗前后同一层面的二维图象;水平向、矢状向、冠状向,在冠状向的图像上,选取11、21 之间牙根尖点连线,根中1/2 连线和牙槽嵴顶连线,使用软件中的“density”功能进行测量,记录骨密度曲线的最大值、最小值和2 个中间值,均值为该牙槽间隔的骨密度值。

1.4 判断标准

①疗效判断。显效:牙齿形态接近正常,语言及咀嚼功能正常,X 线显示牙床根尖周组织恢复至正常,无需牙齿保护器;有效:功能恢复明显,无需牙齿保护器;无效:功能无改善,牙床根尖周组织有扩大迹象,需牙齿保护器。治疗总有效=显效+有效。②生活质量采用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评价。该量表包括生理性疼痛、功能受限、社交困难、心理沟通、心理阻碍、生理障碍及残障7 个项目,总分56 分,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比较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3.72%效显优于对照组的72.92%(Z=2.155,P=0.031),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48,n(%)]

2.2 两组治疗前后牙周组织状况比较

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 年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较治疗前有所升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 年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比较(n=48,± 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比较(n=48,±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1 年后,两组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n=48,± s,分)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n=48,± 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4 两组治疗前后骨吸收及骨密度比较

观察组牙齿骨吸收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 年牙槽骨密度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治疗后1 年牙槽骨密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5。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牙齿骨吸收及牙槽骨密度比较(n=48,± s)

表5 两组治疗前后牙齿骨吸收及牙槽骨密度比较(n=48,±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3 讨论

牙列缺损是指牙列中部分牙齿的缺失[5-6]。龋病、牙周病是牙列缺损最常见的诱发因素,其次是外伤、其它炎症、肿瘤手术等[7]。研究表明[8]:35~44 岁年龄组平均失牙0.88 颗;65~74 岁年龄组平均失牙9.86 颗,说明我国牙列缺损存在普遍性。治疗错伴牙列缺损多以修复为主,但该方法较易造成牙齿松动,治疗效果欠佳。

近年来,随着新型修复材料的出现和口腔修复技术的提升以及患者对口腔修复要求的升高,错伴牙列缺损的治疗不仅需要保证修复患齿,还需要保证口腔一定的活动度,因此口腔正畸的应用具有必要性[9-10]。通过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的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牙体的磨损,纠正上下颌间的问题,进而在保证患者牙齿美观基础上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11-12]。此外,正畸治疗将生理性偏斜的牙齿(牙轴)排列到颌骨的正常位置上,更加精细地调整牙齿位置,建立良好的咬合关系,稳定的咬合关系是手术效果的重要保障,能够有效的防止术后畸形的复发。

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表明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效果更好。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时先利用口腔正畸有效清除口腔内病理因素,将患牙恢复整齐,降低牙体磨损程度,提高牙齿稳定性[13-14]。正畸技术将尖牙上牙槽骨彻底清理,并将牙槽嵴顶的颊侧缘牙槽骨保留下来,可使萌出阻生尖牙与邻牙建立较好的牙周关系,提高治疗有效率。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1 年出血指数和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知口腔正畸结合修复的方法针对性较强,有效提高患牙的稳定性,降低出血量,降低直接修复治疗诱发的生理刺激,进而降低口腔微环境变化导致的菌斑数量,提高治疗效果。

观察组治疗后1 年生活质量评分为(42.90±6.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口腔正畸治疗能够降低修复治疗造成的牙周组织的生理刺激,进而促进牙组织的健康恢复,最大限度提高牙齿的美观程度;此外,口腔正畸治疗牙颌畸形时能够避免关节受损并促进颞颌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提高牙齿的咀嚼能力,生活质量和满意度也因此得到改善[15]。牙齿修复方法提高牙列美观程度及稳定性,还能有效改善口颌内生理功能,促进牙齿功能恢复,保护牙周组织,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观察组牙齿骨吸收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 年牙槽骨密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上述结果提示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错伴牙列缺损对牙齿骨吸收和牙槽骨密度影响较小。联合治疗利用轻的矫治力诱导牙齿移动,将倾斜的牙齿进行吸收和重建,从而达到矫正牙齿的目的,提高牙槽骨密度并降低牙齿骨吸收量。

猜你喜欢
牙列牙槽骨骨密度
牙槽骨厚度及牙移动中解剖界限的研究进展
预防骨质疏松,运动提高骨密度
青少年上颌前突正畸后牙槽骨形态变化
牙列间隙患者正畸与修复治疗后复发的临床分析
口腔正畸联合修复治疗在牙列缺损合并牙颌畸形患者中的应用
骨密度水平分三级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骨密度的关系
洗牙会把牙齿弄松吗
我国寒地中小学教师体质及骨密度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