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2-05-12 23:27李小宁
天津教育·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史料高中历史学科

李小宁

高中历史课程是一门内容较为庞杂、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理解能力和知识结构梳理能力的学科。学生从历史教材中难以直观地获取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自学过程中难免出现思维混乱、空间概念不清晰等问题。在教学中重视核心素养的培养,向学生循序渐进地传授历史知识、历史学习能力与方法、历史学科情感态度和历史价值观念等内容,给予学生综合性、全面性的历史教育,有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提升和正确价值观的树立。

一、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现状

笔者认为,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不乏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第一点:照本宣科,缺乏学习技巧的培养。此问题为历史教学中较为突出的问题。历史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学生埋头于知识点的理解、记忆,但教材并没有明确点出历史课程的学习脉络和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再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陈旧,学习方法的匮乏,学生难以从碎片化的知识中发现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第二点:重视理论教育、忽视能力的培养。此问题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较为突出,课堂时间较为紧凑,且知识点较为密集,教师为保证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将更多精力投入基础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有意识的历史素养培养只占很少的教学比重。第三点:缺乏时空观念的渗透,学生难以在脑海中清晰地模拟出同一时间维度下不同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使历史知识认知产生断层,中西方历史内容难以构成有效衔接。

二、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

培养高中生历史核心素养的意义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第一,塑造理性历史价值观。高中历史教学可以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历史的角度深入了解国家的具体国情,在历史知识中汲取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对民族文化产生尊重、热爱的情感;历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将视野跳出国内,从世界的角度出发,探究人类文明的多样性,尊重他国文化,开阔国际视野,培养优秀的历史价值观。第二点:掌握学科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通过核心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领会多种历史呈现方式,掌握多元化的历史信息获取渠道,从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等角度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促使学生掌握历史学科的科学学习方法。第三点:助力成绩稳步提升。核心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更为深入、全面,其学习能力在题目训练中有所体现,直接带动学科成绩的提升。

三、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新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对学科方法的掌握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创新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学科方法掌握能力的有效策略之一。历史学科学习方法从狭义上来说:指理解学科内容、提升学科成绩的高效学习方法;从广义上来说:可包含学习主动性意识、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效率等多方面内容。要提升学生学科方法掌握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任务,需要教师立足现实,长期监督,坚持投入,以量变带动质变,最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要提升学生对学科方法的掌握能力,教师就要创新教学模式,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方法更新学生的学习认知,帮助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历史学习方法,从思想上提升历史核心素养。创新教学模式,可以从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成立项目小组等方面入手。就信息技术来说,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声画结合的特质,将难以用语言表达清晰的历史学习逻辑、学习方法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以轴线类比、图片联想等方式消化抽象历史逻辑,串联碎片化的知识;就创设教学情境来说,历史学科的教学离不开情境创设,知识内容大多脱离现实生活,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想象力和关联能力,根据现存的客观史料展开合理联想,在脑海中还原历史风貌,深化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就成立项目小组来说,教师可以将学习内容以任务的形式委派给学生,帮助学生转换学习观念,化被动为主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化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辽宋夏金元的文化”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内容为:让学生充分理解二程、朱熹等人的理学思想,探究程朱理学对儒学发展、宋明理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等。教师想通过创新教学方法,达到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理学对中国历史的作用的教育目的,设计趣味课件“理学趣谈”,并在课件中以知识图片相结合的方式介绍了程朱理学、宋明理学的思想内容,以时间轴线表示两种理学的发展阶段,以表格集中展示二者的异同,再以思维导图展示理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在图像结合的作用下,学生从宏观胡角度直观地了解了理学胡相关知识内容,并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进行了更深入的体会。

(二)发掘历史规律,培养唯物史观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探究历史的真实性,学习客观历史,是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有效策略之一。唯物史观通俗来讲,意在让学生对历史产生由表及里、深入的理解,让学生透过表面实践窥探到历史的本质,从事件的表面体会出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让学生养成思维习惯,将客观、深入的思维方式带入生活,培养理性思维。发掘历史真相、探究历史规律,可以从知识精讲、事件评析两方面入手。就知识精讲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对特定的知识点进行内容扩充,积极地搜集相关资料,从多元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帮助学生打开学习视野、扩充知识渠道、培养学科爱好。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越深入,对事件背后隐含的历史规律就越明晰。就事件评析来说,教师可以向学生渗透评价学习法,鼓励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行为进行大胆、客观的评价,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产生思辨性,锻炼唯物思维。教师可以从个人角度出发,就个别历史事件展开客观评价,为学生带来评价案例;也可以在聆听学生评价后,对学生的评价内容进行思路点拨和建议,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评价思路,构建学生尊重历史、理性看待历史的学科态度。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是让学生能清晰地讲述辛亥革命的過程,深刻认识到中华民国成立对后世的积极影响,以及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华民族后世发展的重要意义。教师想通过事件深度分析、总结历史规律、评价历史事件等教学环节层层递进,达到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教育目的,因此设计课堂环节:“精讲辛亥革命的事件脉络,让学生对知识内容有全面认知;结合事件前后的背景,带领学生总结历史规律;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辛亥革命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引领下,学生高效地完成了本科内容的学习,为培养唯物史观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构建时空观念,培养历史思维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开展深度教学,渗透教学方法,是学生树立时空观念,培养历史思维的有效策略之一。时空观念是指在了解、学习某一特定的历史事件时,将空间与时间两个维度进行融合,从宏观角度分析历史现象,探究历史事件的成因与时代背景的联系;从宏观时空的角度培养学生理性分析、客观理解的历史思维,将时空观念植入学生内心,让学生养成时空学习意识,掌握宏观角度学习历史的方法。构建学生的时空观念,可以从思维导图教学法、空间对比教学法、时间发展教学法三方面入手。就思维导图教学法来说,教师可以将数学函数教学的概念与历史教学内容相融合,以学科融合的方式向学生渗透历史时空概念,建立直角坐标系,以横向轴线为时间轴线,以纵向轴线为空间轴线,以曲线运动为时间的发展脉络,让不同的历史事件元素在坐标系上各司其职,直观地展示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就空间对比教学法来说,教师可以板书区域、空白课件为时间概念,让同一时间下不同空间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类比教学,让学生就特定时间节点共同发生的历史事件构成记忆链接,帮助学生从中捕捉历史信息,理解历史后续产生的变化和形成变化的原因。就时间发展教学法来说:以时间为变量,集中观察一个民族、一种事物的变化、发展规律,是历史学科教材的主要编撰思路,也是学生最常接触的历史学科学习方式。教师通过时间变化和空间要素的整理,构建、还原历史人物、现象之间的联系,对不同空间框架下历史的局部发展与整体发展、历史发展规律的异同作出合理的解释,透过历史学科学习,为学生培养时空思维,促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从时空角度探究思考对象,产生全面、理性的认知。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教学活动中,教师想在课堂上向学生直观地展示与五四运动同期的中外历史重大事件,帮助学生探究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在板书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横向轴线代表时间发展,不同变量曲线代表不同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教师讲道:“1919年到1921年,是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全过程。这一时期正是西方国家十月革命刚刚胜利、世界现代史的开端,苏俄国家正面临经济政策的转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与五四运动同时期的国外历史事件构成了记忆点,对中国历史的认知更为全面。

(四)搜集史料实证,培养实证精神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重视史料实证的讲解,是培养学生实证精神的有效策略之一。培养实证精神,需要学生充分理解史料实证的作用和意义,掌握多途径搜集史料实证的方法;利用科学学习思路,分析史料的真实性,判断史料的价值,用史料验证历史信息;培养“用证据说话”的思维模式。利用史料展开教学,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布置史料作业、引用史料教学两方面入手。就布置史料作业来说,教师为学生布置相关的课题,请学生根据作业问题在课下积极搜索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史料,并展开分析、探索,对历史信息产生客观的认知。就引用史料教学来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史料内容辅助课堂讲解,佐证历史信息。史料的类型多种多样,如文献、图片、文学艺术作品、实物、遗址等都是有力的史料载体。教师在进行史料实证教学时,应注意史料类型的渗透,帮助学生打开学习思路,拓展史料的搜集范围。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活动中,教师整理了一份由战争时期历史文献节选组成的文献史料,在课堂上展示,请学生通过史料中的文字感受真实的战争信息,并展开合理想象,在脑海中建立抗日战争的影像概念。教师请学生在课下搜集有关抗日战争的实物史料,与同学们分享。学生在课下积极探索,找到青岛博物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实物展”的展览清单,获得大量的实物史料,通过史料实证,还原真实的抗战历史。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摸索出利用史料辅助历史学科学习的标准化学习路径,在学习中塑造实证精神,逐渐成为智慧型学习者。

(五)探究中华历史,塑造家国情怀

在高中历史教学活动中,探究中华民族兴衰历史,是塑造家国情怀、培养民族情感的有效策略之一。培养家国情怀,可以从情景创设、氛围营造、优秀作品推送等方式入手。就情景创设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情景创设向学生还原历史细节,通过帮助学生理解历史真相,从先人的事迹中感受中华民族的精神,培养学生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就氛围营造来说,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乐、图片等内容营造爱国氛围,在中国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帮助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爱国思想,塑造家国情怀;就优秀作品推送来说,我国优秀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不胜枚举,教师可以向学生推送体现家国情怀、符合历史事实的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培养学科情感。

例如,在人教版高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教学活动中,本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充分了解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面临的严峻局面,感受中国共产党的民族责任感和政治智慧;掌握解放战争的全过程,通过分析战后国民党政权的衰落和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胜利的原因,感受中华民族的家国精神。教师为达到调动学生爱国情感,营造家国氛围的教育目的,在课堂上播放纪实纪录片《抗战八年》黑白的图像,将学生拉回了抗战年代,教师搭配语言引导和知识点精讲,让学生沉浸在历史故事中,产生丰富的学习体验。另外,教师为营造爱国氛围,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抗战题材的音乐《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等,促使学生通过音乐感受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勇敢乐观的民族精神,并在课后向学生分享趣味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动画以诙谐幽默的风格向学生展示了抗战时期以来的国际局势,通过主人公兔子的细节故事体现了战争时期中国人民的团结精神,让学生对二战后的世界历史产生宏观的概念,对国家产生情感认同。

四、結语

综上所述,教师应创新历史教学模式,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以趣味化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探究客观历史,培养学生的唯物历史观念;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时空观念渗透,为学生培养纵向历史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史料实证的探究、剖析,培养学生实证精神;深度理解历史事件,提升个人评判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探究中华民族历史,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传承意识。

(吴淑媛)

猜你喜欢
史料高中历史学科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走马史料赠故里 川渝民间文艺添新篇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超学科”来啦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
史料教学讨论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