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编译探析

2022-05-09 13:22徐乐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

摘要:新闻编译是新闻报道的主要构成,受众能通过新闻编译了解更多新鲜的新闻资讯。但是一些新闻报道为博眼球,在新闻编译上存在断章取义、机械性直译等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功能对等理论展开了新闻编译的研究和分析,通过探讨新闻编译和功能对等理论,结合当前新闻编译的现状,从新闻信息对等、传播对等两个方面重构新闻编译的主要信息,从而使新闻编译更加真实、有可信度,增强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新闻编译;信息对等;传播对等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1-0064-03

一般情况下,在对译文进行调整时,都会对译文的字、词、句等进行调整,并借助翻译理论和相应的技巧等展开有效翻译。但是新闻编译不仅要满足以上要求,还应对译文的内容、内涵、真正意图、重点内容、顺序等进行有效把控,这样才能保证读者能够在看到标题和内容时就了解基本大意。而这给当前的新闻编译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其中功能对等理论中提到了信息对等和传播对等理论观念,新闻编译工作能够借助该理论有效避免翻译过程中欠缺地道的表达,掌握更多编译技巧,达到最终编译的目的。

一、新闻编译的“错误惯性”

信息时代到来后,媒体平台层出不穷,大众获取新闻报道的渠道越来越广泛,了解到的新闻信息也五花八门。但是多元化的报道平台在报道信息时,为了抢占流量,纷纷在新闻编译上做手脚。同时,受到新闻采编人员自身素质、新闻报道急于求成等的影响,新闻编译领域形成了惯性,催生出了很多乱象。

(一)机械性直译现象

新闻信息想要在各大网络平台和媒体平台中得到有效传播,就要在编译时做好内容翻译、文本编辑、信息转换等三个方面的工作,以此确保信息简洁、清晰,保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但是从当前新闻编译的情况来看,一些媒体编译为了求量、求快,将编译等同于翻译,出现了机械化流水式翻译。其仅仅考虑新闻编译的效率,却没有对信息是否准确、信息是否清晰、传播内容是否有一定的逻辑性等进行全面的考虑,这就导致新闻编译工作者编译出的文章生硬绕口、缺乏吸引力、重点内容难以把握、内容难以理解,从而无法将有效的信息传递给大众,进而引发不必要的误会。例如,针对中国千年肉身佛像報道时说,Buddhist expert Eric Bruin led the study, identifying the mummy as the Buddhist master Liu Quan and going to the Chinese meditation school(佛教专家埃里克·布鲁恩领导了这项研究,他确认这具木乃伊是佛教大师刘泉,并正在中国冥想学校学习),有些译者就将中国禅宗直接译成“中国冥想学校”。这就可以看出,这种没有联系主要内容直接翻译和胡乱造诣编译的方法,很容易导致与事实形成较大偏差,使人们对中国禅宗产生错误认知,导致译文内涵和真实意义无法凸显。

(二)断章取义现象

直译与断章取义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区别,新闻编译时断章取义更多的是对原文进行更改,曲解新闻事实或者夸大事实。同时断章取义还表现在新闻编译工作者编译时,仅仅将自己理解的部分或者能够抓住人们内心的主要语句进行报道,缺乏对整件事情的概述,导致新闻内容与事实相反。

例如,Baiyun Mountain brand Isatidis root can effectively treat novel coronavirus(白云山牌板蓝根能够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事实上,这篇文章报道的是钟南山院士团队的研究发现,复方板蓝根对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可能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并不能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但是白云山内部人士借助新闻的力量断章取义,直接译文为白云山牌板蓝根能够有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这种编译属于过度编辑,随意过度删除和篡改文章本意,没有实时掌握新闻要点和事实,歪曲新闻事实,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1]。

二、功能对等理论与新闻编译概述

(一)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在翻译领域中的应用具有较大的意义,这一理论即美国杰出语言学家、翻译家、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动态对等”,即译文后读者针对译文所作出的反应需要与原文读者作出的反应保持一致[2]。不过到了后来,他在《From one language to another language》(《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书中对“动态对等”进行了重新修订,即译文在翻译时不仅要保障与原文意义相同、对等,还应保障形式上的对等。

但是,在新闻编译过程中,由于受到人员专业素养、跨文化理解、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影响,所翻译的文本并不可能保障句式、内涵、语法等完全对等,译者所能做的就是保证译文内容最大限度地与原文内涵保持一致,尽量让译文在表达时更加自然,不显得刻板和添油加醋,努力让译者翻译后的文章保持与原文相同的意义。

(二)新闻编译

新闻是大众了解社会、掌握更多时事的重要载体。编译又是新闻翻译的一种主要方式。新华社高级编辑刘其中将新闻编译定义为,新闻编译主要是新闻信息编辑、新闻翻译的重要手段,利用翻译工具和加工工具将原语翻译成新的翻译方法。

由于不同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新闻翻译时存在很大的困难。因此,编译时更需要注重读者反应的对等、内涵意义的对等。不同语言背景下的人们在了解其他国家新闻信息时,主要是将原语新闻进行编译后,变成新的新闻形式,但是这种新的新闻形式与之前的新闻相比,编译之后的新闻更能够满足读者阅读需求,吸引读者阅读其中的标题。这就可以充分看出,新闻编译不仅要翻译,还要有“编”的能力,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3]。

新闻编译还具有两个方面的特征,其主要表现在同时具有新闻文本、翻译文本的特征。新闻编译更加注重目标读者的反应和翻译后的效果。奈达所提出的功能对等理论强调语言功能的对等,即形式对等、内容对等,与新闻编译提出的要求相吻合。

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新闻编译

(一)信息对称:把握信息中的词汇、句法对等

1.词汇对等

词汇的对等对正篇译文质量有积极影响。奈达提出,功能对等首先要做的就是保障词汇对等,这就不需要多次调整形式。文章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新闻文本翻译,从专有名词的翻译和四字格探讨出理论对实践所发挥出的指导作用[4]。

其一,专有名词的翻译。专有名词在时政军事新闻中十分常见,译者在编译时,应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增译和意译的方式进行编译。

其二,四字格的运用。众所周知,英语中不仅有固定的句式、固定的搭配,还包括俚语等,如果在翻译时直接将其翻译成为中文,将会破坏原英文中押韵的句式和内涵等。同时,英文中还有大量单词,译者在翻译时将其译成中文四字格,能够使译文更优美、精炼,增强文本的文采。

因此,译者结合功能对等理论运用四字格形式对英文原文中的固定搭配、俚语和单词等进行翻译,不但不失词汇原来的意义,运用四字格还能添加很多点睛之笔,使文章读起来更有趣味,进而达到一种人音结合的和谐之美。

2.句法对等

其一,复合句。新闻编译过程中,英语一般都是长句,且较为复杂;中文多短句。两者之间在结构上进行对比有很大的差异性。换言之,汉语和英语的句子从长度上看、顺序上看、成分上看有很多不同之处。例如,英文更多的是将时间状语和地点等置于句尾,中文则与之相反;英文将定语位于名词后面,而中文的定语一般在名词的前面。

因此,在新闻编译过程中,需要对其引起重视,结合功能对等理论,在编译过程中可以不考慮句子的长度或者成分等保持一致,而是调整句子的语序或者长度,以保障句子要达到的功能保持不变。

其二,被动句。从新闻编译的经验来看,英语经常使用被动句,而中文很少应用被动句,主要使用主动句。

因此,在新闻编译中,为了更好地迎合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应保障译文与原文语言使用习惯与读者阅读习惯之间的功能对等。例如,在新闻编译过程中,编译人员应调整好语态,在编译时尽量对英文进行调整,抓好中心思想,减少中文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即运用其他的词语代替“被”字,或者编译者也可以将其翻译成为主动句,从而达到上文和下文功能对等的目的。

3.一词多译

在新闻编译中,为了实现语义上的对等,对于同一个词应考虑一个词的多重意义,即编译者在不同语境之中,应联系上下文开展不同的转换处理。

例1:一则新闻的标题是这样的:All wars of aggression are unjust wars.(一切侵略战争都是非正义战争。)

例2:一则新闻内容中提到:His an aggression has infected the people around him and brought greater profits to the company.(他的侵略性感染了周围的人,给公司带来了更大的利润。)

这两则新闻中都提到了"aggression",其意思是“侵略的,攻击性的;有进取心的,积极的”。虽然搭配不同,但是联系上下文都能表达出文本想要表达的真实意图,这两个词可以译成“侵略的”“上进的”。

4.短句转化

英语强调成分的完整性,在进行新闻编译时,应运用一些连词使译文更有逻辑性。汉语在表达时更注重语句、整章篇幅是否具有逻辑性。中文中还经常使用很多动词,以使语言更富有动感。在英文中为了保证各个成分各司其职,会对一些动词开展转化,使其变成名词或者短语。基于这些差异,在新闻编译过程中,也要将这些差异充分体现出来。在新闻编译过程中,译者会将中文短句转化为相对复杂的长句。英文表现形式中经常出现长短句交错的情况。

例如,祝贺程思宇被联合国驻华代表处代表办公室破格录取,他凭借着自身的能力和才华,成为驻华代表处代表办公室的实习生。在翻译后,其译文中运用By virtue of…(由于……)联系整句话,即新闻编译者将其中文中的一些逻辑关系进行了有效梳理,即、将一些内容直接转化为了短语或者从句,结合句子的真实意义,将前一句处理成为定语从句。这一转化使得英语表达更有层次感,提升了新闻编译的质量和效果,尤其是By virtue of…(由于……)这一短语在应用后,使整个新闻编译稿件读起来更加顺畅。

(二)传播力对等注重篇幅的对等

新闻编译过程中在保障新闻事实无误后,还应保障语篇的对等,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传播效果。这主要是因为语篇结构方面的设计实际上要早于语句翻译。翻译时,新闻编译工作者应做好有效调整,这样才能提升新闻编译的质量。

1.内容的增删

为了保障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将新闻事实准确表达出来,新闻编译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新闻要素的逻辑脉络,还应删减或者增加一些不影响新闻事实传播的信息。其中增加的这些信息内容应具有可靠性,避免出现新闻报道断章取义的情况。

一方面,增加的内容可以有新闻要素、文化内涵、背景知识等。对于一些典型的案例,还可以补充一些主要的数据或者采访的信息等。另一方面,删减的内容主要有冗杂细节的描述、不必要的评论、重复性的语言等,删减这些内容能保障新闻语篇的简洁和完整。同时,译者作为新闻的编辑,应在主动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充分理解原文的意义,并将一些不必要的评论或者描述等去除,从而使译文与原文内容保持一致。并且考虑到时间问题,为达到传播的目的,新闻编译者还需要适当压缩新闻,从而保障读者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完整的新闻事件。

2.标题和看点

新闻编译的最终的目的就是在各大平台中传播新闻报道,从而吸引受众的关注,即共同达到与原文传播上的有效对等。因此,想要全面提升新闻报道能力,就应对新闻标题和新闻语篇的结构进行二次加工。其中,新闻标题应具有真实性,要能表明事实,吸引人们注意力,因此要将看点放在比较合理的位置。冗长的新闻标题很可能会让读者失去阅读兴致,新闻标题中很多重要的信息如何没有翻译过来,还会产生误解,同样人们也会对编辑的文字处理水平产生较大的怀疑。因此,译者应在编辑和翻译时,要抓住主要内容,从而使标题更贴切实际,同时符合选题要求。

四、结语

在新闻编译过程中,想要达到传播的目的和效果,应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使译文更贴近原文。这一过程对编译者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其具备去伪存真的精神,还要求其在编译过程中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和创新的思维,保障在编译时不放过任何一个词,不误解任何一句话,站在总体大局上,实现词汇、语义、传播效果等多方面的对等。

文章指出,要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实现词汇、语义的对等,为新闻编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指导价值,能够帮助译者突破当前的编译难点,准确表达出原语的内涵,从而得到大众的理解,提升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梓茜,黄晶,王小娟,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政治外宣文本的英译策略研究: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实践》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1,18(11):97-101.

[2] 王辰,赵康雯.功能对等理论下的新闻翻译研究[J].校园英语,2021(38):253-254.

[3] 王英杰.我国英语新闻网站新闻编译策略研究[J].采写编,2021(6):76-77.

[4] 黄美桃.社会新闻标题的编译策略[J].智库时代,2019(12):143-144.

作者简介 徐乐,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新闻编译、英语笔译。

猜你喜欢
功能对等理论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字幕翻译研究
从功能主义论看日本电影名的中译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葛浩文的《变》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功能对等理论在影视作品翻译中的应用分析
近十年国内影视翻译研究综述
合同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对策
功能对等理论在文化补偿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论功能对等理论在财经新闻标题翻译中的应用
柰达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公示语英译研究
基于功能对等的商务英语翻译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