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人的人生史诗

2022-05-09 18:33陈双媚
北京纪事 2022年5期
关键词:国宝文脉公公

陈双媚

1

习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協九大开幕式上讲话时强调:“文运同国运相连,文脉同国脉相连。”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国脉不断,历经磨难又屡屡涅槃重生,是源于民族文化的强力支撑,因为中华文脉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民族精神。以苏州收藏世家潘氏一族守鼎为例,为守护国之重器大盂鼎和大克鼎,潘家把“谨守护持,决不示人”立为家规,写入家训。在漫长的一个多世纪里,社会动荡,浩劫不断,几代人秉承家训,始终以性命守护这千年文脉,这是中华儿女融入骨血的文化自觉、民族意识,是国家文脉传承的缩影,是对中华民族国运绵延生生不息的最好阐释。

苏剧《国鼎魂》根据潘氏一族守鼎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潘达于本名丁素珍,出身于杏林之家,18岁与潘家独子成亲,谁知新婚之夜府中因鼎遭劫,丈夫命丧黄泉,本想追随心上人而去,岂料公公和盘托出家中宝鼎,并把守鼎重任托付于她。自此这个懵懂善良的医家少女改名潘达于,把对丈夫的爱、对公公的承诺、守鼎的家族重任、传承文脉的民族使命背负在羸弱的肩膀上,历经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穷其一人之力,耗尽半生心血,守住了国宝,留住了文脉,为绵延国脉作出了巨大贡献。

作品以潘达于守鼎、护鼎、捐鼎的传奇经历,写就了一个女人的人生史诗,塑造了在逆境中守护国之文脉的民族英雄形象。她这种在危难中勇于承担、在逆境中不言放弃、在孤寂中执着苦守的生命禀赋,在当今物质至上的时代弥足珍贵。一个民族的延续,一份事业的缔造,一个家族的兴旺,背后往往都有这样一种人在默默地承担和付出,无私地奉献和牺牲,他们的名字也许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但其价值,定会在时间的淘洗下愈发纯粹、珍贵。

2

丁素珍从一个青涩懵懂的医家闺秀成长为自觉守护国之重器的民族英雄潘达于,几十年漫漫人生路,历经战火锤炼,饱受坎坷折磨,幽幽古宅孤灯长夜,三千青丝变白发,她从被动守鼎到主动护鼎,从默默守鼎到大义捐鼎,这史诗般的人生,情感根源是什么?丁素珍早年丧母,少年丧父,18岁嫁入潘家之前生活简单安定,人生的转折在她跨入潘府以后。可是剧中并未对丁素珍和潘家裕的爱情作过多陈述,而且潘家裕在两人新婚之日尚未入洞房就已过世,可见两人并没有很深的夫妻情分,若说她是为夫守鼎显然牵强了。纵观全剧,我认为丁素珍的行为最初源自一个朴素生命发自本真的爱和善良。

丈夫家裕自幼体弱,常到丁素珍父亲开设的诊楼看诊,两人从最初的医患关系到两小无猜的玩伴,再到情投意合鸾俦凤侣,后来为施救重病的家裕她自愿冲喜成婚。这里固然是爱情使然,但定然也有丁素珍内心对生命的怜悯与呵护,对人的真诚和善意,对不幸的宽容和接纳,有了这纯真美好的人性基因,苦难也似披上诗意般的外衣,美得让人心生柔软。

善良的本质是爱最坚不可摧的基石。它是丁素珍和潘家裕爱情的见证,战胜了疾病的隔阂,让素珍坦然接受了家裕健康上的不完美,断然拒绝了公公洞房前善意的“规劝”;它是人面对危机和苦难的制胜法宝,它战胜了对死亡的恐惧,让素珍能无惧于贾大帅的荷枪实弹钢刀利刃,在家裕性命攸关的时候始终相伴左右;它是铺陈于世间的使命和责任,超越了爱情和生命的价值,让丁素珍尽管心死仍选择苟活,只为替亡夫恪尽孝道,侍奉年迈的公公。有这样善良本质的丁素珍,才有后来以鼎更名,自觉守鼎,以命护鼎的潘达于,她不仅在舞台上立得住,在观众心里也立得住,而且可歌可敬。

3

如果说源自丁素珍生命本源的爱和善良是潘达于守护国宝的情感根源,那公公对她的文化信仰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唤醒了她沉睡的文化基因。公公潘祖念作为苏州“贵潘”的一员,稔熟家族文化,忠于族规家训,他以族史为荣,更以族史为任,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较深的家国情怀。他虽不像儿子家裕能说出“国,要像个国,方能配得鸿宝重器;家,需是个家,才能守护无价珍宝”的至理名言,但他一直以身践行,在军阀诈鼎,独子性命攸关,家国两难之时,他始终谨记家训,以国为重,以守宝为己任。可见,他有成熟的价值判断,有自觉的民族意识和坚定的文化信仰,特别是对儿媳的一番发问,可谓振聋发聩,直捣灵魂:

潘祖念:你,还记得你爹娘吗?

丁素珍:当然记得!

潘祖念:还记得你爷爷奶奶吗?

丁素珍:记得!

潘祖念:还记得你爷爷奶奶的爹娘吗?

丁素珍:这……

这是18岁的丁素珍从未思考过的问题,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华夏子孙深思的问题。何为文脉?这就是文脉。中华文明几千年,上下数百代,有过顶天立地开疆辟土的英雄豪杰,也有过默默耕耘侍弄烟火的平民百姓;过战火纷飞的不堪岁月,也有过祥和幸福的美好时光;有璀璨的百家学说,也有朴素的世情俗理。年年沉积,代代丰盈,皆以铭文镌刻于各类器皿中,传承至今,为中华儿女所熟知,它们是国宝,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精神的载体,是国脉绵延的有力支撑。

至此,丁素珍的文化信仰被唤醒,以鼎更名,以潘氏后人的身份谨守家规族训,守护宝鼎,留住文脉。幽居潘家老宅的几十年,潘达于研读家藏古籍,知鼎识鼎,爱鼎惜鼎,守鼎护鼎。这名孤身女子,身处乱世,家藏国宝,面对日寇威逼她毫不惧色,失去继子她忍痛苟活,军统骚扰她严词厉色。新中国成立后将以性命守护的国宝无私捐献给国家,为后人了解西周文明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资料。当初懵懂的青涩少女丁素珍,慢慢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民族意识、文化信仰的伟大女性潘达于。

4

今天,世人都知道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盂鼎和大克鼎,却鲜少人知道曾有个叫潘达于的女人改名换姓,半生孤寂,九死一生,才为后人留下这对国宝,为绵延文脉做出了巨大牺牲。她史诗般的人生已然是一种伟大的信仰,于我们思考当代文明价值具有重要的意义。

科技时代,技术更迭日新月异,便利的交通缩短了城市距离,技术助力优化了乡村生活质量,网络越来越便捷,电子产品越来越精细,各种APP、小程序更是极大地方便了我们的物质生活,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随之而来的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越来越多,简单粗暴之群体越来越庞大,都争先恐后要做时代洪流的赶浪人,文明被淡化,底线被拉低,原则被边缘。造成的结果就是,快餐文化充斥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低俗谄媚之丑闻层出不穷,网暴水军随心所欲,键盘侠肆无忌惮,人心浮躁,道德崩塌,人性扭曲。

如此世象之下,心中忐忑不已,文明尚且稀缺,信仰可还有立锥之地?文脉又将何以延续?再看《国鼎魂》,再品潘达于,或许我们该有信心,时代之所以能进步,科技之所以能创新,生活之所以能日新月异,背后定有无数的潘达于或坚守,或创造,或耕耘。身处时代洪流中,与其忐忑,不如正视,与其畏手畏脚,不如勇往直前,努力做好自己。只要扎得住根,稳得住脚,立得正身,沉得下心,定能淘洗出洪流中的文明金沙。

作者说

“茶是泡来品的,戏也是演来品的。一出戏搬上舞台,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有人关注思想性,有人考究艺术性。我呢,除了自己写的几笔,大多数时候就是一位观众,不妨扯扯可看性。”

猜你喜欢
国宝文脉公公
保护“文脉” 吸引“人脉”
“国宝”竞拍会
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脉
设计的文脉 第一季
设计的文脉 第1季
漫话国宝
叫醒太阳公公
冬公公
雷公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