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情景教学法提高中职思政课教学有效性探究

2022-05-10 08:24黄慧娟
民族文汇 2022年14期
关键词:教学有效性情景教学思政

摘 要:中职思政教学的有效性是中职思政教学改革关注的重点,化解中职思政教学面临的尴尬处境关键在于改革思政教学的方法。情景教学法以其联系生活、重视学生创造性及需求满足、形式活泼等特点在思政教学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具有实用意义。

关键词:情景教学;中职;思政;教学有效性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1而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其作用不可替代。22020年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之前“德育”的课程名称改为“思想政治”,强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课程改革,着力提升课程的思想性、科学性、时代性、系统性和指导性。思政课作为中职校的必修公共课,其目的在于促进青少年包括政治认同、职业精神、法制意识、健全人格和公共参与在内的学科核心素养,这些核心素养不仅要求思想政治理论及观点进入青少年的脑子里,更要深入青少年的心里,实现内在价值观的塑造,进而外化于行。教育部等九部委印发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中将创新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一重点任务的重点举措,当中指出“要因地制宜实施情景式、案例式、活动式等教法,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思政课程。”可以看出教育部等将职业学校思政教育改革的落脚点也放在了教法上,但在职校尤其是中等职业学校思政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生活实际及心理需求的教学行为却极大的降低了思政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职思政课教学处境尴尬

1.“技能至上”导致学生对思政课的重视程度不高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职思政课总是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即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使得思政课在学生的眼里变成可有可无,学生认为来职业学校就是学专业技能,学不学思政知识,知不知思政理论都无所谓,片面的将学习技能放在第一位,而忽视了做人品质的提升。因此思政课如何改变自己的形象,提高教学有效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

不怕学生七嘴八舌就怕学生鸦雀无声,这是许多思政教师的教学心得。然而,思政课堂上却常出现这样的场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台下的学生只是拿眼睛望着教师,对于教师的“辛苦”丝毫不买账,教师的“辛苦”就像丢进了无底洞,没有回声,更有甚者,台下趴倒一片。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或者零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也极大的挫伤了教师的積极性。从而形成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恶性循环。

二、中职思政课处境尴尬的原因分析

1.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力不足

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带有政治性、学术性和一元化的特点,而随着自媒体对人们生活影响的日益加深,学生的话语越来越呈现出生活化、大众化、多样化的特点。3美国学者特里·K.甘布尔(Teri Kwal Gamble)在其《Communication works》(交流工作)中提出,人们在交流中“有效倾听的比例只有25%”4也就意味着四分之三的语言会在交流中被忽略。因此不难想象,特点截然不同的的思政教学双方语言交流的吸引力必然不足,有效倾听的比例会更低。习近平曾针对党的新闻宣传和舆论工作指出,要切实转变文风,少一些结论和概念,多一些事实和分析,少一些空泛说教,多一些真情实感,少一些抽象道理,多一些鲜活事例。5文风改进的要求于思政课程教育话语改革同样适用。然而思政课堂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在满堂用思政专业术语拼命向学生“灌输”,内容空泛不鲜活,结果是教师的话语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2.思政课学生主体地位不凸显

思政在中职学生的内心中有着深入骨髓的刻板印象,即“严肃、枯燥”,甚至很多成年人在回忆自己的求学经历时,对于思政课也是敬而远之。然而这一印象在中职思政课堂上还没有改观,往往是因为“思政课”教师常常以教育者、“上级”自居,尤其偏爱以真理代言人的形象现身讲坛。6给人以“教师所说皆正确,反驳即是离经叛道”的印象。任教班级学生就曾经讲到“班级同学就教师某一结论进行质疑时,被老师强行驳回,而后同学们再也不发声”这样的事例。因此,一个不容学生质疑、商榷的课堂,一个学生没有感受到自己是重要主体的课堂,显然也不可能是高效、有生气的课堂。

三、情景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中的意义

思政课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是整个社会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学生道德品质培养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任。而中职思政课在教学中遭遇的尴尬究其原因还在于现阶段的思政课教学方法过于陈旧,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学生的需求。情景教学法的引入对于创新思政教学方法、增加学生参与度、提高思政有效性有着重要意义。

1.调动学生积极性

所谓情景教学,即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学以及心理学的相关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认知对象之间穿插学习的情景,建立和谐的情感氛围,使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发生良性的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进行体验式学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7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表现出爱动手不善逻辑思维的特征,因此过分重视知识讲解的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思政课的很多内容是关乎品质等较为抽象的东西,学生对于说教存在心理抵触,采用情景教学,将一些教学内容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表现出来,更加符合中职学生的学习和认知特点,能够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提升课堂参与度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中职学生在既有的学习经历中高层次需求较少得到满足,因此思政教学尤其需要重视学生的需求,忽视学生的需求往往是造成学生在思政课堂上表现“不如人意”的重要原因。情景教学法通常是要创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场景,例如角色扮演等,使学生成为情景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其在课堂上有所参与,在情境中有所体验,在心理需求上有所满足,进而提高思政的有效性。

3.强调学生综合能力的运用,提升其职业发展能力

近些年,中职学生的毕业就业率之高得到了社会的认可,于此同时也曝出了职业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尤其是在社会发展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的现阶段,用人单位越来越关注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沟通的能力等。思政课程中可以采用情景演绎的方式,教师给定主题,学生发挥自我主观能动性,通过彼此间的协调与沟通,呈现情景。同时通过对情景的体验增强自我对问题的感知和分析能力。为学生成为社会人,具有更持久的职业发展能力提供培养土壤。

4.促使思政教师改变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采用情景教学法,无论是课堂上的情景角色体验,还是课下的设计计划,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完成的。现代中职学生的获取信息能力和信息接受能力很强,教师应该放弃原来的课堂主体角色,引导学生靠自己完成情景要求。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技能也需要提高,需要不断与时俱进,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方法,深化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认识和把握。更要求教师完善知识体系,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实践,从而提高教学水平。

四、情景教学法在中职思政课中的表现形式

情景教学法的内涵主要有四个要素。一是学生的融入性,即学生对所创设的情景产生心灵的共鸣,从而产生融入的兴趣;二是情景的冲突性,即所创设的情景必须与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或所做有道德上或者法理上的冲突性,用冲突带动学生的思考;三是情景的互动性,即教师在情景创设及情景创设后与学生能够进行良好的互动。四是情景的生动性,即所创设的情景在呈现形式或者是呈现手段上较为形象,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通过对情景教学法内涵的把握及在实际教学中的实践,总结出情景教学法的五种表现形式。

1.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生活实践开展教学

杜威说教育即生活,所有的教育内容都来源于生活,同样来自于生活的知识才更加深入人心。思政内容更是离不开生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生活中的实例创建场景,對学生进行教学。比如在讲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时,学生对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缺乏正确认识,对于人民代表更是不知为何。在该内容引入了学生熟悉的课代表选举,通过初选候选人——候选人演讲——最终投票——当选感言四个环节,学生体验了选举过程,对于普选有了了解,对于什么样的人适合做代表也有了判断,更深入的理解了人民代表权利来自于人民委托,而参加竞选的学生也通过直接体验获得了“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代表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这一感悟。

2.通过自编剧本的方式开展教学

创作的过程是一个表达自己思想及进行整体思考的过程,能够体现学生的个性,因为留给了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而受到学生的喜爱。自编剧本对于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及信息提取能力作用重大。例如在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部分,以“谁有选举权”为主题,让学生自编情景剧本,学生将该部分知识通过不同年龄不同国籍之间的人因为选票而展开争论的形式表现出来。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抓住了年龄、国籍、政治权利三个要素。

3.通过表演艺术形式开展教学

小品、话剧等表演形式是情景教学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式。学生通过亲身扮演角色,可以更好地对课本的知识进行消化吸收,使其真正成为自己知识体系的一个部分。在课堂上表演小品或话剧,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把知识贯穿其中灵活运用,也锻炼了其综合能力。这样就能使学生更加愿意接受原本在课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并且有深刻的体会并运用自如。在作学生的就业专题讲授时,就采用学生分组表演面试情景的方式,学生通过表演意识并发现了很多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4.通过典型案例开展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近期众所周知的事例,对学生进行举例教学,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将知识穿插其中。在对事例的列举和讨论分析中,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教授的知识,对现实中发生的事例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意见,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只做适当的点评。如有关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内容讲授中,针对本区域内开展的交通违法整顿,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进而得出每个人都应该树立主人翁意识,依法自觉的参与到民主管理过程中来。

5.通过视频图画开展教学

视频和图画所蕴含的信息丰富,学生对该种信息接收程度高,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提高学生的兴趣。其能够很快吸引学生进入到课堂当中,使其在观看过程中直观的接受多媒体资源所传递的信息,有利于情景的创建和学生的切入。很多情况下,教师用许多语言无法对学生有任何影响的内容通过视频或者图画的方式呈现出来,学生就会在自我的脑海中构建出符合的情景,同时获得更深的理解。

上述五种表现形式是实践中效果较好的情景教学法形式,但是绝不能把这五种形式孤立起来运用。也就是说在一堂课当中单独的使用一种形式,而是需要结合教学内容,采用上述的二种或多种,实现形式的多样化,才能避免学生产生情景“审美疲劳”。

五、情景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理论联系实际

中职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教学情景的来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符合、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有较好的融合。教师在施教过程中必须重视思政在学习和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并激发其学习知识的积极性,让知识成为工具,提高学生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危害很大,在思政上表现尤为明显,因为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以及道德意志直接决定着学生的行为。情景教学要求教师充当课堂的引导者、组织者,让学生称为课堂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发挥其主动性、创造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接受者成为主动地的知识的建构者。

3.鼓励学生自主创建情景

为了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性交还给学生,教师不能完全包办教学情景的设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情景的创建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增强学生的参与度,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在此过程中,教师应与学生进行愉快地交流,使情景的创建更加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并且情境中也体现了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单纯注重思政内容的传授而忽略学生现有生活经验和学生的需求显然不利于知识的运用,情景教学作为思政教学的一条途径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参考文献

[1][2]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

[3]杨蜜,张婷.自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层次效应[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10):65.

[4][美]甘布尔等.有效传播[M].熊婷婷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48.

[5]文风改进永远在路上[N].人民日报,2016-11-08(1).

[6]肖姣平.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中学生主体地位问题探究——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观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6(2):15.

[7]冯小博.渗透情景教学法,提高中职德育教学效率[J].现代企业教育,2014(12).

[8]浅析德育课教学方法的创新[EB/OL].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4uLbe4afnBylL4gNOwJLthN-6tnVsEdEZOpWTe0qeXoR1FXYEZpt22aWKcLzbuyJ3KoW5CfdD_lqDmQ7dmEW4HItKZp6tUhBSiqDp1TNtoK,2021-4-26.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20年版).[2020-1-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02/t20200226_424148.html.

[10]教育部等九部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2020-9-2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zcs_zhgg/202009/t20200929_492299.html.

作者简介:黄慧娟(1987—),女,汉,河南省安阳县,硕士,上海石化工业学校教育研究室科员,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职思想政治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有效性情景教学思政
评价赋能:思政课一体化教学的必然向度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模拟情景 重在参与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讨
运用情景会话构建高效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提高物理校本作业有效性的教学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