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并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分析

2022-05-05 07:08陈克勤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2年2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摘 要】实验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形式和方法,一般可以分为演示实验、课内小实验、学生分组实验以及课外实验。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物理实验教学往往形式比较单一,教学效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从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及学生物理学科素养培养目标入手,如何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当前教师关注的重点问题。笔者认为,应立足学生发展目标,从当前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入手,拓展思路、丰富方法、创新作业形式,搭建更加多元化的物理实验教学平台,有效推进学生学科素养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学思并进;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2)12-0082-03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学科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教师运用不同的物理实验形式和内容,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更深层次地掌握物理学科的奥秘和内涵。

1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当前物理课程教学往往比较偏向于理论讲解,忽视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实验教学为例,受课堂时间、学生动手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物理小组实验等多以演示实验的方式进行,学生无法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教学的效果自然相对较差。

其次,从物理实验课堂教学方法来看,在实验教学中,由于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等并没有融入到实验教学过程,因此实验组织的方式相对单一,同时学生缺乏对实验教学的兴趣且参与度不高,因此实验教学质量普遍偏低,无法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1]。

再次,从作业的设计来看,以往教育理念下,物理学科作业也是习惯于采用书面作业的形式,课外实验安排较少,因此作业形式与内容相对单一,作业活动质量不高。

最后,从教学评价的角度来看,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缺失。实际上无论是演示实验还是学生探究实验,都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价与分析,找到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明确的方向[2]。

2   学思并进——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

2.1  拓展思路

首先,思路的拓展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结合沪科版教材教学目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获得知识能力、整理分析能力、评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基于此,教师要具体学情入手,从实验教学目标入手,多维度分析学生的需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

其次,思路的拓展要以学生为中心。不同年级的学生物理学习的兴趣、能力都不相同,因此在实验教学方法的选择方面也要结合学生的具体需求。如对于刚刚接触物理探究实验的学生而言,教师单纯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则学生的注意力会过度集中在实验仪器上,而对于教师演示的实验过程关注较少,因此也无法提炼、总结本堂课的教学内容,演示实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此种形势下,教师可以改变以往的教学思路,将演示实验与学生实验有机结合,从而让学生明白“观察—思考—动手—总结”是分析、解决问题的关键[3]。

如针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一简单的随堂实验,便可以通过教师演示与学生动手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感受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现象。这一实验所需的物品基本上都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如橡皮筋、尺子等,因此还可以作为学生课后作业的趣味小实验,进而引导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进行应用与拓展。

如上所述,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拓展思路,用简单的小实验去激发学生课堂学习、课后探究的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具备自主探究的能力,从而满足学生多元化的活动需求。

2.2  丰富方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注重学生观察、实验、探究以及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实验活动中,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综合质量。

以演示实验为例,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演示实验过程中,不仅能够将抽象的实验直观展现出来,还能将原来繁琐的实验介绍、铺垫环节变得简单化。如在声音、光等有关生活现象的教学章节中,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现象、光的折射与反射现象,借助现代教育技术,便可以非常便利地将抽象的实验直观化,从而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随堂实验还可以通过演示实验与学生动手实验并用的方式进行,如“平面镜成像”实验,作为“随堂+分组”实验,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并能够用自己的語言对实验现象进行总结,最终能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4]。基于此,本堂课教学的重难点就在于引导学生在分组探究中逐渐养成认真观察的习惯,并能够在实验过程中养成团队合作的意识,通过探究、交流能够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课堂开始之初,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平面镜成像”现象,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活动中。

教师:同学们,看看这幅图,说一说你在生活中还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的现象呢?(出示山倒映在水中的图片、舞蹈教室练功房的镜子照出的人像等)

学生一:早晨起床在镜子前梳头发。

学生二:走在路上,商店玻璃窗上也能够看到自己。

学生三:测视力的时候,可以从镜子中看到视力表。

学生四:……

教师:大家说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那么你们知道这叫做什么现象吗?(由此引入本堂课的主题内容)

在具体演示讲解的过程中,教师借助课前准备好的实验材料和工具,引导学生观察和总结平面镜的特征、镜面中“像”的特征、像与物体本身之间的差别等,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顺利引出后续的探究实验。

在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使其分别借助不同的工具进行相应的探究实验,然后分享各自实验的收获。

小组一:我们选择的是两个大小相等的跳棋A、B,首先将A放在玻璃板前的格子纸上,然后移动另一个棋子B,让它和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完全重合;然后我们又数了A到玻璃板的格子的数量,然后与B到玻璃板的格子的数量进行比较,发现两者是相等的。

结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原来物体大小是相等的,像到镜面的距离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也是相等的。

小组二:……

如此,以演示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借助实验器材进行探究,发现物理实验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印象,同时也能够使其借助动手过程感知物理现象的奥秘。

2.3  多元作业

以往物理学科作業的安排与布置并不符合物理学科的实践性特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双减”政策的具体要求也相违背[5]。

基于“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要重视物理实验在作业中的作用,将物理实验融入到多元化的作业设计过程中,引导学生结合课堂实验经验,从生活中找到适合的物品继续探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灵活应用、及时总结的学习目标。

以“声音的产生”为例,在随堂实验中,教师借助多媒体、现场演示等方式向学生演示了声音的产生以及传播实验。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教师将未完成的探究实验安排在小组活动中,鼓励学生自主搜集、整理物品,去探究声音产生与传播的奥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搜集了生活中常见的物品。

小组一:橡皮筋。

小组二:一次性塑料杯、水。

小组三:直尺。

……

结合课堂上教师演示实验的方式,学生几人一组,用自己的方法来研究生活中的物体都是怎样发出声音的。

小组一:两名学生各自捏住橡皮筋的一端,第三位学生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它的状态,然后听一听有没有声音。

总结:手拨动橡皮筋让它来回晃动,可以听到橡皮筋发出了小小的“嗡嗡”声。

小组二:将水从矿泉水瓶中倒入杯子里,在倒水的过程中听到了“哗哗”声,看到了水杯底部的涟漪一圈圈向外散开。

总结:水从高处落下,敲击杯子底部发出“哗哗”声。

小组三:一名学生将直尺的一端用手固定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另一名学生拨动直尺使其振动,不仅听到了直尺振动发出的声音,还听到了直尺在上下振动的过程中与桌面碰撞发出的声音。

总结:物体之间的碰撞也会发出声音。

除了仿照课堂上演示实验的方式,学生还利用不同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对声音产生的原理进行探究。除此之外,部分学生还对声音的传播进行了拓展实验。相比单纯的写作业的方式,动手实验更能够让学生了解物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学会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6]。

在探究实验的基础上进行自主总结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实验结束后,学生还应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将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探究的实验结论等记录下来。其中涉及的一些复杂实验还可以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通过分析、记录等过程,感知物理与生活之间的紧密

联系。如此,将物理实验融入到多样化的作业中,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学科探究意识,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上,还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这样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意识,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愿。

2.4  完善评价

教师要将目标达成、情感体现以及学生课堂状态等融入到物理实验评价标准中,而不是单纯通过实验的成功与否进行课堂实验教学效果的评价。

如在平面镜成像“随堂+学生动手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保障评价标准的多元化,按照实验结论正确、实验结论有误两种情况进行评价。在实验结论正确的小组评价过程中,按照正常标准进行打分。重点关注实验结论有误的小组,指出其实验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及操作过程中的问题,而不是以简单的实验失败进行单一评价。同时还要指出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的闪光点,让学生意识到虽然其实验结果有误,但是在过程中表现出的探索精神还是非常值得鼓励的。如此,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物理探究的兴趣,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积极的学习心态。

总而言之,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提升是一项综合性教学任务,“双减”政策出台之后,物理课堂也要应势而变。教师要从课堂思路、课堂教学方法的拓展与延伸,到作业的多样化设计,再到全面系统的实验教学评价,实现对实验课堂的全面优化。教师始终要关注“双减”政策对高效课堂的要求,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总结的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轻松、活跃的氛围中收获更多知识。

【参考文献】

[1]刘兴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探索[J].学周刊,2021(32).

[2]李亮.基于关键能力培养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研析——以“测量小灯泡电功率”为例[J].试题与研究,2021(30).

[3]陈婷婷,翁雨燕,桑芝芳.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以“牛顿第一定律”为例[J].中学教学参考,2021(29).

[4]胡小鲁.浅谈合作学习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实践[C]//2021教育科学网络研讨会论文集(四).2021.

[5]冯许卫.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探究性实验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作用[J].新课程,2021(45).

[6]王旭阳.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体系的改进[J].教育与装备研究,2021(11).

【作者简介】

陈克勤(1964~),男,汉族,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
当代艺术概念的确立与有效性
基于科学探究的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探索
网络与云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初探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