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探究

2022-05-09 13:22朱曼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

摘要:当前网络媒体发达,派生了相应的网络文化现象。网络道德教育是新媒体时代出现的新道德教育形式,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夯实“大思政”教育教学的现实需要。文章立足于网络道德教育的时代价值,审视网络道德教育的制约因素,积极从大学生自身、外部网络环境、完善法律法规等多方面寻找对策,以促进时代新人的培育与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铸魂。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2)01-0079-03

基金项目:本论文为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2021年度国家级学会项目“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1GYJS018

一、网络道德教育的当代价值?

时代在变化,社会在发展,网络媒体对大学生思想道德观念正产生巨大的影响。当前网络道德教育虽然成效显著,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展现出积极上进的道德面貌,但西方价值观念、意识形态、极端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影响着大学生网络道德观念的形成与发展。研究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相关理论,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现状,探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践路径,对于我国的社会风尚、国家建设及大学生自身都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第一,网络道德教育搭建了道德教育的新载体,拓展了道德教育的学科视野和时空,提升道德教育的成效。与传统道德教育不同,网络道德教育是对道德教育空间和形式的不断扩展,是对教育群体覆盖面的不断扩大,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积极探索。在新媒体时代,将网络技术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搭建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互信与沟通的新桥梁,有助于培育具有较强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的网络道德教育路径,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

第二,网络道德教育可满足网络强国建设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促進网络文明、网络安全的建设。大学生作为网络空间最为活跃的群体之一,通过对大学生开展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有助于发挥道德引领作用,打造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和修复网络生态文明。建设网络强国,需要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助于培养政治强、技术强、作风好的人才队伍,有助于建设网络强国、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筑牢全体人民共同思想基础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1]。

第三,网络道德教育有利于铸魂育人,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新媒体与生俱来的虚拟性、开放性等特性,满足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但大学生也容易受到网络环境中不良因素的影响,出现网络道德失范等行为。开展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是回答新时代提出的实践问题的必然要求,有助于大学生自觉规范自身网络行为,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二、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困境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指出,任何事物都包括两个方面。在新媒体时代,每一种事物也都有自己的反面[2]。新媒体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网络道德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大学生的道德行为呈现出不同的形式。总体上高校网络道德教育成效显著,大学生在网络空间中呈现出积极向上的道德面貌。但由于西方国家意识形态渗透、网络世界的复杂多样、网络法制不够完善、大学生自身心智不够成熟等诸多因素,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提升受到阻碍。

(一)西方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冲击大学生的道德判断

国内外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复杂,大学生思想认识、价值观念多样、多变对道德教育提出新要求。从国际上看,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正在发生变革,思想文化领域交流、交融频繁,斗争深刻复杂,尤其是西方把中国崛起视为对其价值观和制度模式的挑战,加紧通过互联网等各种渠道进行分化渗透。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始终存在,西方国家凭借网络技术和文化话语优势对我国意识形态持续渗透,大肆输出西方社会思潮、价值观念、道德理念和文化产品。西方势力在网络上争夺和腐蚀我国大学生,模糊大学生的是非观念,影响其价值判断和道德标准。

(二)社会信息化、网络复杂性阻碍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的提升

当今世界,网络已经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网络的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使得诸多信息的来源与内容缺乏控制性和指导性,造成现实世界的道德准则难以直接在网络空间发挥作用。很多大学生往往依据现实社会的道德评价标准进行道德抉择,然而网络事件反转、网络信息的断章取义,导致网络中出现了道德和法律的异化现象。互联网中虚假的网络信息、网络暴力、不良网络游戏以及各种新奇、刺激的信息通过网络迅速、广泛地传播,负面舆论引发舆情风暴等等,这些都会使大学生群体在心理人格、伦理道德、价值判断等方面受到各种消极、负面因素的影响,弱化大学生的道德信任,甚至出现道德冷漠,最终导致大学生道德观扭曲,对社会缺乏正确的价值认识,无法有效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

(三)缺乏自律性、心智不成熟影响大学生网络道德稳定

大学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完全成熟,学识修养不够,网络道德意识不强,缺乏一定的社会经验。面对冗杂的网络信息,辨别能力较低,时常会产生道德认知上的困惑。对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辨不清、认识不全面,在虚拟与现实的切换中,感到茫然、紧张和焦虑,加之不够自律、缺乏必要的心理干预,造成自我迷失,很难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网络道德环境中作出理性判断,从而忘记自己的角色和承担的使命,出现无视网络道德规范的现象。总之,新时代大学生一方面网络自我意识觉醒,另一方面自我心智不够成熟,网络道德素养与认知能力有待提升。

(四)网络法律法规不完备导致大学生游走在道德法律边缘

网络是把双刃剑,其开放、实时、共享的特点引领大家进入新时代。与此同时,网络法律的不完善、网络规范管理的滞后以及大学生群体自我法律意识薄弱、底线意识不够明确,造成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网络侵权现象时有发生,不良学术风气蔓延,甚至还有少许学生,没有用掌握的高科技造福人类,反而利用病毒攻击的方法进行窃听等,进而引发网络偷盗等网络犯罪行为。更有甚者,对国家利益与安全熟视无睹,漠视法律法规,泄露国家机密,对国家信息安全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3]。

(五)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体系尚未形成,影响大学生道德教育整体效力

随着网络道德问题的日益突出,不少高校开始加强网络道德教育,但仅限于举办活动、开展讲座等形式,并未形成完善的网络道德教育体系。有些高校虽开设了许多网络相关课程,但在开展过程中缺少道德教育内容,出现大学网络技术学科的迅速发展,而网络道德教育却相对滞后的矛盾,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频现。此外,部分高校网络道德教育内容滞后,缺乏时效性,并未根据新的历史方位和新的时代及时更新网络道德教育内容。

三、新媒体时代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路径

网络时代已经到来,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育人优势,齐心协力引导学生成长成才,维护网络世界安全。在系统审视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制约瓶颈的基础上,寻求解决网络道德教育问题的方案。文章立足于整体思维和辩证思维的基础上,提出从内外因、理论与实践、隐性与显性、校内与校外等多方面着手,探索知行合一、学校家庭社会同向同行、新载体新形式以及完善网络空间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新模式。

(一)发挥网络主体道德自觉,挖掘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因作用

遏制网络道德不良行为的关键在于自我。高度重视新时代大学生自我道德革命的内生特质,向内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从而社会性地表现出一种自觉自愿的主动性网络道德自律。网络世界是一个由广大网民参与的资源共享的空间,不可避免地充斥着诱导大学生感性欲求的不道德信息。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原住民,需要增强网络慎独意识,减少网络道德失范行为的发生。

网络文明关键是网络行为主体的道德自律,一方面大学生要提高道德修养和增强自律意识。坚决杜绝网络沉迷、网络成瘾和不良网站诱惑,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应清醒认识和深刻了解自我责任、自我使命,合理合法使用网络资源,充分提高自身网络素养。另一方面,大学生需要提高甄别网络信息的真伪、辨别事物是非曲直的能力,合理筛选和巧妙运用网络优质文化与信息,自觉维护网络世界的良性运行,推动文明网络环境的形成与发展[4]。

(二)完善网络法治空间,优化网络道德教育的空间环境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人都需要谨言慎行。通过完善网络法律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优化网络法治环境。

首先,完善与网络有关的法律法规。虽然近些年我国已经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与网络空间建设有关的法律法规,但这些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有些内容还须进一步细化,应进一步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建立更加完备的有关网络的法律法规。将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与依法上网等诸多内容整合统一,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保障互联网健康运行,修复和营造良好网络生态[5]。

其次,加强大学生法治教育力度,真正做到有法必依。引导广大学生遵德守法,规范自身网络行为,坚守网络法律道德底线,运用法律公序良俗等道德武器惩恶扬善。在全面依法治国的大环境下,大学生要积极学习法律知识、自觉遵循法律规定、按照法律程序办事,牢固树立规则意识和责任观念,并在专业学习中运用法治思维、知识和方法,把专业知识和法治知识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升新时代发展需要的综合素养和能力。

最后,应加大执法力度。坚持运用法律法规治理网络空间,善用科学技术、净化网络环境、修复网络生态,构建大学生网络道德的预警机制。此外,还须做好惩戒工作,从而保证大学生养成依法上网的良好习惯,确保我国网络安全、网络世界有序运行。

(三)发挥高校网络道德教育主阵地作用,构建网络道德教育共同体

网络道德是舆论引导的前沿阵地、重要战场,网络道德教育如果不重视,其他声音就会乘虚而入。高校是大学生道德教育最直接、最有效、最主要的阵地,高校应该高度重视网络道德宣传,积极开展网络道德教育,形成道德教育网上网下同心圆,进一步提高网络道德的传播力、引领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首先,高校要利用网络旗帜鲜明地加强道德教育,强化思想引领。始终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主线,加强大学生网络素养教育,指导大学生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

其次,建立网络铸魂育人长效机制,加快构建“大思政”格局。深耕课程思政体系,打造网络云课堂,善用社会大课堂。将网络道德教育贯穿于教育各体系、各环节、各方面。建立以学生为根本、以辅导员为核心、以教师为主体,行政人员协助及其他人员合作团结的“五位一体”大学生网络思政教育矩阵,促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高校要转化方式,突出改革创新,形成网络道德教育品牌。道德教育要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用好、用活新媒体技术,通过校园网、短视频平台、抖音、微信、微博等创新教育形式,深入挖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能量内容,传播主旋律,形成系统性的网络教育品牌文化,引导大学生理性使用网络,传播良好道德风尚,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性。

(四)重视家庭网络道德文化,彰显优良家风的時代价值

家庭道德教育对健全人格养成、公民道德塑造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源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庭是人生受教育的第一场所,必须把道德教育摆在重要位置。

一方面优化家庭德育氛围,树立家长、家风良好道德典范,引导学生们增强网络道德意识。积极挖掘先辈感人至深的事迹,使用新媒体传承红色家风,以小家带动大家,以先辈影响后辈,使家庭成员受到良好习气的熏陶,保持良好道德风尚。另一方面,借鉴、吸收传统优秀文化成果,优化家庭德育手段。利用好网络资源提升家庭道德教育的效力,在新时代家庭道德教育中,可以通过QQ群、微信群等互联网平台加强交流,助力家庭成员家国情怀的养成,将爱国爱家推广为爱同胞爱社会,营造更加健康、和谐的家庭道德氛围。在家庭、社会和个人等齐心协力下,潜移默化地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营造一个和谐文明的环境。

四、结语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道德修养至关重要。日新月异的新媒体在带来各种便利的同时,也冲击着人们的道德品质。基于时代发展的新方位、新境遇,我们应积极发挥大学生自身、法治环境、家庭、学校等主体的作用,探索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创新路径,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为新时代网络道德建设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强调: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历史机遇,自主创新推进网络强国建设[N].人民日报,2018-04-22(01).

[2]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5.

[3] 姜利波.高校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及治理路径研究[J].南昌师范学院学报,2021(8):43-48.

[4] 王易,陈雨萌.新时代网络空间道德建设的多维审视[J].思想理论教育,2021(3):52-58.

[5] 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12-17(01).

作者简介 朱曼,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新媒体大学生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