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民族音乐融合中琵琶的发展研究

2022-05-09 23:04靖欣
艺术评鉴 2022年4期
关键词:唐代琵琶

靖欣

摘要:琵琶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弹拨乐器,在我国拥有极为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发展深受国家政策、音乐文化、受众需求的影响。基于此,本文对唐代民族音乐融合中的琵琶发展情况进行了研究。文章先对琵琶的起源与发展进行概述,然后分析唐代的音乐文化发展情况,并简述琵琶在其中的存在方式,还结合唐代音乐文化影响分析琵琶在这一时期的发展情况,希望能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参考。

关键词:唐代  音乐融合  琵琶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4-0027-05

在古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政策、经济实力、和平状态以及艺术发展需求,都深刻地影响着乐器研发和应用;对于乐器而言,兴盛与衰败往往在统治者的一念之间。唐朝是我国最为繁荣富强的一个朝代,这一时期艺术领域得到了空前发展,琵琶艺术在此阶段进入发展高峰期,甚至一举奠定了其民族乐器之首的重要地位。

一、琵琶的起源和发展概述

作为弹拨乐器首座,琵琶一直是我国知名度最高、受众范围最广的民族乐器,其发展历史已跨越两千年之久。一开始,我国历史中的琵琶并不特指某一种乐器,是多种弹拨乐器的统称;大约在秦朝,圆形带长柄的乐器才被称为琵琶,琵琶二字原指弹奏指法,琵(批)指向前弹出,琶(把)指向后挑起;随着丝绸之路建设,西域的胡琵琶(曲项琵琶)传入中土,本土的直项琵琶与之逐渐融合形成横抱曲项琵琶,即现代琵琶的雏形;唐代开始,琵琶演奏方式发生巨变,从横抱改为竖抱,演奏时以手指替代拨子,且乐器构造和技艺也得到进一步创新。从古至今,琵琶这种乐器经过漫长的演进,逐渐分化出不同的类别。从乐器分类角度来看,琵琶可分为以下几种:1.五弦琵琶;2.四弦琵琶;3.南音琵琶;4.响琶;5.月琶;6.高音琵琶;7.电琵琶;8.水晶琵琶。

二、唐代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原因和影响

无论是从经济政治发展还是艺术文化建设方面来看,唐朝都是我国封建历史长河中极为重要的一个阶段。在唐代,文化繁荣体现在各个方面,而音乐则是其中的代表。琵琶艺术是唐朝音乐文化的重要分支,为有效探究琵琶在唐代音乐文化融合中的发展情况,我们应该先了解唐代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成因以及其具体发展方式。

(一)音乐文化繁荣原因

对于生产生活而言,艺术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在政治经济发展稳定的和平年代,艺术会迎来高速发展期。在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与其社会发展状态有直接关系,社会发展的繁荣稳定催生了唐代音乐文化。

1.政治体制发展

唐代统治者在削弱世家影响力方面一脉相承,科举制的应用、发展与完善直接改变了社会阶级格局,使出身于不同社会阶层的良民拥有入仕机会。而且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从根本上为维护中央政权统治力,稳定社会生产力和国家政治体制提供了保障,更为音乐文化快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从音乐文化体制方面来看,唐代的“十部乐”是隋朝“九部乐”的升级;而且,唐代统治者还设立了大乐署、鼓吹署等音乐管理机构,并基于梨园及教坊实现音乐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在唐朝,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同步发展,而完善的政治管理体制和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成为音乐发展的重要前提。

2.社会经济繁荣

社会经济繁荣是唐代的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在这一时期拥有高度发展的经济基础、稳定向上的政治环境,更有着兼容并包的文化态度与开放的思想观念,因此音乐文化拥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唐朝,手工业、造船业、纺织业以及陶瓷业都进入飞速发展阶段,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和水利工程建设也推动了农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空前繁荣的经济为社会文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保证。而且,大唐经济繁荣也同样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进驻,跨国商贸繁荣使得跨文化交流成为常态,多元文化交融同样为音乐文化发展提供了便利。

3.统治者重视

在古代封建王朝中,“上行下效”极为常见,唐代统治者大多十分喜爱音乐文化,其中唐太宗、武则天以及唐玄宗是最具代表性的统治者。初唐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基于开明的文化政策和音乐主张,实现盛唐音乐文化的思想解放;更积极振兴礼乐、高度重视乐舞创作;不仅如此,他还极为重视胡乐的引进和融入,基于民族音乐融合的视角发展大唐音乐。武则天当政时期,也同样十分重视礼乐文化,虽未对音乐文化发展做出直接贡献,但她继承唐太宗在音乐文化发展方面的思想和理念,通过礼乐建设与格律诗发展让社会文化氛围更加浓郁,为音乐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丰富机会。至唐玄宗当政时期,音乐文化尤其是琵琶文化得到空前发展;唐玄宗改革乐制,对皇家宫廷音乐管理机构进行改制和扩充,为有效培养和管理音乐人才提供保障;而且,这位统治者本身精于此道,十分擅长作曲并参与创作了大量音乐作品与歌舞曲。

4.民族政策开明

唐代民族政策十分开明,这也是这一历史时期实现多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的重要原因。自唐太宗开始,唐代统治者一直以开明态度面对多民族交流,主张“一视同仁”反对华夏民族奴役歧视其他少数民族;虽然,唐代民族政策标榜“以和为贵”,但对不服或对大唐稳定造成严重威胁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也会派兵镇压,若降服则以礼相待。从现实角度来看,唐代自由开放的民族政策既实现了多民族融合与全国安定团结,又为文化与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前提。在這一背景下,唐朝音乐文化逐渐走向多元化发展方向,华夏民族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也逐渐相融,音乐文化内容被进一步丰富,音乐文化也进入繁荣发展阶段。

(二)琵琶演进受到的影响

唐代音乐文化的繁荣发展,为琵琶艺术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而政治经济繁荣也为琵琶构造改进、技艺创新与艺术传播提供了极大帮助。从现实角度来看,唐代开明的音乐文化思想对琵琶艺术发展影响深远,基于这种思想少数民族音乐逐渐融入中原音乐,西域乐器也逐渐进入中土,胡乐与华乐共同发展,为琵琶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而且,因统治者重视礼乐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宫廷燕乐繁荣,琵琶也拥有了更加多样化的应用路径,成为歌舞音乐的重要演奏工具,琵琶的曲调与演奏方式渐渐向华夏大众审美靠拢,使得琵琶逐渐走向成熟。同时,在唐代音乐人才不断涌现,音乐管理机构与音乐人才培训场所的丰富完善,催生出大批琵琶演奏家,为改进琵琶技艺、拓展琵琶艺术传播范围提供了保障。

对于琵琶艺术来说,唐代音乐文化发展为其提供成长土壤,但二者之间的关系并非单向辅助和依靠而是相辅相成。在唐代,琵琶艺术展现出了别样的文化价值,它不同于以古琴为代表的高山流水式传统雅乐,作为一种文化融合下的乐器琵琶展现出了極强的包容性和多元性,是一种雅俗共赏的音乐艺术。在唐朝音乐文化发展中,琵琶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音乐文化最为重要的载体;更是唐代音乐专业人士的必学乐器之一;而且,唐代的琵琶艺术还成为其社会文化价值的集中体现,在我国文化经典——唐诗之中,以琵琶作为素材的诗作数不胜数。事实上,唐代音乐文化对琵琶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已经过去的历史中,更展现在现在和未来。从琵琶艺术发展史来看,唐代特有的琵琶艺术是现代琵琶的发展之基,目前我国应用范围最广也最为常见的琵琶就是唐代“曲项琵琶”;唐代琵琶的演奏技巧、曲谱、音乐特征、音乐理论也大多传承至今,成为现代琵琶艺术传承与发展的灵感之源。

三、唐代音乐文化中琵琶艺术的存在方式

对唐代音乐文化来说,琵琶艺术在存在形式方面除了物化形态存在和参与行为存在外,还有音乐功能性存在,文章将琵琶艺术的物化形态存在当作主要研究内容。

(一)唐代琵琶

因为唐朝音乐文化具有繁荣特点和高度包容姿态,让琵琶艺术拥有广阔空间进行发展,出于满足唐代社会需求及自身发展需要目的,琵琶这一外来乐器无论是形制制作方面还是艺术表现方面均产生明显提升。

在唐代,琵琶的流行形制共有三类,第一类是东汉始作的秦琵琶,第二类是波斯舶来的胡琵琶,第三类是交流催生的胡琵琶。

在《通典》中所提的阮咸便是秦琵琶。这一新型中原琵琶即汉朝人基于秦琵琶进行改进与创造得到的,由秦琵琶形制至阮咸形制的时间为一百余年。阮咸名称和竹林七贤的阮咸有着莫大关系,这位琵琶大师将此乐器当作陪葬品。在武则天时期,人们将秦琵琶叫作阮咸,以此对源自西域的琵琶进行区分。

对唐代社会来说,曲项琵琶以及直项五弦琵琶颇负盛名,因为唐代较为开放,人文环境非常包容,使得外来琵琶受到当时人们的认同,通过不断发展,取代原本秦琵琶,使琵琶逐渐变为曲项琵琶的专属称呼。

曲项多柱琵琶出现在唐朝中后期,其通过曲项琵琶和秦琵琶不断融汇,使用秦琵琶长处来补足自己的短处。琵琶在曲项多柱琵琶出现前不能变成独奏乐器的原因在于音域狭窄,而音域狭窄的原因是品位较少,只可担当伴奏乐器。正是因为曲项多柱琵琶的出现,琵琶音域得到扩大,使其演奏技艺得到丰富,进而提升其艺术表现力。

(二)唐代时代背景对琵琶的影响

在唐代经济发达背景下,所有工艺均有所进步,对琵琶造成的影响除制作方面外,还有乐曲风格及演奏形式方面。

1.琵琶制作方面的影响

对琵琶主体材质来说,琵琶主体组成除背板及面板外,还包含佛手和琴弦。琵琶背板选择的木材均非常名贵,包括檀木和红木。若背板材料质量非常优秀,则制成的琵琶会具有饱满的音色和纯净的音色。对出现在宫廷的琵琶来说,其背板多为紫檀木。唐代琵琶面板大多使用楸木和梓木,制成的面板和现代琵琶面板相比,具有更硬的木质,原因在于满足唐代琵琶演奏时所需的张力。唐代琵琶颈项周围及背板常常镶嵌了许多花饰,除金银和螺钿外,还有玳瑁。面板下方同样镶着画作,此形式可对工艺品及乐器的结合进行展现。对琴弦材质来说,西域地区琵琶的制作材料主要是动物皮、动物筋和动物肠衣,这些材料制作的琴弦比较粗,其材质较为坚韧,具有雄浑和粗犷的音色,可和西域地区及北方地区音乐风格相契合。中原地区的音乐文化主要是柔美曲风,具有抒情色彩,琵琶在唐代对琴及瑟的琴弦材质进行参考,将琴弦材料逐渐变成丝弦。

2.乐曲风格及演奏形式方面的影响

随着唐代社会愈发繁荣,人们对音乐的需要越来越强,使音乐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对音乐技艺提升及音乐技艺发展十分有利。唐代的演奏形式共有两种,包括使用拨子弹奏和使用指弹形式。拨子材质除木质和金属铁质外,还有象牙材质。弹奏出的乐曲大部分具有粗狂特点,声音似雷鸣,能够对磅礴气势进行体现,适合在武曲中使用。手指直弹形式是裴神符所创的,能够对清秀音乐风格及灵动音乐风格进行展现。唐代琵琶在演奏时的姿势同样有所改进。胡琵琶这一乐器最早演奏于马上,音柱共四个,左手的位置比较固定,不必进行移动换把操作,出于稳定和平衡目的,演奏人员在弹奏时选择横抱姿势。唐代社会主要为城市结构,社会主流为宫廷音乐文化。唐代的曲项琵琶不只在马上进行演奏,竖抱弹奏姿势和斜抱弹奏姿势出现于唐代的中后期,这些姿势能够方便演奏人员在左手换把过程中进行上下移动。

琵琶在唐代无论是主体材质还是琴弦材质均有所革新,在此基础上使琵琶乐曲风格及琵琶演奏形式出现变化,这些改变不仅对唐代社会发展需要进行适应,而且逐渐发展和壮大,产生独特艺术特点以及艺术魅力。

四、基于民族音乐融合的唐代琵琶发展情况

在上文中,笔者对唐代民族音乐繁荣发展原因以及琵琶艺术发展受到的影响和存在方式进行了简要探讨,从中不难发现琵琶发展深受特定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影响。后世琵琶艺术主要以唐代琵琶为基础演进,所以笔者将会在后文中详细地阐述唐代琵琶发展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多民族文化交融是唐代琵琶艺术繁荣的重要原因,所以从民族音乐融合的角度探究琵琶发展十分必要。

(一)琵琶形制演变

琵琶在我国的发展历史虽然悠久,但其最主要的形制变化时期在于唐代。在这之前,琵琶的形制主要分为两种:其一是直项琵琶,其二是曲项琵琶;前者源自中亚汉代由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后者则在东晋时期由波斯传入我国北方。若对这两种形制的琵琶进行细分,则可分为三弦、五弦、四弦、曲项、阮咸琵琶等多种类型。在唐代,龟兹是西域极为重要的文化汇聚之地,龟兹琵琶拥有梨形音箱以及直项或曲项两种琴颈,还具有西琴轴,是一种四弦琵琶。在唐代,龟兹琵琶与中原琵琶融合,实现了琵琶形制创新,以此为基础演变出唐代特色的琵琶。受多民族音乐文化融合影响,唐代琵琶虽然形制虽然并不完全统一,但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梨形四弦曲项琵琶,这种琵琶并非完全照搬西域乐器,而是在融合了本土乐器特征和音乐文化理念的基础上创造的新型乐器。

琵琶形制的巨大变革,也使得琵琶制作材料发生变化。通常来说,琵琶由面板、背板、琴身、琴弦组合而成,不同形制的琵琶在制作时选用的材料也存在极大差别。外来琵琶的制作材料选用以“就地取材”为主要原则,用动物皮、筋以及肠衣制作琴弦较为普遍,所以这种琵琶的音色相对浑厚粗犷;而中原地带的琵琶曲风柔美、音色婉约,外来琵琶制作材料的适配度并不高。随着音乐文化交融,琵琶制作材料从纯中式或纯外来转变为兼容并包,西域琵琶的琴弦材料逐渐从动物制品转变为丝弦。事实上,唐代琵琶的背板大多为木板,以乌木、红木居多,为追求品质还有人选择以紫檀木或玉石制作琴身;琵琶米三班则以硬度较高的楸木为主,制作时还会将原始木材与皮制的饰物相结合,即达到美观效果又对琵琶面板进行了有效保护,这种特制的面板就是“捍拨”;唐代琵琶的背板相对平坦,大多以紫檀独木制成檀槽,其中以逻沙檀为最上乘,在当时琵琶背板的形状极为多样,根据演奏需可制成长梨形、圆梨形、葫芦形等多种样式;在琵琶琴弦选用方面,丝弦代替皮弦和筋弦是唐代琵琶材质发展的最主要变化,也正是因为这种变化才让琵琶弹奏手法发生转变,使木制拨子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让指弹成为现实。

(二)琵琶演奏技法

古代琵琶演奏抱姿分为横竖两种,抱持姿态的差异主要与琵琶形制有关,在唐代以前琵琶一直以横抱姿态弹奏,而竖抱则属于唐代琵琶的创新之举。不仅如此,琵琶弹奏方式还逐渐从拨子弹奏转变为手指弹奏,这种手法变化是琵琶弹奏技巧不断丰富的根本原因。随着琵琶指弹技发展,弹奏手法之间丰富绚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诗句“轻拢慢捻抹复挑”就是唐代琵琶弹奏指法的最真实写照。

琵琶演奏时,左右手的指法技艺与功能差别极大。由于唐代琵琶艺术深受多民族音乐文化融合影响,所以弹奏技艺也在文化融合之下逐步丰富,演奏技巧既包括传统中原乐器的弹奏习惯,又吸纳了少数民族乐器演奏的特点,这也是唐代琵琶能够同时用于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华夏民族音乐以及少数民族音乐演奏,生动形象展现婉转柔美、粗野暴烈等差异极大的音色特征的根本原因。唐以前,琵琶演奏时右手的最主要作用是拨弦,以指弹代替拨弹以后右手演奏技法迅速增多,单一或组合式指法不断扩充,为满足风格多变的琵琶演奏提供了极大保障。通常来说,唐代琵琶的右手演奏技巧包括以扫、拂、挑、夹弹为代表的弹挑类手法,这种手法的灵活性和跳跃性较强;而另一种连续性较强的手法被称为轮指,具有满轮、长轮、拂轮、半轮、扫轮等几十种不同类别,在展现音乐韵律方面有着极强优势。

相比之下,唐代琵琶的左手演奏技巧的创新程度并不高,主要弹奏方式仍然是按弦。在弹奏时,演奏者需要通过吟、揉;推、挽;拉、打等多种技法,实现高低音以及音色变化控制;左手弹奏技法的应用,在展现琵琶曲婉约细腻的情感色彩方面极为重要。此外,唐代琵琶演奏技巧创新,还展现在虚音乐、并弦以及绞弦方面,这些技法的创新应用为增强琵琶表演的艺术效果奠定坚实基础,在渲染音乐意境、展示音乐情感方面有着极高价值。

(三)琵琶音乐曲谱

唐代琵琶的应用范围并未受到局限,它几乎活跃在所有的地区,在各种音乐形式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从本质上来看,唐代琵琶是最具包容性与融合性的一种乐器,其本身源自于民族音乐融合,又应用到民族音乐融合中。通常来说,唐代琵琶的演奏形式分為合奏与独奏,无论是在宫廷燕乐、礼乐还是民间音乐中,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合奏时,琵琶主要用于歌舞杂技表演伴奏,在民间散乐、百戏以及宫廷乐舞方面“出镜率”极高;当然,当代琵琶不仅能用于演奏文娱作品,更在礼乐、雅乐以及佛教音乐中十分常见,在唐代礼乐制度中琵琶与其他西域乐器形成了固定搭配式合奏模式,为宫廷乐舞、祭司以及宫廷清乐演奏奠定基础,而在佛教音乐方面唐代琵琶主要用于佛教说唱伴奏。除了合奏,唐代琵琶也常常用于独奏,这种演奏方式更能体现其鲜明风格与技艺特点,文化融合的特征将会被充分展现,在此情况之下演奏者的技艺一目了然。因唐代琵琶独奏盛行,王朝培养出大量精于此道的乐师和乐伎,琵琶演奏家的井喷式涌现。在唐代,许多闺阁女子都会学习琵琶,唐玄宗宠妃杨贵妃就是琵琶演奏高手;达官贵人对琵琶的喜爱,也影响了普通百姓,学习琵琶一时成为风尚,而琵琶独奏更是被称为风雅之举。通常来说,唐代琵琶独奏主要出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乐器独奏、宫廷歌舞独奏和民间娱乐独奏等环节。

(四)琵琶艺术文化

唐代琵琶在形制、演奏方式、材质以及演奏技巧方面的改进,大大提升了琵琶音乐的创造性和琵琶艺术内涵的丰富性。上述改进均是基于民族音乐文化融合的视角出发,改进目的是让外来琵琶成为适用于本土音乐演奏、能够融入华夏民族音乐文化的乐器。因此,在改进以后唐代琵琶被广泛应用在七部乐当中,甚至充当主奏;七部乐是中原传统音乐与少数民族音乐融合的典范,其中既包括纯正的中原民族音乐和少数民族音乐,也有二者融合后的舞曲,琵琶在其中的应用正体现了这种乐器在民族音乐融合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唐代琵琶曲种类繁多,主要可分为三大类:(1)文曲,这种琵琶曲与儒家理念高度融合,旋律优美抒情,风格雅致演奏时重视意境韵味呈现,具有鲜明的写意和抒情特点;(2)武曲,这种琵琶曲的情感价值更加奔放粗犷,演奏时注重信息传递与故事性展现,曲风大气磅礴、豪放刚烈,弹奏时需要快速地变换指法并加强弹奏力度,通常用于叙事和写实,在展现曲目故事戏剧性方面极具优势;(3)大曲,与前两者相比,这种琵琶属于混合曲目,它兼具文曲与武曲特点,音乐性格与曲目风格独树一帜展现出极强的格调综合性和技巧多性,因此这种曲子的整体氛围较为热烈喧腾,音色变化多且场面效果强。

从传承至今的唐代琵琶曲中不难发现,琵琶曲风格极为多变,风格与韵律迥异的乐曲皆可用琵琶演奏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文化交融特质。琵琶既属于中原传统乐器,又是西域外来文化的传统乐器,唐代琵琶更基于多元革新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可用于展现复杂多变的音乐情感。在唐代琵琶乐曲中,欢快热烈、悲凉哀伤、紧张刺激并存,而这些情感的表达皆通过技巧变换实现。不仅如此,唐代琵琶还具有极为突出的模仿性特点,这主要展现在曲风和音色多变方面。在演奏时,琵琶在模仿自然化、场景化声音方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比如,基于唐代琵琶弹奏武曲时,可模仿金戈铁马之声,能让听众有身临其境之感。此外,唐代琵琶艺术文化与诗歌文学一直相辅相成,大量诗人以琵琶为素材创作,百姓也将琵琶融入到文学、神话、戏剧的创作之中。因此,唐代诗人留有大量琵琶相关的诗作,而以敦煌石窟为代表的壁画中也遍布怀抱或弹奏琵琶的飞天乐伎。

五、结语

综上所述,唐代民族音乐融合深刻影响着琵琶发展,为推动琵琶基本构造、演奏技巧、艺术流派等方面的创新提供了极大帮助。从现实情况来看,琵琶唐代声乐活动中的地位无可取代,大唐与西域民族文化的交融也使得琵琶艺术逐渐走入在我国传统文化,与中国传统音乐融合的十分彻底并逐渐演化成中国传统乐器。

参考文献:

[1]杨民康.历史民族音乐学:把音乐史还原到上下文语境中进行研究——兼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书写的难题与对策[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18(01):119-126.

[2]王源西.风萧荒寒托壮志 琵琶乐舞以寄情——浅析岑参边塞诗中琵琶的艺术形象[J].青年文学家,2021(26):91-92.

[3]潘静宇,宁汐.唐代琵琶艺术的历史形态及其当代显现——兼及宫廷音乐、诗词的当代艺术实践[J].音乐生活,2021(04):10-15.

[4]李美群.“一带一路”文化融合的音乐见证 以唐代“十部乐”为例[J].中国宗教,2018(05):70-71.

[5]段茹,雷兴明.大唐盛世时期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与传播[J].兰台世界,2015(27):121-122.

[6]谈旭琳.从《全唐诗中的乐舞资料》看唐人对琵琶音乐的态度及观念[J].戏剧之家,2019(19):76.

[7]甘霖霖.“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盛唐琵琶及其艺术[J].戏剧之家,2019(03):66-67.

[8]朱琳.从琵琶的发展史看唐代各民族音乐的融合[J].艺术品鉴,2021(32):176-177.

猜你喜欢
唐代琵琶
汪派琵琶之“简”——以《月儿高》(李廷松演奏谱)三代传承人演奏音响为例
我和我的琵琶
琵琶你好,琵琶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琵琶”和“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