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本土文化,实现学生完整生长

2022-05-05 01:59顾润生帅宁华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2年4期
关键词:体验活动德育课程学校文化

顾润生 帅宁华

【关键词】学校文化;德育课程;体验活动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2)31-0027-02

【作者简介】1.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2.帅宁华,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江苏南通,226010)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道德与法治特级教师。

顾润生:请介绍一下“‘张謇大生思想’体验式启蒙教育”项目的建设背景和基本内涵。

帅宁华:“大生”一词源于《周易·系辞》,是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的根本宗旨、强大动力和高远境界。江苏省南通高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赓续张謇教育思想,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着力研究“张謇大生思想”在当下小学教育中的定位、活化、运用与发展。“张謇大生思想”的基本内涵包括爱国救国、造福民众的大爱思想,心怀责任、勇于担当的大志精神,开拓进取、勇于创新的大为追求。

“‘张謇大生思想’体验式启蒙教育”项目研究学生发展中的“体验”“启蒙”教育需求,提炼“张謇大生思想”的德育内涵,构建“张謇大生思想”的德育课程,优化“张謇大生思想”的育德情境,拓展“张謇大生思想”的体验活动,发展学生“大生”素养,修炼教师“大生”教养,发挥“张謇大生思想”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作用。

顾润生:学校是如何将顶层思想转换为学校的德育课程体系和实践形态的呢?

帅宁华:我们的项目建设主要强调“在场”,“在场”学习的理念一直在提醒着我们,要开发并充分利用物态资源和课程资源,让学生在体悟中扩大认知视野,提升核心素养。

一方面,我们积极建设与拓展“张謇大生思想”体验空间。校内,在“大生门”“大生水景”“天生园”“广生园”等已有物态环境的基础上,深入推进“红色师范长廊”“张謇纪念馆”“女红传习所”“大隆制皂体验馆”等德育空间的开发与建设。校外,我们充分发挥啬园、南通博物苑、张謇纪念馆、大生纱厂遗址、大生码头、唐闸工业遗址等校外德育基地的作用。

另一方面,我们不断构建与优化“张謇大生思想”德育课程,构建与实施“1+N”德育体验式启蒙课程。“1”表示“张謇大生思想”大爱、大志、大为主题课程,是课程的起点;“N”表示由“1”拓展出的系列德育课程。“大爱课程”下设“孝亲敬长”“爱惜人才”“爱国救国”“慈善济民”等主题体验课程,并由此生长出“爱自己”“爱亲人”“爱集体”“爱党爱国”系列德育课程。“大志课程”依托大隆制皂体验馆、棉花种植基地,开设“探秘皂的生命”“诚信小棉商”等主题体验课程,并由此生长出“习惯养成”“责任担当”“立志成才”系列德育课程。“大为课程”依托女红传习所、伶工学社、张謇书法、张謇诗社等德育体验课程基地,开设“非遗小传人”“勇于创新”等主题体验课程,并由此生长出了“亲自然,感悟美”“做公益,传播美”“勤劳动,创造美”系列德育課程。“1+N”德育体验式启蒙课程的实施路径包括:

一是以共生融合为追求推进基础型课程建设。我们将“张謇大生思想”渗透在各学科教学中,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尝试、体验、反思,进而内化为自觉的言行。二是以全人教育为旨归推进拓展型课程建设。学校开设了张謇书法、张謇诗社、女红传习、伶工学社等88门拓展型课程。三是以主题探究为路径推进研究型课程建设。项目化主题探究学习的步骤有:设计,确定主题,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开展先学;执行,学生带着先学思考进入情境,通过参观考察、访问专家、文化体验等路径展开体验学习;转化,学生将学习成果与伙伴共享。

顾润生: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果?项目的发展愿景是什么?

帅宁华:我们的项目建设取得了喜人成绩:一是学生层面,发展“大生”素养,乐享品格教育。“张謇大生思想”内涵丰富,是促进学生品格成长的宝贵财富,是鼓舞和激励学生前进的精神动力。学生们在各项比赛中奋勇拼搏,屡创佳绩。二是教师层面,修炼“大生”教养,提升专业技能。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培养了一支热爱传统文化,有道德、有担当、有智慧、有技能、有视野的复合型教师队伍。

下一阶段,我们还要继续在课程载体的活化运用、课程内容的优化完善、课程评价标准的建构实施、项目成果的辐射推广等方面着力。我们将深入推进“张謇大生思想”体验基地的开发与使用,进一步完善“大隆制皂”等体验中心的使用管理,开展常态的课程体验和探究活动。我们要对微型张謇纪念馆等场馆进行文化再造,融入科技元素,开发人机互动平台,形成鲜明的课程教学环境。我们要让课程文化不仅“看得见”“摸得着”,还要“说得出”“做得好”,充分彰显“张謇大生思想”体验式启蒙课程的教育核心价值。我们要加强对“大爱”“大志”“大为”课程内容的研究,分别构建“大爱”“大志”“大为”特质下的课程品牌项目,形成“大生”课程体系,制定相应的课程评价体系,关注学习过程和课程实施过程,使评价作用最大化。

总之,从“大生文化”到“大生德育”“大生课程”“大生课堂”再到“大生教育”,我们期待走出一条“厚植本土文化,实现学生完整生长”的育人路径。

猜你喜欢
体验活动德育课程学校文化
小学品德教学中体验活动应用之我见
小学英语有效教学情境对促进学校文化建设的教学研究
简谈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探讨
体验式学习模式在中职学生德育课程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学校优质特色发展需要校园文化的浸润*
多元评价,焕发劳技课程的魅力
“多元教育”视阈下的学校文化建设探索
浅论中职学校的教育创新
数学探究中提升学生智慧的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