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农村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研究

2022-05-07 05:44朱伟彬
中学生学习报 2022年18期
关键词:农村地区教学对策初中历史

朱伟彬

摘要: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为了增强农村初中历史教学的成效,需要有针对性地增强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通过说明农村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提高价值,制定出提升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有效教学对策,以便确保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质量达到相关要求。

关键词:农村地区;初中历史;解释能力;教学对策

引言: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带给初中历史教育工作很大的影响,为了满足提升学生自身的核心素养,要求教师着重训练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然而,对于很多农村山区学校来说,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教师应该肩负起自身的责任,紧密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编制出合理的教学方案。所以,需要教师熟悉学生,为其制定出科学、可行的学习计划,不断完善相关教学内容,同时也进一步增强教师个人的教学能力,从而完成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任务。

一、农村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提高价值说明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学习历史课程时,应该学会熟练运用历史解释能力,如此才可以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效。从教师人员的角度来说,训练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属于不可或缺的教学工作内容之一。通过借助此项教学举措,能够增强学生的历史素养,使其能够储备更多的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三观。尤其针对农村山区,由于经济文化基础十分薄弱,家长忽视教育,导致学生的综合能力普遍不高。为此,增加了训练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教学难度。教师只有首先掌握学生的具体状况,为其编制出合理的学习计划,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成效。一方面,借助生活化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历史素材,能够增加学生的熟悉度,提高其学习的热情,以便确保学生价值观的合理性。与此同时,合理利用校园历史小论坛,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历史文化学习环境,达到增强其探究与分析能力的目的。学生在接触和学习大量史料以后,可以增强其读史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一种批判性思维模式,确保对历史解释的客观性。除此之外,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了培养实践人才的目标[1]。显而易见,深入探究与分析农村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提高价值可谓十分关键,其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二、提升农村地区初中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有效教学对策

(一)创设对话和讨论的情境课堂

结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时,教师应该创设对话和讨论的情境课堂,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其对话意识,学会主动质疑,意识到历史解释的重要性与价值。具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参考实际的教学需要,营造出更加活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学会主动思考,增强历史解释能力。基于达到上述目标的目的,需要科学利用对话教学方法,指导学生深入分析相关问题,做到深度思考,学会解释历史[2]。比如:教师为学生讲解人教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相关课程内容的过程中,结合从前的观念来说,很多人认为袁世凯窃取最后革命果实的具体原因是资产阶级过于软弱,有所妥协,显然,该观点并不科学。所以,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可以把陈旭麓的观点为学生说明:革命者创造了民国基石,而袁世凯获取到民国名器,属于当时我国社会的一种选择。根据此材料内容,指导学生联系从前的相关历史知识,深入分析当时我国社会不同阶层的想法。

(二)合理运用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及现象的客观论述能力

为了达到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工作的目标,需要教师合理运用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训练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以及现象的客观论述能力,保证所表达观点有据可依。然而,以往农村地区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仅借助史料加以辅助教学,没有意识到历史来源的重要性,缺少对史料内容的分析。为此,有关教师应该运用科学的教学方式,以便达到增强学生对史料解读能力的成效,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史料中的内容、比如:教师为学生讲解人教版初中历史《原始农耕生活》相关课程内容的过程中,便组织学生认真解读史料,帮助其系统总结出早期人类的原始农业与农耕聚落具有的特征,方便学生从中可以加深对历史的学习印象,以便把史料转变成具体的学习知识。鉴于此,当教师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以后,能够获得结论,然后结合史料进行论证,如此,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学生对史料的解读水平,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功效和作用。

(三)注重提供多样化史实,指导学生学会辨析与价值判断

基于网络信息环境下,涌现出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化技术,并且在教学领域中得到推广和运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有关教师人员应该注重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史实,指导学生学会辨析与价值判断。实际进行教學工作时,一方面,教师需要紧密结合教材内容,并且为学生推荐更多不同类型的辅助材料。然而,一般来说,一节课的时间存在限制,如果教师人员太过盲目参考史料,无法达到既定的教学工作目标。比如:教师为学生讲解人教版初中历史《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相关课程内容的过程中,涉及到党中央撤离延安,转战陕北方面的内容,而教材中的内容仅简单概括了史实,导致很多学生无法真正理解此种选择并非逃跑,而属于有计划地撤退。在此过程当中,要求教师人员合理筛选史料。有关教师人员需要在密切关联教材内容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史实,达到弥补教学工作中不足的目的,有助于达到增强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目的。

结束语:综上所述,农村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应该注重增强自己的历史解释能力,达到训练个人思维的目的。所以,要求教师根据唯物史观的要求,借助科学的教学方式,合理训练学生历史解释能力,基于多个视角下,引导学生感知并理解历史,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实践应用能力,以便培养达到培养更多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蒋世平,王红艳,陈小燕.核心素养视域下初中生历史解释能力的培养研究[J].明日,2020,154(149):121-128.

[2]李新妹,孙海燕,李强华.巧用微活动,提高学生的历史理解能力——浅谈历史课堂教学中史料的选择与研究[J].求知导刊,2020,169(218):212-215.

猜你喜欢
农村地区教学对策初中历史
关于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养老需求的研究
如何促进农村地区思想品德课中的合作学习
小学高段语文写作教学
生物工程教学团队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中学化学课堂有效性分析与对策
农村地区进一步推广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有效途径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试论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