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品种望两优鑫占的选育过程及栽培技术

2022-05-06 04:30王文忠
种子科技 2022年4期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

王文忠

摘    要:文章就水稻品种望两优鑫占的选育过程和栽培技术进行了具体探讨。望两优鑫占是安徽新安种业有限公司用两系不育系“望1S”与优质恢复系“鑫占”组配而成的两系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产量高、品质优、适应性广等特点;2021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20211011。

关键词:望两优鑫占;选育;栽培技术

文章编号:1005-2690(2022)04-0040-03       中国图书分类号:S511       文献标志码:B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接近我国耕地面积的1/4,稻谷产量约占粮食产量的40%,水稻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水资源及劳动力等各项投入均在各作物之首。为保障我国水稻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水稻新品种选育目标为高产、优质,减少农药、化肥和水的用量。依据上述育种目标,育成了优质、高产、抗病性好、适用性广的水稻新品种望两优鑫占。

1 选育过程

不育系“望1S”是以两系不育系Y58S为母本、C815S为父本杂交选育的稳定后代,后代用系谱法多代增压选育而成的不育性状稳定、异交结实率高、米质好、配合力强的两系光温敏核不育系。

父本来源:鑫占,原名XR055,2011年春于海南省三亚市以广东省优质材料“粤银丝苗”为母本,经人工去雄后与两系恢复系“望恢312”进行人工授粉杂交,2011年夏在湖南省长沙市种植F1代,2012年春在海南省三亚市种植F2代混播群体,混收。2012年夏在湖南省长沙市种植F3群体2 000株,从中选择优良单株106个。2013年春在海南省三亚市种植100个株系,淘汰农艺性状差的单株,收20个株系53个单株。2013年夏,将上代所选的53个单株种子每个分成两份,一份在湖南省长沙市种植成株行,进行米质和农艺性状观测,另一份安排在浏阳市大围山稻瘟病病圃,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结果淘汰米质、抗性较差的35个单株,收21个株系53个单株。2014年春在三亚市种植53个株行,分别与望1S测交。2014年夏在湖南省长沙市播种F6株系与望1S的测交种,结果XR055号株系与望1S的组合表现产量高、米质好,将该株系命名为鑫占。

2 主要特征

2.1 形态特征

望两优鑫占的主要形态特点为水稻植株较矮,茎秆粗壮,分蘖力中等,株型半松散;叶片淡绿,叶鞘绿色稍重,柱头、颖尖为白色,颖壳黄色,稃尖无色、无芒;剑叶直立、外卷、中长,叶子宽且厚,水稻穗较短,属于中等偏大穗,并且穗层整齐,二次梗枝多;谷粒细长约7.2 mm,宽约3.2 mm,后期生长时落色较好,秆青籽黄。

2.2 产量表现

2018年和2019年区域试验结果显示,平均株高115.9 cm,有效穗18.3万穗/667 m2,每穗总粒数184粒,结实率84.2%,千粒重23.7 g。全生育期为133.1 d,较对照品种(Ⅱ优838)熟期短1.6 d。2018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21 kg/667 m2,较对照品种增产6.42%(极显著);2019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630.5 kg/667 m2,较对照品种增产5.02%(极显著);2020年生产试验产量为632.1 kg/667 m2,较对照品种增产8.98%。

2.3 品质表现

经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2018年、2019年米质均为部标普通。

2.4 抗性特征

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2018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3.8),中抗稻曲病(病穗率5.0%),感白叶枯病;2019年中抗稻瘟病(综合抗指4.0),感稻曲病(病穗率24.0%),感白叶枯病,抗倒伏能力强。

3 高产栽培技术

水稻产量是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结果,优良的品种只有通过与品种特性相适应的配套栽培技术,才能充分发挥其增产潜力。栽培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品种的高产和稳产性,通过茬口的合理搭配、水肥管理等可以动态调控水稻的生长发育过程,通过合理的资源投入实现可持续高产稳产,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3.1 播前准备

合理选择种植区域,水稻田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要求较高,需要选择养分充足的土壤。其中含有丰富矿物质,如氮、磷、钾、钙、镁、锰、锌、硼等,保证水稻有充足的微量元素,使水稻秧苗茁壮生长。水资源对于水稻十分重要,应尽量避开地势较高区域,确保水资源充足。如果选择区域土壤不够湿润,需先在田间进行灌溉再种植,否则会影响水稻扎根。水稻播種之前必须用“强氯精”等药剂浸种消毒,因望两优鑫占属于中抗稻瘟病,所以该品种在稻瘟病高发区不宜种植,应提前对其进行消毒,将稻瘟病发生概率降到最低,避免不必要的损失[1]。

3.2 适时播种

望两优鑫占的播种时间宜在4月底至5月初,不宜过早,当地气温最好保持在5 ℃以上,避免突然降温导致水稻秧苗被冻伤或冻死,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要严格按照10 kg/667 m2进行播种,否则会因播种稀疏浪费土地资源,播种过密会导致营养吸收不足、生长空间狭窄,影响生长。

3.3 插秧方式

3.3.1 人工移栽

如采取人工移栽方式栽插望两优鑫占,需要在田间适当灌溉水,在5月中旬将培育好的秧苗移栽到田间。秧苗标准为叶龄5.5叶左右、秧龄30 d左右,保证水稻栽植密度为1.5万~1.6万穴/667 m2,每穴4~6个茎蘖苗,8万~9万/667 m2基本茎蘖苗。在实际栽培过程中,可以应用宽行窄株栽插方式,保持行距25~30 cm,株距13~16 cm。结合实际情况,扩大行距,缩小株距,同时要有效调整通风性和透光性、防治病虫害,其根部不宜插得过深,使水稻秧苗根沾泥、泥盖谷即可[2]。

3.3.2 机器移栽

如采取机插秧方式栽插望两优鑫占,播种时间较水育秧人工栽插提前10 d左右。秧苗标准为叶龄5.5叶左右、秧龄30 d左右。这种播种方式降低了人工劳动力,并且对于种植面积较大种植户来说,可以缩短种植时间,一方面可以避免因种植面积过大,使部分水稻秧苗错过最佳种植时期;另一方面可以使水稻秧苗同步生长,方便日后田间管理。

望两优鑫占具有大穗、粒多的生态性状,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土地集约化种植趋势加强,加之人力种植成本上升,采取机插栽培模式。就该品种机插15 d左右这个关键时期(主要原因是秧苗和大田不会达到理想化的平整度,水分供应太厚或太薄都会影响苗期质量。同时整田的封闭除草剂也基本上到了封闭除草的最后阶段,地面高的地方也会长出一部分杂草,这个时候的管理方法将关系到后期的草害防治),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 保持浅水层促分蘖。一般插秧时,秧苗小不能关水,在插秧后15 d内早期可以放跑马水,随后根据苗情提高水位,直到可以全田保持浅水层为止,15 d左右会长出两片新叶,秧苗高度也接近30 cm,这个时期要保持浅水层促分蘖。

2) 追分蘖肥。一般早期返青肥用量较少,后期的管理也就更加容易。15 d左右水稻长出两片新叶,返青肥发挥作用,水稻进入快速生长阶段,產生大量分蘖,需要大量氮肥,所以趁能够关浅水层的时候追1次分蘖肥,结合2次封杀除草效果更好。根据苗情追施尿素5 000~7 000 g/667 m2。

3) 除草。插秧后15 d水稻第一次封闭除草剂效果进入尾声,这个时候大田正好可以关水和保持浅水层,也是第二次封闭除草的最佳时间,第一次封闭除草不彻底的地方会长出部分杂草,先根据草相排干水,采取茎叶除草,用除草剂24~48 h后回水再撒肥时带封闭除草剂,既解决了杂草又补充了营养。

总之,望两优鑫占插秧后15 d是管理的关键期,根据苗情和草相采取除草、封闭和管水补充肥料相结合,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后期基本上不会再有草,同时水稻也会快速生长,迅速封行,从而增加产量。

3.3.3 直播栽培

如采取直播栽培方式栽插望两优鑫占,播种时间较水育秧人工栽插应提前5 d左右,播种标准为22.5 kg/hm2,直播稻栽培往往草苗齐长,易造成草荒苗。消灭杂草主要坚持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杂草消灭在未发或初发阶段。要采取综合措施,如结合种子处理,清除杂草种子;结合耕翻、整田、诱发表土杂草;结合补苗、匀苗,进行人工拔除;大田搞好化学除草。

水直播田采用两种有效方法防除杂草。一是播种前灭草法。前茬为荒田或杂草易滋生的田块,播种前7~10 d,用草甘膦、农达除草或20%克无踪300 mL兑水30 kg喷雾。二是播种后除草法。播种后第二天使用芽前除草剂,用30%扫氟特乳油或40%直播净兑水喷雾封杀。出苗后稗草2~3叶期,使用一种除草剂。推荐的除草剂为“稻杰”,除稗效果好,对秧苗安全。中后期宜进行人工除杂拔稗1次,彻底根除残余的杂草。

旱直播田在除草时使用33%二甲戊乐灵乳油效果较好而稳定。表现为杀草谱广,对千金子、稗草、莎草、阔叶草均有较高防效;药效稳定,持效长,施田补水溶性差,药层受雨水影响小,多雨年份更显优势;安全性高,不伤根,促进壮苗。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水育秧人工栽插方式一样。

以上几种栽培技术,无论使用哪一种,在种植时都需要将长得壮实、枝繁叶茂的秧苗与较为矮小秧苗穿插播种,这样在后期生长过程中,壮实秧苗抵抗力强,有一道天然保护屏障,可以带动矮小秧苗健康生长,抵抗病虫害。同时,需要在插秧第二天扶苗、补苗,尤其是补苗,因为在插秧期间按照严格标准横平竖直进行播种后,哪里缺苗少苗一目了然,应将有限的土地资源最大化利用,从而增加产量[3]。

3.4 科学施肥

栽插望两优鑫占秧苗7 d左右,发现秧苗回青后即可施肥,全生育期施肥方案分为底肥、分蘖肥,补施穗肥等。施肥量需要进行严格控制,过多会导致秧苗被肥料烧死,过少则导致水稻秧苗营养不良,影响产量。水稻田可施加人畜粪水肥1 000 kg/667 m2,切记一定是发酵后的人畜粪水,否则作用不大,分蘖后再施加人畜粪水肥和尿素1 000 kg/667 m2;尿素量根据秧苗生长情况进行施加,约2~3 kg/667 m2,7 d后再根据秧苗情况追加尿素5~8 kg/667 m2。

在水稻第七、八、九周即幼穗分化期,植株的吸肥量占整个吸肥量的47.5%,是干物质形成的关键时期,注意在幼穗分化前5~7 d施肥,该时段氮肥的吸取量占整个生育期吸肥量的30%~40%,虽然能够增加枝梗和颖花数量,但易使中部叶片及基部节间伸长,导致倒伏。所以要酌情减少氮肥的施用量,可施用尿素2.5~5 kg/667 m2、45%品牌三元复合肥2.5~5 kg/667 m2、钾肥15 kg/667 m2。

望两优鑫占在破口前5~7 d,若叶穗绿色过淡,会对后期的灌浆、绿叶的保持不利,此时施加尿素1.5~2.5 kg/667 m2,避免破口抽穗以后叶片早衰过快。

叶面追肥。水稻在拔节至灌浆期,结合防病灭虫用药,可以掺入叶面肥进行根外追肥。肥料可选择磷钾肥、尿素、硅肥、硼肥等。

施肥阶段需要仔细观察水稻秧苗情况,科学合理施肥,并且均匀施加,分别在孕穗、抽穗、扬花期加强田间肥水管理,这样有利于水稻秧苗生长得更快、更好。

3.5 田间管理

望两优鑫占的田间管理需要种植农户极其细心。第一,当遇到大风或大寒天气时,应多加水量使秧苗抵挡寒潮和狂风,当遇到强降水天气时,要提前放出适量的水来腾出位置接受降水,减少高温天气和低温天气对结实率和产量的影响。第二,水稻田间灌水管理。在移栽后深水活蔸时进行大量灌水、在分蘖期保持浅水促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在孕穗期至抽穗期过渡时间段保持浅水,切记不要过早断水,当天气寒冷时,可以帮助秧苗御寒。过早断水一方面容易冻伤水稻,另一方面水稻会过早成熟,影响其质量和产量。第三,倒伏会影响稻米产量和品质,应做好预防倒伏工作。第四,因为适宜栽种区域较多,各地区生态条件和气候条件差异较大,所以种植人员需要紧密关注当地天气,结合生长条件进行管理[4]。

3.6 病虫害防治

为了防治病虫害,应坚持用强氯精浸种,并且根据当地生态环境以及病虫害预报做好预防工作。对于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以及螟虫、稻飞虱等病虫害进行严格防治,这些是水稻最容易沾染的病虫害,最难治理和管控,并且严重影响其产量、质量,可以采用生态平衡方式进行科学有效防治。目前在病虫害防治上,我国科研团队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检测和防治方法,水稻病虫害防治方法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化学技术防治方法、生物技术防治方法[5]。

下面就望两优鑫占几个关键时期注意防治的病虫害类型提出观点。一是分蘖期。防治稻蓟马、灰飞虱、二化螟、大螟、稻纵卷叶螟、水稻条纹叶枯病、纹枯病等。二是圆秆拔节期。防治稻纵卷叶螟、灰飞虱、白飞虱、二化螟以及水稻纹枯病等。三是孕穗至破口期。防治稻纵卷叶螟、白飞虱、褐飞虱、二化螟、水稻纹枯病、穗颈瘟、稻曲病等。四是抽穗扬花至成熟期。防治稻纵卷叶螟、褐飞虱、灰飞虱、蚜虫、菌核病、水稻纹枯病、稻曲病等。需要注意的是,防治水稻稻飞虱、二化螟、大螟时,田间一定要灌水,否则将影响防治效果。另外,防治过程中不要迷信进口农药,技术指导部门有责任优先推荐使用国产农药,其效果好且使用成本低。

3.7 注重技术传播和指导

栽培时有很多栽培技巧和栽培难点,需要相关政府部门给予技术指导支持。我国地域辽阔,水稻种植发展历程较长,并且水稻种子类别和种植技术数不胜数,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品种栽培技术的传播及推广力度,使更多水稻种植户知道并且熟练掌握种植技术[6]。

4 结束语

水稻作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品种的改良和生产都应该适应和满足人民生活生产水平不断提高的需求,望两优鑫占品种的选育正好适应广大农民的需求,适时的生育期可以满足闲田春播迟播、麦菜接茬等农时,强抗倒能力又能在移栽、机插、直播间随意切换。通过对该品种良种、良法的推广,会为推广区域的水稻整体质量和产量提高作出一定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黄兴国,王井章,阳菁,等.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源两优9567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189-190.

[2]张广文,李显华,赵华筠,等.两系杂交籼型水稻新品种勤两优2号的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21(10):266,291.

[3]王蒙,王泽煌,黄成宜,等.感温型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Y两优098的选育与栽培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21(7):285-287.

[4]金文利.中籼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两优7761高产栽培要点[J].农技服务,2021,38(5):50-51.

[5]王传军,洪军,李朝阳,等.优质中籼两系杂交水稻新品种Q兩优506的选育[J].农业科技通讯,2021(4):219-221.

[6]胡宗兵,曹洪,胡绪川,等.水稻中籼新品种喜两优106的选育过程及配套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21(6):25-26,29.

猜你喜欢
选育栽培技术
瑞华麦520的选育、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要点
茄子新品种“福茄6号”选育技术
吉林省黄秋葵新品种选育
番茄大棚栽培技术探析
早春大棚番茄高产栽培技术
石榴短枝红在驻马店引种表现及丰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