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2022年版)

2022-05-05 08:47陈志斌
福建中医药 2022年4期
关键词:出院康复肺炎

李 芹,陈志斌

(1.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福建 福州 350025;2. 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呼吸病分会,福建 福州 35000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自2019年12月暴发至今,已历经几轮变异。从原始毒株到当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传染性显著增强,但致病性减弱。而疫苗接种的广泛普及,也展现出极大的保护作用。人群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绝大多数呈现无症状和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的轻症状态,少数为普通型肺炎患者,极少数发展为重型或危重型。病情是否进展为重型,则与患者年龄以及是否存在严重的基础疾病、免疫功能是否健全、是否完成新冠疫苗接种、是否早期诊断并进行及时治疗有关。

今年主要流行毒株为奥密克戎,虽然导致的重症病例不多,但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相关靶器官的损伤,为了促进新冠肺炎患者恢复期的早日全面康复,我们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为解除隔离和达到出院标准的新冠肺炎恢复期人群提出康复指导意见。临床医师可参考本指导建议,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给予相关治疗或康复指导,患者出院后亦可根据本建议采用适宜的自我干预方法。

1 未发生肺炎的无症状感染者及轻症患者

此类患者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未发生肺部炎症,无临床症状或仅有上呼吸道症状。建议在解除隔离或出院时进行1次健康状态评估与心理状态评估,并建立随访档案。解除隔离或出院后以情志疗法进行调护为主(具体参照下文“2.5 情志疗法”项下内容),结合基于体质辨识的中医健康管理。解除隔离或出院时仍存有轻微症状者,康复期调护可参照下文“2 发生肺炎的感染者”项下内容实施。

2 发生肺炎的感染者

此类患者中,出院后部分病人可能出现肺脾气虚或气阴两虚的症状,建议康复治疗。

2.1 中药推荐

2.1.1 肺脾气虚 临床表现:气短,倦怠乏力,纳差呕恶,痞满,大便无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腻,脉细。治则:补肺益气,健脾化湿。推荐处方:六君子汤加减。药物组成:法半夏9 g,陈皮10 g,党参15 g,生黄芪15 g,茯苓10 g,藿香10 g,砂仁(后下)6 g。咳嗽明显者,可加杏仁9 g,紫苏子9 g;纳差明显者,可加谷芽15 g,麦芽15 g,焦山楂9 g。用法:每日 1 剂,水煎取 400 mL,分 2次服用,早晚各 1次。

可选用的中成药:黄芪颗粒、玉屏风散(颗粒)、参苓白术散(丸)、香砂六君丸、香砂养胃丸;若久咳不愈,加苏黄止咳胶囊。

2.1.2 气阴两虚 临床表现:乏力,气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纳差,低热或不热,干咳少痰,舌干少津液,脉细或无力。治则:益气养阴,清热生津。推荐处方:沙参麦冬汤加减。药物组成:北沙参10 g,麦冬 15 g,太子参12 g,五味子6 g,淡竹叶 10 g,芦根15 g,白扁豆10 g,生甘草3 g。咳嗽明显者,可加杏仁9 g,紫苏子9 g;纳差明显者,可加谷芽15 g,麦芽15 g,焦山楂9 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4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可选用的中成药:生脉饮、贞芪扶正颗粒。

2.1.3 预防肺纤维化 普通型、重型或危重型患者出院时肺部影像学检查呈现肺野透亮度减低,磨玻璃密度影吸收欠佳,甚则纹理纠集,网格影,胸膜增厚,胸膜下线影,严重者可出现蜂窝肺,治疗目的主要是促进肺部病灶的进一步吸收。推荐处方:预防肺纤维化方(协定方)。药物组成:黄芪18 g,太子参 15 g,红景天 10 g,丹参 10 g,川芎 10 g,路路通10 g,法半夏10 g。咳嗽明显者,可加杏仁9 g,紫苏子9 g;纳差明显者,可加谷芽15 g,麦芽15 g,焦山楂9 g。用法:每日1剂,水煎取400 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2.2 中医适宜技术

2.2.1 艾灸 选取大椎、肺俞、足三里、神阙、气海、关元等穴位,艾灸 10~20 min,每 1~2天治疗 1次。适用于恢复期仍存在乏力、纳差的患者。体质偏热(包括实热、虚热)者不宜用艾灸。

2.2.2 中药沐足 每日可取荆芥30 g,艾叶30 g,石菖蒲30 g 等煎煮后,于睡前沐足,适用于恢复期存在昏沉感的患者。

2.2.3 佩戴香囊 取藿香、佩兰、贯众、羌活、白芷、石菖蒲、苍术、细辛等量粉碎制成香囊,取适量冰片,用酒精溶解后喷于香囊上。用法:每人1 个(15~20 g),可置于枕边、办公桌或随身携带,每周更换1次。可避秽化浊,适用于所有恢复期患者。

2.2.4 经穴推拿 穴位按摩:选取太渊、膻中、中府、肺俞、肾俞、大肠俞、列缺、中脘、足三里等穴位,咳嗽、咽痒、干咳者可加少商、尺泽等穴位。经络推拿:选取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任脉、督脉等,适用于恢复期仍存在少许咳嗽、咳痰的患者。

2.2.5 耳穴埋豆 常用耳穴:支气管、肺、内分泌、神门、枕、脾、胃、大肠、交感等。适用于恢复期因咳嗽、咳痰、焦虑、大便规律改变影响睡眠的患者。

2.2.6 拔罐 取背部腧穴为主,如肺俞、膏肓、脾俞、肾俞、大椎等穴位,适用于恢复期仍存在乏力、纳差及少许咳嗽、咳痰的患者。

2.2.7 针刺疗法 常用选穴:太渊、曲池、肺俞、足三里、阴陵泉、关元等。随症配穴:乏力、怕冷、舌淡者,可加膈俞、肾俞、大肠俞;食欲差、大便稀溏、舌淡者,可加中脘、天枢;咳嗽、咳痰、舌淡者,可加大椎或定喘、膏肓等。膏肓、肺俞、膈俞等穴局部肌肉浅薄,注意规范操作,避免引起气胸。

2.2.8 香薰疗法 适用于恢复期存在嗅觉、味觉障碍的患者,取香薷、木香、艾叶、薄荷、石菖蒲各3 g,嗅觉减退明显者加辛夷花3 g,味觉减退明显者加茴香3 g。用法:中药研为细末,干燥后置香炉点燃,每日嗅香15~30 min。

注:中药和中医适宜技术均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2.3 膳食指导

2.3.1 饮食指导 清淡为主,米面均衡,荤素搭配,辅以粥羹。宜进食米粥、面食、蔬菜等清淡、细软、易消化食物,不得过食生冷海腥、膏粱厚味、煎炸、油腻之品,避免增加脾胃负担,防止食滞、食复。推荐饮食见表1。

表1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恢复期营养食谱简表

续表1

2.3.2 药膳指导 不同人群体质有所差异,需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调理。愈后气虚者,可用党参10 g,生黄芪20 g,浮小麦30 g,煎汁后再与薏苡仁、大米共煮粥食用。愈后阴虚者,可用莲子30 g,百合30 g,与大米煮粥食用。愈后阳虚者,可用莲子15 g,山药30 g,薏苡仁30 g,陈皮6 g,干姜3 g,与大米煮粥食用。

2.4 茶饮疗法 在中医师指导下先进行体质辨识。体质偏寒者以冲泡红茶为宜,体质偏热者以冲泡茉莉花茶为宜,结合以下分型,佐以少许中药。

2.4.1 益气茶 炙黄芪10 g,桂枝6 g,生姜3 g,甘草3 g。

2.4.2 健脾茶 肺脾气虚型:佛手5 g,陈皮6 g,太子参9 g。气阴两虚型:罗汉果2 g,陈皮6 g,绿萼梅3 g,太子参9 g。

2.4.3 暖胃茶 金橘5 g,白蔻仁(后下)3 g。

2.4.4 养肺茶 西洋参6 g,川贝母3 g。

2.4.5 养阴茶 玉竹10 g,石斛10 g,麦冬12 g,乌梅6 g,冰糖适量。

2.5 情志疗法 可行相关心理疏导,消除焦虑、恐慌情绪,保持心情舒畅,怡养情操,利于康复。

2.5.1 五行音乐疗法 聆听五音与五脏、五志配合的乐曲,以鼓动血脉,调畅情志。如属肺的音阶为商音,推荐音乐为《阳春白雪》,最佳欣赏时间为15:00-19:00;属脾的音阶为宫音,推荐音乐为《十面埋伏》,最佳欣赏时间为进餐时以及餐后1 h 内;属心的音阶为徵音,推荐音乐为《紫竹调》,最佳欣赏时间为21:00-23:00;属肝的音阶为角音,推荐音乐为《胡笳十八拍》,最佳欣赏时间为19:00-23:00;属肾的音阶为羽音,推荐音乐为《梅花三弄》,最佳欣赏时间为7:00-11:00。

2.5.2 移情易性法 改变生活环境和方式,转移或分散患者某种思维的集中点,免于不良刺激,摆脱不良情绪。

2.6 运动调理及传统功法 注意休养,避免过劳,适当活动;注意保暖,慎避风寒,瘥后防复。可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选择适当的体育锻炼方式或传统功法。

2.6.1 八段锦 练习时间10~15 min,建议每1~2日练习1次,频次按照个人体质状况,以能承受为宜。

2.6.2 太极拳 推荐每日1次,每次30~50 min为宜。

2.6.3 肺力操 推荐每日1次,每次3~5 min为宜。

2.6.4 腹式呼吸 推荐每日1~2次,每次约10 min为宜。

猜你喜欢
出院康复肺炎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来势汹汹的肺炎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第五回 痊愈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