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背景下的教育元宇宙:追求目标、驱动机理和实施模型

2022-05-05 01:57曾海郑燕芬邱崇光
中国教育信息化·高教职教 2022年3期
关键词:新基建

曾海 郑燕芬 邱崇光

摘   要: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是教育新基建的六大重点方向之首,为助力教育新基建的落实与高效建设,深入理解新基建对教育体系升级发展的目标和驱动机理,文章以新教学理论对教育升级发展的迫切呼唤为理论导向,以教育、教育信息化和在线教学模式升级发展的迫切需求为实践导向,研究理论指导下的新基建、新技术对教育升级为教育元宇宙的驱动作用、链接作用、支撑作用和进化作用,了解新基建推动教育体系升级的宏观目标和关键技术,提出新基建推动教育升级的实施框架模型。文章最后总结出实施过程中应重视的四个要点:一是一体化顶层设计;二是教育模式重构;三是优质资源开发;四是评估新技术的实效。

关键词:新基建;具身认知理论;沉浸学习理论;教育元宇宙;驱动机理;实施模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2)03-0013-09

一、对教育新基建的理解

2021年7月,《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1]提出,信息网络新型基础设施是教育新基建的六大重点方向之首,并提出通过打造“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通过建设平台和数字资源基础设施体系,推动数字资源服务的改革与创新,充分发挥5G、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优势,强化信息化技术、资源和工具在教育中的深度应用,为教育的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对教育新基建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下,一要打造智能云网,精准筑基教育发展;二要深化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三要深化运营“信息高铁”。同时,围绕教学、评价、研训、管理四大方向,持续创新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一是促进新技术在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学应用等方面的融合,为教学变革创造条件;二是创新基于人工智能的精準评价;三是借助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教师高质量研训促进教师能力提升、专业发展;四是推动服务提升,助力管理更高效;五是持续做好产业生态系统构建。

在新基建、新技术推动新型智慧教育建设的过程中,其追求目标、驱动机理和实施模型是三个根本性问题。由于新基建和新技术的密切关系,为简化研究因素,我们将把新基建、新技术作为一个整体对象参与研究过程。

二、新教学理论对教育升级发展的

呼唤——理论导向

教育理论及创新是教育学科不断发展的原始动力,肩负促进教育体系不断升级发展的重要历史责任。在建构主义、联通主义、有关情境和体验的诸多教学理论继续发挥骨干作用之外,一些新生产力催生的新教学理论更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下面,我们将论述有关基础教学理论和具身沉浸式教学理论对教育升级发展的理论导向作用。

(一)有关教学理论的基础要求

1.真实学习环境理论

真实学习是一种基于真实情境,支持学习者对逻辑与事物之间的联系进行探究、讨论、对话的方法。真实学习理论强调创造实例化的学习事件,提供呈现知识应用方式的情境,其核心是借由真实的情境、现实的问题,通过学习主体与真实情境的交互,让学习者得以沉浸到解决真实问题进而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中[2]。

2.体验学习理论

1984年,大卫·库伯(David Kolb)提出体验学习这一概念,强调有效体验的学习情境包括具体经验、观察与反思、概念形成、实地操作与验证四个阶段。知识的获取源于学习者的直接或间接经验,而学习的发生是对已有经验进行再加工的过程。也有研究者认为分布式认知是对认知主体和外部环境进行系统化分析的过程,认知可以分布在个体内、群体间、媒体、环境甚至时间之中。因此,分布式认知理论强调认知活动的系统性,也强调认知活动的环境根植性与分布性。

总之,学习是在情境中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将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和新的知识相结合,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这也是个人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发生并成长的过程,所以学习离不开环境和体验。

(二)具身认知理论和沉浸学习理论的呼唤

弗朗西斯科·瓦雷拉(Francisco Varela)等对具身概念和理论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具身认知理论[3]认为,认知的发生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主体与环境进行动态交互、建构知识的过程。一是强调认知的具身性,即学习主体在知识建构过程中参与的重要性,包括个体的经验、感受等层面。二是强调认知的情境性,表明认知无法脱离情境而存在,关注学习主体与情境的交互。三是强调认知的动态生成性,根据学习主体与环境的动态交互和情境体验,不断迭代、生成的过程。所以,具身理论认为具身环境和沉浸体验的构建是关键。

沉浸学习理论是由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Mihaly Csikszentmihalyi)等提出的,指人在全神贯注或完全沉迷于做某件喜欢做的事情,深度参与其中而产生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时所处的一种忘我状态。米哈里称之为“沉浸体验”。学习者参与活动的“沉浸”状态,能够极大地提升在线教育中学习者的参与感和学习动机。

具身沉浸式教学旨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的优势,构建一个虚实融合、实时交互的网络学习空间,学习者置身其中,可以开展无异于真实世界的自然交互,产生无异于真实情境的身心体验,从而产生寓身于境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而目前兴起的教育元宇宙就具备这些特征:

第一,能够支持沉浸式学习环境的构建。教育元宇宙通过新型技术、设施设备构建出虚实融合的仿真学习空间,既支持真实场景中的学习行为,又通过虚拟仿真的学习空间满足一些真实场景无法营造的学习情境。

第二,能够支持动态交互学习活动的开展。教育元宇宙能够依托智能技术实时识别学习者的动作与表情等并作出反馈,通过真实的感官体验让学习者产生自然的学习体验。

第三,能够得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教育元宇宙让学习者能在沉浸式的情境中开展学习活动,产生身临其境的具身化体验,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度的转变,有助于学习效果的高质量提升。

三、教育升级发展对新基建、新技术的

需求——实践导向

由于疫情的影响,大量的面授教学不得不仓促转入在线学习。相对于面授教育,目前的在线教育是降维的,很多教育信息在表达、传递、互动的转变过程中出现损失,由此造成当前在线教育存在学习驱动力不足、学习投入度偏低等情况,导致在线教育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大受影响。

由于新冠病毒变异毒株的不断出现,抗疫可能是人类一项“长期”的任务,在线学习不可能是短期的临时措施,疫情的“常态化”使教育承受不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双下降的状况,现实急切呼唤更具体验感和场景感的新一代沉浸式在线教育的出现。升级后的在线教学,不仅应该把教学传递信息的维度重新升上去,而且希望在新基建、新技术的支持下,在每一个维度上有更大的扩展。这就是最直接、最现实的需求和实践导向。另一方面,从社会历史的进程来看,也存在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教育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才能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知识和人才需求[4]。

下面,将从教育体系、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新模式三个层面,逐步深入研究新基建、新技术与它们之间的目标引领作用和相互影响机理。

(一)教育体系升级发展的需求

第一层次,首先观察教育体系的变迁。教育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不断升级发展的,体现在它的学习表征形态是不断升级演进的(见表1)。由此可以观察其发展规律,特别是观察教育升级与新基建、新技术的关系。一是新型智慧教育包含的未来学习图景具有八大特点:事物的自我数字映像、知识点的动态呈现、学习要素的全程交互、虚实共生的课堂环境、量身定制的课程内容、全域感知的学习空间、支持移动计算的终端设备、真实有效的具身体验[5]。二是新基建包含的技术群具有五大关键技术:5G/6G、人工智能和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和云计算、区块链、体感交互和脑机接口。新基建必须有针对性地支持这些关键技术的实施。总之,科学技术和基础设施需要与社会的经济文化形态发展相适应,智慧社会和智慧教育需要新型基础设施作为支撑。

(二)教育信息化升级发展的需求

第二层次是关注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取决于两个维度:教育思想和模式的先进性、新基建和技术的先进性[6]。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技术、新基建的发展,使教育信息化升级发展到教育泛在化成为可能,具体见图1。

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代表的Web3.0时代的到来,让用户得以体验真正的智能化学习。当前,Web3.0中人工智能较为普遍的应用是语义网,未来随着技术的成熟,Web3.0的教育应用将发展为以无限接近人脑的思辨方式,更加个性、精准、智能地理解用户的想法并服务于用户[7]。换句话说,随着新基建和新技术的成熟发展,教育正在由数字化、智能化朝着智慧化、泛在化的方向进行迭代升级,这是Web3.0的精髓所在,也是教育信息化升级的方向所在。

(三)在線教学模式升级发展的需求

第三层次是观察教学模式的升级发展。在互联网出现之前,远程教育主要依靠邮递资料、观看录像和广播电视,后来呈现出三代互联网和三代在线教育的局面。第一代互联网的出现,使人们在电脑旁实现远距离交互学习。第二代在线教育依托移动互联网,使在线学习实现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8]。随着5G 、人工智能、VR/AR、仿真技术的不断进步,第三代沉浸式互联网出现了,它除了使万物互联之外,还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加真实的情境体验,同时也要求在线教学模式及其教学平台实现四个升级转变。

1.从资源型到沉浸型转变

无论是第一代或第二代在线教育,其主要作用还是教学资源的传递,情境和体验感不足,教学效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面对后疫情时代常态化的在线教学需求,绝大部分数字资源服务平台因缺乏完备的教学支持服务而作用受限。另一方面,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线下资源的骤然缺失让线上资源需求暴涨,学习者对适需、优质、个性的数字资源和平台的渴求日益强烈[9]。从单一的资源提供转变为体系化教育服务,第三代元宇宙在线教学已成为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2.从自在型到智慧型转变

智慧教育要求在线教育系统具有“四自”特征:自适应、自组织、自激励和自创新[10]。目前的第二代在线教育主要由学习者自我服务,在固定的课程和教学设计下,随意把握教学模式,处在一种自在状态,属于放任型,谈不上因材施教[4]。因此,走向更为科学的第三代在线智慧型教学是升级发展的必然选择。

3.从离身型到具身型转变

基于具身认知理论的沉浸式教学是在线教育创新发展而衍生的新型教学形态,区别于传统教学,它关注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身体感知,强调学习者与情境的动态交互而产生的具身化体验对知识建构的重要作用,从而促进学习者身体和心智的整体发展和在线教育的升级换代[3]。

4.从有限型到泛在型转变

教学模式本身也由低级走向高级:面授—在线化—智慧化—泛在化。前三个形态是有限的、实体范围的,最终教育信息化将使教育走向泛在化,即虚实结合的形态。泛在学习的优势在教育元宇宙中得到充分的体现,横跨虚实两界的泛在学习状态可成为学习者的第二人生。

总之,新基建包含的技术群,特别是人工智能和AR/VR技术,必须有针对性地支持教育以上三个层面的升级转变。随着理论和技术的进一步升级进入互联网元宇宙发展阶段,教育也相应地进入教育元宇宙阶段。

四、元宇宙理念引领新一代教育的

升级目标

(一)元宇宙的概念

目前,元宇宙(Metaverse)已经形成新一轮的热潮,对它关注度的提升是基于人们的娱乐体验和对生产、生活效率的提升而产生的。元宇宙不是新生的概念,但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普遍形成的共识是在传统网络空间的基础上,伴随多种数字技术成熟度的提升,构建形成既映射又独立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学习者可以借助设备随时随地进出元宇宙,使用数字化身份进行交互,在特定经济和文明规则下,获得无限接近于真实世界的反馈[11]。

(二)元宇宙的基本特征与优势

元宇宙有可能成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形态和最重要的应用,成为许多前沿技术的最终集成平台。它有四个基本特征,即增强型的素质体验、开放式的互动空间、与现实世界并行互联、用户自发设计驱动[12]。这些都是元宇宙有别于现有的各类数字消费品和数字生态的优秀特征,有着无比广阔的发展空间。

元宇宙教学的优势如下:现实世界教学系统主要体现在各教学环节,虚拟世界教学系统生成存在于各种虚拟场景之中,各教学环节同样具有沉浸感,而且能够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来获取知识,实现自身的创意。由于VR/AR和先进信息技术的助力,往往还具有超越面授教育的感受和优势。有生动场景和体验感的学习往往更具有吸引力,体验者将有更高的学习驱动力和学习投入度,由此带来沉浸式在线学习的更高效率和更好效果,达到教育体系升级发展的愿景[13]。

五、新基建、新技术对教育体系升级的

驱动机理分析

时代在变迁、技术在进步,我们正处在技术扩散和教育变革相互交织的宏伟场景之中,必须厘清技术与教育的相互关系,特别是新基建、新技术对教育的驱动作用。这里有两条逻辑关系,一是生产力的基础作用,即技术进步是上层建筑——教育进步的原始推动力。二是人们对新教育更高的需求呼唤相应技术的创新发展和整合适应。进一步细分,这个驱动机理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具体说明。

(一)技术对经济和教育升级发展的驱动作用

图2反映了在线教育与技术基础的紧密关系,以及技术带来的教育和学习方面升级性质的推动,这种推动是在线教育升级发展的原始动力[6]。

(二)技术发明在需求和现象之间起到链接作用

任何教育变革都不是凭空发生的,时代思潮和社会变迁为教育变革提出理想追求和目标导向,但任何教育理想和目标的达成,只有在相应的物质技术基础的支撑下才能成为现实。布莱恩·阿瑟(W·Brian Arthur)在《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一书中,曾经精辟地分析技术与经济的关系。现在我们把他的分析运用到同样是上层建筑的教育领域,结论就是很多必要的技术结合在一起,然后创造一个稳定的行动结构,决策、活动、物流、资源、服务都在其中。由此创造了我们称之为教育的东西[6]。它不断地从技术中创造自己,并且决定哪种新技术会进入其中。这里的因果循环是技术创造了教育的结构,教育调节着新技术的创造。看清使技术和教育正反向相互作用的逻辑,就能更深刻地理解新基建和教育相互推动的机理,努力实现教育与参与新基建相关技术的反复相互推动、再生成、再推动和再创新。

(三)新基建、新技术对第三代沉浸式在线教学的支撑作用

沉浸式教学模式的旨归是实现虚实融合、自然交流、寓身于境和最终实现幸福的教育人生。教育新基建应该是实现这些教育旨归的强大技术基底。图3反映了对沉浸式教学理论从上向下的指导引领作用和教育新基建从下向上的技术性基础支撑作用。

(四)新基建将起到促进先进技术在教育中从显性到隐性的进化作用

新基建构成新教育的基础支撑,但是在深刻认识到它们相互作用的机理后,可知新技術一定有一个从显性到隐性的发展过程。施乐公司的马克·维瑟(Mark Weiser)曾经提出“看不见的技术”这一概念,即那些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又不可见的技术。例如,最早的粉笔黑板就是“看不见的技术”,它们对教育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至今仍然如此。早期的PPT技术,现在也差不多即将进入“看不见的技术”的范围。虚拟现实、人工智能、5G和第三代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按现在的技术发展水平,对于目前学习者具有的信息素养来说,它们成为“看不见的技术”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随着新基建、新技术和沉浸式在线教育元宇宙的普及和深入推进,当它们都成为“看不见的技术”的时候,我们的信息修养、学习模式和支撑技术一定进入到一个更高水平的新阶段。

六、新基建推动教育升级的任务、技术特点和应用框架模型

(一)新基建推动的主要任务、技术和应用

新基建将从五个方面推动学习,把令人激动的、基于真实世界的问题引入课堂,提供途径学习的支架和工具,给学生和教师提供更多的反馈、反思和修改机会,建立包括教师、管理人员、学生家长、实践科学家和其他有兴趣的人在内的本地共同体和全球共同体,拓展教师学习的机会[14]。

(二)元宇宙的相关技术

新基建、新技术中,元宇宙技术是突出的亮点,可进一步分为三类:一是“基础性技术”,包括大数据、算力、5G、“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二是“接口性技术”,包括VR、AR、裸眼3D、可穿戴设备、脑机接口等。三是“要素型技术”,包括内容IP、3D仿真、虚拟数字人、数字孪生等技术[15]。要求这些技术具备跨平台性,从PC到移动端再到XR端口,均可作为新基建的基础设施,支撑、推动不同阶段元宇宙产品的发展。

元宇宙技术的应用可以面向C端,即消费者个人用户或终端用户,包括游戏、教育影视、会展等;也可以面向B端,即商业用户、教育资源和服务企业,成为工业4.0以后工业生产力升级迭代的一个重要抓手;还可以面向G端,即政府客户,提供公共服务。特别是元宇宙鼓励用户自行生产内容,主张对开放世界的自由探索,且与现实世界联通交织,其内核的价值远远超越虚拟资产本身,可见元宇宙不仅功能强大,而且有广泛的服务对象和领域。

(三)关于元宇宙的进一步思考

为了在新基建、新技术运用中,更准确地把握元宇宙的理念和一系列先进技术,有必要对元宇宙作进一步的分析思考。

1.元宇宙应用应该分类升级发展

元宇宙不是一步可达的,它的应用升级可以作这样的区分[15]:①对于PC和移动端的元宇宙产品,如果具备开放世界、大量的虚拟人和数字孪生属性,可以称之为准元宇宙应用。②对于XR(扩展现实)或者裸眼3D端口的产品,倘若具备时空拓展性、人机融合性、经济增值性三项元宇宙的根本属性,可称之为标准版元宇宙运用。③如果缺少其中一项或多项,可以称之为低配版元宇宙应用。如果上述属性都具备,且还有触觉、温度感知等多种感官体验,可以称之为高配版元宇宙应用。④基于脑机接口的元宇宙应用是高级先进版。⑤基于数字永生技术,则是终极版元宇宙应用。

2.元宇宙有着多元化的发展路径和阶段

基于目前的技术水平,教育元宇宙发展有三条技术路径:从基于VR和虚拟数字人的沉浸式路径,到基于AR和仿真机器人的叠加式路径,再到基于全息投影和脑机接口的融合式路径,当然也有混合式。可见,通往元宇宙的道路具备多重技术的可能性,既可能是VR加持下走向内卷的虚拟世界,也可能是在AR 赋能下探索现实世界的边界,还可能是终极状态下,虚实边界甚至会逐渐消融,走向虚实相融、人机共生的状况。不同技术路线支持下的元宇宙,会呈现出多元发展的模式,不同技术的融合也会进一步激活我们对元宇宙未来的想象空间。

(四)新基建服务于教育元宇宙的实施框架模型

教育新基建的出现为信息时代下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提供指导基础、物质基础和关键技术,使体系完善、虛实融合、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教育生态,即教育元宇宙的出现成为可能。

祝智庭等基于对教育信息化新基建标准的需求分析出发,建议从数字底座、体系规范、应用场景、目标引领四个层面,建构面向教育信息化新基建的标准需求框架[8]。本文参考此观点,从以上机理分析和目标出发,建议依据“基础指导—关键技术—基础项目—教学场景—教育体系升级”的思路开展应用研究,提出新基建、新技术服务于教育升级,发展为教育元宇宙的应用框架模型,如图4所示。

七、启示与思考

(一)注重一体化顶层设计

新基建的兴起标志着基础设施建设进入一个以大规模、智能化、数字化平台为基石的战略发展新阶段。教育新基建涉及面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处于不断动态发展变化中的系统工程,无论是正在发展中的新型信息技术,还是项目建设的各种约束性条件,都要求我们用系统的理论、发展的视角去思考、探索并发挥它的最大效益[16]。

为高效推进新基建,必须实施一体化顶层设计,一体化是指导思想,顶层设计是实施方法。顶层设计时,体系采用的模块化路线是大型复杂系统的科学建设路线。它可以避免重复劳动,易于修改升级,能够提高建设的效率和降低维护的成本,避免新基建随着教育应用被动跟进、走一步看一步的低效短视状态。

(二)注重教育模式重构

《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Nationa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lan 2010)中曾经提出生产力重新设计和改造的思想。该计划认为,如果只是利用技术来实现自动化,现有的流程和模式不变,可能在准确性和速度方面有一些好处,但只有利用技术进行结构创新和业务流程重新设计,生产效率才会显著提高。[17]因此,如果希望看到教育生产力显著提升,就不能把技术仅仅看成是工具和手段,需要重新设计整个教育的系统结构和业务流程,而不是简单的修补和工具化。任友群也指出,流程再造是信息化的基本理念,信息化再造不仅能使业务做到可检验、可追溯,更重要的是做到可以倒逼管理者对系统进行优化、简化、精化。

新的沉浸式教育元宇宙涉及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鲜明的个性化和丰富的个人隐私信息,又具有逐步引人入胜的效果,有陷于沉迷的可能性。因此,信息安全、对个人隐私的保护和及时的心理健康服务显得尤为重要。新基建、新技术在构建元宇宙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应该未雨绸缪,一并重视关于心理、法治、规章和制度等软环境的建设。

(三)注重优质资源开发

教育元宇宙涵盖面是广泛的,横跨虚实两界,其优势集中反映在沉浸式的教学资源上。与电子游戏一样,引人入胜的优秀内容才是真正的王者,是最终的吸引力来源和竞争实力。沉浸式元宇宙在线教育吸引人的魅力主要来自于对教育者的自适应和自组织模式,因材施教,实现个性化学习,而以平台软件为核心的智慧教育环境也是看不见的新优势。因此,推进新基建时必须注意克服“重硬件轻软件”的做法,优先发展交互平台、支撑软件、智慧环境和优质教学资源等。

(四)注重评估新技术的实效

与任何新生事物一样,新基建、新技术在发展和运用过程中同样存在着风险,特别是对新近发展的元宇宙理念及其相关技术,其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在技术实施层面上,虽然5G、VR/AR、区块链等技术已经有长足的发展,但这些技术能否顺利集成于同一个平台和数字生态之中,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集成过程中,可能存在诸多技术漏洞和缺陷,使相关产品和应用处于高度不稳定状态,最后的效果与人们最初的预期相差甚远。

其次,在技术路线上,也往往存在可替代性。元宇宙并非信息化技术和数字生态未来发展的唯一方向,而是其中一种潜在的选择。例如,它在一定意义上与物联网存在竞争关系,两者共同抢占5G的通信通道,也从不同层面上试图解决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融合问题。随着物联网业态的成熟,现实世界将变得更加智能,甚至可以使强化后的现实世界到达凌驾于虚拟世界之上的地位[12]。

最后,在用户接受程度层面上,新技术、新体系和新流程是否能够得到广泛接受,成为广泛应用的关键不在其先进性和新颖性,而是低成本和易用性。从以往数字消费品的推广情况来看,花费更高、沉浸式体验效果更丰富的产品反而更难得到推广。

总之,从技术哲学的意义上来说,任何新技术都具有两面性。例如,VR技术本身同时具有进步和退步的属性,退步属性可能是头盔太重、观看易眩晕、价格高和技术复杂,等等。健康的教育元宇宙进步需要能够真正拉动用户的需求,实现教育生产力的提升。因此,我们在积极推进新基建、新技术的过程中,必须时刻评估新技术的实际效果,把握好正确的方向。

参考文献:

[1]教科信[2021]2号.教育部等六部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Z].

[2]张露,尚俊杰.基于学习体验视角的游戏化学习理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8,39(6):11-20,26.

[3]艾兴,李苇.基于具身认知的沉浸式教学:理论架构、本质特征与应用探索[J].远程教育杂志,2021,39(5):55-65.

[4]刘革平,王星,高楠,等.从虚拟现实到元宇宙:在线教育的新方向[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6):12-22.

[5]张艳丽,袁磊,王以宁,等.数字孪生与全息技术融合下的未来学习:新内涵、新图景与新场域[J].远程教育杂志,2020,38(5):35-43.

[6][美]布莱恩·阿瑟.技术的本质:技术是什么,它是如何进化的[M].曹东溟,王健,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2014.

[7]余燕芳,葛正鹏.终身学习平台设计与构建——以Web2.0到Web3.0的学习理念变迁为视角[J].中国远程教育,2014(4):70-76,96.

[8]祝智庭,许秋璇,吴永和.教育信息化新基建标准需求与行动建议[J].中国远程教育,2021(10):1-11,76.

[9]祝智庭,林梓柔,闫寒冰.新基建赋能新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构建:从资源平台向智慧云校演化[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0):31-39.

[10]曾海,李娇儿,邱崇光.智慧师训——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教师专业发展新生态[J].中国电化教育,2019(12):116-122.

[11]王晨光.从元宇宙看未来生态之变[N].中国石化报,2021-09-26(4).

[12]环球网.李峥:元宇宙这张“彩票”,泡沫与价值同在[EB/OL].(2021-11-23)[2021-12-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159654691618978&wfr=spider&for=pc.

[13]腾讯网.深度|元宇宙报告:从0到∞,我们眼中的元宇宙[EB/OL].(2021-10-13)[2021-12-10].https://xw.qq.com/amphtml/20211013A0DKCO00?ivk_sa=1023197a.

[14][美]約翰·D·布兰思福特,安·L·布朗,罗德尼·R·科金,等.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M].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5]环球网.沈阳、向安玲:把元宇宙同科幻和泡沫区分开[EB/OL].(2021-11-30)[2021-12-1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17802391964377508&wfr=spider&for=pc.

[16]郑旭东,周子荷.教育新基建三问:何为基?新在哪?如何建?[J].电化教育研究,2021,42(11):42-47.

[17]何克抗.关于《美国2010国家教育技术计划》的学习与思考[J].电化教育研究,2011(4):8-23.

作者简介:

曾海, 广州开放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副教授,邮箱:z_jacky@139.com;

郑燕芬,广州开放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助理实验师;

邱崇光,广州开放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

Edu-Metavers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Infrastructure:

Pursuiting Goal, Driving Mechanism, and Implementation Model

Hai ZENG, Yanfen ZHENG, Chongguang QIU

(Teacher Education College of  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91)

Abstract: In order to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educational infrastructure, and provide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the goals and driving mechanisms of the new infrastructure for the 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this paper uses the new teaching theory for the upgrading and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he urgent need for the upgrade and development of online education a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guidance, to study the driving, linking, supporting, and evolutionary effects of the new infrastructure and technology with the theoretical guidance of research on education upgrading to metaverse education. It clarifies the macro-goals 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of the new infrastructure in moving the upgrading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while provides the model of implementation framework for the new infrastructure. Finally, four points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re provided: integration of top-level design, reconstruction of education model, development of high-quality resources, and evaluation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new technologies.

Keywords: New infrastructure; Embodied cognition theory; Immersive learning theory; Edu-Metaverse; Driving mechanism; Implementation model

编辑:李晓萍   校对:王天鹏

猜你喜欢
新基建
航天云网 科技战疫 融通复工 弄潮“新基建 ”
5G“新基建”提速:2020年底将开通60万座基站
5G领衔中国“新基建”备受关注
“新基建”给我们巨大的想象空间
“新基建”优于“老基建”
发展“新基建”,中国底气何在(观察家)
关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学科发展的探讨
2019,“新基建”竞争吹响号角
外媒拿中国在西沙“新基建”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