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2022-05-12 23:27黄春姑
天津教育·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高阶思维能力思维

黄春姑

高阶思维能力是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代社会对人才所提出的新需求。传统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思维活动处于浅显层次,多是停留在认识、理解和记忆等方面,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师应打破传统理念的束缚,通过不断创新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从而实现更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而高阶思维作为思维能力的一种高级形式,形成后对学生的学习和未来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培养的高阶思维能力,指的主要是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创造性思维、批判思维、团队协作能力等,教师应创新教学形式,通过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得以实现。本文基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展开分析,并提出几点策略。

一、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必要性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存在一定的浅层化,学生思维也处于浅显层次,这是典型的低阶思维课堂教学,必然会造成低阶学习、低阶知识和低阶能力的形成,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对语文学习失去兴趣和动力,教师在备课时的很多设计和巧思,也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严重影响学生思维进一步发展。而高阶思维的形成与低阶思维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不仅充分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精神,还能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的本质。因此,大力推进高阶思维课堂教学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课堂是培养思维的主要场所,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师指导下逐渐形成。课堂中教师要重视启发学生的思维,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呈现真正精彩的语文课堂。

二、在语文课堂中提高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创设情境,明确教学目标

这一环节主要是为高阶思维能力培养做铺垫,教师需认识到一点,那就是能力的培养需要时间的累积和恰当的引导。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创设良好思维情境,这样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与教学目标相关的情境,能让学生身心沉浸其中,思维也会随着教师的启发逐渐活跃起来,从而自主解决学习的主体性任务。具体来说,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学生实际水平设计科学的教学目标,并针对个体差异性和临时变化,作出灵活的调整,让学生在情境中积极、主动进行思考,从而深化自身的思维活动。

举例来说,在学习《观潮》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和自然美的熏陶,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重视对情境的创设。根据教学要求,本课教学目标应该是引导学生掌握生词、学会新词并了解其含义,同时能感受钱塘江大潮来之前、来时、过后等景象,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对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且一边朗读一邊想象画面,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但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学生从小就没有见过大海,对海潮也没有直观的印象,教师可以按照课文描写顺序下载《钱塘江》的纪录片片段,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并沉浸其中。这样在后续学习课文内容时,也会产生更多的想法和感悟,从而升华情感,完成对自身思维活动的提升。

(二)自主学习,开展个性指导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要重视培养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及自我管理等方面的高阶思维能力。在自主学习时,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学习能力,设计难度适宜的自主学习任务,并引导学生自行阅读文章。这样学生在课堂中会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将自己的感悟和问题都记录下来。学生在阅读后,要逐一分析和解答教师设计的问题,并对阅读中包含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之后,教师要准备适当的时间,鼓励学生说出答案,过程中教师要耐心倾听,并及时开展个性化指导,纠正思维上存在的错误。

举例来说,在学习《蝙蝠和雷达》一课时,教师在课堂中要先点明本课主题,之后提出探究问题,让学生思考“文章中分为几个部分?”“蝙蝠与雷达之间有什么关系?”“人们是如何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的?”学生则需先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大概内容,再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在有感情地朗读文章的同时,重视思考问题,意识到蝙蝠和雷达之间的科学联系,从而认识到事物之间有着普遍联系性,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的兴趣。在学生向教师阐述问题答案时,教师要耐心倾听,并给予其个性化指导,纠正错误的观点,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三)合作释疑,组内交流研讨

毫无疑问,合作学习是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时也可以应用这一教学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队协作等多方面的能力。首先,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宜的问题。为了活跃学生的思维,问题不一定是教师设计的,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和疑惑,教师将这些问题收集起来,进而筛选有价值的问题。问题难度上要具有梯度,这样更有利于循序渐进地锻炼学生思维。其次,当教师组织学生探究一个问题时,不要直接引导学生开展小组探究,这会让部分学生产生思维惰性。而是要让学生先独立完成思考和分析,再进行小组探究,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最后,小组内成员有序发言,并围绕困惑进行讨论,逐渐明晰解决问题的方法或思路,从而内化知识,加强对知识掌握的同时,促进高阶思维能力提升。

举例来说,在学习《雪梅》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古诗的大意,并领悟其中所蕴涵的道理,教师要利用合作交流展开教学。由于古诗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完成预习,掌握古诗中的陌生字词,能流利地朗读古诗。但在预习中很多学生都会产生疑惑,“雪和梅争春,为什么比不出高低”,这一问题非常有教育价值,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小组内对这一问题展开探究,并思考作者想要在诗中告诉大家什么,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诗意。学生需先对古诗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从第一、二句的大意中了解到:梅花与白雪相互争春,彼此各不相让,谁也不肯认输,连诗人想评论高下,都需要费心思想一想。从第三、四句中,则了解到梅花在颜色上的洁白要比雪差三分,而雪在气味的芳香上,又要输给梅花一段。诗人通过雪与梅争春,表达了各有所长的道理。学生还可以通过讨论了解到:是因为如果没有梅花,就难以衬托出雪的洁白无瑕,如果没有雪的寒冷,也难以显出梅花的不畏严寒、吐露芬芳,也就是通过对比才能察觉到另一方的好。通过探究和讨论,学生会对古诗内容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四)精心点拨,启发引导思维

传统教学中,教师多是监督学生完成小组合作探究后,就会结合其讨论成果,完善和总结知识点,而对小组讨论后仍未解决的问题,却抛诸脑后,这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应在学生合作学习后,对研讨成果进行梳理,同时对小组研讨后未解决的问题进行精心点拨,并着重启发其思维。这一过程,能让学生更好地产生顿悟和收获,对培养批判思维、获取隐性知识等高阶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切记,不能面面俱到,不能剥夺学生自主思考的机会,并具有一定的包容心,让学生大胆阐述其对问题的看法。教师还可以将具有新意或标准的答案整理出来,用多媒体展示给学生看,这样对拓展知识和提高思维能力也有较大的帮助。

举例来说,在学习《走月亮》一课时,教师多会指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感受月光下美丽的景象,并体会“我”与“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和作者所获得的乐趣。但在小组讨论中,还有部分学生会提出疑惑:文中写到“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香味怎么还会流呢?教师则要重视这一问题,并在合作交流后,将这一问题拿出来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其运用想象力展开猜测,有的学生会认为“可能花瓣落到了水里,水就有香味了,因为溪水在流,所以香味也就随着溪水在流动。”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想象力进行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创新思维,大胆阐述对问题的想法,这样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五)鞏固训练,完成知识构建

当知识讲解完后,教师还要重视巩固训练环节的设计,组织学生完成精选习题,这样才能完成知识迁移,提高对知识点的应用能力。习题的设计上,教师可以着重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根据教学重难点设计习题,另一方面是根据测试中学生实际答题情况设计习题。同时,在完成题目的过程,也是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能很好地认识到自身上的不足,从而更好地锻炼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课上的学习时间是为了让学生对教师所讲解的知识进行初步的理解和记忆,教师应该针对本节课讲的知识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巩固在课堂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完成知识的再次构建与迁移。

举例来说,在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一课时,课文中按照游览顺序写了一篇游记,先后写了路上的风光、外洞、孔隙和内洞,最后写了出洞,用朴实真挚的语言,凸显了游记的特点。学生在学习完这篇课文后,对作者的游览顺序及想要表达的情感都有了明确的认知。为了加强其对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习题,锻炼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如读课文完成填空。1.“孔隙”的特点是(  );表现在(  );2.小得只能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多小的小船呢?(  );3.船的进出方式是(  );4.乘船必须(  );5.通过孔隙时的感受是(  )。学生在阅读完题目后要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填空。1.“孔隙”的特点就是窄小,但也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2.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3.船两头都系着绳子,管理处的工人先进内洞,在里边拉绳子,船就进去,在外洞的工人拉另一头的绳子,船就出来。4.后脑到肩背,到臀部,到脚跟,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5.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通过习题的设计能有效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掌握,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情况。

(六)信息技术,深化认知活动

当前语文教学形势与以往有着较大的区别,教师越来越习惯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这不仅能体现教学的与时俱进,还能丰富课堂内容,有助于借助信息技术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并提高自身思维能力。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展示功能,借助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知识融会贯通。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思维、类推思维、信息表述能力等都有所提高,还有助于改善学生的传统思维模式,有助于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仅束缚了教师的教学思维,也禁锢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

举例来说,在学习《琥珀》一课时,学生对琥珀较为陌生,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展开教学,找出琥珀相关的视频,让学生观察琥珀形成的原因和具体过程,使其获得更直观的感受,从而加强对琥珀的了解,这样才能理解科学家推测的过程是合理且严谨的。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但是为什么作者没有用想象,而是要用推测一词呢?”学生在观看视频、阅读文章后,可以大声地说出:“用推测是因为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科学家是有依据的。”教师继续追问:“科学家有什么依据呢?”学生则会回答:“他的依据就是那块琥珀的样子。”这种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形式,能有效降低教师教学难度,更好地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三、结语

总的来说,从上述内容中可以看出,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但这项能力培养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需要教师逐步解决在教学环节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在课堂中需针对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兼顾课堂教材学习上的内容,设计既符合教学需求,又迎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在要教学中时刻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积极为学生创造思考机会。

注:本文为安徽省合肥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绿色指标评价小学语文高阶思维能力发展的研究”(课题编号:HJG21134)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邱瑞玲)

猜你喜欢
高阶思维能力思维
高阶时频变换理论与应用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三个高阶微分方程的解法研究
高阶非线性惯性波模型的精确孤立波和周期波解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