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路径

2022-05-09 23:04卢曦
艺术评鉴 2022年4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创造性思维

卢曦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审美意识逐渐提高,对自身艺术修养与能力的培养逐渐重视,而小提琴为乐器中的贵族,它音色优美与纯正,受到很多人的喜爱。新时代来临,高校小提琴教育也获得了更快速的发展,以奥尔夫教学法为代表的音乐教学理论融入到小提琴教育中,使得小提琴教学课堂有了新的活力,围绕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优势,不断培养学生艺术感知力、想象力,营造合理的教学意境。

关键词:高校小提琴专业  创造性思维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2)04-0093-04

小提琴演奏作为一种充满想象的艺术性表演,给观众带去艺术精神性享受,因此在学习小提琴过程中,除开专业技巧性和基本演奏方法,还需要帮助学生提升思维方式。常言道:“练琴就需要动脑筋”,作为教师来说,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用最有效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练琴效率。新时代背景下,小提琴演奏艺术需要给观众更多的想象空间,突破自我艺术演奏边界,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引入创造性思维,符合学生小提琴演奏过程中认知发展规律。

一、创造性思维内涵阐释

(一)创造性思维原理阐述

1.奥尔夫音乐教学原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音乐学家奥尔夫提出的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方法,它将音乐、语言、动作结合于一体,培养学生热爱音乐、艺术之心,使学生具备丰富的情感。音乐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能潜移默化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提升他们观察能力、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反应能力、逻辑能力、想象能力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音乐的本源出发,主张激发人的本能作用,通过对学生进行教育,发掘人的本性与助人为乐的本能,让学生享受音乐,同时在没有任何技术负担下挑战人的能力极限。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认为幻想是创造的基础,因音乐自身特性,容易让听众产生幻想,能够启迪人的智慧。奥尔夫认为:“教学要在孩子早期时适当引起他们幻想,引导他们参加音乐实践,主动感受与体验,在音乐实践中加入游戏、节奏、音响、旋律、言辞和动作,培养学生的幻想能力。”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过程中创造性极强,加入即兴表演和演唱。即兴应该掌握一定的音乐技法与音乐知识,符合音乐一般发展规律,总的说来它倡导的创造性具有即时效应。

2.其他学者创造性原理

创造性就是能够产生新的使用价值、科学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等各种价值层面,它的核心思维在于创造性思维,相关理论可以概括成三个角度:其一,它是一个创造过程。根据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中阐释,创造性思维是一种人类较为高级的心理活动,是一种对现有知识的重构,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方案与成果的一种心理过程。其二,把它当作一种思维方法,吉尔福特是最早提出这个理论的人,其将创造性思维看成是个体创造性的表现,注重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根据现有的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思考,从多个层面寻求多样性思维方式展开。其三,就是把它看出一种品质。根据林崇德教授长期研究发现与理论总结,将创造性思维放在人的智力品质上,他认为创造性思维从现有知识、信息出发,从而呈现独特与新奇的个人与社会性价值产品的智力品质。结合以上多位学者观点,无论是将创造性思维解释为思维过程、思维方法,还是思维品质,都需围绕核心词汇“创造”来展开,还需结合人的自我认知、记忆、思考、联想等感性理念,在这个基础上,经过一系列重组与迁移,从而找到全新思维价值的过程。

(二)创造性思维特征

第一,灵活性。在创造性思维中,它勇于打破思维固定模板,不拘泥于常规思考习惯,突破束缚去解决问题。其中包含基层意义:思维中包含多种元素,并且互相灵活组合,没有固定模板与特定的结构,充分调动思维中的元素,并随机灵活结合起来。二是思维变化路数。当面对同一困难时,人们会立即变换思路,而不是限于某种思维模式,善于从某个高度和思维层次进行深层次思考,让人们选择最合适的思考方案。

第二,独特性。创造性思维中具有独特性是“专属性”,对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和绝对权威的定律持有否定状态,敢于提出独特想法。二是思维中创造性,注重思维创作的新颖性,不能随意抄袭、模仿与重复其他方法,应该在原有经验与知识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思想成果。

第三,综合性。思维是复杂多变的,它包含聚合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等多种,另一方面,思维不是知识简单堆砌,而是通过发挥人类自我能动性,不断柔和建构,运用各種元素与思维,从而形成一种综合性能力。

第四,对抗性。借助科学态度与怀疑的精神,对待自身现有知识,推理、判断,每个人接受的知识面有限,无法应对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变化。因此对思维的对抗性首先体现在敢于挑战科学的态度,用批判性和怀疑性精神对待已有理论。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分析问题。创造性思维促使人们敢想、敢做,从而进一步推动新事物的发生与发展,敢于打破常规性思维模式,另外寻找其他路径,变相思考,最终迸发出创造性火花。

二、高校小提琴专业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重要意义

(一)能够充分激发学生自身想象创造力

小提琴教育是当前音乐专业教学占比较高的一种,它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启发十分重要,无论是小提琴演奏还是作曲都离不开创造性思维。小提琴教育不仅包含技术性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让教师带动学生对琴曲进行感知与表达,同时配合表演者技巧上的辅助,借助琴曲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创造性思维中求新与求异是搭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桥梁和建构课堂的灵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不断拓宽学生的小提琴演艺之路。正如小提琴家安德烈·里欧说过:在小提琴演绎的高潮部分,如果不能将自身思维融入音乐之中,这不是在演奏,只是用自身思想借助音乐符号表达出来。如在演奏《梁祝》时,通过增加滑音技巧来表达自身情绪,在第二节演奏时,将滑音和震音联合在一起,更能展现梁祝在草堂结拜内心之中的忐忑心情,在演奏第四节时,用手指进行有效的滑动,从而展现祝英台对包办婚姻的无奈与悲愤。小提琴演奏时变化多端,会有多种形式,学生在练习时一方面要加强自我理论基础,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想象进行声音与感情传递,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需要让学生多练习,另一方面应该加强学生发散性跳跃性思维,培养学生想象力。

(二)音乐类型与表演方式繁复多样

小提琴表演方式借助音乐刺激大脑神经,如果用传统的表演方式去演奏就不会有新的突破。小提琴属于音乐艺术教育,从整个高校音乐教学范畴来讲,创造性思维能够激发新的表演方式,充分展现音乐自身艺术价值。当前小提琴演奏方法有独奏、群奏、四重奏和室内演奏等,小提琴的乐曲也分为古典、浪漫、现代、巴洛克,为了适应当前多元化现代舞台,可以在小提琴演奏方式上加以创新,比如在当代演奏方式上加入電音和舞台化元素。保加利亚著名电音小提琴家戴安娜·柏启华(Diana Boncheva),她将古典与流行完美融合在一起,产生激情碰撞,尤其是她在韩国世界杯电子竞技大赛中演奏曲子《Beethoven Virus》,受到很多人关注。当现场观众听到音乐响起时,会感受琴弦与身心迸发的激情,让观众充分调动全身,脉搏律动。著名华裔小提琴表演家陈美,还有波兰顶级四重奏组合“莫扎特弦乐四剑客”,这些都是极具创造性的现代派小提琴演奏代表。他们身上体现出打破传统古典音乐束缚的姿态,让小提琴从高知舞台走向平民舞台,在舞台上与观众更多互动,让古典融入新的元素。

(三)促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艺术

当前学生音乐感知力包括情感、感知、理解与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可以融入奥尔夫教学理念,让学生参与音乐实践创造,在即兴表演、欣赏与创造中提升学生音乐感知力与想象力。这正是源于奥尔夫教育理念提出感知“原本音乐”,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感受音乐艺术,从而增强学生理解、把握与领悟能力。

1.小提琴演奏中感知音乐中的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在小提琴演奏中占据中心位置,它是艺术家借助语言形式创造出来的形象,将艺术感性与演奏技术完美统一,突破艺术的边界。学生在演奏具体某个作品时,会根据自身感知不同,从而建构不同的艺术形象思维,塑造不同艺术形象、视听形象与听觉形象。学生在演奏时要不断揣摩其中音乐形象,打破常规思维定式,带入自身情感,真正体悟音乐中传递的形象内蕴。如小提琴曲《海滨音诗》,这是一首以大海为背景的抒情咏怀诗篇,开篇抒情性主题,在海浪式音符伴奏下,小提琴轻轻演奏出如诗如歌,好似大海敞开宽阔的怀抱,尽情推波翻浪。当旋律进入高潮,盘旋回转,寓意深刻丰富;当进入后面华彩乐段,扬中有抑,别具一格,在展现乐曲的主题中充满无限的沉思与幻想,这对于学生来说把握这一艺术形象可谓是关键,同时也要提升小提琴演奏技术,从而完成艺术创作。

2.小提琴演奏中感知音乐中的意境

音乐最重要的就是意境塑造,这是人与自然界相契合产生的精神产物,正如中国传统审美表达阐述情景交融与虚实相生,也可谓是艺术最高境界。小提琴演奏家想达到这一艺术境界,就需要借助音乐符号与精湛演出技巧,且具有充沛感情才能到达最高艺术境界,从而刺激观众想象力。如在演奏《随想曲》(24号),演奏家用独特音乐符号带领观众走入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世界。当演奏家开启第一个变奏时飞顿弓奏出和弦分解音,如同夜晚最闪亮那颗星突然明亮起来。当进入第二个变奏时,双弦奏出两个连音,主要借助两个相连半音在两根弦上发出奇特声色,如同车轮一样般的旋转,又把重音放在第二拍,创造性给人以不“稳定的”的“倾斜”之感。每个变奏转瞬之间对于演奏者来说都极为重要,因此表演者需要极高的创造性思维,从而编织最美的艺术想象空间,借助创造性思维,演奏出小提琴最高艺术境界。

3.小提琴演奏中音乐的触感

音乐演奏离不开演奏者自身对旋律的触感,这种触感可以解释为直觉与灵感,这两种元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如灵感是一种思维,让无数艺术家为之神往,而直觉正是创造性思维中抵达大脑深处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因此它更是艺术创造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一种显现。直觉与灵感二者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灵感与直觉符合创造性思维中即兴、即时,但从特征上来看,灵感会刺激艺术创作者神经,并带来高度亢奋性,但持续时间很短暂,而直觉却相对而言却较为稳定。如格鲁克在创作《旋律》时,搭配具体艺术情境,融入灵感与直觉,同样海顿《小夜曲》需要灵感与直觉,但两首作品让小提琴家演奏的话会出现完全不同的效果。

三、高校小提琴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有效途径

(一)充分发挥自身引导作用,增加学生乐感

在高校日常教学中,教师更加关注小提琴乐理知识与基本技能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多多采用聆听的方式来完成,然后让学生自己完成演奏,感触乐曲中含有的丰富情感,学生经过反复练习,自身与乐曲之间形成心灵上的共鸣,这也是高校小提琴教学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基础。当然不同表演者演奏不同乐曲时呈现的艺术风格存在一定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指导工作,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寻找自我思维结点,从而形成自我表演风格。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演奏小提琴曲目时,需要引导学生去自由遐想,让双手随着意识而动,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学生演奏时拉动弓的速度与用力轻重,都会产生不同音色,以上这些元素都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表演时借助自身情绪的媒介、思维的变化,通过外在演奏展现出来,音乐表达是没有自我思维空间限制的,要用旋律展现出自我真挚的情感。如学生在演奏《天鹅湖》时,开始曲段较为缓和,此时演奏者心境也较为平静,用双手拉长弓,从而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拉动的速度尽量放轻,动作变得柔软与细腻,带动观众一起沉溺于音乐海洋中。当进入王子跳舞曲时乐章变得较为欢快,可以加强弓和弦接触点的压力,会提升运弓的速度,音乐自然轻快起来,此时表演者心境变得激动。当延伸到其他曲目时,如果要增加运弓对弦的压力,就需要让弓弦的接触点缓缓移动,当接近到琴马的位置时,声音会发生变化。因此教师在进行引导时,需要让学生移动弓的位置,从而让学生判别不同音色。

(二)提升学生想象力

音乐是抽象化的符号组成,它需要想象、感悟与体验。想象是音乐表演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演奏者需要内化自身情感体验,创设意境,甚至小提琴基本技能的训练都需要想象。乐章的一切都是借助外在声音表现对象之间比拟与象征或是模仿来实现,而想象就是搭建小提琴音乐演奏的最佳桥梁。演奏者的想象越丰富,对声音与表现对象存在体验越详细,而听众从小提琴表演中感受到的情感与内蕴越清晰。教师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除开基础乐理知识外,还会教授如D调、F调,从而与它的声音形成联系。教师边教学边进行示范性演奏,并且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借助听力进行想象。如古代《伯牙鼓琴》中,讲述古代音乐家伯牙借助自我表演传递自己思想,听者通过想象体悟演奏中的情景,高山流水,涓涓细流。

(三)注重技巧创新,提升音乐表现力与创造力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于我国高校小提琴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围绕塑造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需要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展开。首先,以学生演奏技巧提升为主,把音乐表演与肢体训练相结合。奥尔夫教学法核心在于注重音乐活动以情动人,注重生活环境与音乐语言、肢体密切相连,将最朴素元素进行自由组合,从而打开音乐学习思路。第一,小提琴在演奏过程中注重肢体和语言相结合。一方面要求学生保持一种固定姿势,需要加强肢体训练,同时配合呼吸训练,教师加以引导,注重调整情绪。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多多参加音乐活动,通过加强音乐欣赏,让学生充分理解音乐内容,借助肢体语言充分展现出来。在整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教师加以合理引导,尽可能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间完成小提琴训练。第二,用音乐表现力提升学生节奏感。在小提琴教学中需要注重三个方面,首先,节奏依靠肢体动作,但是小提琴演奏技巧并非一学就会,本身受学生外在环境与教学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在教学训练中,可以借助拍手与跺脚等动作进行控制,同时加入回声训练,如在小提琴演奏过程中运用拍掌来控制学生演奏节奏。每个小提琴学习者自身基础都是不同的,所以对节奏的把控力度也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展开个性化教学,从而有效训练学生节奏掌控感。第三,采用奥尔夫教学法,围绕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掌握主动权。教师带领学生开展创新演奏内容时需要运用其中创新思想,在教学中融入创新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新性思维。

每个人学习同一首曲目时都有着不同感悟,因为每个人不可能在同一精神状态下演奏出同一首曲子,即便是同一首曲子,但每一个演奏家可能会有一千个表演风格,他们都会演奏出不同韵味。因此,教师不要根据传统演奏规则来要求学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选用多种不同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演出。如在教授《西班牙交响曲》时,整体乐章分为五个部分,当演奏到表达愤怒时,鼓励学生演奏的手法应该激烈畅快,展现暴风雨来临之前风雨大作,要用一种激情澎湃式手法,加快演奏速度;当演奏较为缓和篇章时,如同害羞的少女慢慢道来,这时应该采用低缓沉吟式的演奏方式。

(四)合理创设教学情境,为创造思维做好铺垫

音乐审美能力包含情感、感知、理解、想象等多种心理活动,创造性思维运用重视表演和即兴创作,主张提高音乐教学效率性。在高校小提琴教学中运用奥尔夫教学理念,转变传统教学中重视技能、轻能力的教学现状,有助于激发学生大胆表现欲,树立学生表演与创作的信心。创造性思维在小提琴教学中借助创造教学情境,增强学生创造性思考能力,从而完成教学目标。小提琴演奏自带艺术美、社会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图形、音乐表演场景,为学生创造表演教学环境,拓展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自我想象力。如学生在演奏《四季》时,根据乐章分为春夏秋冬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对应不同季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想象,春是万物复苏,大地回暖之景;夏是一派山花浪漫,虫鸣蝉叫;秋一片美若黄金,硕果收获忙碌之景;冬是一片白茫茫萧瑟之景,银装素裹,打雪仗。通过这样创设性想象,从而更好地理解乐章所描绘的景致。

四、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音乐教育不断普及,小提琴教育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在小提琴教学中融入创造性思维,可以帮助教师展开教学。通过小提琴教育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结合学生实际生活经验,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产生更多理解与热情,培养学生的小提琴技巧、乐感与想象力,通过训练乐感更好地展现学生的情感,体现音乐最佳风格,从而实现高校小提琴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吴文迪.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小提琴集体教学中的应用[D].上海:上海音乐学院,2016年.

[2]张倩,董静.音乐学科核心素养视野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教育导刊,2019(11).

[3]袁薇.浅谈小提琴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J].艺术科技,2016(03).

[4]吳彪.论小提琴演奏中的艺术想象力[J].民族音乐,2014(02).

[5]陈椰.浅谈小提琴教学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2015(08).

[6]县怡妃.小提琴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4(04):95-97.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创造性思维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如何运用数学教学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数学建模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数学教学中引发创造性思维的技能探究
基于高中语文诗词欣赏教学下的创造性思维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