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义良知

2022-05-05 01:28
作文周刊·高一读写版 2022年13期
关键词:张旭道义良知

张旭峰:黄河岸边的生命守护者

张旭峰,男,1954年5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忻州市保德县东关镇后坡居民。

40多年来,张旭峰40多次跳进黄河救人,打捞溺水者19人,成功救起13人,6次参与火灾救援。他英勇救人的事迹在当地广为传颂,被誉为“黄河岸边的生命守护者”。

1983年农历二月,当时黄河正在排凌,河面冰块碰撞,河水冰冷湍急。一名工人在工作时不小心落入黄河,情况危急。张旭峰闻讯赶来,不顾锋利的冰块、刺骨的河水,二话不说就跳下水去救人。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施救,终于把落水者救到了岸边,而张旭峰却大病一场。

1991年5月18日下午,一名小学生不慎掉进了黄河,张旭峰冲到岸边,果断跳到冰冷的河水中奋力施救。大约七八分钟后,他兴奋地喊道:“找着了!”随后,他将落水者救上岸。围观的群众发出一片赞叹之声。

张旭峰除了多次在黄河抢救落水者之外,还先后6次参与火灾救援,3次被烧伤。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1972年3月,保德县鞋业社发生火灾。鞋业社的周围都是民房,一旦集中连片起火,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将受到严重威胁。张旭峰奋不顾身,带头冲进火场。大火扑灭后,他才发现自己脸上、身上多处烧伤,住院治疗了10多天身体才好转。

针对黄河紧挨县城常有溺水事件发生的情况,张旭峰连续多年发起“远离黄河、防止溺水”专项宣讲活动,用自己的经历告诉大家如何预防危险,在危险来临时如何自救。

2021年11月5日,张旭峰被中宣部等部门授予了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

素材解读

生命永远高于一切——张旭峰对这句话有着深刻的理解,而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践行着这一理念。家在黄河岸边的他遵循着内心的道义良知,以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一次次奋不顾身去救人,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人性的光辉、良知的力量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适用话题

坚守道义,敬畏生命;奋不顾身,见义勇为;心存良知,舍己救人

在武汉抗疫的“牛背娃”:一位有道义和良知的无名英雄

牛背娃(化名),1978年出生于湖北利川一个贫寒的农村家庭。1993年,他考入湖北省粮食学校,因不想给父母增加负担,他一边学习一边在餐厅洗碗打零工来维持生活,在哥哥的资助下勉强完成学业。

从学校毕业后,他在广东打工4年,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开始了创业,1999年成立了一家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还开了分部,主营半导体、线路板及相关设备材料。

在新冠疫情发生之初,防护物资紧缺,口罩大幅涨价,大家建议把公司生产的10万只口罩按当时的市场价2元一只卖掉,但是他说:“我们是有良知和有责任感的公司,不挣这个钱!”最终,他选择了把口罩全部捐赠给奋战在前线的工作者,先后共捐赠口罩11万余只。

其间,他得知湖北各地的医院缺少防护鞋,又紧急从昆山的公司调回360双防护鞋,送往各个医院;得知利川消毒液告急,他又立即从应城调回5吨消毒液送往利川。

记者在通过网络视频采访“牛背娃”时,他一直不肯说出自己的真实姓名,只是说:“就叫我‘牛背娃好了”。从这位始终不愿透露姓名的志愿者身上,我们看到了道义良知。

素材解读

普通人身上绽放出的人性的光辉,更容易照亮和温暖这个世界,因为这些人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的所作所为更容易打动和感染每一个人,更容易温暖每个普通百姓的心。“牛背娃”的义举,让我们看到了做人的道义良知,看到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看到了无私奉献的精神!

适用话题

坚守道义,心存良知;心怀感恩,回馈社会;不求名利,扶危济困

灾害性天气频发,呼唤人类生态良知

2021年7月下旬,台风“烟花”登陆中国东部沿海,上海、杭州相继宣布停航、停高铁。随后,一场特大暴雨袭击郑州,涌进地铁,景象惨烈,夺走了300多个生命。在此之前,在亚欧大陆的另一端,身陷疫情的欧洲也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洪灾,200多人因此而丧生。

著名医学学术刊物《柳叶刀》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全球每年有9.4%的死亡可归因于“非适宜”的温度,每年有超过500万人的死亡与气候变化导致的异常寒冷或炎热天气有关。

极端天气频发的背后,全球变暖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如果这真的变成一种新常态,我们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如果希望减缓极端化的进程,人们又应该做些什么?这些实在值得人们深思!

世间万物都遵循着一种因果定律——领悟了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才能唤醒我们内心的良知,让我们好好检点自己的行为,给脚下的地球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时间,也是给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子孙后代一个美好的生存环境。

素材解读

人类的良知不仅表现于对同类的眷顾和友善,还应当体现在对茫茫宇宙、脚下地球、其他生物的一种善意。时下频发的灾害性天气正是地球对人类的警告、对人类良知的唤醒,我们必须重视!

适用话题

唤醒良知,善待地球;灾难频仍,反求诸己;检点行为,呵护自然

对柏林墙守卫的审判

1991年9月,统一后的柏林法庭上,举世瞩目的柏林围墙守卫案开庭宣判。这次接受审判的是4个30岁不到的年轻人,他们曾是柏林墙的东德守卫。

两年前一个冬夜,刚满20岁的克利斯和他的一个叫高定的好朋友,一起偷偷攀爬柏林墙企图逃向西德。几声枪响,一颗子弹由克利斯前胸穿入,朋友高定的脚踝被另一颗子弹击中。克利斯是这堵墙下最后一个遇难者。那个射杀他的东德卫兵,叫英格·亨里奇。当然他也绝对没想到,在短短9个月之后,围墙就被柏林人推到,而自己最终会站在法庭上因为杀人罪而接受审判。

柏林法庭最终的判决是:判处开枪射杀克利斯的卫兵英格·亨里奇三年半徒刑,不予假释。他的律师辩称,他们是执行命令的人,没有选择的权利,罪不在己。法官当庭指出:“东德的法律要你杀人,可是你知道这些逃亡的人是无辜的,明知他无辜而杀他,就是有罪。作为警察,不执行上级命令是有罪的,但是打不准是无罪的。作为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此時此刻,你有把枪口抬高一厘米的选择权,这是你应主动承担的良心义务。

素材解读

法律之上还有道义良知,这是这则故事给人最大的启发和提醒。很多时候,守法并不是我们行为的唯一底线,我们的行为底线还应该是道义良心。比如同情弱者、关爱妇孺、见义勇为以及参与慈善事业……这些并非法律的诉求,而是道义和良知的驱使。所以,为了让这个社会满含温度、让人们都能感受到彼此的善意,我们应当时刻唤醒良知,给世界温暖!

适用话题

唤醒良知,坚守道义;为人正直,心存善意;同情弱者,见义勇为92523232-61A7-45BB-B51E-DC4EEEAF3CE4

猜你喜欢
张旭道义良知
学校情境下的学习问题学生干预
王根保藏枪
道义
良知
吉光片语
敬畏历史 守护良知
浅谈氧化还原反应的实际应用
打针
“良知”的义务
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