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2-05-12 23:27任占杰
天津教育·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观察点经历建构

任占杰

课堂评价是以学科教学理念为指导,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上师生的教与学予以价值分析与评判。它指向教与学的行为表现,与学业结果评价共同构成学习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一、自主学习课堂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小学生自主学习指主动、自觉、相对独立的建构性学习。自主学习课堂是指通过教师提供学习支持与帮助的场所,达成学生的学习有经历、有体验、有思考、有分享,以此凸显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差异性。为评核学生自主学习行为,发挥评价的诊断、改进与指导功能,天津市小数学科特研发《小学数学自主学习课堂评价量表》(略),依据学习理论及自主学习课堂架构,从真实性、开放性、生成性、有效性四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其中,开放性是自主学习活动实施、达成有效的前提;真实性、生成性为自主学习状态,是达成有效的保证。据此分解,确定二级指标要素、三级课堂观察点,且以凸显学科及教学特色为旨归。四个一级指标维度的权重遵循“相对均衡、凸显核心”原则,依次为25、25、20、30分。

二、自主学习数学课堂评价指标解读与应用

(一)真实性

自主学习课堂的真实性体现在基于真实的学习现实,呈现真实的学习过程,故二级指标要素涉及认知起点、认知路径、认知过程。

1.认知起点。认知起点包括两个课堂观察点:基于学生已有经验(3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心智水平(2分)。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经历观察、猜想、实验、推理、验证的加工过程。因此,认知起点的真实性体现在关注已有经验,让学生新知建构是基于已有经验的再加工;关注学习活动的认知水平,过低或过高都不利于学生自主建构。譬如,“小数加减法”一课,依据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思维发展理论,四年级学生处于具体思维运算阶段,即思维具有完整性、逻辑性体系,完全可以基于已有经验,自主运用运算推理,理解算理,沟通算法。如若还以过度的动手操作替代应有的数学思考,有悖于教育规律。因此,真实的认知起点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前提。

2.认知路径。认知路径包括两个课堂观察点:经历自主关联已有知识经验的过程(5分);经历探索发现、新知生成的过程(5分)。知识有其自身内在的逻辑结构,而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原理、法则,需要在心理上能组织起有效的认知结构,并使之成为个人内部知识网络的一部分。因此,学生达成数学理解,有其自身的认知逻辑路径,存在与知识逻辑结构相逆的情况(如图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本身就是一个抽象概念。因此,认识平行与垂直,适宜从学生丰富的直观经验开始,自主经历剥离非本质属性的抽象过程,建立概念,然后再纳入知识体系中,建立对“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整体认知。由此可见,认知路径的真实是实现自主学习保证。

3.认知过程。认知过程包括两个课堂观察点:体现学生思维生长的进程(5分);呈现真实的、个性化的思维成果(5分)。数学教育的价值体现在,学生在经历知识建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积累活动经验、促进数学思考、发展数学能力。课堂是放飞学生灵性、展现学生个性化的思维的场所,认知过程本质蕴意,就是让学生在自主经历认知建构的活动中,展现思维成长的进程。如上述案例,让学生基于直观经验,经历“自主表达—自主获取—自主思辨—自主发现—自主应用”的过程,其抽象能力、推理能力以及空间观念均获得发展。因此,真实的认知过程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充要体现。

(二)开放性

开放性指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时空,故二级指标要素是以核心问题和数学活动的开放性为体现。

1.核心问题。核心问题包括三个课堂观察点:产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4分);产生有价值的数学思考(3分);产生可探索的数学活动(3分)。核心问题是支撑课时(单元)学习活动的主线,能够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进行思考、发现与探讨,而非聚焦知识结论的具体问题。因此,追求核心问题的开放性,意在引发可探索的数学活动,让学生聚焦本质进行数学思考。五年级“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一课,就是以核心问题“如何得到它的面积?”“还能更精确吗?”引领学生运用多种策略估计面积,体悟单位细化的价值,感受找区间并逐步逼近准确值的意义,充分调动学习内需,引发数学思考,激活灵动思维。

2.数学活动。数学活动包括三个课堂观察点:经历自主尝试(5分);经历学习体验(5分);经历思维碰撞(5分)。数学活动是学生从事数学认知建构的载体,它的开放性体现在提供足够时空让学生:①自主尝试——经历观察、发现、猜想、实验、推理、验证过程;②学习体验——个体行为反省体察而引发的心智活动;③思维碰撞——将感悟、发现、思考进行分享与交流。分享的过程就是将碎片化的认知系统化、结构化的过程,是将新知纳入已有知识体系的过程。在开放的活动中,学生亲历、体验、思辨,理解本质、感悟思想、发展能力。

(三)生成性

生成性二级指标要素指向个体实践有发现、有分享、有思辨、有提升。具体涵盖三个课堂观察要点:自主发现数学结论(6分);自主领悟数学原理(8分);自主感悟数学方法(6分)。

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获取信息、分析加工,构建新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并非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的构建自己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学习的生成性确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建构角色。自主学习课堂的生成性,就是追求学生自主发现数学结论,自主领悟数学原理,自主感悟思想方法。如“三角形的面积”一课,从研究直角三角形时展现学生不成熟的剪拼、拼组方法,到研究锐角三角形时优化拼组方法,甚至产生的奇思妙想:基于两个直角三角形拼组经验,迁移生成为锐角三角形拼上两个小直角三角形组成长方形,然后推理得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打通知识脉络,沟通联系,都是学生宝贵的、独特的生成性资源,对学生积累活动经验,促进思维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有效性

自主学习课堂有效性评价指标是以夯实基础、关注发展而制定。故二级指标要素包括:一是数学认知。它涵盖“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5分)”“理解知识结构与联系(5分)”两个课堂观察点。二是数学能力。它涵盖“发展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关键能力(6分)”“能迁移应用解决新问题(5分)”两个课堂观察点。三是学习品质。它涵盖“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分)”“增强自信心和克服困难的意志(3分)”“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及理性精神(3分)三个课堂观察点。上述三个方面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三维目标落实,需要教师准确定位,合理实施方可实现课堂实施的有效性。以“三角形的认识”为例,作为形概念教学,知能目标自然是“理解概念本质,了解概念特征”,但同时要关注其能力目标,即发展学生数学抽象能力。此外,结合知识内容,课堂的有效性还体现在扩大自主学习效能,本节课基于三角形是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故有三个顶点,顶点决定位置,借此设计恰當活动发展学生空间观念;三角形还有三条边、三个角,边决定三角形的形状与大小,故可从唯一性、稳固性的角度,推理论证三角形稳定性,进而发展学生推理能力。

总之,自主学习课堂评价量表,从四个维度、九个指标要素、二十二个课堂观察点构成,它不仅提供了评价、诊断学生自主学习行为表现的标准,而且具有导向、改进课堂教与学活动的功能,同时还是教师用于设计、实施、指导教与学活动的评价指标体系。

(徐德明)

猜你喜欢
观察点经历建构
多元建构,让研究深度发生
画与理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冰尜8级 经历风雨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建构游戏玩不够
清明节期间全国祭扫民众达1338.7万人次
经历与感悟
博士丁在线
一次奇妙的就餐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