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支架式教学模式在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程中的运用

2022-05-09 02:16舒念
新基础教育研究 2022年4期
关键词:支架情景教学活动

舒念

在美术欣赏·评述课程进展的过程之中,学生应当是绝对的主体,教师则更应当感受学生的思维变化与情绪变化,进而施加良性的影响。在采取支架式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更应合理的搭建支架、合理的构置情景、合理的运用与本课有关的教学资源开展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美术欣赏·评述课程教学活动,让更多的学生可以在美术课堂上收获知识,绽放自我。但是现阶段为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程构置支架的重要性还并未被一些美术教师和同学们所关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仍然有待挖掘,针对于此,我们开展正式的讨论。

一、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现状以及支架式教学模式在运用过程中产生的部分问题。

(一)对欣赏·评述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在小学阶段,美术是同学们最喜欢的课程之一。然而说到美术,大家通常会想到画画。不管是学生还是家长、甚至是部分美术老师,都会把主要精力放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上,而忽略了对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认为画得好,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不然,在《美术课程标准》中,将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分为创作和欣赏两大类,创作是将自身的情感和认知通过美术活动表现出来,更倾向于外化。而欣赏是对艺术作品进行理解、思考、积累和感悟等活动,目的是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更倾向于内化。两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二)教学思想、教学模式相对滞后:在美术欣赏·评述课的教学过程之中,部分美术教师只是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教学情景进行教学欣赏内容的平铺直叙,没有完全的考虑到同学们的具体感受和思想变化,满堂灌式的讲解,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注重对于课堂内容反馈情况的收集。学生由于现阶段的认知不足,对于教师所采取的美术欣赏教学活动可能并不太感兴趣,可能只是应付了事。同时,由于部分学生对于美术教学活动以及美术学习存在着一定的误解,认为欣赏也只是需要看看教材并进行模仿就好。最终,导致美术欣赏课程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

(三)对于支架式教学运用存在不当之处:教学支架,顾名思义,是指教师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用于帮助学生达到更高一层知识目标的“脚手架”。在欣赏·评述教学活动中合理设置相应支架,可以帮助同学们尽快的进入状态,尽快的和教师一起进行有效的赏析。但是部分美术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策略的束缚,对于支架式教学不够了解,甚至在运用阶段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只是模仿其形,而不能得其神,不注重运用向导支架和情景支架,不注重收集良好的美术素材和欣赏素材,因此,对于教师教学活动并不能形成有力的补充和支持,其现象和问题的存在对于我们的欣赏·评述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产生了极大的阻碍。

二、支架式教学模式在美术欣赏·评述教学中的具体运用策略。

1、合理設置问题支架,以提高学生的基础认知。

艺术家豪泽尔在《艺术社会学》中指出:“人可以生来成为艺术家,但成为鉴赏家却必须经过教育”。那么说明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的自身积累都是促使欣赏·评述课程教学成功的关键。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美术知识的积累是不够支持他们独立的去理解和完成美术鉴赏的,老师的一味的讲解又容易让学生觉得枯燥无趣,这时合理的设置问题支架,就较容易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对作品进行有效的分析。

例如:在“千课万人”第二届小学美术教学高峰论坛上,佐藤贤司教授执教的《一起来体会鉴赏课的乐趣吧!》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这一课中,教授为孩子们带来了专门用于进行美术鉴赏的艺术卡片,然而整节课,他没有就这些印有中外名画的艺术卡片进行任何讲解,而是给学生分小组玩游戏。游戏规则:让一名学生默记一张卡片,让其他小组成员来对他进行提问,问题的范围只能是关于画面的形状、色彩以及感受,不可以问具体问题,答案只能是“是”与“不是”,直到大家根据问题和答案进行观察分析猜出是哪一张图片游戏才算结束。于是各种问题被提了出来,如“画面是蓝色的吗?”、“画面给人很压抑的感觉?”、“画面是抽象的吗?”等,通过简单的提问游戏,孩子们就带着问题去观赏名画,找出名画的与众不同之处。这些问题顿时拉近了孩子们与名画的距离,让孩子们对名画有了基础的认知。

2、合理的运用情景支架,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任何作品的创作都是在一定的时代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它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回归于特定的时代环境和人文环境中进行美术欣赏会更利于学生去理解作品、感受作品。这时合理的运用情景支架便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情景可以让更多的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内在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因素,对于人物内心的感受和现实生活的实际情况有更多的认知。情景支架中情景的创立可以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如:利用音乐感受情景、利用故事创设情景、利用视屏去代入情景等。在欣赏·评述课程中美术教师更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设置出具有针对性的情景支架,才能够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欣赏·评述水平。

例如:在二年级下册《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一课中,老师带领学生欣赏《铜奔马》这一作品时,播放了一个关于铜奔马的短视频,视屏介绍了铜奔马的主人以及它所处的时代背景—汉代。“在这一个开疆扩土、抵御外敌的辉煌年代,当时的帝王酷爱良马,出于军事的需要,多次派使者重金引进西域良马进行驯养培育,兴养马业······”,可想而知,这样的时代背景为当时艺术家们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愿望和素材,“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特定的社会环境加上大胆的艺术构想,便诞生出“马踏飞燕”这一完美的艺术作品。视频的讲解,增加了学生对作品的了解,提高了对作品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进一步欣赏探究《铜奔马》造型做好了铺垫。

如:在欣赏《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一幅美术作品的过程之中,老师首先用故事构造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历史画卷。在阴暗的19世纪末,俄国普通劳动者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们的生活条件、他们的工作环境以及他们的工作性质都被压上了沉重的巨石,在伏尔加河畔有一群身材纤细、皮肤被晒得黝黑的纤夫,他们在辛苦的拉动船只,有一个普通的画家列夫在深情的凝望着他们,他的笔下却不自由地挥动着。教师通过自己声情并茂的语言描绘以及相应美术作品的呈现,为同学们描绘了这样的场景和情景。同学们自然而然的带入其中,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纤夫的命运,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受沙俄时代的罪恶,对于这幅作品所蕴含的革命的内心熊熊烈火,对于纤夫内心愤懑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同时也将课堂的欣赏教学活动推向高潮。

3、合理的运用向导支架,降低欣赏·评述的难度。

向导支架是我们在进行美术欣赏·评述课程中一种较常见的教学形式。在课堂之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向导支架的搭建,引导学生有条理的展开欣赏学习,将会大大提高学习效率,降低学习难度。尤其是欣赏·评述课堂对于学生的理解能力以及艺术素养都有相关的要求,而小学阶段,当老师让学生去欣赏、分析一件艺术作品时,学生很可能会觉得无所适从、无处下手,从而无法达到美术欣赏课程开展的效果,这时,给学生提供向导犹如给学生指明思考方向,避免做无用功的同时还可以降低欣赏·评述课程的难度,根据指引进行学习积累,进而对作品进行深层次的剖析和阐释。

例如:在蒋兰波老师执教的欣赏·评述课程《画家梵高》一课中,有一个环节就是让每个学习小组欣赏梵高的作品图片,并要求他们将作品分类。引导学生发现不同时期作品的色彩、笔触不同,从而带领学生了解梵高创作的三个主要时期。由灰暗走向明亮的色彩,由不明显到富有动感的短促笔触,蒋老师以学生熟悉的“色彩”、“笔触”作为向导搭建支架,帮助学生展开自主探索,一步步的了解梵高的创作生涯,感受梵高的创作情绪,有效的拉近了学生与艺术家的距离,降低欣赏·评述的难度,提高了美术欣赏·评述教学的整体效率。

结束语:

总而言之,越来越多的支架式教学模式和支架式解决方法在欣赏·评述课堂中取得了重要的运用成果,支架的搭建帮助同学们尽快的走入状态、掌握欣赏的诀窍,也帮助教师开展更富有效率的美术欣赏·评述课程教学。在支架式教学的笔下,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如此的热烈和蓬勃,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支架式教学模式的有效运用会帮助我们解决更多的问题,会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

猜你喜欢
支架情景教学活动
基于ABAQUS的某轻卡车蓄电池支架轻量化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思考
培优辅差小组教学活动的实践研究
基于核心素养之自主发展的教学活动设计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以数学类绘本为载体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探究
楼梯间 要小心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
用“四步叩问法”突破共点力平衡中的支架问题
把美留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