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鲁与多莉尼》:不止于默剧

2022-05-10 08:24张晓
民族文汇 2022年14期
关键词:小丑

张晓

摘 要:近几年,关于戏剧的研究显然呈现大热趋势,在这探究洪流中,默剧作为戏剧中的一个方向,同样具有很大的研究价值。而《安德鲁与多莉尼》从主题、面具和动作几个方面展现出现代默剧的魅力,它与禅宗的“拈花微笑”有异曲同工之妙,本质是动作的文艺复兴,意义又远不止于默剧。

关键词: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小丑

2012年,西班牙库伦卡剧团演出的经典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在中国上演,并进行了多年的巡演,引起了戏剧爱好者的热烈讨论和推崇。作为一出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不仅具有现代默剧所具有的灯光、空间、音乐、服装等精妙的现代化成分,而且还具有传统默剧的小丑、面具等喜剧元素。前者是现代艺术及其技术在现代科学推动下不断演进的结果,而后者则是默剧源头延绵下来的传统的复现。

《安德鲁与多莉尼》的最吸睛之处表现在其主题上。这部作品讲述的是一个温馨浪漫的家庭故事。作为作家的安德鲁和曾经是大提琴家的多莉尼夫妇在老年时期迎来了危机:多莉尼生病了,患了老年痴呆症。在看病和照顾老伴儿的的过程中,他回忆起他们年轻时的故事。故事的最后,多莉尼去世,安德鲁抚摸着大提琴,儿子也成家了,而父亲去世后,儿子收拾遗物的时候发现父亲每天打字的稿件竟是他们一家的故事。没有夸张的情节,没有过多的巧合或者误会,只有一个家庭里亲情故事。中间穿插着许多喜剧搞笑元素,比如多莉尼神志不清时跟安德鲁用大提琴怄气,比如她非要给儿子穿小时候的花衣裳等等,无论是在生病时期的现实故事里,还是在回忆的甜蜜生活中,都是些琐碎却又很贴近生活的细节故事。在当下所追求的时代观念里,《安德鲁与多莉尼》所表现的主题,确实平平无奇,但却复现了人文主义兴起后以及戏剧成为一门艺术后应该观照的所最本质的一点,那就是人与情感。这就让这部作品有了一丝回归单纯和回归本真的意味。

面具是探讨《安德鲁与多莉尼》绕不开的一个话题。三个演员游刃有余地穿梭于七个角色之间,观众丝毫没有意识到这出戏只有三位演员。由此可见,面具在《安德鲁与多莉尼》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第一,这部作品的成功之处除了主题之外,在表演方式上最令人意外的就是“三人七角”,在长达一百二十分钟的表演过程中,出现了七个角色,但实际上只有三个演员在利用七张面具表演。无论从演员的真实数量还是角色的数量上来说,数目都是极小的,这除了与它的精炼的故事和简单的主题相对应之外,还回归到了默剧形式上的精炼。而对应的,在空间上,舞台几乎不变,除了医院和床的相关道具是演员自己搬上去,其他的空间几乎都是在他们家里的客厅,一个客厅三道门,几乎就是全部布景。如果追溯一下默剧的历史,当默剧在最初还是默剧元素的时候,出现在古希腊戏剧的间隙表演中,往往只有一个人,而在意大利即兴喜剧中,人数也是较少,演员一般是进行简单的即兴表演,即使是在默片中,比如卓別林和基顿的电影,演员人数一般也非常少,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相较于庞杂的戏剧表演,默剧《安德鲁与多莉尼》在人数和空间上则都遵循了默剧去繁从简的传统,尤其在一人饰演多个角色绝这个小创意上更为突出了这个意图。第二,面具的使用体现了这出默剧的丑角意识。实质上,在表演过程中,这几个面具一方面充当了补充角色的功能,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一种反主角意识,或者说是拒绝固化。如受众所见,七个角色,包括安德鲁与多莉尼在内,他们的面具并不精美,面庞也不漂亮,甚至说不上普通,反而更接近小丑的形象。小丑自意大利即兴喜剧起就成为默剧经典形象,虽然不佩带面具,但是却有夸张的妆容,这些面具虽然不带有夸张生动的表情,但却有小丑般夸张的五官和头发。这种平凡到丑陋的面具实际上展现出默剧的丑角意识传统,是对现代主流戏剧中主角形象的排斥,同时也是对传统戏剧角色的一种复归。第三,从面具本身来看,它具有神秘色彩。面具附着到人脸上后,这个角色的外貌形象就由和谐进入了不和谐状态,由此也会产生一种吸引力。那么,这个面具背后的真实模样则产生了一种神秘感,与此同时,面部的越发不协调对比下,肢体就越发的协调,上下的矛盾之处一方面打破了观众所习惯的第一视线的落脚点的思维定式,另一方面会使观众自发地思考而不是把焦点集中于表情上。虽然与默剧最初带上面具娱神的目的不同,但是却也符合了“娱”字。面具的使用,或许会让观众产生一种与舞台的与演员的与故事的距离感,或者产生所谓的“陌生化”效应,但是,在《安德鲁与多莉尼》中,面具的使用,绝不是拉远观众与故事的距离,作为一出温情主题的默剧,面具的使用更多的是让演员放下表情,将注意力集中动作表演上,而观众也是抛开表情,聚焦于动作所传达出的情感,所以面具在演员和观众之间更像是一个过滤器,起到过滤提纯的作用。

《安德鲁与多莉尼》所复现的,是默剧的核心,也就是动作的文艺复兴。尼尔森·古德曼曾指出:每门艺术都是一种语言,它们各自揭示出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其他语言世界所不可替代的。那么,肢体语言也是无可替代的。《安德鲁与多莉尼》实际上展示了两个人一生之久的故事,所以在每个回忆与现实的转场和故事的推进中,大部分节奏都相对较快,所以这部作品的动作表演非常复杂,但是呈现出来却非常的简单易懂,贴近生活,比如生气时的捶桌子,再比如跳跃表示开心,捂脸表示悲伤,跌倒表示绝望,开心时还会跳舞和撒花等等,虽然里面不乏程式表演的痕迹,但是却是贴近生活,都是观众所能理解的肢体语言,是一种接近自然的方式。其实,面具的使用也是为动作铺路,小丑、空间、面具都是如此。动作是默剧的基础,无论是最初的古希腊时期,还是十六世界意大利即兴喜剧时期,还是十九世纪至今的现代默剧时期,默剧经过了从形式到内容的一系列变化和改进,唯一没变的是对动作元素的重视。不论是在表演训练或是理论上,动作在现代默剧始终一直是个关建的元素,动作包含了连续的姿势,每个姿势都会给观众带来不同的暗示,因此现在默剧所带来的可说是动作的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代表了一种再生,一种人本主义,一种科学态度的兴起。

参考文献

1.孟岩.戏剧,我们缺少什么?——观《安德鲁与多莉尼》[J].剧作家,2014(05):114-115.

2.杨震.绝非默剧——评西班牙话剧《安德鲁与多莉尼》[J].当代戏剧,2013(01):32-33.

猜你喜欢
小丑
小丑不丑,他是幽默的朋友
Healthcare Clowns医疗小丑
爱表演的小丑
如何制作弹跳小丑
幽默的小丑
滚皮球的小丑
小丑
变化的小丑
小丑
小丑精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