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堂到作业的变革助力真学习

2022-05-06 17:05崔建梅
教育·校长参考 2022年3期
关键词:助力变革作业

崔建梅

“双减”政策的根本是减负提质,减负提质的关键是学生的学习真实发生,学生学习“有后劲儿”。而培养学生“后劲儿”的核心阵地在课堂,作业变革将倒逼课堂的变革。基于此,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大兴实验学校立足核心阵地,转变育人观念,紧紧围绕“一个精准”“两个创新”“两个‘三的思考”规范课堂新生态,以作业变革助力课堂规范改进,提升育人质量。

“一个精准”——精准把控课堂主阵地

从新生态课堂的规范切入,加强教學管理 为推动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身为校长,我积极带领学校探索落实“双减”政策,深刻理解“双减”本质,进而重塑课堂新生态。我们以教学中心为核心团队,结合“双减”工作精神和办学理念,从学校管理层面、教师层面、学生层面,讨论、制定学校“十大教学管理常规”“十大课堂教学常规”“十大学生学习常规”,进行全员通识培训,校长、副校长结合学校育人目标,再次解析课堂规范,并将其展示在楼道、教学中心及教师办公室,使之成为须臾不离的提示。

为确保行动落到实处,学校以巡课(校长、副校长每日规定动作)、推门课(教学中心每周规定动作)、镜像式反思课(人人一节常态课对照)、预约课(校长与教学中心,重点课、重点人)、阶段性课堂反馈研讨会等形式跟进课堂规范的落实。同时,更将学校每学期常规公开课标准具体化,党员教师做规范课堂的榜样、学科骨干做教育教学方式变革的引领,全员教师人人努力献优课,系列具体化措施促进了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从课堂本质思考,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一是聚焦教研,理念先行。学校强化重点内容的集体备课、即时教研,开展“基于课标、基于学生、基于奠基、基于教师”的大讨论和教学实践,促进教师知识、能力的系统化,教学方式方法、学生课上课下活动设计的科学化。同时,为教师搭建平台,开展以“聚焦‘双减踔厉奋发,笃行致远”为主题的系列教师培训9次,以英语、体育一贯制大学课组为抓手,开展特色教研活动,加强学习型教研组建设,助力一贯制一体化大教研组的贯通,有效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助力课堂教育教学行为转变。二是聚焦课堂,学生笃行。秉承“期待·唤醒——人人不同、 各个精彩、和谐共生”的办学理念,形成“以学为本、有学无类、出类拔萃”的教学观念,推动从知识体系逐步走向能力体系生态课堂的构建,初步形成“三全活动”课堂基本式,即:任务驱动,全心活动;亦师亦友,全员活动;有始无终,全程活动。同时,引导教师精心设计学生喜欢(情境熟识)的任务(问题),“说学生听懂的话,听懂学生的话”;“装傻犯懒”把机会给学生、“煽风点火”让学生间思维勤碰撞,助力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升”中感悟思想方法、积累活动经验,学以致用,并在学以致用中发现新问题,有始有终,全程活动,将课堂与课后联结,助力学习真实发生。三是从课堂反馈延伸,提升辅导实效。课业辅导、答疑是日常教学工作的环节之一,是对课堂教学反馈的有益补充和延伸。课堂上,学生各种状态与效果是课业辅导内容与方式方法确立的依据,我校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把课业辅导答疑真正落到实处,针对普遍问题、分类别现象、特殊群体等制定计划,“对症开方”,初步实现了全员性、针对性,全时空、多形式。

“两个创新”——创新作业形式与内容促提升

作业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必要补充,其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发展。为此,学校教学中心整体把控学科教师课堂实效,基于学习真正发生的作业,带动学科教研组开展创新活动形式,在作业形式上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作业方式。

讲明白才是真明白——学生全员“微讲堂” 讲出来是一种能力,更助力学生所学深度内化;讲出来,不仅仅是助力所学深化,更培植学生的自信心、表达礼仪和逻辑思维。一是年级(学科)组设计任务并发布。围绕教材重难点、关键点设计任务,视情况,提供完成任务的“脚手架”。二是在校园公众号开辟“微讲堂”栏目,年级(学科)组负责收集、指导、遴选,将“讲得明白(结合图示讲、结合制作讲、结合动作讲……)”的微视频展出。“微讲堂”内容逐步系列化、主题化、全员化,学生在从“敢讲—讲明白—在规定时间讲明白—敢接受答疑”的过程中不断对所学深悟,不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微讲堂”这种作业形式,唤醒了学生学习内驱力,同时也促使教师多措并举,致力于课堂提质增效。三是午间“学长讲堂”。这是微讲堂的延伸,是校园志愿服务的一部分。高年级的学长走进低年段班级进行授课。学长们根据学弟学妹的年龄特点,选取涉及党(团、队)史、时事、安全、青少年权益、书法、手工制作等内容,不断改变讲课风格和内容,不仅锻炼了自身的综合能力,也增进了高年级和低年级之间的感情,大大促进了学校九年一贯制的深度融合。

地域资源变学材——让作业具有真实性 教育专家孙晓天教授提出,提高教学质量就要注重“真”,即:创设真实的情景,认识真实的世界,解决真实的问题。我校地处“悠久历史文脉、湿地景观、全国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麋鹿苑、生态休闲”等资源为一体的南海子区域,基于此,我们积极探索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教育资源,开展以南海子地域资源变学材的线上综合实践课程,致力于学生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核心素养发展,培植孩子们的文化之根,努力通过地域课程构建,撬动学校、家庭、社会等多元助力核心素养落地,助力本土文化认知,让学生产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让作业与学生生活对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不仅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打破了校内校外的空间的壁垒,把优质的资源搬到校内课堂,把课堂搬回家,与家长共同参与。通过线上论坛讨论,师生互动,趣味闯关答题、上传视频、小论文等多种形式,达到学生之间优秀成果(小麋鹿开商店绘本;昆虫记;植物谱……)共享。

线上线下集合式实施方案,不仅助力师生“教”与“学”,还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将地域资源变学材,地域资源融入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五育并举的有力抓手。

作业变革实践的“三个思考”

教育教学,育人是本。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爱学、会学、学会”是关键;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给学生以未来成长的“后劲儿”是目标。唯此,精准把握课堂主阵地是基础;深刻理解作业本质是关键。

在作业变革实践中,凝结三个思考共识。一是思考合理性。要考虑学段特征、学科特点、学生实际需要、所需资源及学生完成能力布置作业,让学生有成就感。因材施教,内容丰富,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权,有学无类,让学生在作业上各得其所。二是考虑综合性。加大年级学科间交流研究,设计主题任务,助力学生综合运用。三是思考拓展性,重点关注课堂中难以达成的体验、探究类内容、研究如何突破教材和教辅的既有限制,促进学生发展自我。

作业变革基于学生学习真实发生,最终达成学生的“学明白、做明白、讲明白”,达到“真明白”。

2018年9月至2021年,学校从“融合·聚力·站稳”始,经历了1-9全学段人员整体调配的坎坷,经历了新教育理念下的教育观念更新与行为转变的艰难,“一体化、一贯制”“期待·唤醒——人人不同各个精彩和谐共生”的管理体制与文化初步形成。2021年,借“双减”外力,助推变革,助力蜕变,助力“真学、勤学悟精髓,根植课堂悟本质,变革作业求实效”,未来,学校将进一步同心同向同力,深思考,再突破,奔向“聚力·做强·好未来”的新局面,打造高品质课堂,办高品质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猜你喜欢
助力变革作业
卷首语
欧几里得:助力几何学的独立与发展
助力乡村儿童阅读推广
快来写作业
科技助力等
小果蝇助力治疗孤独症
变革领导力的三个层面
作业
“致敬变革者”颁奖盛典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