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游戏故事:坨土乐

2022-05-06 07:43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刘静如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4期
关键词:瑞瑞塑料盒包子

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第三实验幼儿园 刘静如

土和水是孩子们亲近大自然最直接的材料,他们乐此不疲地玩土、玩水,水与土的结合会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换出多种多样的玩法。而我园田园区丰富的自然材料恰好满足了孩子们这一愿望。

※ 情景再现

情景一:意外做好的“蛋糕”

一场小雪过后,我带领孩子们来到了田园区。瑞瑞提着小桶、拿着铲子玩了起来,他从地道里挖了很多土装到小桶里。小雪过后,略微湿润的泥土比之前更沉了,瑞瑞弓着身子、双手提着装满土的小桶朝小木屋走去。到达目的地后,瑞瑞费了好大力气才把小桶放进了木屋里。他用拳头用力按了按小桶最上面的土,然后把装满土的桶倒放,用小铲子拍打桶的底部,接着小心翼翼地将桶提起来,一个完整的土堆坨了出来。“这是什么呀?”我问。“这是一个蛋糕。”瑞瑞得意地回答。成功做好一个蛋糕后,瑞瑞便乐此不疲地继续挖泥土,来来回回好几次,最终做了三个完整的“蛋糕”。

情景二:没做成的“包子”

这天,瑞瑞在田园区的人像雕塑旁边玩耍。刚开始他试图拿人像雕塑手里的包子(水煎包是利津的特色小吃),结果没拿下来;第二次尝试时瑞瑞的力气比上次更大了,但依然没能拿下来;第三次他借助掌心的力量使劲拿人像雕塑手里的包子,因为雕塑包子是焊接上去的,所以怎么也拿不下来。接着瑞瑞就在一旁的桌子上撒上土,然后静静地看着。我不禁好奇地问:“孩子,你在做什么?”“醒面啊!”瑞瑞说。过了一会儿,他找来一个圆形的塑料盒子,准备借助塑料盒做包子。

然而最近一直是大晴天,土被晒得很干。瑞瑞还是按照之前的坨土方法:在塑料盒里装满土,然后把塑料盒倒放在桌子上轻轻拍打。当提起塑料盒后土散落了一桌子,但瑞瑞不惧失败,又用同样的方法坨了两次,结果土还是全撒到了桌子上。瑞瑞有些不耐烦了,第三次倒放塑料盒时,他一边使劲拍打盒子底部一边嘟囔:“怎么做不出来啊?”

我把瑞瑞做包子的过程录了下来,并和小朋友们一起观看、讨论,引导孩子们思考瑞瑞坨不出完整形状的原因。“怎样才能坨出完整的形状呢?”我把问题抛给孩子们。

欣欣说出了坨土的关键要素:“要把盒子装得满满的。”

涵涵说:“使劲儿按一按,最后拍一拍。”

旭旭说:“还得加点水。”

孩子们集思广益,想出了很多种坨土的好方法。在反思环节,瑞瑞听得特别认真,并向小朋友介绍了自己的具体做法和真实想法。最后我建议孩子们下一次开展户外活动时把这些好方法都尝试一下。

通过热烈的交流讨论,大部分小朋友都掌握了坨土的基本技巧,并喜欢上了“坨土”游戏。随着游戏的深入开展,坨土工具不够用、形状不丰富等情况频繁出现。于是我和小朋友们一起寻找材料,其中美工区的橡皮泥模具和建构区的插塑玩具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在孩子们利用这些材料玩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些材料零散且不系统。最后我们又投放了动物类、城堡类、做饭类、糕点类等系统的模具供幼儿操作。

情景三:美味的“月饼”

经过前期的探索与实践,孩子们坨土时对“加点水”这一步骤都有自己不同的操作——轩轩先把土放在模具里,然后用一根粗一点的棍子沾上水,再把木棍上的水滴到模具里;桐桐则用小勺一勺一勺地添水调试土的湿度;也有小朋友用奶茶杯往土里倒水,一不小心就和成了泥,再一遍一遍地加土,不停地调试着。

这次,瑞瑞先把土运到桌子上,然后说:“可以给我分点水吗?”“好的。”然然说。瑞瑞借助然然的花洒往土里撒了一点水,“好了,这些就够了。”瑞瑞根据自己的判断向正在洒水的然然喊停。接着他把这些土和均匀以后都装在了塑料盒里,然后选择了一个月饼模具,往模具里装满土后,用手使劲儿按一按,倒过来轻轻一拍,一个完整的月饼就做出来了。瑞瑞按照这样的方法做出了好几个精致的月饼。围观的小朋友们纷纷尖叫起来:“哇,太棒了!”“可以给我做一个月饼吗?”然然请求瑞瑞。“当然可以!”现在瑞瑞的坨土技术已经很娴熟,并乐于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

儿童世界透视

喜欢玩土和水是幼儿的天性。《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3~4岁幼儿喜欢接触大自然,对周围的很多事物和现象感兴趣。”瑞瑞小朋友愿意亲近自然,一次接一次地挖土玩水,享受玩土、玩水带来的乐趣。

瑞瑞去拿人像雕塑手里的包子,体现出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看着雕塑水煎包做得很逼真就想拿来玩。在做“包子”的过程中,“醒面”这一环节体现出瑞瑞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此外,瑞瑞还掌握了一定的坨土技巧:知道桶里要装满湿润的泥土,倒过来时用铲子轻轻拍打底部,就能很快做好“蛋糕”。瑞瑞说自己坨出来的是一个“蛋糕”,说明他将生活经验融入到了游戏中。在做“包子”时坨出的土松散不成型,因为他没有意识到土的干湿程度会影响最终的结果,可以看出小班年龄段的孩子思考问题不够全面、知识经验不够丰富。

教育智慧凝练

很多教师认为小班幼儿发展水平不高,玩游戏也不够深入,但我认为要想推动幼儿游戏不断发展,就需要教师深入的观察、适时的介入与巧妙的设计。

1.教师是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

教师作为游戏的观察者、支持者紧紧追随幼儿的脚步,当发现幼儿有较高的坨土技术但却没有意识到泥土本身的干湿程度会影响坨出的形状时,教师没有把结论强加给幼儿,而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意愿继续展开游戏。教师提供多种类型的模具,让幼儿在与材料的充分互动中推动游戏进一步发展。

2.教师应适时介入游戏

在做“包子”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了可以引导幼儿探索“坨土”的最佳契机——趁这个时机及时介入,引导幼儿探究土的干湿程度与坨出模型完整程度的关系。

3.教师要注重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整个游戏活动中,幼儿自己发现问题、思考解决方法、掌握新技巧。在“做包子”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找出坨不成型的原因,培养了幼儿独立思考的学习品质。后期孩子们根据自己的想法探索出坨土的关键要领,促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氛围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探索。

猜你喜欢
瑞瑞塑料盒包子
平衡小实验
寻找晴雨花
只压一端的跷跷板能保持平衡吗
瑞瑞趣事多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包子有毒
卖包子
会转动的塑料盒
男孩篇:玩具小车出发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