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寓言遇上小古文

2022-05-09 03:54张冬阳
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农夫寓言古文

寓言是小学阶段语文学习的重要体裁,它以浅显易懂的短小故事为载体,揭示出鲜明而深刻的道理。小古文是以文言形式撰写的文本,由于篇幅短小、语言易懂,故被称为“小古文”。当饱含着丰富而深刻哲理的寓言以小古文的形式呈现时,怎样才能更好地凸显寓言和小古文的文体特点呢?以统编版三年级下册《守株待兔》这篇寓言类小古文为例,本文进行了实践和思考。

一、激活过往经验 厘定教学起点

学生在生活、阅读和学习过程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认知,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经验,为他们后续的深入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已经在以往的学习中了解了寓言类文本的基本特点,掌握了从故事中汲取道理的学习方法。而对于小古文,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司马光》一文中有所接触,并对文言文的形式特点有了初步的认知。鉴于此,教师就可以借助这些原始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从读懂课文、了解故事的角度入手,这样就厘清了这篇寓言类小古文的教学起点。

首先,组织听读。教师可以采用示范朗读或者播放录音的方式,让学生在聆听中关注文中的生字词以及陌生语句的节奏和韵律,并进行思考:这篇课文与你所了解的《守株待兔》故事有哪些不同之处?

其次,尝试跟读,自主朗读。引导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内容开展自主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通、读顺,并能够精准划分“因释其耒而守株”等语句的节奏。

再次,联系生活经验,读懂故事。基于学生对这个寓言故事之前的了解,运用教材中的插图和注释等信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自己所了解的故事。

这样就把握了寓言的故事性和小古文的特点,以朗读为主线,激活学生的认知经验,渗透和梳理了小古文学习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带着已有知识,走进以文言形式搭建的文本世界中,达成读懂课文的教学起点目标。

二、借助原始储备 把握故事大意

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他们走进课堂,学习课文的重要基础。当下的语文教学一直倡导建构生本型课堂,要积极充分地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将学生的思维放在课堂的最中央,其核心要求就是尊重學生的这种原始储备。

虽然很多小古文是学生首次接触,但其内容并不是第一次遇到。他们在平时的阅读和听故事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都被小古文中的故事熏陶过。

在理解《守株待兔》这篇小古文的意思时,教师可以尝试着从两方面展开教学:首先,要充分运用学生原始的认知积累。教师可以在课前调查,哪些同学曾经听过这个故事?在课堂中,可以先邀请这些学生讲述故事的大致情节,让更多的学生对故事形成整体上的认知;其次,对于文本当中关键性的词句,教师可以借助教材中所提供的注释展开理解,巧妙地将注释中的内容与具体的文本、语境连接起来,从而帮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串联、浸润、学习。

三、借助生活实际 探寻内在哲理

这是一篇寓言故事,因此在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之后,最终的学习归属点还是要落在对故事所蕴含道理的体悟上。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借助于陶行知先生所说的“生活源头”,让学生在自然感知中真正走进文本的内在世界。

这篇小古文所描写的内容只是一个链条事件中的一个节点,很多来龙去脉在描述中并没有真正展现出来,但对于理解故事、提炼内容而言,这些被省去或者隐藏的内容,却又显得尤为关键,这就需要借助现实生活的经验。比如这只兔子为什么会撞死在木桩上呢?或许是遇到了猛兽的袭击,或许是遭遇了猎人的堵截……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真正认识到“折颈而死”,只是一个意外,但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农夫并没有认识到这只是个意外,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紧扣课文中描写农夫的词句,抓住“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等语句,体会农夫心存侥幸想不劳而获的心理。最后,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农夫相同思维的人或者事情。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和捕捉事例的过程,其实就是他们进一步理解故事哲理的过程。

四、把握语言特质 发展思维能力

无论是寓言教学,还是小古文教学,如果没有积极思维的参与,对语言的关注就将成为一句空话。所以,当寓言遇上小古文时,更需要将语言的感知与思维的发展进行有机串联。

比如,可以出示填空题:“

,冀复得兔。”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果农夫想要再次得到兔子,究竟该怎样做呢?此时,学生就从课文现有的语言资源入手,紧扣农夫的身份,提出要忠于职守,要安守自己的职业本分,好好耕种,用自己的收成与别人换取兔子;有的则认为,农夫应主动出击去寻找兔子……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问题的关联度进一步拓展:在生活中你想得到什么呢?你应该从这位农夫身上吸取怎样的教训?学生在整体性交流的基础上,最终得出“只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

纵观这一教学板块,教师正是紧扣文本内容,积极推动学生想象思维和辨析思维,对故事中所描写的内容进行了深入洞察,形成了自己的评价意识,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意识的协同发展。

五、强化审美体验 渗透文化认知

语文核心素养包含了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四个核心维度,当寓言遇上小古文时,正是全方面推动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四个核心维度发展的良好契机。这就意味着我们绝不能将寓言类小古文的教学停留在语言和思维的层面上,而需要将其与文化、审美进行融合。

对于寓言故事,其文化审美的价值就在于感受故事中所展现出来的深层含义,更需要将从故事中提炼出来的哲理放在文化的大环境下进行思考和审视。在传统文化中,积极倡导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比如勤俭持家就一直被奉为传统美德,而将投机倒把、坐享其成、不劳而获作为偷懒的代名词。因此教学这篇小古文时,教师不妨在学生懂得其中的道理之后,再将思维的认知向前推进一步:你觉得宋国人为什么会笑这位农夫呢?究竟应该怎样做才不会被别人嘲笑呢?两个问题,指向两个完全不同的维度,旨在激活学生内在的思维意识,感受古典寓言所秉持的对勤劳的宣扬,对懒惰的唾弃。在这样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言语实践,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中所推荐的《南辕北辙》,进一步丰富学生在寓言故事中所吸收的哲理,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感知,从而达成润物无声、立德树人的目的。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不仅仅要关注文本,更要站立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高度和层次,引导学生品味感知高阶思维。当寓言遇上小古文,就应该精准把握文本所富含的语文素养素材,并从学情的角度出发,为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成长服务。

(张冬阳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邗江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农夫寓言古文
中古文學劄叢之二(五題)
躺在树下的农夫
寓言
古文中走出的“超能力者”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称象
农夫和蛇
农夫和蛇
读《隶定古文疏证》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