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2)

2022-05-09 11:28包含川
学周刊 2022年13期
关键词: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包含川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思想指导下,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成为全新的教育改革导向。小学数学课程知识和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性非常明显,教师重视落实生活资源以及生活化教学手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探究能力和数学思维获得良好的发展。本文主要针对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价值展开分析,并提出科学有效的结合措施,希望可以为相关教育人士提供有力的参考信息,从而促进生活元素在数学课堂上的有机渗透,引领学生更透彻地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感悟生活本真。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实际;教育语言;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22)13-0077-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3.026

在我国教育改革事业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多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模式被引入小学数学教改工作体系,将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关联就是其中之一。数学概念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性不言而喻,教师唯有旁征博引生活资源,才能使数学教学内容得到切实的丰富和扩充,进而培养学生立足生活视角分析、解决数学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习惯。因此,教师应该致力于创建小学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顺应学生的认知经验和思维发展规律,帮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的真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化学习意识和探究兴趣,从而加快学生数学素养自主发展步伐。下面我们就对这些问题进行教学措施浅析。

一、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价值分析

生活是一个广博的大课堂,不仅蕴藏着优渥的数学教学资源,而且有助于培育学生的生活观念和自主学习意识,使学生能够基于生活去构建完整的数学模型、高效解决数学应用类问题。经过深入的分析研讨,我们将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价值整理为以下三点:

第一,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是提升学生探究积极性的捷径。数学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系,且具有比较强的抽象性,很多小学生常常感到数学知识难以理解,这种不良认知很容易熄灭学生参与数学探究活动的热情,导致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主动性不足。虽然小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还有待构建,但是基本的生活经验学生普遍具备,因此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有利学情条件,创建数学课程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向学生讲授数学概念知识,也能更好地消解数学理论的抽象性,从而提升学生的探究积极性和数学理解能力。

第二,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可以帮助学生探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新课程标准下的小学数学教改工作所追求的主要目标,不是纯粹地向学生讲授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而是培养学生透过日常生活、自主发现数学现象的能力。这样,学生才能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技能,解决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教师创建数学课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实现数学知识点和日常生活本质的融会贯通,帮助学生探知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从而增强学生数学探究能力和数学实践力。这些都可以深化落实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改立意。

第三,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有效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是小学数学教改工作的重要内容。数学思维包含了数学综合性学习能力以及思维品质的多个维度,而且应用生活资源以及生活化教学手段,是启动小学生数学思维闸门的有力措施。教师基于生活和数学知识点讲授需求,组织学生展开生活化观察、生活问题分析等探究活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观察、比较、逻辑推理、逆向、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这些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促进小学数学从灌输式教学向学生自主学习顺利转移,从而彰显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关联整合的非凡价值。

二、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有效结合措施

(一)采用生活化课堂导入,优化数学新课题的揭示方式

新课导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关键性流程,同时采用生活化课堂导入手法,既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导入模式,也是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整合的必要措施。因此,教师在创新小学数学教学模式时,应该将生活化导入作为主要的课堂导入手段,合理开发利用数学课程和生活实际之间的联系点。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已经具备的生活经历、认知经验得到切实的唤醒,也能优化数学新课题的揭示方式,从而在数学课堂教学开展伊始就调动学生的探索积极性,提高后续数学知识技能的输出效率。数学教学生活化课堂导入的具体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课程知识要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学生设计开发猜谜导入游戏。教师可以在互联网资源库中搜索和数学课程内容密切相关的谜语素材,搭配形象、直观的生活情景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和谐的猜谜游戏氛围。接下来,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以分组探究形式对谜语展开讨论。教师在此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结合生活情景资料猜测谜底,帮助学生顺利探知谜语答案的同时,也能完成生活化、游戏化的数学课堂导入,使学生对数学新课程探究主题有所认识和了解[1]。

第二,教師在数学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可以利用多种生活资源和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再现含有数学现象的生活场景。如教师可以根据数学课程内容,在互联网资源库中搜索与之密切相关的动画、影视、音乐和儿歌资料,然后制成图文结合、有声有色的多媒体微课件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在直观的多媒体情境和生活场景中探知数学元素和数学现象。或者,教师还可以基于学生共有的生活经历,结合数学课堂导入需求,为学生设计生活化数学导入问题,如“这种现象同学们见过吗?”“你在生活中有与之相关的经历吗?”等等,然后引导学生和同桌互动讨论,针对问题交流生活经验、归纳总结新课学习关键点。这些都可以使数学新课题的揭示方式得到优化,并有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数学教学。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语言,激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亲近感

数学虽然是一门追求严谨的学科,但是如果教师一味地采用理论性太强或者表意太晦涩的教学语言,很容易加重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理解难度,不利于学生数学探究兴趣和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与培养。语言不仅是师生在数学课堂上互动沟通的主要载体,也是促进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效结合的重要媒介。教师应适度渗透生活元素,让数学知识讲授变得生动有趣,确保教学语言内容切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从而避免学生思考压力过重而对数学课程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在将小学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对接时,应该着力采用生活化教学语言,使数学课堂输出内容更加通俗易懂,从而兼顾数学教学的严谨性和生活性,全面激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亲近感。具体的策略实施方式主要有以下两种:

第一,教师应该巧妙利用生活中的俚语、俗语、顺口溜。如在带领学生认识一些陌生复杂的数学概念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俚语和俗语作为导语,缩短学生认知经验和陌生知识之间的距离感,让学生体验到数学课程生动的一面,可以使学生的思考探索兴趣更加浓厚。或者,教师在讲授数学公式、法则时,也可以为学生设计一些朗朗上口、趣味横生的顺口溜,并在顺口溜中融入数学公式、法则的要素以及学科术语。这样,原本晦涩的公式、法则就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学生理解、掌握数学公式法则也会更加容易,从而实现学生对数学公式法则的长时记忆与生活化理解。

第二,教师在设计生活化数学教学语言时,应该善于利用家庭称谓。家庭称谓是最贴近小学生认知经验的生活元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空间也非常大。如在模拟一些数学问题情境时,教师就可以将家庭称谓中的“爸爸、妈妈”作为问题情境的主人公,同时代入相关的数学数量条件,这样既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也能促使学生自发的参与数学问题情境探究。

(三)采用生活化实例,具象地为学生呈现数学概念知识

小学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结合强调的是实用性和高效性,教师引入的生活资源如果和课程关键知识点联系不够紧密,是很难达成上述指标的。采用生活化实例,是驱动小学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高效结合的有力措施,生活实例是对学生日常生活片段的截取,可以全面满足小学数学直观化、具象化的知识讲授需求,帮助学生精准探知数学和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应增加生活化实例的应用比重,具象化地为学生呈现数学概念知识,进而引导学生感知数学和生活的贴近性,培育和提高学生的直观想象、数学抽象以及逻辑推理等数学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操作上,教师应该结合数学课程知识的内容和难度,为学生甄选适宜的生活化实例。如在讲授难度不是特别艰深的数字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开发利用教室内现有的生活物品作为生活化实例,在黑板上罗列出几种物品的名称,如讲台、挂图、窗户等等,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数一数以上物品分别有多少个。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和组内伙伴互相问答,一人说出一种物品名称,其他组员说出教室内物品的具体数量,这样既可以深化学生对数字知识的形象理解,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与合作互动探究能力,从而使数学课程教学与生活实际衔接更加紧密[2]。

(四)渗透生活常识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对生活常识知识的需求量非常高,小学生仅具备最起码的生活经验,但其生活常识知识储备欠缺全面性和广泛性。生活常识知识的不足,会直接导致学生在理解和解决数学问题过程中遭遇思维阻滞,从而降低学生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探究质量。因此,教师在创建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时,应该根据和数学问题有关的生活场景,加强向学生渗透生活常识知识。这样不仅可以扩充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常识知识储备,而且能够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从而帮助学生对数学问题展开合理的逻辑分析和推理论证,增强学生解析问题的质量和探究有效性。

在具體的策略实施上,教师应该以数学应用类问题解题教学为主要平台,实施生活常识知识的有机渗透。如在涉及植树问题、相遇问题、盈亏问题、行船问题等典型数学应用类问题的解题教学中,教师就可以适时渗透与题面内容相关的生活常识知识,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创设直观的实物情景或者在黑板上画出反映题目数量关系的图示,然后鼓励学生结合日常生活,分组讨论归纳题目的数量条件和逻辑关系,合作构建解题思路。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因生活常识知识不足,在应用题审题和解题中产生不合乎生活常理和逻辑的错误,从而同步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设计手动操作活动,合理利用生活物品资源

手动操作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教师科学策划数学手动操作活动,不但可以提升数学教学的实验性和探究性,也能促进学生对数学课堂的深度参与,开发和强化学生的左右脑潜能、手脑协调能力,使学生通过和伙伴协同配合,共同完成实验操作任务,去构建某个数学模型或者验证某种数学猜想,从而兼顾学生数学思维以及科学探究态度的培养。开展数学手动操作活动需要运用到各种材料,此时生活中的物品资源就能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大部分手动操作活动,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都可以实现。这同样也是落实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结合目标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师在策划设计数学手动操作和实验活动时,应该合理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资源,扩充和完善数学手动操作活动开展的条件,从而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动手、动脑以及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力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探究精神[3]。

在具体的教学策略实施过程中,教师必须遵循贴近原则,确保开展数学手动操作活动所应用的生活物品成本低、易得,并是小学生所熟悉的。如在讲授数学图形类知识时,教师就可以鼓励学生应用人人手中都有的演算纸,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配合制作教材中的平面图形。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图形特点开展图形制作活动,从而加深学生对图形特点的记忆、锻炼学生的动手实操能力。再或者,教师在数学加减运算教学的初期,也可以利用学生的文具用品,引导学生以分组探究形式,根据运算问题的具体数量和加减要求,将小组成员手中的文具进行相应的增加或减少操作,数一数操作之后的文具数量,得出算式的最终结果。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各小组学生互动问答,由一人口述算式,其他人做出相应的物品操作和摆放,不断轮换直到所有学生都参与完成问答环节。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互动能力和反应能力,也能提高生活化手动操作活动的开展效率,从而促进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相缔结。

三、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致力于创建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数学探究积极性,也能帮助学生精准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而提高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效率。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采用生活化数学课堂导入、生活化教学语言、生活化实例,同时加强渗透数学常识知识、合理利用生活物品资源设计数学手动操作活动,从而促进数学课程和生活实际的深度结合,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与生活探究意识得到全方位的培育。

参考文献:

[1] 黄勇.让生活实际和小学数学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24):68.

[2] 叶永红.如何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小学数学教学[J].新课程(上),2015(12):269.

[3] 张占青.小学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探索[J].科学中国人,2015(21):293.

[责任编辑 万淑蕊]

猜你喜欢
生活实际小学数学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新时代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深究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