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下)

2022-05-06 09:28张光华
作文周刊·七年级读写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中国航天北斗高原

张光华

陈贝儿:江海意无穷

事迹

2021年,香港媒体人陈贝儿用12集高分纪录片《无穷之路》,记录下内地扶贫故事。在历时三个月的拍摄中,陈贝儿和拍摄团队由全国最南部的热带雨林,走到云贵高原大峡谷,踏进大西北戈壁沙漠,进入川藏高原,深入14个曾经处于深度贫困的地区,“沉浸式”体验当地居民生活。节目体现了国家扶贫工作为当地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深刻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拉近了内地和香港同胞的心灵距离,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注入了更强信心和动力。

颁奖辞

从霓虹灯的丛林中转身,让双脚沾满泥土。从雨林到沙漠,借溜索穿过偏见,用钢梯超越了怀疑。一条无穷之路,你记录这时代最美的风景。

人物侧写

作为一名记者,面对西方媒体对我国脱贫攻坚成绩的质疑与不怀好意的揣测,陈贝儿深刻践行记者的责任和担当,迈出繁华舒适圈,到险山高原、咆哮江河去,到沙漠戈壁、热带雨林去,用双脚丈量脱贫的广度,用镜头记录脱贫的深度。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以性命为赌,与勇气作伴,这无穷之路泥泞又烂漫。

吴天一:长松荫高原

事迹

吴天一,高原医学专家,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他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了藏族群众上万人。在青藏铁路建设期间,吴天一院士主持制定一系列高原病防治措施和急救方案,创造了铁路建设工人无一例因高原病致死的奇迹。

颁奖辞

喝一口烧不开的水,咽一口化不开的糌粑,封存舍不下的亲情,是因为心里有放不下的梦。缺氧气,不缺志气!海拔高,目标更高!在高原上,你守望一条路,开辟了一条路。

人物侧写

白衣执甲,丹心为矛,这是高原生命守护者吴天一人生的缩影。为诊治高原病患者,吴天一潜心钻研高原病学,长久骑马穿行在崎岖的山路中收集病例资料,这也让他的身体付出了沉重代价。他患上高原心脏病,双眼也得了白内障。但他为了最初的梦想,至今仍坚守在青藏高原上。他守望高原上人们的生命,高原则见证了他的梦想。

江梦南:无声玉满堂

事迹

半岁时,江梦南因用药物失聪。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的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从小到大,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

江梦南的目标始终是明确的,那就是解决生命健康的难题。

颁奖辞

你觉得,你和我们一样,我们觉得,是的,但你又那么不同寻常。从无声里突围,你心中有嘹亮的号角。新时代里,你有更坚定的方向。先飞的鸟,一定想飞得更远;迟开的你,也鲜花般怒放。

人物侧写

你是无声世界盛开的花朵,以傲雪凌霜的姿态展现出倔强的美。你仅看口型、读唇语考取博士,你人生的每一步仿佛都开启了“困难模式”。但乐观的你通过无数个日夜摸着喉咙感受声音的振动,成千上万次练习着一个词语的发音,以惊人的毅力一路逆袭。你用事实告诉我们,不能向命运妥协,要直面人生的苦难,那理想的彼岸定能抵达。

彭士禄:潜龙育神驱

事迹

彭士禄,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是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20世纪50年代,彭士禄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他负责引进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颁奖辞

历经磨难,初心不改。在深山中倾听,于花甲年重启。两代人为理想澎湃,一辈子为国家深潜。你,如同你的作品,無声无息,但蕴含巨大的威力。

人物侧写

于危难之际挑起时代的大梁,于窘困之境筑起科技的高墙。“只要祖国需要,我愿意贡献一切”是他的深情告白,苦难中长大的他,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核事业。他临危受命,攻坚克难,带领团队制造出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为祖国安全铸造了一面铜墙铁壁,也为祖国富强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他用自己的一生,书写了家国情怀。

航天追梦人:赤心贯苍穹

事迹

1.载人航天团队 30年来,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太空行走,从短期停留到中期驻留,中国人正一步一个脚印走进属于自己的太空家园——空间站。伴随着一次又一次起飞,中国人在太空中走得越来越远,而我们的梦想却越来越近。

2.北斗团队 随着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升空,我国终于建成了独立自主、开放兼容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近30年间,几代北斗人坚守建设中国人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的初心使命,建成中国的北斗,世界的北斗,一流的北斗。奔向新时代,北斗人将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继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北斗力量。

3.探火团队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留下了中国人在火星上的第一条印记。嫦娥探月、天问问天、神舟逐梦、北斗环宇。几十年来,中国航天人从未停下对宇宙探索的脚步,探索宇宙,是一代代中国航天人不变的情怀与浪漫!未来,中国航天必将走得更稳、更远!

4.探月团队 2020年12月17日凌晨,一颗明亮的“流星”划过夜空,这是刚刚从38万公里外的月球带回月球样品的嫦娥五号返回器。1时59分,嫦娥五号带着1731克月球样品顺利返回地球,中国人终于实现了千百年来“上九天揽月”的梦想。

颁奖辞

发射、入轨、着陆,九天探梦一气呵成;追赶、并跑、领跑,五十年差距一载跨越;环宇问天,探月逐梦,五星红旗一次次闪耀太空,中国航天必将行稳致远。

人物侧写

“敢上苍穹揽月,不畏艰险启航,豪情问天,壮志报国。”有一群人,有上九天揽月的豪情,有科技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底气,他们就是中国航天人!

他们前赴后继,心无旁骛,攀登苍穹顶峰,探索浩瀚宇宙,脚踏实地地将航天强国的美梦化为现实。

猜你喜欢
中国航天北斗高原
北斗和它的N种变身
北斗时钟盘
有一种浪漫叫中国航天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
“北斗”离我们有多远
“中国航天日”来了
中国航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