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阶层变化对统一战线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2022-05-10 07:19张彩云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社会阶层阶级阶层

张彩云 周 欢

(1.山东大学,山东 青岛 266200;2.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 长沙 410016)

走过百年历史,续写新的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1]这是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提出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总结强调,“坚持统一战线”是党百年奋斗的十大历史经验之一,必须不断坚持和发展。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状况是统一战线工作的基础,社会各阶层结构的不断变化会导致统一战线格局和阵容的变化,而“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分析阶级阶层关系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基础;妥善处理阶级阶层关系是制定统战政策的基本依据。”[2]因此,分析社会阶层变化与统一战线发展之间的逻辑关系,充分掌握社会阶层变化对统一战线产生的影响和挑战,对于坚持统一战线历史经验、发挥统一战线法宝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一、社会阶层变化对于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影响

对社会阶层变化的理性分析与对阶级阶层结构变化理论的深刻把握是统一战线理论发展和战略策略制定的来源和基础,如何根据新发展阶段的阶层变化推动理论与实践创新是新时代的新挑战。

(一)正确把握社会阶层变化特征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统战理论时代化的重大要求

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是以社会阶级阶层理论为根源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3],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最后才能解放自己。而无产阶级领导革命要联合最广泛的力量,包括其他党派、集团和阶级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民主政党间的团结与协议”。[4]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统一战线思想,发端于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分析理论。值得关注的是,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涉及经济学的同时偏重政治学,带有较为强烈的激进性和严厉的批判性特点[5],更适用于革命时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阶层关系不再是简单的对立状况,具有多元化、复杂化、交叉性等特点,需要结合新的社会阶层理论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结构,既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也在本质上不同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与改革开放以前的情况相比也有很大差距。”[6]如何推动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的发展与新时代中国的社会阶层变化状况紧密结合,并以此推动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这是重大挑战。

(二)科学研判社会阶层变化趋势是统一战线发展壮大的经验教训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将马克思主义阶级阶层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并用以指导实际,成为毛泽东统战思想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就指出,搞清楚朋友和敌人的问题,这是革命成败的关键,到底“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这个问题是革命首要的问题。”[7]统一战线的战略策略制定要根据不同阶级阶层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和利益诉求分类施策,制定不同的统战策略,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于民族资产阶级,应同他们建立统一战线,但要注意他们的两面性;对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他们是革命的对象,但是在一定时期内,如全民抗战时期可以依据主要矛盾的变化同他们建立统一战线;而农民是坚固的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是可靠的同盟军[8]。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是在深入分析研判社会阶级阶层构成的基础上形成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挥了重要历史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和爱国统一战线继续和发扬了正确研判社会阶层变化的优良传统,推动了阶层关系和谐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历史经验当中有过深刻教训,大革命时期因为对资产阶级及其内部各阶层的思想状况、利益代表缺乏全面深刻的认识,在制定统一战线策略时没有保持自身独立性,大革命以失败告终,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得到了惨痛教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因为对社会阶层变化的把握判断失误,统一战线工作在一段时间内遭受过重大影响。“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积累下来的成功的阶级斗争经验,使人们在观察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新矛盾时容易沿用和照搬,把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作阶级斗争,把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仍然看作社会的主要矛盾”[9]。历史既有正面经验也有沉重教训,因此,社会阶级阶层的复杂性对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正确把握社会阶层变化并开展好统一战线工作,这也是重大挑战。

(三)促进阶层关系和谐是新时代统战工作创新发展的目标要求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放弃“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阶级阶层关系大幅调整,社会各阶级阶层不再强调“对立”,而是共同建设社会主义。根据这一变化,在邓小平同志的指导下,统一战线由阶级联盟发展为政治联盟。面对新世纪以来社会各阶层的变化,江泽民同志首次在国家领导人层面提出“新的社会阶层”概念,胡锦涛同志提出包括“阶层关系”在内的统一战线“五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包括“社会阶层更加多样”的“三个更加多样”,成为新时代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制定的背景和出发点。可以说,党的统战理论新发展是以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变化为基础的。当前国际形势日趋复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城乡区域差距依然巨大,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多元,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如何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在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当中,研究把握社会阶层总体情况,调节各阶层利益冲突和矛盾,以阶层变化为基础推动新时代党的统战理论创新发展,这是重大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面向未来,发展好各项事业,巩固国家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发展。”[10]促进阶层关系和谐发展是新时代统一战线工作创新发展的目标要求。

二、以统一战线范围对象的调整应对社会阶层变化

历史经验证明,社会阶层变化是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对象变化的主要依据。革命时期,对社会各阶层进行深入准确的剖析后,只有认清楚谁是敌人谁是朋友,才能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反之则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新中国成立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解决了无产阶段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我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那么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就是中国共产党明确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制定实施统一战线战略策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开放初期社会阶级阶层关系形成的“两阶级一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结构被打破后,随着经济转型、社会发展和技术革新的步伐不断调整,新的社会阶层概念和内涵不断清晰,成为中国社会阶层变化的新亮点和着力重点。所以,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新时代要对社会阶层变化状况作出准确判断并严格分类才能进一步明确统一战线范围对象,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由此,可依据各个时期的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对象)的变化形成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对象)关联表(详见表一),关联情况可以作为制定新时代统一战线战略和策略的重要依据,从而更好地应对社会阶层变化。

表一: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统一战线工作范围(对象)关联表

?

三、坚持统一战线的原则方法推动社会各阶层和谐发展

《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修订后新增八项统一战线工作的原则,可以说,统一战线工作原则既是对以往统战工作理论方法和优良传统的全面总结,也是新时代为应对新形势变化要求提出的新概念。其中,针对社会各阶层变化,服务社会各阶层和谐发展应采用的统一战线工作原则重点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和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新发展阶段社会各阶层变化要求进一步加强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全面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作为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主要是科学研判新发展阶段我国发展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并作为统一战线制定战略策略的主要依据,围绕社会各阶层变化的趋势特征作出总体部署,对促进阶层关系和谐发展提出目标要求,重点在顶层设计、战略部署、推动落实和加强监督等方面加强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在科学分析社会阶层结构状况后,形成了一系列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经验,包括思想理念、工作格局、方针政策、体制机制等各个理论与实践层面的创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还应根据新时代社会阶层结构变化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从统一战线视角出发为应对社会阶层变化进行理论指导,更好地推动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

(二)坚持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

新发展阶段社会各阶层变化要求统一战线正确处理好一致性和多样性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键是求同存异。社会各阶层出现的变化,就属于多样性的范畴,这种多样性既表现为阶级阶层以及各类群体的多样性,更表现为新的社会阶层在思想观念、价值理念和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多样性。因此,坚持一致性和多样性“一方面,要不断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包括巩固已有共识、推动形成新的共识,这是基础和前提。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扬民主、尊重包容差异。”新时代应对社会阶层变化要始终坚持“同心圆”理论,通过统一战线把政治底线这个圆心固守住,注重分类施策,针对社会阶层多样性实现包容的多样性半径越长、画出的同心圆就越大、社会各阶层结构就越稳固的统战工作目标。

(三)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

新发展阶段社会各阶层变化要求进一步形成并坚持大统战工作格局。社会各阶层复杂多元,人员构成多样化,仅靠一个部门的力量来掌握情况、开展工作是不够的,必须形成资源统筹、力量整合的工作格局。必须通过构建党委统一领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有关方面各负其责的大统战工作格局,统筹好各方力量,准确把握社会各阶层变化的主要情况、各阶层各群体的规模和特征,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实现社会各阶层的和谐发展和统战工作的创新发展。

此外,处理好社会各阶层关系,推动社会各阶层和谐发展,还应坚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大团结大联合,坚持尊重、维护和照顾同盟者利益,坚持广交、深交党外朋友等统一战线工作原则,将坚持统一战线的百年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开来。

猜你喜欢
社会阶层阶级阶层
黄永峰:追梦互联网新蓝海 彰显新阶层新担当
当“非遗”遇上“新阶层”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实现创新发展呈现崭新局面
新的社会阶层的政治参与与统一战线工作的新发展
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发展趋势、挑战及组织策略
不同社会阶层体育消费意愿和行为的比较研究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大众富裕阶层如何理财
还原真实
接爱与流变:《大堰河—我的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