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铁路客车加装改造管理的几点思考

2022-05-07 02:10李伟平
铁道车辆 2022年2期
关键词:限界客车列车

李伟平

(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 设备监造部,广东 广州 510088)

实施铁路客车加装改造,在原设计结构基础上对其结构或功能设施进行的局部改进和优化,是为了消除车辆安全隐患,提升车辆性能,改善车辆运行品质,推进环保工程,提高服务档次等。近年来,各铁路局按照国铁集团相关铁路客车技术政策、技术标准、管理规范等开展了铁路客车防火整治、配线整治、加装集便器、TCDS制动扩展功能改造等一系列项目,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在加装改造过程中,由于增加了相应设备、设施配置,改变了原客车空间结构、布局和形位尺寸,同时也改变了供风、供电的额定容量等。但实施单位制定的改造技术方案不完善,配件选型不当、错装、漏装等情况导致了次生故障,影响行车安全。

1 铁路客车加装改造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列车管漏风

2017年12月1日3:03分,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局集团公司”)广州车辆段担当的T398次(深圳-青岛)旅客列车运行至菏泽站时,机后11位RW25K552542号车(2011年10月A4修)列车管活接处漏风导致列车制动位不保压,使该列车晚点5 h 29 min。经调查,RW25K552542号车在2011年结合A4修加装了集便器装置,该车列车管活接头漏风部位位于加装的集便器污物箱上部,此处空间狭小,却布置有列车管、总风管和集便器箱接地线等。由于列车管活接头在管码内侧,没有足够空间使用管钳、扳手等工具进行紧固(图1(a)),因此针对该故障只有对列车管进行过桥式处理:将该车关门排风,总风管改为列车管,这导致列车运行严重晚点。根据国铁集团机辆部关于开展排查铁路客车制动列车管和总风管主管活接的要求,广州局集团公司组织对铁路客车列车管内加装集便装置的厂修客车进行排查,排查发现25G型DC 600 V客车车端制动列车管、总风管活接位置没有避开集便器上方的狭小空间,有的甚至没有设置活接。排查结果显示此类情况比较普遍,如YZ25G354927号车(2017年11月A4修),加装集便器装置时列车管活接头处于集便器装置上方,所处空间狭小(图1(b))。

图1 列车管活接头位置空间狭小

XL25G205473号车(2019年3月A5修)在厂修过程中对制动缸连接支管进行了改进,设置了直角弯头和活接,但未执行《铁路客车制动管系检修技术条件》[1]中关于“……活接头附近800 mm钢管长度范围内必须至少有1个管卡固定”的规定,漏装吊架管卡(图2),导致列车运行中制动支管因振动而漏风。

图2 制动支管未设置吊架管卡

1.2 改造车超限界

2019年7月2日,广州局集团公司广州车辆监造项目部组织对厂修客车CA25G892468号车(1997年4月新造, 2003年12月第一次厂修, 2009年9月A5修)进行机车车辆限界项点抽样核查,发现该车车顶3个通风器均超机车车辆限界,超限界范围达30~80 mm。经调查,该车于2003年结合厂修由非空调客车改造为空调客车。

另外,YZ25G030481、YZ25G030336号车等11辆待修厂修客车的废排装置通风帽或天线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机车车辆限界缺陷,最大超限达到80 mm。现场对其废排装置的尺寸进行测量,比较其他空调客车相同型式的废排装置,超机车车辆限界发生在图3所示的A点和B点之间所确定的斜线段上。该批车在2012—2013年由非空调客车改造为空调客车时,加装了厕所废排装置通风帽,改造车通风帽比正常非改造车的通风帽高度高,最大相差约70 mm,从而导致部分改造车通风帽超过机车车辆限界[2]。

图3 YZ25G030336号车的废排装置通风帽导致其超限界

1.3 改造后影响原结构

KD25K998289号发电车在2013年12月结合厂修加装集便器装置后发生污物箱与车钩相干涉情况,车钩与集便器污物箱的距离只有120 mm,如图4所示,根本没法进行车钩的拆卸、检修,如要拆卸车钩,必须现拆卸污物箱,给后期检修和运用处理车钩故障带来困难。

图4 KD25K998289号发电车的车钩与集便器污物箱相干涉

2 原因分析

上述铁路客车加装改造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故障,暴露出加装改造实施单位在开发设计、工艺方案、质量卡控、试验检验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和不足,特别是非空调客车改造为空调客车、加装集便器装置或柴油发电机组等涉及车辆限界、车下结构、整车配重、电气容量方面的重大加装改造项目。

(1) 改造设计违反技术标准和检修技术条件要求。为了在列车运行中快速处理有关制动故障,在铁路客车制动列车管和总风管主管的车端位置设置活接。但有的活接没有设置在便于作业的位置,有的甚至未设置活接,这都违反了技术标准和检修技术条件要求。在加装集便器装置改造过程中,制动列车管和总风管主管的纵向尺寸、位置进行了相应改动,但改造实施单位对原结构设计不掌握,在铁路客车车端位置设置的活接不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没有避开集便器上方狭小空间。

(2) 设计方案不合理,忽视运用检修作业需求。对于发电车、行李车、邮政车等特殊车型,由于客车新造厂家对转向架、车下结构、车内布局进行个性化设计,在加装集便器装置过程中容易产生位置结构上的差异。

(3) 加装改造项目委外,规避了过程监控。在客车定期检修过程中进行改造时,承修单位基于专业性或经济性等原因,将改造项目进行委外或部分进行委外,导致一些特殊、关键工序如焊接、布线、粘接以及气、水管线等封闭、隐蔽工程施工出现工艺质量不高、采用非标准材料和简化作业现象,没有落实“三检制”等的过程监控。

(4) 客车经历二次修程后,部分零部件原有尺寸出现变化。铁路客车重大加装改造项目完成后,虽然通过限界、小半径曲线等检查检测表明其符合相关要求,但客车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轮对磨耗、轴箱弹簧尺寸发生变化和调整车钩相关限度等,车顶附属物、车体外墙悬挂物、垂下品的边界会有所变化,导致限界超标,常见的就是改造后车顶的广播天线、列尾天线、排烟罩、通风帽等碰触限界。

(5) 配件选型不当或错装、漏装。由于实施改造的非空调客车与空调客车的车体尺寸不一致、部件的结构和尺寸也不尽相同,非空调客车改造为空调客车时新增天线、排烟罩、通风帽的安装部位和外形尺寸必然有差异,部分车辆配件在加装改造设计后与原设计图纸尺寸有偏差,配件尺寸超标、配件选型错误等均会导致引起机车车辆限界超标。

(6) 没有执行加装改造项目相关检测试验程序。铁路客车在实施加装改造过程中,要进行必要的型式试验、例行试验等有关检测试验,以确保符合铁路客车相关技术规范、限度和安全管理规定。

3 改进措施和建议

(1) 严格落实铁路客车技术管理制度。在对铁路客车实施加装改造过程中,要严格执行国铁集团《铁路客车技术管理办法》[3]、《关于加强客车加装改造相关管理工作的通知》[4]规定,加强铁路客车技术管理、严格加装改造项目的审批制度;加装改造需执行客车现有标准或技术条件,不得违反规定;推行新技术及新产品(部件)的加装改造应用时,需经有关程序报国铁集团批准,并经过试制、型式试验、运用考核、装车试用后再批量装车;严格加装改造项目的分类等级管理,履行报批和评审程序,涉及重大加装改造的A类、B类项目,需进行安全性、经济性论证,组织科研院校、铁路客车主机厂、运用检修单位等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进行评审,尽可能将评审会放在改造项目现场,以增强实景效应。

(2) 加强加装改造项目的工艺技术管理。铁路客车加装改造项目技术方案确定后,实施单位要进一步细化有关项目的工艺方案、图纸图样、作业指导书、委外修技术规范、检查检验(规范)标准等工艺性技术文件。工艺方案要根据现车实际情况对所加装改造的项目内容进行细化,明确工艺线路和流程图,指导改造项目有序推进。技术方案、图纸图样要坚持原车、原结构设计的原则,若要改变原结构,需进行现场现车验证。

(3) 加强加装改造项目的过程控制和质量管理。铁路客车改造项目是在原设计结构基础上进行的局部改动,在实施过程中,如果发生与原结构设计不一致、或与原有部件相干涉的情况,必须按程序进行设计变更,且变更设计应符合铁路客车技术规范,必要时组织内部评审。改造项目要执行《铁路客车厂修规程》、《铁路客车段修规程》[5]有关质量管理规定,建立停止点等质量卡控措施,严格落实“三检”制和首件(辆)鉴定的规定,首件(辆)鉴定需由改造实施单位技术主管组织进行,做好关键工序、质量卡控点的设置和效果评价。

(4) 加强加装改造项目的委外管理。铁路客车加装改造项目委外或部分委外往往容易发生工序衔接问题,或工艺标准不统一、材料配件不一致等结合部问题,因此要加强改造项目委外资质管理。委外修单位需具备相应维修资质和质量保证能力,同时具有从业经验的工艺技术人员;对委外修项目要制定相应技术条件,委外修单位的工艺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需在会审后方可执行;重要零部件、原材料要等同于检修单位的物料管理方式,全部执行入库、检验和移交程序,严格把关,防止选材不当和不合格材料的配件流入;要将委外修单位的现场项目组、作业人员纳入本单位的生产班组进行管理,加强其作业标准和过程质量检查,并督促做好相关人员培训。

(5) 加强标识管理,防止配件错装、漏装。在铁路客车加装改造过程中,由于改变了客车部分零部件的原有结构、尺寸和增加设备设施,且有部分非统型零部件,容易发生配件错装、漏装。所以,对加装改造项目的原材料、配件、零部件要实行全标识管理,防止现场作业人员装配时随意领取原材料和配件导致盲目装配。

(6) 严格落实检测试验程序。检测试验是确保加装改造项目质量的重要关键环节,在零部件装车前、改造过程中、整车落成时要进行系列的工艺验证、综合性能试验、配套试验、联编试验等。针对铁路客车非空调客车改造、加装集便器装置、柴油机组换型等重大加装改造项目,要在工艺技术方案中明确电气绝缘、强度、载荷、探伤、限界以及动力学等检测试验项目和标准,并严格执行,确保改造项目符合铁路客车技术标准。

(7) 加强加装改造项目的接收管理。监造(验收)部门要将改造项目纳入作业指导书或监造细则,明确核查内容和方式;参与有关停止点、首件(辆)、检测试验的现场见证;完善相关验收作业指导书、监造细则;对于实施过重大加装改造项目的铁路客车,在二次及以后的厂修修程中要加强电气绝缘、限界等检测试验项目的复查复验;增加铁路客车厂修的产品核查“落成项目”中对限界的核查频次,重大加装改造时需进行全数核查;二次及以后厂修时进行抽样核查。同时,实施单位要将加装改造技术方案、有关图纸图样、部件说明书、操作手册等移交给铁路客车配属单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铁路客车加装改造必须符合相关技术规范,满足运用安全和服务质量需求,保证改造效果。实施单位要严格落实有关客车检修规程、技术标准、技术条件和加装改造管理规定,并经常性开展用户走访,收集有关运用单位反馈信息,不断提高加装改造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

猜你喜欢
限界客车列车
欧盟技术标准体系铁路限界计算方法研究
登上末日列车
关爱向列车下延伸
土耳其地铁项目限界计算方法研究
穿越时空的列车
客车难改下滑颓势
金龙客车的不凡履历
客车市场进入寒冬?
基于Cruise的纯电动客车动力系统匹配
对120km/h车辆限界的研究和解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