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如何提高提问质量

2022-05-09 13:22杨颖
新闻研究导刊 2022年1期
关键词:新闻采访提问技巧记者

摘要:新闻采访是记者快速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手段,在此过程中提问质量直接影响新闻质量。文章对新闻采访提问进行研究,说明在采访前应从职责出发,保持专业态度,全面调查相关信息、科学设计采访提纲。在采访中应合理利用背景信息,针对采访对象营造良好提问氛围,进行策略性提问,完善记录采访信息,并且科学应用采访技巧,促进采访高质量、高效率完成。

关键词:新闻采访;提问技巧;记者;新闻质量

中图分类号:G21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編号:1674-8883(2022)01-0151-03

一、前言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社会大众提供有价值时政信息的重要方法,记者能通过新闻采访获取人民群众关注的信息,满足社会新闻传播需求。提问是常见获取信息的方法,为获取有价值、真实的新闻信息,必须进行高质量提问。为此,应明确采访主题,科学应用技巧和策略,促进采访提问质量有效提升。

二、完善采访前期的准备事宜

(一)明确记者职责,端正提问态度

记者在开展新闻采访工作时,应提高对前期准备阶段的重视度。首先应明确自身的立场和职责,对待采访议题要保持客观性,避免产生主观偏颇,促使被采访人员在回答问题时表明真实看法。而提问者保持端正客观立场对于保证获得第一手真实材料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采访高质量进行。因此,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作为客观记录者,全面了解真实的新闻人物与事件信息,采用第三方视角看待问题和记录信息。新闻采访与文学写作存在显著差异,新闻性质具有特殊性,要求记者坚守职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明确新闻工作者的社会职责,尊重客观事实,杜绝为了追求新闻热度而扭曲客观事实。还应在新闻采访中,力求还原事件原貌,用事实说话[1]。

(二)调整自身心态,进行平等沟通

提高心理素质。在采访前,记者应首先保证自身处于冷静状态,调节良好心态,迅速进入专业工作状态。在新闻采访中,记者是提问者,被采访人员根据提问提供新闻信息,在此过程中记者应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对被采访者进行客观引导,促使被采访者有效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作为提问主体,记者的心理状态对采访质量存在直接影响。在日常采访中,记者应保证内心坚定、心态平和,要平等地看待被采访对象,在采访过程中无论被采访者文化、身份等如何,应始终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与被采访者平等交流,从而获得更有价值、更符合客观事实的信息。在采访提问过程中,可根据被采访对象的特点制定策略性沟通方案,但是此种策略性沟通的前提应为尊重被采访者,避免在采访过程中掺杂个人主观因素,要还原新闻原貌,避免夸大和非必要修饰等。

(三)访前收集信息,完善背景调查

在采访活动开始前,针对性了解背景信息具有的重要意义,可促进采访高效率进行。一方面,应对被采访对象基本资料进行了解,以便在提问过程中开展有效沟通,促进问答双方高质量配合。另一方面,应对采访事件进行基本了解,从而制定科学的采访方案,合理设计问题。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应始终掌握主动权,深度挖掘新闻信息,提升新闻稿件质量。在准备背景资料时,对于重要采访对象和特殊采访对象,可对其家庭背景进行调查,还可对其关系密切的亲人、朋友等进行采访,全面了解当事人信息,促进采访顺利进行。

(四)科学拟定提纲,合理设置问题

为保证提问质量,在前期准备阶段还应科学设计采访提纲。应对采访计划进行系统性规划,初步拟定提纲后结合新闻事件核心因素不断完善提纲。应在采访提纲中对采访流程进行详细说明,还要明确采访目标。此外,还应针对新闻事件的特殊性合理优化采访环节。拟定采访问题时,应进行精准提问,问题应紧密围绕新闻事件本身,避免过度发散。拟定采访问题时,应设置备用方案,在实际采访过程中灵活调整问题顺序和提问内容,进行高质量提问。在准备环节应重视话题创新,力求从新奇和有价值的角度提问,采集超出观众预期的信息。

例如,在常规赛事采访中,许多记者倾向于提问教练对赛事的主观感受,提问千篇一律,创新意识不足。对于此类采访,可通过对比等方法进行精确性提问,有效引导采访对象准确定位提问重点,做出有效回答,提高新闻质感,体现新闻新意。在1968年奥运会百米赛中,吉·海因斯的一句喃喃自语被众人忽视,只有一位记者通过充分准备发现了这一遗漏的信息,从此体育新闻中出现了“那扇门原来是虚掩着的”经典报道,也使这次采访成了专业采访的常用案例。该案例说明,在采访前做好充足准备对于提高采访质量、精准提问具有重要意义,可能为采访带来意外之喜[2]。

(五)检查采访工具,准确记录信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在新闻采访中人应为主体,与此同时也应完善准备工具。常用记录工具包括摄影摄像设备、录音设备以及现场文字记录设备等。这些设备可以保证采访过程中的信息被完整、真实地记录下来,是采访提问中的重要应用工具。在采访活动前,应提前了解采访环境,根据采访环境选用记录设备。在常规采访中,通常需要准备多种记录设备,以预防意外事件。在采访开始前,应全面检查上述设备,进行设备性能检测,保证设备处于优质工作状态。在获取采访信息后,及时备份和整理采访材料,第一时间查遗补漏,避免信息错漏,提高新闻质量。

三、科学开展采访提问

(一)利用背景信息,优化问答氛围

采访过程也是特定氛围下记者与被采访者互动沟通的过程,在此过程中环境氛围直接影响被采访者的沟通主动性和主观状态。为此,在采访过程中应科学营造适宜的采访氛围。在面对采访对象时,记者应利用专业经验和专业技巧迅速对采访对象进行心理评估,分析采访对象的顾虑等,必要时还可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对方的心理压力。应使采访对象感到平等和尊重,应立足采访对象的视角思考问题,从而进行科学引导,促进采访对象积极提供新闻信息,与记者之间开展优质互动与交流。为达到此种目的,记者应保证自身具有多样化知识储备,从而可以与不同身份阅历和性格的采访对象进行有效沟通。在采访时,要充分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策略性营造能使采访对象放松的和谐氛围,减轻采访对象的顾虑。在采访前,应对采访对象所涉及领域进行专向学习,了解基础知识,掌握基础理论等,做好交流准备,然后再开始采访活动。

(二)评估采访对象,科学引导话题

在采访中,应分析采访对象的个性化特点,针对性选择对话模式,促进有效沟通。不同的采访对象适用的语境氛围也存在显著差异。记者在与采访对象沟通时,应采用采访对象适应的谈话方式。在进行语言表达时,应与采访环境、采访对象身份等保持一致性,促进采访对象放松,增强谈话积极性,从而得到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深入报道新闻。采访是对象具有多样性的,不同采访对象的表达能力差异显著。部分采访对象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或者性格比较内向,在沟通中缺少主动性,对于此类采访对象,记者在采访中应灵活机变,适时转变谈话方法,巧妙调节氛围,引导采访对象放松,提高其谈话积极性,降低交流难度。在此过程中,可借助采访准备期间对采访对象的了解和主观画像,选取采访对象可能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引导采访对象主动表达,积极互动,同时策略性引导谈话方向,从而获取采访所需信息。例如,在对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采访时,部分采访对象在沟通中比较被动,可从其技术话题着手,引导采访对象打开话匣子,促使其立足专业领域视角进行问答,逐步引入采访主题,完善新闻信息[3]。

再如,在进行街头采访时,必须根据采访对象调整提问方式。此类采访对象以陌生人为主,多为突然性提问,路人较易产生抗拒感,配合度不高。对于此类采访,不仅应科学选取采访对象,而且还应在提问时合理设置问题,应尽量精简问题,采用直接提问法简明阐述问题,快速获取采访对象答案,提高互动效率。

(三)灵活控制局面,紧密围绕主题

在采访交流中,采访对象在表述过程中常见发散性话题,较易偏离主题,因此在采访中记者应及时引导采访对象回到中心问题,避免偏题。在采访前的准备环节中,记者要明确采访主题。而在实践中,所提问题应始终围绕该主题,记者要掌握主动权,始终引导话题走向正确方向,提高采访效率。在拟定问题时核心目标是直奔主题,但是在实际采访中应根据具体提问节奏灵活提出问题,即进行临场发挥,对采访局面进行有效掌控。在采访中,记者可根据采访前了解的核心信息,利用核心要素和事件情节等与采访对象进行高质量对话,合理选择切入点,挖掘新闻信息,获取有价值信息,适度拓展新聞深度,保证新闻言之有物。在提问中,许多采访对象为非新闻行业人员,他们回答问题较易发散,此种情况发生时,记者应避免生硬打断采访对象谈话,而应适时切入,策略性引导,利用采访技巧促使谈话回归主线。为此,记者应提高专业素质,掌握谈话技巧,保持良好心态,始终保持冷静、客观的对话态度,尊重采访对象,保持和谐、平等的沟通氛围。

在提问时,应精准把握采访要点,紧密围绕主题。新闻采访与专题片等不同,新闻采访形式是在有限时间内集中表述有价值的信息。因此,采访对象在回答时围绕主题具有必要性,谈话过于发散不利于采集重要信息,会加重资料编辑与新闻剪辑工作负担,在杂乱的采访信息中提炼优质信息难度较高,不利于吸引受众和表达主题。采编精简新闻时,应优先采用直接提问法,突出新闻主旨,明确重点信息,集中解决重点问题,进行针对性采访。

(四)尊重采访对象,端正采访态度

采访对象具有多样性,在不同新闻事件和采访主题中,记者需要面对不同的对话对象。在采访中,记者应摒除主观看法,消除主观情绪,平等对待采访对象,尊重采访对象的差异性。在遵循常规社交礼仪的基础上,记者应谨记自身职责,以礼貌的态度对待采访对象。为促进记者与采访对象良好沟通,记者应始终保持平等和尊重的态度与采访对象对话,与其进行心灵沟通。应提前了解采访对象特殊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信仰等,尊重文化差异,保证沟通质量。在采访提问时,应保证用语得体,言谈礼貌,在专业提问中应避免冒犯采访对象的隐私。在撰写新闻时也应保护个人隐私。当采访涉及敏感话题时,需要提前与采访对象沟通,征得对方同意后,再将其纳入采访话题。在与采访对象谈话的过程中,记者应端正自身的态度,认真倾听谈话内容,及时做好信息记录,避免使采访对象感到被冒犯。应适当与采访对象进行目光交流,若非必要应避免打断对方,以免影响采访对象的谈话积极性[4]。

(五)掌握提问技巧,进行灵活提问

在采访提问中,提问技巧对采访质量具有重要影响。根据采访对象特点不同,应灵活采用提问技巧。常用的提问方法是直接提问与渐进式提问。所谓直接提问,即在采访对话中直接提出核心问题,由采访对象针对问题进行回答,通过此种方式获取新闻信息。应用此种方法时,记者通常需要提前罗列提问内容,在采访中逐条提问即可。直接提问的应用优点是简单直接、能有效压缩采访时间、对话主题明确、沟通方式简单、对记者对话技巧要求较低,此种提问的缺点是与采访对象缺少互动,并且对前期准备工作要求较高,因为提问目的性明确,采访对象表述信息存在局限性。在应用此种提问方法时,应全面了解人物、事件背景,巧妙设置问题,提问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保证全面提问。应用直接提问式采访时,不能直接开始提问,而是应在提问前进行话题导入,与采访对象简单沟通,促使采访对象明确采访目的,有效回答问题。直接提问模式对采访对象素质要求较高,其采访对象通常具有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配合能力,例如,在采访学者、专家、领导时可采用直接提问法,以便迅速获得所需信息,进行高效率互动。

渐进式采访也是常用的采访对话模式,在应用此方法时,需要围绕采访主题进行侧面提问。在步入正题前需要通过交流构建对话双方联系,逐步引入话题。此种对话模式适用于沟通积极性和心理素质较差的采访对象,可通过此种谈话缓解对方的谈话心理压力,缓解紧张氛围。

部分情境中采用直接提问法和渐进式提问法均不能取得良好成效,对于此种情况可考虑采用刺激提问方法。此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对采访采取消极态度的采访对象,该类采访对象出于主观原因对采访对话的配合意愿较低,不愿或者拒绝提供新闻信息。对于此类采访对象,可灵活提出尖锐问题,进行适度刺激,促使采访对象进行表达,提供真实信息。此种提问方法要求记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素质,能准确掌握提问时机,能科学评估采访对象。要求记者能合理控制刺激强度,调整谈话氛围。此外,此种提问模式应综合记者身份、采访对象身份等多方面因素,方可取得良好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刺激提问方法存在较大风险性,可能对采访对象造成过强刺激,采访对象可能会因为过于激动而拒绝配合,进而导致采访无法顺利进行。因此,在实际采访中,应基于具体采访对象和实际采访环境选择提问方法,采用适用性较强的提问方法可促进采访顺利进行[5]。

四、结语

新闻采访对记者专业素质要求较高,需要记者应用专业技巧进行高质量提问。为提高提问质量,应在准备环节对采访对象和事件进行针对性调查,牢记记者职责,端正提问态度,在提问过程中采用直接提问、渐进式提问或者刺激提问方法,合理掌控采访氛围和提问节奏,策略性展开提问引导,从而获得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信息。

参考文献:

[1] 邓嵩.优化提问方法和技巧:提升电视新闻记者采访质量的有效方法[J].传播力研究,2019,3(25):137.

[2] 张燕.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如何提高提问质量[J].新闻研究导刊,2020,11(21):187-188.

[3] 王雪娇.电视记者在新闻采访工作中的提问技巧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9(16):160-161.

[4] 李静.探究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如何提高提问质量[J].传媒论坛,2019,2(19):57-58.

[5] 吴建平.电视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艺术与技巧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19(3):117-118.

作者简介 杨颖,本科,记者,研究方向:新闻实务、媒体融合。

猜你喜欢
新闻采访提问技巧记者
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访工作
新闻采访中的采访技巧运用分析
记者如何做好电视新闻采访
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艺术
电视编导与记者的区别
电视新闻记者的编辑意识分析及阐述
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