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内“卷”,还是向外“溢”?

2022-05-07 15:42毛振华朱涵张璇
党员文摘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字企业

毛振华 朱涵 张璇

自2021年以来,一些互联网大厂就不断爆出利润下滑、营收缩水、融资收紧、大规模裁员的消息。

互联网寒冬成因复杂,绝非一日之寒。互联网企业本应是先进技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然而,一些互联网企业在行业发展的红利下,在源源不断的资本驱动浪潮中,用最粗犷的模式赚着最快的钱,虽然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但同时也滋生了热衷一夜暴富的急功近利心态。

面对C端流量见顶、市场竞争加剧、行业监管收紧等现实,一些囿于过去惯性暴利思维的互联网企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性,传统盈利模式难以为继。

与此同时,一些互联网新势力蓬勃崛起,正在经历一波小阳春——或在垂直领域深耕细作,或凭借新兴技术不断刷新场景经济,体量未见得“大”、盈利野心未见得“暴”,却成为市场寒冬中的一抹亮色。

行业困境,也预示发展拐点的到来。在大国数字博弈加剧、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竞争前沿的当下,与实体经济虚实共生、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提速改善数字治理,成为未来互联网行业转型发展的重大转机和重要出路。只有在变局和重围中冷静反思,重新激活创新基因,突破可持续发展的天花板,才能挺过熬冬创痛,静待春暖花开。

互联网寒风,比往年凛冽

每到年末,互联网企业几乎都会传来裁员的消息,原因不外乎业务转型、压缩成本考量。不过,2021年下半年以来,互联网企业的这股裁员寒风,似乎比以往都要凛冽。

IT桔子统计数据显示,从2016年到2021年的5年内,共有17336家互联网企业倒闭。

当下这股互联网寒流为何来得如此猛烈?很大程度上归结于互联网企业自身的发展模式出了问题。

这些年,互联网企业快速飞跃,并日益平台化,开始渗透进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推波助澜下,部分互联网平台误入歧途,利用垄断地位衍生出“二选一”“独家版权”“大数据杀熟”等劣迹。平台企业的垄断行为既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也使后进中小互联网企业的发展遭遇瓶颈。

大型互联网企业现阶段出現无序扩张,甚至垄断化发展倾向,其问题根源在于发展模式。在大众印象中,本应充满无限活力的一众互联网企业创新匮乏,沉迷在相对简单、能赚快钱的应用模式创新中无法自拔,在原发创新上与全球顶尖互联网企业渐行渐远。

随着用户增量空间收窄,流量成本大幅上升,互联网行业的内部竞争日趋激烈,传统市场格局正在加速生变。

可以说,在互联网领域,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如果有,那么一定是创新。创新才是常胜的王道。

新势力崛起,“热带雨林”生态暖人

互联网技术与数字经济双向赋能,不仅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也增强了城市百业发展的活力和韧性。这当中,既有传统互联网大厂的“大象起舞”,又有新兴互联网公司的“蚂蚁雄兵”;既表现在垂直领域形成“热带雨林”生态,也体现在数字新技术、新能力催生出新的场景经济。它们,为互联网向高能级健康发展提供了新赛道。

虎扑是全国最大的体育类垂直社区,85%的用户都是男性;小红书聚焦90后年轻女性的生活方式,月活跃用户约2亿;哔哩哔哩是“Z世代”高度聚集的文化社区和视频平台;携程专注旅游出行,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旅游企业;东方财富网聚焦金融信息服务大平台……

和贪大求全、野蛮生长的1.0版本不同的是,2.0版本的互联网新势力正在显山露水,主要集中在垂直细分领域显现集聚效应。传统互联网大厂的“大象起舞”,新兴互联网公司的“蚂蚁雄兵”,无论大小,皆生机勃勃,呈现“热带雨林”共生生态。

以城市为维度的数字化转型,为互联网行业创造出更多新场景、催生出更多服务新模式。目前,上海、北京、深圳、广州、苏州、成都、南京、宁波、郑州、西安等城市,都在进行智慧城市创新实践。一些城市加快打造“城市数字底座”,催生出与工业生产、城市生命体等相融共生的新业态。

互联网产业“下半场”是国际竞争力。业内人士表示,数字资产是未来国际贸易的重要要素,需要提前与国际财务类法律衔接,积极开展各类国际数据对话,并探索出有利于我方的标准体系。

Web3.0能否担纲下一代互联网

站在互联网寒冬的十字路口,行业的未来发展何去何从?技术的演进路径,或许能提供一种视角。近期,以Web3.0为代表的下一代互联网形态,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在Web1.0时代,用户“可读不可写”,单向地接收信息,无法在互联网上创造内容。

在Web2.0时代,用户“可读可写”,可以在互联网上交互,参与内容创作,由此诞生了一大批平台公司,如美国的脸书、优兔,中国的腾讯、阿里巴巴、抖音、哔哩哔哩等。

根据业界设想,在Web3.0时代,用户“可读可写且拥有”,这是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去中心化互联网形态。在这个阶段,互联网不需要中心化的平台,用户拥有对自己创造内容的所有权。

腾讯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徐思彦表示,Web3.0用代码来实现个人在互联网上的权益,这意味着用户在互联网上产生的数据信息都属于用户自己,包括文字、视频、音频等。人们可以对自己的数字资产进行确权,数据隐私将通过加密算法和分布式存储等手段得到保护。

事实上,在当前基于区块链的新一轮Web3.0热潮中,相关技术和项目仍然处于发展初期,商业模式尚未成熟。业内存在不少争议和分歧,需警惕一些人打着Web3.0的旗号炒作概念牟利。

脱虚向实,虚实共生求新生

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对于一些脱实向虚久矣的互联网企业而言,如何脱虚向实,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锚定产业数字化,是度过互联网寒冬、谋求长久发展的一条转型路径。

今年春节,“丹东草莓”借助互联网成了南北消费者欢迎的农产品年货。“在以前,辽宁丹东盛产的红颜草莓往往走不出本地市场,‘最佳赏味期总是浪费在多重分销与冗长运输之中。”拼多多农业项目负责人李云丰表示。

丹东当地部分头部农场在新产季引进了“智多莓”人工智能种植系统,实现从“一个大棚两人管”到“一人管七个大棚”的提升。在销售环节,通过“拼购+产地直发”,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归集效应,为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提供长期稳定的订单,重塑了农产品的流通链条,让农田直连写字楼、居民小区,让原产地直连消费者餐桌。

在各地田间地头,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多:种植大户们用无人机管理农田,通过数据观察田间的点滴变化,在互联网上拓宽销路。手机成了新农具,数据成了新农资,直播成了新农活。

“十三五”期间,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农业数字化全面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更多企业迈上“云端”。

实体经济是互联网平台的源頭活水,数字经济的未来在脱虚向实。虚实相生,效应叠加。

助力互联网回暖,数字善治当作为

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抓手,数字经济已成为重塑全球要素资源、重构全球经济结构和重组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性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平台企业或头部数字企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指标。置于数字经济竞争和博弈日趋加剧的全球视野下,我国互联网企业如何共同应对来自内外环境的双重挑战,补齐发展短板,突破成长瓶颈?我国数字治理如何跟上数字经济的快步伐,助力和保驾互联网企业走出寒冬、突出重围?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张茉楠认为,全球层面的数字治理,更多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数字监管政策、数字治理规则之间的竞争。新冠肺炎疫情后,世界主要大国围绕数字产业链的稳定性、数字技术的掌控、数字主权的维护、数据安全与跨境流动、个人隐私保护等,将继续开展交锋。此外,积极参与双/诸/多边数字治理规则谈判与国际合作。在WTO、RCEP、“一带一路”等全球多边和区域合作层面,提出数字贸易规则的中国提案,同时积极对标对表CPTPP、DEPA等高标准数字贸易、数字经济协定规则要求,推进全球数字贸易和数字治理的中国方案与中国主张。

开放、高效、完善的数字善治,必然会构建起一套健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制度监管体系,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数字生态环境。暖风习习,终催花开。有了数字善治加持,我国互联网企业才能告别无序扩张和野蛮生长,以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新气质、新内涵,逐步走出寒冬之痛,拥抱互联网春天。

(摘自七一网七一客户端/《半月谈》)

猜你喜欢
数字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数字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