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两会”看2022年我国经济形势

2022-05-12 09:44董月鲜
领导文萃 2022年9期
关键词:两会经济发展

董月鲜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推进“十四五”发展的重要之年,做好经济工作至关重要。今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对2021年工作进行了回顾,提出了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并对2022年主要工作任务做了部署。那么,如何评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何认识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重点工作如何部署?为了解答这些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总经济师祝宝良研究员。

《领导文萃》: 去年面对复杂国际环境、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天气等多重挑战,我国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大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力度,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怎样评价2021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就?

祝宝良:我国经济经历2020年一季度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后,得益于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复工复产,从二季度开始经济持续恢复。在2020年我国经济在世界主要国家中率先恢复正增长的基础上,2021年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国民经济持续恢复,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继续在全球经济复苏中处于领先地位,经济总量达到17.7万亿美元,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超过18%,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5%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12551美元,超过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接近世界高收入国家的门槛。

二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韧性持续提升,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新产业新产品快速成长,装备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增长。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2021年末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7%,比上年末提高0.8个百分点。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农村居民收入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缩小。统筹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我国区域发展协调性稳步提升。

三是全面改革持续深化,创新活力不断释放。营商环境不断改善,北京证券交易所揭牌,为创新型中小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渠道。创新投入加大,成效显现,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4%,比上年提高0.03个百分点。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量子计算、航天探测、全海深潜等科技成果不断涌现。

四是绿色低碳转型加快,生态环境持续优化。持续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统筹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清洁能源消费占比上升,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5%,比上年上升1.2个百分点。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指标顺利完成年度目标。环境质量持续提升,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7.5%,比上年提高0.5个百分点。

五是高水平开放纵深推进,对外经贸合作加强。货物贸易规模再上新台阶,连续5年蝉联全球货物贸易第一位。利用外资成绩斐然,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投资便利化水平提升,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首次突破1万亿元。制度型开放高地建设成效显现,海南自由贸易港开始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

六是民生保障有力有效,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全国农民工规模恢复至2019年水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新型冠状病毒肆虐两年多以来,我国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核酸检测能力大幅提升,建立起强大的生命安全防线。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稳步推进。

《领导文萃》:受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汛情、拉闸限电等多种因素影响,从2021年三季度起我国经济出现了放缓的态势,经济社会发展矛盾和挑战增多,我们应该关注哪些问题?

祝宝良:2021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和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的三重压力。这三重压力及其产生的原因就是今后一段时间需要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是需求收缩。我国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城乡居民消费意愿不高。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20-2021年两年平均仅增长4%左右,不到过去增速的一半,也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投资低迷不振,房地产投资从2021年下半年出现了负增长,基础设施投资两年来基本零增长。内需增长之慢是改革开放以来罕见的。2020-2021年我国经济两年平均增长5.1%,与目前5.5%~6%的潜在经济增长速度相比,实际经济增长仍存在较大的缺口。

二是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经营困难。新冠肺炎疫情多点散发频扰我国,对商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交通、租赁和居民服务业等企业冲击尤为明显,其中住宿餐饮行业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水平。这四个行业占我国经济总量的18%左右,吸纳就业约2.8亿人,这些行业增长缓慢影响了居民就业和收入。全球初级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国内能源双控、钢铁双限、碳达峰碳中和等导致钢铁、有色、煤炭、化工等原材料价格上涨过快,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再加上全球范围内出现缺芯、缺柜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

三是金融风险有所显现。在房地产市场低迷和融资持续紧张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流动性压力明显增大,债务违约事件频发。由于房地产供应链产业链较长,房企暴雷往往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容易形成从企业债务向金融领域的传染,影响社会稳定。对城投发债监管政策持续升级,部分城投发债受限,非标融资渠道收紧,城投债还本付息压力增加,城投公司现金流面临考验。一些地方政府财政困难,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难度仍然较大。过去几年建成的政府社会合作建设项目(PPP)陆续进入运用期,政府购买服务的支出难以保障。

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解决共同富裕、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经济转型中风险防范等重大战略性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风险防控等多目标选择和政策优化难题。

四是政策叠加效应对经济造成负面冲击。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需要解决共同富裕、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经济转型中风险防范等重大战略性问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环境保护、公共服务、风险防控等多目标选择和政策优化难题。2021年以来,我国在房地产调控、能源双碳、平台反垄断和互联网数据安全、教育、文艺、金融监管等领域出台的政策之多、力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出现了各类政策完全正确但叠加后对经济增长产生“合成谬误”和“分解谬误”效应,市场预期不稳,企业积极性不高。

《领导文萃》:当前,世界经济继续复苏但势头有所减弱,全球通胀压力仍然较大,2022年世界经济会如何发展?对我国有什么影响?

祝宝良:2021年,全球经济在2020年收缩3.5%的基础上出现了V型反弹,世界经济增速达到5.9%。但全球供应链不畅、劳动力不足、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等叠加,大宗商品价格轮番上涨,全球性通胀相伴而来,美国、德国的通胀率分别达到40年和70年来的最高水平。 随着被新冠肺炎疫情压抑的需求基本得到释放以及各国宽松财政和货币政策逐步退出,全球经济增长将明显放缓。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22年1月份预测,202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4%左右。许多国家开始放宽疫情限制,全球供需紧张格局将得到改善,通胀水平会有所缓解。

世界经济发展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一是全球债务水平持续攀升。根据国际金融协会公布的数据,到2021年底,全球债务达到296万亿美元以上的高位。由于一些国家开始加息遏制通胀,借款成本上升极易引发债务风险。二是2022年美国货币政策进入紧缩周期。美债收益率走高,美元走强,资金回流美国,许多经济体会出现货币贬值、资产价格波动和金融市场动荡。三是俄乌冲突对世界经济造成巨大影响。俄罗斯是世界上主要的能源、资源、农产品出口国,对俄罗斯实行经济制裁会导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抬升,资本流出欧洲,欧元、卢布等非美元货币贬值压力加大。为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很可能下调此前对2022年世界经济增长的预测值。四是美国对我国围堵阻碍经济全球化发展。美国视我国为最大竞争对手,一方面联合西方国家在重大技术上制定“小院高墙”战略,拦我国于墙外,迟滞我国产业链提升。另一方面通过推进国际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抢占经贸新规则的制定权,将我国置于新的全球经贸体制之外。

2022年,我国出口增速会有所减缓。越来越多国家选择与新冠病毒共存,对我国医疗物资和耐用品的需求相对会降低。各国恢复正常生产后,一些订单会流出我国。全球产业布局将从注重成本转向更加注重安全和效率,产业链供应链趋于区域化、本土化、短链化,部分产业可能流出我国。中美利差收窄,部分外资会流出我国,加剧我国资本市场波动,人民币可能从强势升值周期进入双向波动阶段。国外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一些国家出现金融动荡和债务风险,我国海外资产安全会受到影响。面对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我国要坚持“以我为主,稳字当头”,以高水平制度型开放参与国际大循环,为全球经济治理和世界经济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领导文萃》:我国提出了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能耗强度目标在 “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怎样理解这些主要调控目标?

祝宝良:经济增长指标是经济运行中最具有综合意义的指标,是宏观经济政策决策的基础。经济增长、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平衡是宏观经济的四大调控目标。四大目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增长速度,它决定了就业、物价和进出口水平。其他相关考核指标大都建立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如能源强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杠桿率、科技投入等指标都是基于经济增速设定的。确定年度经济增长目标,要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和我国现实的需要和可能。

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根据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这几年平均来看,我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实现就业约200万人左右。今年,我国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需要就业的人员达到1600万人,其中有1076万大学生毕业,要维持5.5%左右的失业率,新增就业至少要达到1100万人左右,需要经济增长5.5%左右。

经济增长目标必须考虑需求因素。任何国家在确定本国经济增长速度时,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就业目标。经济增长和就业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根据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劳动生产率水平,这几年平均来看,我国经济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实现就业约200万人左右。今年,我国的就业压力仍然较大,需要就业的人员达到1600万人,其中有1076万大学生毕业,要维持5.5%左右的失业率,新增就业至少要达到1100万人左右,需要经济增长5.5%左右。

经济增长目标实现有可能性。经济增长高低主要由潜在经济水平决定。潜在经济增长率是指一国(或地区)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和充分配置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经济增长率。这里的“资源”,不仅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形成、技术和管理,还包括制度安排和经济政策等。尽管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拉低了我国的潜在经济水平,但我国物质技术基础雄厚、产业体系完备、人力资源丰富、创业创新活跃,国内经济研究机构普遍认为,目前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在水平在5.5%-6%之间。

经济增长目标实现有可行性。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2021年,我国增长出现了较大的波动,2020年经济增长2.2%,2021年达到8.1%。两年平均经济增长5.1%,经过两年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实际经济增长的基数效应基本消失。把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在经济增长趋势值水平左右是比较合理的。这一经济增长目标也有助于统一各部门、各地区的共识,扭转市场预期。

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零售、旅游、餐饮、交通等低耗能、低污染行业的发展,2020-2021年,我國能耗强度分别下降零和2.7%,没有实现年度下降3%的目标,并导致2021年下半年出现缺煤、缺电、拉闸限电的情况,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恢复。综合当前经济发展实际,满足保障能源供给安全与实现节能降碳目标等需要,将能耗强度目标在 “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既为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留出合理用能空间,也能有效推动地方保持节能工作力度,兼顾发展和减排。

《领导文萃》:面对国际国内复杂的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要实现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我国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如何调整?

祝宝良:为实现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宏观政策要稳健有效,微观政策要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结构政策要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科技政策要扎实落地,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区域政策要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社会政策重在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2022年,我国财政赤字率按2.8%安排,加上特定国有金融机构和专营机构依法上缴近年结存的利润、调入预算稳定调节基金等,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8.4%,增速大大高于2020-2021年两年平均1.5%的水平,可用财力明显增加。既保证了财政支出强度,又增强了财政可持续性,为应对可能出现的更为复杂局面预留充足空间。新增财力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和稳就业保基本民生,促进消费和扩大需求。

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的支持力度,全年减税1万亿元,留抵退税1.5万亿元,清欠光伏企业补贴约3000亿元,资金直达企业。党政机关坚持过紧日子,坚决严控新建楼堂馆所,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与上年持平,加上2021年专项债结转到今年使用量比较大,可以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 (M2)余额、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

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综合融资成本。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用好再贷款、再贴现和定向直达工具,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小微企业、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的支持。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大融资支持力度,加大股权融资比例,促进实现金融与科技、产业良性循环。完善外汇市场宏观审慎管理和微观监管,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就业优先政策要提质加力。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注重通过稳市场主体来稳就业,增强创业带动就业作用。调整完善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使用失业保险基金支持稳岗和职业技能培训,持续推进创业带动就业,落实好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政策,深入实施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工程。

《领导文萃》: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要实现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怎么做好我国的经济工作?

祝宝良:做好2022年经济工作,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地位,提振有效需求,加强供给保障,稳定市场预期。

一是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消费能力。推动线上线下消费深度融合,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消费,鼓励地方开展绿色智能家电下乡和以旧换新。加大社区养老、托幼等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发展农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 “十四五”规划,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重点水利工程、综合立体交通网、重要能源基地和设施,加快城市燃气管道等管网更新改造,完善防洪排涝设施,继续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做好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对国家重大项目要实行能耗单列。有序推进城市更新,加强市政设施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开展老旧建筑和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再开工改造一批城镇老旧小区,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和适老化改造。

二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加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抓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围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 “放管服”改革,对取消和下放审批事项要同步落实监管责任和措施。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推动政务数据共享,进一步压减各类证明,扩大 “跨省通办”范围,基本实现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便利企业跨区域经营。深入推进公平竞争政策实施,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支持和引导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依法平等保护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改革创新,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三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实施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挥好国家实验室和全国重点实验室作用,推进科研院所改革,改进重大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方式。加大企业创新激励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实施力度,将科技型中小企业加计扣除比例从75%提高到100%,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完善设备器具加速折旧、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政策。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原材料、关键零部件等供给保障,实施龙头企业保链稳链工程,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促进数字经济发展,建设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推进5G 规模化应用,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智慧城市、数字乡村。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培育壮大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数字产业,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完善数字经济治理,释放数据要素潜力,更好赋能经济发展。

四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外贸外资平稳发展。多措并举稳定外贸,扩大出口信用保险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覆盖面,加强出口信贷支持,优化外汇服务,加快出口退税进度,帮助外贸企业稳订单稳生产。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充分发挥跨境电商作用,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创新发展服务贸易、数字贸易,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积极利用外资,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扩大鼓励外商投资范围,支持外资加大中高端制造、研发、现代服务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投资。扎实推进自贸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开发区改革创新,提高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增设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高质量共建 “一带一路”,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五是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加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大气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加大重要河湖、海湾污染整治力度,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落实碳达峰行动方案,推动能源革命,确保能源供应,立足资源禀赋,坚持先立后破、通盘谋划,推进能源低碳转型。推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建设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推进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业节能降碳,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耗 “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 “双控”转变,完善减污降碳激励约束政策,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六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快培养理工农医类专业紧缺人才,支持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高校招生继续加大对中西部和农村地区倾斜力度。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居民医保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分别再提高30元和5元,推动基本医保省级统筹。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办法,实现全国医保用药范围基本统一。稳步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适当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确保按时足额发放。完善三孩生育政策配套措施,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納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发展普惠托育服务,减轻家庭养育负担。

七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继续按照稳定大局、统筹协调、分类施策、精准拆弹的基本方针,做好经济金融领域风险处置工作。压实地方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设立金融稳定保障基金,运用市场化、法治化方式化解风险隐患,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我国企业特别是房地产企业负债率过高,要未雨绸缪,防止个别企业经营困难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总的来看,2022年,政府消费、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居民消费基本平稳,房地产投资、出口、外资三大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可以实现5.5%左右的目标,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00万人左右。

《领导文萃》:面对复杂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挑战,2022年我国的经济能否实现预期目标?

祝宝良: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利于激发市场活力稳定社会预期。预计2022年我国经济运行将呈现前低后平态势,可以实现预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2020年下半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的“三道红线、两个上限、两个集中”等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稳定了房地产价格,降低了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率,但也抑制了开发企业融资,房地产需求下降,开发投资回落。出口和外资在连续两年快速增长后,2022年会有所减慢,净出口和利用外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转为零左右。居民消费继续缓慢增长,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汽车芯片供应逐步恢复会增加汽车生产,提高汽车消费需求,居民消费会有所提升;但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暴发蔓延,受股市影响居民财产性收入下降,居民消费意愿总体偏低,消费市场将延续高档消费快速增长、中低档消费修复偏慢的格局,与住房有关的消费如建筑装潢、家电家具等相关消费有所减弱,旅游、文化、餐饮等服务消费存在不确定性。政府消费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17%左右,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8.4%,可拉动我国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左右,政府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加大。基础设施投资会加快恢复,中央预算内投资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增加,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充足;“十四五”规划的102项重大工程开始陆续实施,各部委近40个专项规划陆续出台,基建项目有较好保障。制造业投资会保持较快增长,我国制造业产能利用率已经回到历史较高水平,企业整体盈利状况明显好转,国家出台了研发加计扣除、企业增值税留底抵扣退税等政策,金融机构也将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总的来看,2022年,政府消费、基建投资、制造业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居民消费基本平稳,房地产投资、出口、外资三大动力减弱,经济增长可以实现5.5%左右的目标,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100万人左右。通胀会温和上升。能源、金属、粮食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输入性通胀对我国物价上涨仍有一定压力。国内煤炭、芯片供给缺口仍会持续一段时间,粮食、猪肉等食品价格也已处于低位,通胀水平会有所上升。但我国货币政策自2020年5月开始逐步回归常态,基本管住了物价上涨的货币基础。国内需求相对低迷,价格仍缺乏需求支撑,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难以完全传导到消费端。能耗双控政策调整和煤炭等重要商品保供稳价政策开始显效,能源、原材料价格总体涨幅将有所回落。考虑到2021年我国原材料价格前低后高、消费品价格前高后低,2022年上半年上游原材料和中下游消费品价格的剪刀差会逐步缩小,到今年年中会基本消失。

猜你喜欢
两会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