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模式下自然项目的探究
——以中班自然课程“蚂蚁变法”为例

2022-05-06 07:43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春晖幼儿园徐梦璇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互通重构蚂蚁

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春晖幼儿园 徐梦璇

我园以“自然课程”为园本课程,以PBL(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模式进行自然项目的探究,让幼儿借助生活中的各种资源进行问题探索,引导幼儿进入真实学习场景,支持幼儿利用各种工具和方法探索实践,强调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让幼儿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

本文以中班自然项目“蚂蚁变法”为例,构建、筛选、优化、重构贴合自然教育的场景,找寻激活幼儿思维的关节点,让场景激活与创生幼儿的学习,助推课程的深度发展。

构建自然场景互通的生成模式

“蚂蚁变法”是中班幼儿在森林研学中引发的自然项目。教师与幼儿一起寻找自然场景中的“可变之处”,筛选适宜幼儿的“十万个为什么”,基于幼儿的兴趣点链接自然场景中的“多种元素”,并通过园内场景及野外场景的互通来重构幼儿个人认知结构和经验世界的课程。

㈠寻找自然场景中的“可变之处”

加德纳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中的第八个智能为“自然探索”。幼儿不仅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敏锐的观察力,还善于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希望了解各种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

森林研学中,孩子们发现了不一样的蚂蚁,开始了寻找蚂蚁的旅程……可是一个幼儿的蚂蚁被妈妈认为有毒而“杀”死了。由此引发了幼儿的议论。

这次的森林研学中,幼儿发现幼儿园的草地、树上、地板缝里,甚至连家里的床上都有过蚂蚁。蚂蚁作为幼儿在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昆虫,无处不在、便于观察,所以教师认为“蚂蚁”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场景的互通——“可变之处”。

㈡筛选自然场景中的“十万个为什么”

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在自然环境中生发的认知需要,对问题的教育价值进行考量,对幼儿兴趣点进行深入挖掘与探究后生成项目课程。

如,生活中蚂蚁无处不在,幼儿对蚂蚁有着什么样的兴趣?为此,师幼共同进行了一次前期大讨论与猜想——“蚂蚁的十万个为什么?”

孩子们对“为什么我一吃糖蚂蚁就出来了?我被蚂蚁咬过,它喜欢吃肉吗?我一点儿也不喜欢蚂蚁,我妈妈看到蚂蚁就一脚踩死!为什么?”等问题有着浓厚的兴趣。

幼儿在不同的场景中会有不同的“十万个为什么”,教师要学会及时提炼和筛选有效问题——如,当幼儿的讨论让教师感受到幼儿对蚂蚁产生了深深的“恶意”时,如何让幼儿在项目场景中改变已有刻板印象就成了教师心中课程的方向。基于对幼儿兴趣点及问题思考的筛选,教师最终选择了“蚂蚁变法”这一经验场景。

㈢链接自然场景中的“多种元素”

1.剖析兴趣,调查原因

教师需要了解幼儿的兴趣,与幼儿在各个场景中转换,并链接不同的学习场景。

在“蚂蚁变法”中教师将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了归纳,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让幼儿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进行了直击问题的“拷问”——“踩死蚂蚁的十大理由”(见图1)。通过收回的调查表,幼儿总结了家人讨厌蚂蚁最主要的原因,这些问题让幼儿对蚂蚁的特征与生活习性产生兴趣。

图1.“踩死蚂蚁的十大理由”问卷调查

一份调查问卷让幼儿在“野外场景—室内场景—社会场景”中自然地转换、链接,这不仅是基于兴趣点的深入实地的探究与调查,更调动幼儿积极性与内驱力,又不断生成新的探究点。

2.创生场景,优化空间

基于幼儿的问题需求,教师可以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创造、重构出一个多元的创生场景。教师通过建筑设计、链接自然、环境创设以及公共教育将园内一些空间转化成多样化的自然廊道,如园内的植物园、班级的植物角,以及幼儿的生态瓶、蚂蚁工坊等。

在蚂蚁变法中,幼儿与家长共同查找资料,对蚂蚁有了初步的直接感知经验。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幼儿更加直观地进行探究,教师购买了“蚂蚁宫殿”放在植物角里进行饲养。通过直观地观察“蚂蚁的家”,幼儿对蚂蚁的外形特征、身体构造以及居住环境有了进一步认识。

“自然课程”中生发的内容丰富多样,幼儿的学习、构建的方法和需求也是千变万化的。因此创生空间、重构学习场景的行为,应基于幼儿在不同场景中的学习方式及兴趣需求。

场景一:蚂蚁边爬边用嘴巴和腿试探着旁边的土。

幼儿1:它肯定是在找哪个地方比较窄。

幼儿2:它是在找小一点的石头,它搬不动。

场景二:蚂蚁用嘴巴叼起一块石头,然后往后退,再通过四肢的传递将石头放到了底层。

幼儿1:如果太大的石头蚂蚁肯定搬不动。

幼儿2:这块石头拿掉以后它的路就通畅了。

幼儿3:这样下面会堵住吗?

幼儿4:蚂蚁好辛苦啊!这么多的石头它们肯定搬了很久,而且是一起搬的,不然会累坏的。

老师的话:

“蚂蚁是怎么挖迷宫的”这个问题始终困扰这孩子们,直到有一次一只蚂蚁当着孩子们的面开始挖土。

通过近距离观察,孩子们终于了解了蚂蚁宫殿的秘密,他们认为这可能是蚂蚁群居的原因,人多力量大。

如此直观的感受,我相信蚂蚁留给他们的刻板印象会逐渐模糊,因为在他们心中蚂蚁多了一种新的身份——“迷宫建筑师”。

3.情景重现,深度学习

在对真实场景的优化与建构后,教师就需要观察这一场景对幼儿是否能产生深度学习,记录幼儿的真实感受和体验,从而对新的学习场景能否推动课程的深度发展做出判断。

在上述的课程中,幼儿通过“蚂蚁宫殿”这一缩放的场景,了解蚂蚁、发现蚂蚁、探究蚂蚁,建构关于蚂蚁的知识经验。而“优化自然环境”强调非建筑形态,提倡不确定性以及对自然环境与室内环境的融合,进而让幼儿从中感受到自然的多变,激发对自然的兴趣。

㈣互通自然场景中的“开关”

1.问题突现——连合场景

在开展课程时,幼儿的兴趣不会集中在某一点或某一个场景中,他们会在探索中从原来的场景跳出来,生发出新的问题。这时教师就应该跟随幼儿的步伐,联合多个场景发展幼儿多元思维。

2.互通场景——整合课程

场景互通对学习宽度进行了优化,不仅扩大了幼儿的思考的维度,也增加了其交往的范围,提高了其交往的能力。

在开展“蚂蚁变法”时,教师创设了一个由幼儿对蚂蚁的兴趣为导向、以幼儿已有经验为基础的体验场景,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发现幼儿遇到的问题已经不满足于室内构建的自然环境时,就将室内环境与户外环境进行链接(见图2)。

图2.“蚂蚁变法——冬眠”场景实施推进图

从野外环境中生发项目问题,在室内的环境中进行探索优化,最后又回归野外环境进行深度学习——在开放的环境中幼儿探索、发现,并不断提出许多新问题。教师根据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对活动加以推进,幼儿通过观察、猜测、实践、认证,一点一点地打开秘密的大门,既在真实场景中感知,又融入真实场景中沉浸式体验。

优化课程深度发展的行进审思

㈠打磨课程深度发展的实施路径

我们提炼了自然场景互通助推课程深度发展的实施路径:选择场景→筛选场景→优化场景→构建场景。从师幼两个主线实施跟踪,幼儿不仅成为场景学习的参与者,而且成为场景学习的建构者(见图3)。

㈡研修课程拔节生长的有效策略

1.借力场景资源,引发课程论点

在野外场景中,幼儿对周围自然世界的好奇心和敏感很容易被激发出来,从而生成问题。

森林研学中,幼儿根据色卡收集大自然的颜色、寻找大自然的味道、聆听大自然的声音,观察树丛里瓢虫的足迹,带着问题去寻找大自然中的生物,充分运用感官探索生物的自由世界。

教师要相信孩子有自主选择学习的能力,做好倾听、记录,为借力自然场景引发课程做准备。

2.优化场景路径,重构课程深度

幼儿的问题是在各式各样的场景中生成的,但每个场景都有自身的特点,教师将不存在于活动室或者不便于幼儿探寻的场景通过创造、设计、重构等形式重现,让幼儿浸润式体验真实的场景。

自然课程“Q萌Q萌小交警”中,教师通过对真实场景的优化与建构,让孩子们融入真实的现象场,如:事故处理中心、车辆管理中心、违章处罚中心等不同的交警大队部门。孩子们不断发现、探究,建构关于交警的经验,并且与交警一起在真实的路面场景中指挥交通;观察路面的车辆,对违规车辆进行处罚;感受体验事故处理的程序。

在遇到问题时,科学的重构场景会引发幼儿的浸润式学习,促使幼儿打开五感,并推动课程向更深层次发展。

3.互通场景模式,整合课程问题

大自然提供了完美的活动场景,让幼儿可以在其中探索、冒险、挑战,了解世界的神秘。同时,大自然也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各样的感受与触觉活动,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自然项目“风吹麦浪”中,幼儿从碗里的米饭引发出“米是从哪里来的”“稻谷是怎么生长的”等问题,为此来到田野间收割稻子,体验丰收的乐趣,从而让室内场景与野外场景打通。

教师在观察到幼儿的需求时要及时与幼儿共同跟进、寻找、重构、互通所需的课程环境,从而有效地支持幼儿项目课程的深度发展。

助力课程吐故纳新的联动推广

自然场景是幼儿生成课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各个原生自然场景之间的互通、重构、优化就像一个“助推器”,教师可以在观察幼儿的动向与兴趣时尝试场景多重更替,对生成课程及时跟踪,生成“研究线索图”。而当幼儿在场景中生成新的兴趣点时,教师可以尝试多线发展,联动推广当前课程,促进幼儿的深入学习。

自然项目“21天守候”就是“圆滚滚的蛋”项目开展中幼儿对“鸡蛋孵小鸡”兴趣的延续。当孵蛋器出现在活动室时,自然场景得到了优化与重构。

自然场景互通的生成模式是以幼儿的兴趣点为中心寻找自然场景中的“可变之处”,筛选“十万个为什么”、链接“多种元素”引发课程的生成形式。幼儿真正成为了课程的主人,在每个“自选”现象场景中发现、互动、探索;而教师要做到的就是引导幼儿穿梭在各个现象场中,使场景得以互通,让幼儿在各个场景思维中自如转换,从而推动课程的深度发展。

猜你喜欢
互通重构蚂蚁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编读互通
中日ETF互通“活水来”
宜毕高速陈贝屯互通立交桥
北京的重构与再造
我们会“隐身”让蚂蚁来保护自己
蚂蚁
面向VDC组网的VXLAN控制面互通方案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