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某难选褐铁矿石选矿试验研究

2022-05-08 02:48王海亮高春庆
现代矿业 2022年4期
关键词:磁选磨矿细度

王海亮 高春庆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自2003 年以来,我国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2021 年1—10 月,中国累计进口铁矿石9.335 亿t[1-3]。自2015 年以来,我国铁矿石的对外依存度一直在80%以上。为有效解决我国铁矿石资源问题,各钢铁企业都在寻求新的铁矿资源,以往难选、利用率较低的赤褐铁矿资源已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焦点[4-5]。

国外某矿区矿石中金属矿物以褐铁矿为主,为风化残积淋滤型氧化矿石。前期中钢马矿院对该矿石进行了分级—强磁干选得精—中矿磨矿—强磁选流程试验,获得了较好的试验指标[6-8]。

1 矿石性质

1.1 矿石的组成

矿石中的金属矿物主要为褐铁矿、其次为赤铁矿,含量分别为64.59%和8.18%,其中褐铁矿由针铁矿和纤铁矿组成;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玉髓)和黏土,含量分别为16.08%和9.53%,另有少量黑云母、白云母、绢云母、碳酸盐矿物,微量黄钾铁矾。矿石主要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见表1,铁物相分析结果见表2。

从表1 可以看出,矿石中的主要有价元素为铁,含量为48.04%,有害元素硫、磷含量较低,分别为0.06%和0.12%;脉石矿物主要成分为SiO2,含量为16.96%。

从表2可以看出,矿石中铁主要以赤褐铁矿的形式存在,占全铁的98.15%。

1.2 主要矿物的嵌布特征及共生关系

(1)褐铁矿。褐铁矿由针铁矿和纤铁矿组成,针铁矿呈微晶质粒状及隐晶质集合体存在(图1),常具胶状结构,结晶良好者呈针状、放射状,在褐铁矿皮壳及空洞边缘尤为明显(图2),具明显的反射色及非均质性,内反射呈棕色至棕红色,尤其在隐晶质部分棕红色内反射更强,与赤铁矿相互嵌布,两者间无明显界限。

(2)赤铁矿。赤铁矿常被褐铁矿交代,两者呈过渡状态,晶形完好者呈皮壳状或条带状与褐铁矿互嵌(图3),部分为假鲕状或犬牙状与褐铁矿连晶(图4)。

1.3 主要矿物的解离特性

矿石中的铁矿物解离非常困难,细磨产物中单体很少,主要呈富连生体形式,因此,选矿主要回收单体和富连生体。

2 选矿流程对比研究

试验比较了单一强磁选工艺、强磁选—浮选工艺和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的分选效果。

2.1 单一强磁选工艺

2.1.1 一段磨矿细度试验

一段磨矿细度试验采用2次强磁粗选流程,强磁粗选1 和强磁粗选2 背景磁感应强度分别为0.8 T 和1.0 T,试验结果见图5。

由图5 可知,随着磨矿细度的提高,强磁选综合精矿铁品位上升、回收率下降。当磨矿细度超过-0.076 mm 占95%才能获得铁品位超过55%的铁粗精矿,说明该褐铁矿嵌布粒度微细,需要细磨才能获得较高品位的铁精矿。综合考虑,确定一段磨矿细度为-0.076 mm占60%。

2.1.2 二段磨矿细度试验

二段磨矿细度试验给矿为2次粗选混合精矿,试验采用1 次精选流程,强磁选背景磁感应强度为0.5 T,试验结果见图6。

由图6可知,磨矿细度提高对精矿品位提高的幅度影响较小;磨矿细度达到-0.076 mm 占95%,磁选精矿铁品位才超过56%。综合考虑,确定二段磨矿细度为-0.076 mm占95%。

2.1.3 阶段磨选全流程试验

在上述试验基础上进行了阶段磨选全流程试验,结果见图7。

由图7 可知,采用单一强磁选工艺,在最终磨矿细度为-0.076 mm 占95%的情况下,可获得产率45.37%、铁品位56.06%、铁回收率53.04%的最终精矿,试验结果不理想。

2.2 强磁选—浮选工艺

以图7中的强磁精选尾矿为浮选给矿,进行提精降杂浮选试验,确定的强磁选—浮选工艺流程见图8。

由图8可知,采用阶段磨矿阶段强磁选—强磁选中矿浮选工艺,在最终磨矿细度为-0.076 mm 占95%的情况下,可获得产率50.14%、铁品位55.84%、铁回收率58.40%的最终精矿,试验结果略好于单一强磁选工艺。

2.3 磁化焙烧—磨矿—弱磁选工艺

磁化焙烧—弱磁选是处理褐铁矿的有效选别方法之一。在许多以褐铁矿、菱铁矿等为主的复合氧化铁矿选矿中,都获得了良好的分选技术指标【8-9】。

焙烧设备采用400 mm×200 mm 型箱式电阻炉,原矿粒度2~0 mm,还原剂为无烟煤(1~0 mm),焙烧熟料水淬冷却后磨至-0.076 mm 占95%,然后进行1粗1精弱磁选,磁场强度为79.58 kA/m。

2.3.1 无烟煤用量试验

无烟煤用量试验固定焙烧温度850 ℃,焙烧时间2 h,试验结果见图9。

由图9 可知,无烟煤与矿石的质量比从3%提高至9%,精矿铁品位由62.26%提高至64.33%、回收率由93.04%下降至46.95%。综合考虑,确定无烟煤与矿石的质量比为5%。

2.3.2 磁化焙烧—磨矿—弱磁选全流程试验

在上述试验基础上进行了磁化焙烧—磨矿—弱磁选全流程试验,结果见图10。

由图10可知,采用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当最终磨矿粒度为-0.076 mm 占95%时,可以获得产率66.70%、铁品位63.68%、铁回收率88.27%最终精矿,试验指标明显优于方案1、方案2的指标。

3 结论

(1)国外某以褐铁矿为主的铁矿石铁含量为48.04%,有害元素硫、磷含量较低,赤褐铁占全铁的98.15%。褐铁矿主要呈微晶质粒状及隐晶质集合体存在,赤铁矿常被褐铁矿交代,两者呈过渡状态,晶形完好者呈皮壳状或条带状与褐铁矿互嵌,部分为假鲕状或犬牙状与褐铁矿连晶。铁矿物解离非常困难,细磨产物中单体很少,主要呈富连生体形式。

(2)采用单一强磁选工艺,在最终磨矿细度为-0.076 mm 占95%的情况下,可获得产率45.37%、铁品位56.06%、铁回收率53.04%的最终精矿。

(3)采用阶段磨矿阶段强磁选—强磁选中矿浮选工艺,在最终磨矿细度为-0.076 mm 占95%的情况下,可获得产率50.14%、铁品位55.84%、铁回收率58.40%的最终精矿。

(4)采用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当最终磨矿粒度为-0.076 mm 占95%时,可以获得产率66.70%、铁品位63.68%、铁回收率88.27%最终精矿,试验指标明显优于方案1、方案2的指标。因此,磁化焙烧—弱磁选工艺是该矿石处理的适宜工艺。

猜你喜欢
磁选磨矿细度
原料煤细度对焦炭反应后强度的影响研究与实践
基于Simulink的批次磨矿产物粒度组成预测研究
抽屉式磁选器在高纯粉体材料磁选中的应用研究
磨机工作参数对磨矿效率的影响
酒钢粉矿复合团聚磁种磁化磁选试验研究①
一种应用脉动高梯度磁选技术分离细粒铜钼混合精矿的工业生产方法
贺西煤矿选煤厂细粒中煤磨矿时间对分步释放精煤产率的影响研究
海石湾煤制备超纯煤磨矿试验研究
不同水分磨的粉碎细度对粮食水分含量的影响*
纱线细度对纯棉平纹面料芯吸高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