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麦秆蝇在冀中南小麦—玉米连作田的防控技术

2022-05-07 17:52马继芳李志勇刘佳刘磊王永芳董志平
农业灾害研究 2022年1期
关键词:小麦防控

马继芳 李志勇 刘佳 刘磊 王永芳 董志平

摘要 为明确冀中南小麦—玉米连作田黑麦秆蝇的简便高效防控技术,设置了冬小麦分期播种、夏玉米种子处理及苗期喷雾等试验。结果表明:冬小麦晚播控害效果明显,可在显著降低黑麦秆蝇麦田危害的同时压低虫源基数;后期若进行夏玉米连作,可选用高剂量噻虫嗪种衣剂进行种子处理、2叶期或4叶期结合苗期除草使用噻虫嗪喷雾等措施可进一步减轻危害。

关键词 黑麦秆蝇;防控;小麦—玉米连作田

中图分类号:S435.1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2)01–0025–03

黑麦秆蝇(Oscinella pusilla)属植食性蛀茎蝇类,可为害禾本科作物和杂草,曾在定名上与瑞典蝇混淆。20世纪80年代,彭元馥等对该虫做过细致研究[1-2],作者所在课题组也曾在其形态学、发生规律、危害特点、防控方法及产量损失等方面开展过相关试验研究[3-6]。

该虫在石家庄地区一年发生5~6代,主要以老熟幼虫在冬小麦枯心苗基部越冬;成虫的寄主选择性强,更倾向于在茎秆光滑的禾本科作物近地表叶鞘内产卵,以利于初孵幼虫沿露滴爬入心叶内蛀食为害,环境湿度大时玉米心叶内也可见卵粒。笔者的室内外试验均显示其在玉米上的产卵趋性和落卵量均高于小麦、谷子、高粱等冀中南常见禾本科作物和杂草,可在冀中南冬小麦—夏玉米连作田周年危害繁衍。作物受害后可出现枯心苗、畸形株及叶片破损等症状。其中冬小麦受害多表现为枯心苗,夏玉米受害也在5叶期前,出现叶片粘连、撕裂、环状畸形株、异常分蘖等多种症状。

随着气候变暖及耕作方式的改变,虫害发生特点与防控技术也会有所变化。近年来的田间普查发现,黑麦秆蝇在冬小麦田的为害并不明显,但已成为夏玉米田的常发性害虫。为明确目前黑麦秆蝇在冀中南小麦—玉米连作田的发生形势与防控方式,本研究采取冬小麦分期播种、夏玉米种子处理及苗期药剂喷雾等措施对黑麦秆蝇的防控效果进行了田间试验。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1.1 冬小麦田 试验地点位于石家庄市裕华区南郄马村(114.63°E、37.97°N)。小麦品种济麦22,分期播种。设置5个播期处理:2019年9月20日、9月27日、10月4日、10月11日、10月18日。各处理区面积3 m×3 m,人工条播。

1.1.2 夏玉米田 试验地点位于石家庄市藁城区韩家洼村(114.78°E、378.15°N)。玉米品种郑单958,2020年6月15日播种。前茬播种冬小麦品种济麦22,播种日期2019年10月2日。试验地块邻近排水沟渠和垃圾堆放点,属黑麦秆蝇常发易发地块。

(1)试验A:种子处理。各处理区面积25 m×25 m,苗期不喷杀虫剂。处理1: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先正达锐胜)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处理2:40%溴酰·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先正达福亮)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处理3: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威远福蝶)按种子重量的0.4%拌种;處理4:空白对照,不进行种子处理。

(2)试验B:苗期喷雾。播种郑单958白籽。各处理区面积25 m×25 m,使用大疆T30植保无人机喷雾。处理1:2叶期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先正达福戈)8 g/667 m2喷雾;处理2:4叶期除草时加入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先正达福戈)8 g/667 m2喷雾;处理3:生产对照。4叶期除草时加入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威远)30 mL/667 m2喷雾;处理4:空白对照,不喷雾防控。

1.2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1.2.1 冬小麦田 冬前调查麦苗被害情况。各处理区随机10点取样,每点100茎,记录枯心苗数及处理区麦苗分蘖情况。使用Excel软件作图并拟合回归方程,明确播期与被害率的关系。

1.2.2 夏玉米田 8叶期前后调查玉米苗被害情况。各处理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40株,记录被害株数(包括叶片破损、环形株、异常分蘖、枯心苗等不同症状)[2],折算平均百株被害率、计算防效。使用DPS软件中的Duncan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播期调整对冬小麦田黑麦秆蝇危害的防控效果

防效调查分别于2019年11月6日和11月29日进行。11月6日调查结果显示(表1、图1),9月20日播种的小麦平均百茎枯心苗率最高,为21.6%,之后逐渐降低。黑麦秆蝇的为害程度与播期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拟合线性回归方程y=-7.48x+29.7,R2=0.987。11月初调查时,10月11日及10月18日播种的冬小麦均未分蘖且主茎未受害,与其余3个已受害播期存在极显著差异,3个已受害播期之间的枯心苗率同样存在极显著差异。

11月29日的调查结果(表2、图2)与11月6日趋势一致,仍旧以9月20日播种的小麦平均百茎枯心苗率最高,为21.8%,之后被害率依次降低。最晚播种的仍未分蘖且无受害株。黑麦秆蝇的为害程度依然与播期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拟合线性回归方程

y=-5.58x+26.3,R2=0.979。与月初调查时相比,11月底10月11日播种的冬小麦已产生1~2个分蘖及枯心苗,4个受害播期在枯心苗率上存在极显著差异,但最后2个播期间无差异。

2次调查结果均显示播期与被害率之间为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播期的推迟,小麦被害率呈下降趋势,适当晚播可有效控害,对在寄主群体量大的冬小麦田进行夏玉米连作的地块可起到降低田间虫源基数的积极效果。

2.2 种子处理对夏玉米田黑麦秆蝇危害的防控效果

8叶期进行了种子处理的防效调查,结果显示:未进行种子处理的空白对照平均百株被害率为10.5%,发生程度中等偏重。药剂拌种后百株被害率分别降低到3.0%(锐胜)、4.5%(福亮)和6.5%(福蝶),3种药剂处理均与对照存在显著差异,但药剂间差异不显著;3种药剂拌种的防控效果分别为71.4%(锐胜)、57.1%(福亮)和42.9%(福蝶),以锐胜防效最好(表3)。

2.3 苗期喷雾对夏玉米田黑麦秆蝇危害的防控效果

8叶期进行了苗期喷雾的防效调查,结果显示:3种喷雾处理以2叶期40%氯虫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福戈)喷雾的控害效果最好,防效为66.7%,平均百株被害率与不防控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4叶期福戈喷雾的平百株被害率与对照也存在显著差异,且防效(50.0%)优于生产对照(29.2%);生产中常用的4叶期高效氯氟氰菊酯喷雾的平均百株被害率则与对照无差异,防效也最低。从3种药剂处理的被害率来看,福戈在2叶期喷雾和4叶期喷雾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与生产对照存在显著差异(表4)。

综上所述,针对冀中南小麦—玉米连作田,冬小麦适时晚播是有效降低黑麦秆蝇麦田危害及压低虫源基数的优选措施;夏玉米田使用较高剂量的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拌种进行虫害预防,或在苗期选用含噻虫嗪成分的内吸性药剂喷雾进行早期防治均能达到一定的控害效果。

3 讨论

研究显示[1-4],黑麦秆蝇可在小麦—玉米连作田周年繁衍危害,在麦田累积虫量并对夏玉米产生较重的产量损失。因此,在冀中南冬小麦、夏玉米大面积连作种植模式下,强调压低麦田虫源基数、着重防控夏玉米苗受害的一体化防控策略显得尤为必要。受气候变暖及耕作方式改变的影响,冀中南小麦播种日期已逐渐推迟。目前,石家庄、邢台、邯郸地区基本都在10月1日以后播种,以10月10日后较为常见,晚播措施在河北省具备推广条件。对于不合适晚播的地块,种子处理也是有效措施之一[5]。近些年的田间普查显示晚播耕作已大大降低了黑麦秆蝇在冀中南冬小麦田的危害程度,目前以无效蘖受害为主,虫量不大。因此,对黑麦秆蝇的危害防控更应侧重夏玉米田,采取预防性控害措施以减轻产量损失,尤其是施用有机肥、靠近水沟、粪肥、养殖场等的常发易发地块。种子处理是预防冀中南夏玉米田黑麦秆蝇最经济、简便的措施[6]。此外,也可结合苗期除草加入兼具内吸、触杀、胃毒作用的杀虫剂,在防控黑麦秆蝇的同时,对蓟马、灰飞虱、棉铃虫、褐足角胸叶甲等常见害虫也有一定兼治效果。

参考文献

[1] 彭元馥,刘炳海,徐崇杰.玉米田瑞典秆蝇发生规律与防治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1986(3):31-34,42.

[2] 李学武,陈秀生,姜祖成.黑麦秆蝇为害玉米的调查研究[J].植物保护,1986(2):9 -11.

[3] 董志平,姜京宇,董金皋,等.玉米病虫草害防治原色生态图谱[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1:65-67.

[4] 王永芳,李志勇,董志平,等.黑麦秆蝇危害夏玉米的产量损失[J].农业灾害研究2020(2):1-2,17.

[5] 马继芳,董立,宋银芳,等.几种化学药剂对瑞典蝇的防治效果比较[J].植物保护,2009(6):172-175.

[6] 马继芳,董立,李西敏,等.種子处理防治玉米田瑞典蝇效果初报[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7):33-34.

责任编辑:黄艳飞

Control Techniques of Rye Stalk Fly in Wheat Maize Continuous Cropping Field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Hebei

MA Jifang et al(millet Research Institute of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Sciences / National Millet Improvement Center / Hebei Key Laboratory of Coarse Grains,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5)

Abstract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simple and effective control technology of rye stem fly in wheat and corn field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China, the effects of phased sowing, summer maize seed treatment and seedling spraying were tes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of late sowing of winter wheat was obvious, which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harm of rye stem fly in wheat field and reduce the insect source base at the same time; Late summer corn continuous cropping, high doses of thiacream seed coating agent could be used for seed treatment, 2 leaf stage or 4 leaf stage combined with seedling stage weeding and thiazoxam spray to further reduce the harm.

Key words Rye stalk fl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Wheat-corn continuous cropping field

作者简介 马继芳(1978—),女,江苏南京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

收稿日期 2021-11-10

猜你喜欢
小麦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公众通用新冠肺炎防控指引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