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蒙元时期吐蕃地区驿站的设置

2022-05-10 08:24徐敬徽
民族文汇 2022年14期
关键词:驿站

徐敬徽

摘 要:公元1279年,元世祖攻灭南宋一统中国,相比于之前的中央王朝政权,元朝的疆域更加辽阔,在此背景下,元朝中央政府在吐蕃地区范围内广泛的设置驿站,这不仅加强了中央对吐蕃地区的政治、军事管辖,还进一步加强了藏、蒙及其他民族间的联系,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

关键词: 蒙元时期 驿站  吐蕃地区

一、元朝驿站制度的确立背景

在近代蒸汽机和内燃机发明之前,世界上所有的帝国统治者都面临一个棘手的问题——如何更快的传递政令。政令的通达对王朝的统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以便更好的对地方进行管理,需要做到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更快、更准确的传达中央的政令。因此,元朝的驿站设置相比前朝也更加完备和规范,以大都为中心在自己的行政区域内设置了1500余处驿站,“我国疆理之大,东渐西被,暨于朔南,凡在属国,皆设驿传,星罗棋布,脉络通通,朝令夕至,声闻必达。”从此我们可以看出元朝的驿站的有效作用以及元朝政府对驿站建设的重视程度。

站赤,又称作驿站,是蒙古语的音译,“元制,站赤者,驿传之译名也。盖以通达边情,布宣号令,古人所谓置邮而传命,未有重于此者焉。凡站,陆则以马以牛,或以驴、或以车,而水则以舟。”元史中这段记载对驿站的作用以及形式作了简要的介绍,也说明了元朝的驿站建设是前朝所不及的。早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了关于驿站的记载,蒙古帝国自1206年建立后便开始了一系列的对外征服战争,伴随着领土的扩张,交通、物资运输及信息传递的问题等也迫在眉睫,面对这些问题成吉思汗提出“仿中国制度,于大道上设置驿站,以供官吏使臣旅行之需。”对于驿站的供应他也有所规定“由居民供给驿马,驿递夫之粮食,以及运输贡物之车辆,亦由居民供应之。定有一种规章,使用驿马者应遵守之”由此可见,在成吉思汗时期就有了元朝驿站的雏形。

二、吐蕃地区驿站设立概况

(一)宣政院建立

公元1287年,桑哥出任总制院使,公元1289年桑哥提出“总制院所统西蕃诸宣尉司军民财谷事体甚重,宜有以崇异之,奏改为宣政院”,自此宣政院正式成立,桑哥仍任宣政使。根据《元史》记载:“宣政院,掌释教僧徒及吐蕃之境而隶治之。”可以看出宣政院是一个管理宗教和吐蕃地区事务的特别机构,宣政院的设立,标志着吐蕃地区正式成为元朝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地方行政区域。

(二)吐蕃地区驿站的建设

公元1206年,忽必烈即位,自此正式开始了对吐蕃地区的驿站建设,《汉藏史集》记载:“蒙古薛禅皇帝亲自命令大臣答失蛮说:“答失蛮,汝品行良善,速前往萨迦一次。使我听到人们传颂强悍之吐蕃已入于我薛禅皇帝忽必烈治下。”皇帝又下令说:“路上所需各种物品,俱由御库官员拨给。自萨迦以下,可视道路险易、村落贫富,选择适宜建立大小驿站之地,依照汉地设立驿站之例立起驿站来。使上师八思巴前往吐蕃之时一路顺利。另一方面,你受任宣政院之职如能详细了解吐蕃地方之情势,对所掌之大事及众人必有利益,汝其前往!”从这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忽必烈对吐蕃地区的驿站建设十分在意,即位之初便让答失蛮入藏,让他在吐蕃地区设置驿站的同时考察其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地方情势,这有利于元朝政府加强对吐蕃地区的统治,并且忽必烈从另一方面希望吐蕃地区认同元朝统治,建立自己的统治权威。

从内地至吐蕃地区,建立了“乌思藏、朵甘思、朵思麻三路站赤”关于在吐蕃地区设置驿站数量问题,《汉藏史集》也有详细记载:“答失蛮从汉藏交界之处起,直到萨迦以下,总计设置了二十七个大驿站。若分别叙述,由朵思麻站户(支应的)七个大站,在朵甘思设立了九个大站,在乌思藏设置了十一个大站。 乌思藏的大站中,由乌斯地方(前藏)的人支应的大站有索、夏克、孜巴、夏颇贡、官萨甲哇等七个,由藏地方(后藏)之人支应的大驿站有:达、春堆、达尔垅、仲达等四个。” 从上面这段记载中我们能对吐蕃地区设置的驿站数量有所了解。

三、吐蕃地区驿站的管理

对于驿站的管理,元史中有所记载“其官有驿令,有提领,又置脱脱禾孙于关会之地,以司辨诘,皆总之于通政院及中书兵部。”在中央,由通政院和兵部负责驿站管理,但是他们各自负责的部分还有一定的变化和不同,元初,驿站由兵部管理“远方归化之人,官司色牧之地、驮马、牛羊、鹰华、羽毛、皮革之征,蜂乘、邮运、抵应、公廊、皂隶之制,悉以任之。”到世祖至元七年十一月“立诸站都统领使司以总之”,这是元朝正式设立驿站管理机构的开始,至元十三年“改诸站都统领使司为通政院,命降铸印信”通政院自此成立,管理全国驿站。在仁宗时期通政院进行了一系列变革,至大四年(1311)三月,有大臣奏曰通政院疏于管理,怠于整治,让兵部代替其管理驿站。“今通政院怠于整治,战赤消乏,合依旧命兵部领之”四月中书省臣上书 “汉地之驿,命兵部领之,蒙古战赤,仍付通政院 ”但皇帝回复“但令罢通政院,悉隶兵部可也”后几经波折在闰七月“复立通政院,领蒙古战赤”。延祐七年“仍兼领汉人战赤”总的来说,通政院负责全国驿站的管理,而兵部除驿站外还要负责其他事务,并且前者负责具体实施,而后者负责提出意见。关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驿站建立之初就是以军事目的为主的,所以兵部对驿站也有一定的管理权。

在地方,各驿站设驿令、提领,大站设驿令一、二人,提领二、三人,小站只设提领。此外,每一百户站户设百户一名,每站设司吏一至三名。在重要都市或交通枢纽处的驿站,设脱脱禾孙专司稽查之责,故亦称脱脱禾孙站。“又置脱脱禾孙于关会之地,以司辨诘”。吐蕃地区的驿站管理大体与中央相似,但是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及宗教信仰等因素,也有一些自己特点。首先在吐蕃地区的驿站由宣政院管理,其次是驿站与驿站的间距较大。在各个大驿站之间“近者不下三五一百里”,每站不过百人。小站之间的距离,从阿里地区的驿站来看,其间亦不下百数十里至二百多里。最后,吐蕃地区的驿站大多是设在远离人乡集镇的草原荒野上,“在藏北的驿站,如索、夏克、孜巴、夏颇、贡、官萨、甲哇等大站,由吐蕃乌斯地方各个万户的站户连续驻站支应十分艰苦费力,乌斯地方的人又不适应藏北气候条件,故一再逃亡。驿站所在之地奇寒難忍,蒙藏来往使臣、商客,沿途得不到乌拉供应,需得自己照料。”这些驿站设备简陋,供应不足,过往人员常常受到饥寒的威胁。在地方管理中,吐蕃地区的驿站一般都设甲姆本(站官)来管理驿站的日常运行及物资供应,“又以吐蕃诸驿站均系新立,请求委派一名能使其安人管辖。于是派遣名叫额济拉克的大臣,给予管领吐蕃驿站之诏书。任为同知,谴往吐蕃”甲姆本对驿站的管理主要是依靠“乌拉”制度,该制度明确规定了各个万户府应支应的驿站的人户、物资等,大的驿站支应的人家好几千户,小驿站支应的人家也不下百数十户。关于具体的支应户数在汉藏史集中有记载“藏地方的人户再加纳里速地方的人户,支应四个大驿站,每站有一百人。其中,拉堆洛、拉堆绛和纳里速的人户,支应萨迦大站。拉堆洛万户还要支应玛尔拉塘地方的一个小站,纳里速的民户还要支应夏喀地方的一个小站、江仁(疑是昂仁之误)地方的一个小站、蚌兰地方的兵站。玛法木地方的小站由普兰人支应,古格南北两路的小站,由梅朵色如人支应管理。曲弥万户的三千零三户人家,支应达尔垅的大站,夏鲁万户的三千八百九十二户再加甲若仓的人户中除去八百三十二户后剩下的三千零六十户负责支应春堆大站。羊卓万户全部的十六个达果和甲若仓的二十八个达果,以及襄万户在江边的十一个达果负责支应达克大站。在雅鲁藏布江河阴,有一个小站,由羊卓万户的人支应。以上是藏地方的情形。”

此外,驻藏军队也负责部分藏北驿站。公元1276年,皇太子真金率军护送八思巴帝师返回萨迦。不久,八思巴与本钦贡噶乘波的矛盾逐渐加深。“由于本钦贡噶桑布作了背信弃义之事,有人将此情奏报到朝廷。皇帝因为朝廷与萨迦派的关系特别重大,决定加以帮助,遂派大臣桑哥为首,领蒙古大军前往查究。”最终贡噶桑布伏法。,此后桑哥在吐蕃地区留驻了蒙古军队,并且用蒙古军队对藏北驿站进行了整顿,“大臣桑哥命令卫普尔、巴、拉克等军留驻藏北的部队,拨出一部分人负责驿站事务。并规定乌斯地方各个万户,以达果为单位,将马匹、驮畜、乳畜、肉羊、供给驿站的青稞、褐布、帐篷、马鞍、坐垫、绳具、炉子、卧具、医药费以及人员统统交给蒙古人。从此,乌斯地方之人不必在藏北驻站,而是每年派人把应交付给驿站的物资运送到藏北交给蒙古军,驿站常有乌拉供应,对众人俱有利益,这也是桑哥的恩德。”此举一改之前藏北驿站的人力物力都不能得到及时补充,以及站户逃亡迫使驿站交通受阻的局面,保障了驿站畅通。

虽然元朝政府对驿站中逃跑的站户要治罪处罚,但是这也不能阻止站户的逃跑,主要是两种原因,第一种情况上文已经提及,吐蕃地区的驿站所处地区大多自然环境恶劣,奇寒难忍。第二种是驿站上常发生僧俗官吏不遵守驿站制度,加重站户负担,“诸僧使臣每将重物装乘,以致铺马倒毙”并且每年在驿道上来往于吐蕃和内地的僧人络绎不绝,用驿马、站车运载大量货物往还。“遣使驰驿不下百余匹,其间装驰己物,以营私利”“自大德九年(1305年)至十年(1306年)正月,西番节续差来西僧八百五十余人,计乘铺马一千五百四十七匹,至甚频数。”为保障驿站的正常运行,有效地发挥其职能,元朝政府一方面限制僧侣使用驿站的频率, “命西番僧非奉玺书驿券及无西蕃宣慰司文牒者,勿辄至京师,仍戒黄河津吏验问禁止。”并且提出“禁吐蕃僧给驿太繁,扰害于民,自今非奉旨勿给”。另外一方面加大对吐蕃地区驿站的赈济,中央政府一直是比较重视吐蕃地区的驿站赈济,世祖,成宗,仁宗时期都有过赈济吐蕃地区驿站的记录“〈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九月甲申,乌思藏宣慰司言:由必里公反后,站驿遂绝,民贫无可供亿。命给乌思藏五驿各马百、牛二百、羊五百,皆以银;军七百三十六户,户银百五十两。” “大德元年(1297年)六月丙辰,赐诸王也里干等从者钞二万锭,朵思麻一十三站贫民五千余锭。冬十月戊午,以朵甘思十九站贫乏,赐马牛羊有差。”“延祐六年(1319年)夏四月丙午,命宣政院赈给西番诸驿。”。除政府赈济外,世家大族也要对驿站负责,至正五年1345年,元廷派司徒达玛坚赞等进藏审理案件、清查户口,“由宣政院发给札付,前藏诸首领签订了和解书,对有争议的民户等,今后不许再行争夺,谁若违背这一和解书,罚黄金五锭、白银十锭、为驿站提供马一百匹”。总的来说元朝政府在吐蕃地区驿站的设立与管理大大加强了对其有效管辖,对巩固元朝政治以及密切内地与吐蕃地区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有重要作用,并且对明朝恢复在吐蕃地区使用驿站的奠定基础“永乐五年1407,三月幸未,敕都指挥同知刘昭、何铭等,往西番、朵甘、乌思藏等处设立战赤,抚安军民”

结语

吐蕃地区驿站的建立,促进了其交通的发展,让中央政府的政令能够从上都直达西南边陲,吐蕃各地的情况也可以通过驿站迅速上奏朝廷。这对巩固元朝政治的统一,加强对吐蕃地区的管辖,密切吐蕃与内地在各方面的联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得各民族之间联系更加密切,自此吐蕃地区成为我国行政版图上不可分割、不容分割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明)宋镰.元史.[Z].上海:中华书局,1999.

[2](明)解缙.永乐大典.[Z].日本:东京东洋文库,1930

[3]达仓宗巴.般觉桑布.汉藏史集.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

[4]中国西藏地方历史资料选辑[G].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

[5]党宝海.蒙元驿站交通研究[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

[6]阿旺贡噶索南.萨迦世系史[M].西藏:西藏人民出版社,2002

[7](法)雷纳·格鲁塞.蒙古帝国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

[8]冯承钧译.多桑蒙古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

[9]蔡志純.元代吐蕃驿站略述[J].西藏研究,1984(04):52-56.

[10]祝启源,陈庆英.元代西藏地方驿站考释[J].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5(03):26-38.

[11]庞琳.元代入藏驿道考述[J].西藏研究,1999(04):48-53.

[12]李云泉.略论元代驿站的职能[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02):35-38.

[13]陈光国,徐晓光,洪玉范.喇嘛教在蒙古地区的传播和萨满教的衰落[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5(04):30-37+76.

[14]张允,刘艳.结构化理论视角下蒙元时期驿站传播研究[J].当代传播,2018(02):41-42.

[15]张俊. 蒙元驿站与信息传播[D].吉林大学,2008.

猜你喜欢
驿站
幸福驿站
养老驿站新春活动丰富多彩
用一1000万换一阵风
有我在,平安在
破釜沉舟
言过其实
囫囵吞枣
背水一战
在十八驿站(二首)
雪白灯红驿站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