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机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效果

2022-05-03 22:47游桂娟刘中华游国清陈伟雄
中国医药科学 2022年7期
关键词:负压水肿脑卒中

游桂娟 刘中华 游国清 陈伟雄

[摘要]目的觀察负压机械刺激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改善状况。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 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住院,病程1~3个月,且临床症状符合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进行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以及康复锻炼,治疗组增加负压机械刺激治疗。比较治疗2周及4周后患手的肿胀值、VAS 评分、上肢 FMA 评分、MBI 评分。结果治疗2周及4周后,治疗组的 VAS 评分、患手的肿胀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此外,治疗组的 FMA 评分及 MBI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负压机械刺激能更进一步减轻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水肿及疼痛,对提高上肢运动功能及改善日常生活质量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负压;机械刺激;脑卒中;肩手综合征Ⅰ期;水肿;淋巴回流

[中图分类号] R74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0616(2022)07-0184-04

Effect of negative pressure mechanical stimulation on stage Ⅰ post-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

YOU  Guijuan    LIU  Zhonghua    YOU  Guoqing    CHEN  Weixiong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Zhong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Guangdong, Zhongshan 5284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improvement of stage Ⅰ post-stroke shoulder-hand syndrome with negative pressure mechanical stimu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hospitalized in the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and Depart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Zhongsh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from March 2019 to September 2020 with a disease course of 1-3 months whose clinical symptoms were consistent with stage Ⅰ shoulder-hand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treatment group (n=30) and the control group (n=30). Both groups received routine clinical drug treatment and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upplemented with negative pressure mechanical stimulation. The swelling valu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pain score,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score for upper extremity and 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 score of the affected hand after 2 weeks and 4 weeks of treatment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2 weeks and 4 weeks of treatment, the VAS score and swelling value of the affected han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In addition, the FMA score and MBI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Conclusion Negative pressure mechanical stimulation can further relieve the edema and pain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 shoulder-hand syndrome, and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improving the motor function of the upper extremity and promoting the quality of daily life.

[Key words] Negative pressure; Mechanical stimulation; Stroke; Stage Ⅰ shoulder-hand syndrome; Edema; Iymphatic reflux

肩手综合征(SHS)是指一侧手部突然肿胀疼痛,同时伴有肩关节疼痛,又有外国学者称其为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CRPS)Ⅰ型[1],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并发症中很常见。有研究[2]报道我国脑卒中患者 SHS 发病率高达30%以上, SHS 在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甚至高达74.1%[3],仅有不到23%的患者能够恢复以前的活动,对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非常大的影响[4]。故临床上需要探究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来促使患者快速康复,其已经成为本领域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本研究选择负压机械刺激治疗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通过改善肢体的淋巴回流及静脉循环,以及高频机械振动作用,观察其对患者的患手的肿胀值、疼痛程度、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9月在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中医科住院,病程1~3个月,且临床症状符合肩手综合征Ⅰ期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46±6.23)岁,出血性脑卒中12例,缺血性脑卒中18例;平均病程(29.75±3.62)d。治疗组男13例,女17例,平均年龄(59.58±5.86)岁;出血性脑卒中11例,缺血性脑卒中19例,平均病程(30.21±3.15)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或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①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②符合肩手综合征Ⅰ期[5]的诊断标准;③意识清楚、无认知功能障碍(简易记忆测试量表>7分)及沟通障碍;④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严重的心肝肺疾病;②肩手综合征Ⅱ、Ⅲ期的患者;③治疗处皮肤严重缺损或水疱;④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简易记忆测试量表<7分);⑤不能配合治疗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康复治疗技术以及临床药物治疗,治疗组在采用常规的临床药物治疗及康复治疗技术的基础上联合负压机械刺激治疗。两组的治疗频率均为1次/d,6次/周,连续4周,且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后及治疗4周后进行相关评定,评定治疗师不参与治疗,不知道研究的分组情况。常规康复治疗技术:(1)良肢位的摆放。(2)同一个治疗师上肢运动功能康复锻炼。(3)针灸治疗。(4)负压机械刺激治疗:使用Cellu M50设备(LPG,瓦朗斯,法国):①先采用 Lymphedema-Codition模式从腋下淋巴区域向周围移动,治疗时间为8 min,激活开放腋下淋巴管内瓣膜;②再用 Lymphedema-Mobilize 模式先横向移动再纵向上升移动,从手臂到前臂再到手背手掌,治疗时间为12 min,此模式负压抽吸牵拉皮肤、毛细血管的锚丝激活淋巴系统,使淋巴结畅通;③最后用 Lymphedema-Drain 模式先纵向上升移动再横向移动,从手背手掌到前臂再到手臂,治疗时间为10 min,此模式为排泄引流模式,此模式主要是产生节律性反复收缩、放松从而产生一个持久深透的谐振效果,使深层组织被彻底“疏通,松动”,淋巴液都集中在远端;④最后纵向上升移动,从手背手掌到前臂再到手臂,促進远端的组织液回流到腋下的淋巴管,再促进全身淋巴回流量。每次治疗30 min。

1.3 观察指标

在治疗前、治疗2周、4周后分别采用以下评估方法来观察治疗组和对照组的疗效。①视觉模拟评分(VAS)法[6]测疼痛指数:采用中华医学会监制的 VAS 卡,卡上印有10 cm 长线段,线段上有可移动游标,线段两边分别表示无痛(0分)和难以忍受的最剧烈疼痛(10分),嘱患者根据自身疼痛情况移动游标至相应位置并计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越疼痛;② FMA 评分评价上肢运动功能:主要采用简化的Fugl-Meyer 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法,主要包括屈伸肌的共同运动、部分分离运动、分离运动、腕关节、手指关节、反射活动及协调能力等方面的测评,共33个测评项目,共66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上肢功能越好;③ MBI 评分评定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主要采用改良 Barthel 指数量表,包括进食、修饰、穿衣、大小便控制、用厕、床椅转移、上下楼梯、洗澡10个项目,共100分,评分越高说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好;④水置换法[7]测患手肿胀值:把手浸入装满水的容器中至水面淹没至手腕横纹处,测出排掉水的体积即为手的体积,分别测出健手与患手的体积,患手与健手体积差为患手的肿胀值,测量3次取平均值,分数越高,代表患者患手越肿胀。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 SPSS 2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如果数据符合正态分布,评定结果以均数±标准差( x ±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 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采用中位数(四分位间距)表示,采用非参数 Z 检验;对照组及治疗组进行组内治疗前中后比较,数据符合正态分布数据采用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数据用 Kruskal-Wallis H 检验。 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周及4周后,治疗组 VAS 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治疗2周与治疗4周 VAS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FMA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及4周后,治疗组 FMA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2周与治疗4周 FM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在治疗前、治疗2周与治疗4周 FMA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MBI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 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2周及4周后,治疗组 MBI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前、治疗2周与治疗4周 MBI 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3。

2.4 两组患手肿胀值结果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手肿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2周及4周后,治疗组肿胀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此外,分别对对照组及治疗组的患手肿胀值进行治疗前,治疗2周与治疗4周的 Kruskal-Wallis H 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4。

3讨论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是一种继发性病变,与上肢体液回流受阻及神经反射性血管运动功能障碍等有关。目前解释最多的是由于循环系统的功能障碍。良好的静脉管和淋巴管的自主节律性收缩有助于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而肌肉收缩引起的肌肉间隙的脉管收缩与舒张是循环的动力,即所谓的“泵压机制”。而脑卒中患者早期在卧床及坐位时,手臂通常会长时间地垂于体侧,长期处于腕掌屈位,肩胛带后缩下沉及前臂内收、内旋,致使患侧上肢静脉系统及淋巴系统回流受阻[8],从而引起患手肿胀疼痛。

本研究负压机械刺激治疗是通过设备的简单操作结合治疗师手法,既代替单纯的徒手淋巴引流治疗,也有机械振动刺激作用。负压机械刺激治疗是通过设备的负压抽吸作用根据淋巴管的走形、淋巴结的位置,使淋巴管的外压力增高,拉动毛细淋巴管的锚丝,扩大毛细淋巴管的内皮细胞间隙,增加淋巴液的回流量,从而达到快速消肿止痛的作用,而且设备可以通过快速、深入、持续时间极短的高频机械振动激活肌肉组织的泵压功能,从而促进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减轻肿胀及缓解疼痛。

Amanda Moseley 等[9]在手法淋巴水肿排泄与负压机械刺激效果的对比分析报告中得出负压机械刺激治疗可改善乳腺癌后继发性手臂的淋巴水肿,治疗后水肿及疼痛均有改善。在我国负压机械刺激治疗使用比较局限,目前该疗法主要用于术后肿胀、淋巴水肿、乳腺癌术后患肢肿胀等[10-11],国内外关于负压机械刺激技术治疗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报道很少。以徒手淋巴引流技术为主的按摩加压疗法配合其他技术在临床上已常用于改善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12-15]。

本研究发现治疗组在减轻患侧上肢疼痛及水肿,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比较对照组更有用,与王楠等[16]在淋巴引流作用于肩手综合征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研究中治疗组在治疗2周后患者 VAS 评分为(2.57±1.59)分;FMA 评分为(19.33±9.68)分; MBI 评分为(53.07±13.58)分;患手的肿胀值为(26.5(110))ml。对照组在治疗2周后患者 VAS 评分为(3.70±1.44)分;FMA 评分为(11.87±7.44)分; MBI 评分为(35.67±14.19)分;患手的肿胀值为(38.0(79))ml。治療组在治疗4周后患者 VAS 评分为(1.40±1.38)分;FMA 评分为(28.20±13.50)分; MBI 评分为(72.57±15.32)分;患手的肿胀值为(14.5(113))ml。对照组在治疗4周后患者 VAS 评分为(2.87±1.46)分;FMA 评分为(13.17±7.80)分; MBI 评分为(41.37±15.24)分;患手的肿胀值为(32.0(78))ml。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在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前评估结果均有所改善,治疗时间越长,治疗效果越明显;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分析认为:一方面负压机械刺激治疗对患肢皮肤表面进行从远心端向近心端的柔软放松的按摩技术,重复、有节律地推动淋巴液在淋巴管的流动,加速组织液内淋巴的向心回流,降低痛觉感受器,减轻交感神经系统性活性,类似于徒手淋巴引流手法减轻患者上肢水肿及疼痛;另一方面,机械振动刺激能够刺激肌梭的本体感受器,兴奋Ⅰα类传入神经纤维,调节皮质内易化输入,改变皮质途径的兴奋性,减轻痉挛;同时,激活和运动神经元,刺激Ⅱ型纤维,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改善肌肉协调性及收缩效率,进一步减轻疼痛及缓解肿胀[17]。

综上所述,负压机械刺激治疗可以明显减轻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肿胀及疼痛症状,从而改善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及学习。但本研究为小样本试验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观察时间短,仅选择Ⅰ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且负压机械刺激技术是结合了常规康复技术开展的,对单独使用负压机械刺激治疗尚未进行研究。因此,为进一步明确负压机械刺激技术对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需要加大样本量,进行长期随访与观察,进行更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参考文献]

[1]朱韫钰,祁奇,蒋超,等.肌内效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9,41(8):588-590.

[2]张冲,刘光勇,萧抒蓉,等.中医定向透药配合超声波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科学,2019,9(5):61-63.

[3]叶静,李涓,周俊,等.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 meta 分析的再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0,35(2):65-70.

[4]王磊,彭金林,孫予祥.镜像视觉反馈疗法在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Ⅰ型康复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8,24(5):549-552.

[5]杨露,彭涛,郭铁成.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9):716-720.

[6]李玉姐.超声药物导入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7):53-55.

[7]王磊,邱玲,彭金林,等.镜像疗法结合上肢双侧运动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0,42(6):533-535.

[8]刘阳,李建华,陶静琰,等.运动贴布联合徒手淋巴引流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及上肢功能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9,34(9):90-92.

[9] A M,Piller NB,Douglass J,et al.Comparison of theeffectiveness of MLD and LPG technique[J].Journal of Lymphoedema,2002,2(2):30-36.

[10]欧建林,龚璇,任国兴,等.负压淋巴回流促进系统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9,25(9):1098-1102.

[11] C Campisi.LPG Technique in the Treatment ofPeripheral Lymphedema: Clinical Preliminary Results and Perspectives[J].Journal of Lymphoedema,2002:10(35–36):14-15.

[12]段好阳,张国栋,尹明,等.手法淋巴引流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老年脑卒中后早期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8,40(8):591-593.

[13]厉坤鹏,周茹珍,顾莹莹,等.手法淋巴引流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水肿及运动功能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8,33(4):74-76.

[14]欧建林,郝赤子,陈芳婷,等.徒手淋巴引流结合肌内效贴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短期疗效观察[J].中国康复,2019,34(5):235-238.

[15]李豪,李霞.悬艾结合淋巴引流技术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3):1-4.

[16]王楠,匡乃峰,王琰,等.淋巴引流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疗效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35(7):873-875..

[17]周研,刘晓红,郑洁皎.振动疗法治疗肩手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老年医学与保健,2018,24(5):82-84.

(收稿日期:2021-08-23)

猜你喜欢
负压水肿脑卒中
封闭负压吸引治疗技术治疗骨科创伤感染的临床研究
负压救护车为何能隔离病毒
“负压”为何能隔离病毒
水肿是怎么回事,该怎样消除水肿呢?
从水肿捕捉疾病的蛛丝马迹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做个瘦子 送走水肿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