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2022-05-12 23:27刘玉婷
天津教育·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

刘玉婷

随着新课程改革政策的不断落实,小学语文教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而这也是当前教师最为重要的职责和使命。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其主要的教育目的是让小学生扎实地掌握汉语母语知识,并借此提高学生与之相关的各项综合能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所以,与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核心素养教育就稍显落后。在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与世界各国产生了更多的交流,而核心教育理念也随之被引入教育领域,由此,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应将素养教育融入各学科教学活动中。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而言,开展核心素养教育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文字处理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审美能力等,并借此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道德观、人生观,从而使其身心健康发展。本文根据核心素养教育要求,探究将其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策略。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概述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科综合能力的体现,是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应具备的一种品质。从语文教学目标来说,核心素养包括了培养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能力、语文知识应用技能、语文思维能力、正确思想观念意识、良好道德品质等,这些要素都是小学生适应社会变化、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基础,而这也对他们日后的成长和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从教育功能方面而言,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理念是随着新课改政策的提出而出现的,它是学科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最重要的教学标准。而教师也因此改变了以往的教育观念,转换了课程的主体,并且,能够在授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从小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和制定教学方案,也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促使其实现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培养的是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教师也因此帮助小学生形成了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对于小学语文课程来说,教师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时,要以语文的基本特点为依托,通过增强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各项能力。同时,要立足于当前新课改的要求,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审美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水平进行培养,从而更好地提升他们的学科综合能力,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特征

1.综合性与实践性

汉语是中国的母语,是人们日常交流所使用的一种语言,而对汉语言文字的掌握则是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由此可见,语文核心素养具备了综合性特点,它是多种能力、多项要求的综合。另外,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培养小学生日常沟通能力、社会交际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也是教师重要的教学目标,而这些能力也体现出了核心素养的实践性和综合性。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注重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思想、观念等方面的教育,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爱国主义精神、民族信仰、社会责任感、人文情怀等元素,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三观,而这也展现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综合性特征。

2.工具性与人文性

小学语文学科还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语文工具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对情绪的感悟能力、对观念的塑造能力、文化传递能力和内涵理解能力等,则体现的是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由此可见,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科工具性特征,要有意识地锻炼小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强化语文的人文性教育,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情感感悟能力、文字理解能力和知识传递能力,进而促进我国汉语言文化的发展与传承。

3.发展性与阶段性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意识和各项能力的形成與发展时期,所以,他们在不同阶段会呈现出不同的学习特点,其心理状态和认知态度也会随着能力的变化而改变,这就体现出了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发展性与阶段性特征。教师要根据学生当前的认知水平和求知需求,创设更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从而真正满足小学生的心理期待,并达到因材施教的教学目的。另外,语文教师还要坚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教育原则,在不同的授课阶段给学生设置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要求,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各阶段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促进他们身心健康成长。

二、基于核心素养教育要求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一)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了满足当前新课改的教学要求,教师应更加积极地改变自身的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并且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和授课模式培养小学生多样化的语文技能。比如,在基础知识教育活动中,教师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在读写结合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而在情境教学模式中,要让学生跟随教师的引导,加深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并且能够与创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对文章情感的感悟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由此可见,教师把核心素养各要素融入课堂活动中,能够更好地锻炼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使其拥有较强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在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下,语文教师不仅要优化课堂教学的模式,还要有效增强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当教师把更多带有趣味性、新颖性的教学元素加入学习活动中时,就会快速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使其更主动地投入各类课堂活动中。另外,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模式的创建,还能有效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主动地融入沉浸式学习环境中,并且,可以自觉地跟随视频内容的变化进行思考和分析,从而真正达到激发学生自主探索意识的教学目的,提高小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一)开展核心素养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意识

语文核心素养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小学生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锻炼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并借此提升学生的文学修养和道德素养。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采用的都是“灌输式”教学方法,这种方式并没有给小学生创造自主思考、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所以,并不利于培养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也难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意识。对此,语文教师要将核心素养教育元素融入课堂各项活动中,通过文字解析、习惯培养、意识引导等教学方法,锻炼小学生的语文思维,从而改善他们的思想观念,提高学科综合素养。例如,在学习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这首古诗时,教师为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就需要改变以往的教育方法,利用互联网资源开展核心素养教育,让学生通过分析古诗中的重点字词加深对诗词内涵的理解,从而真正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是北宋诗人苏轼在汴京所写的题画诗,他根据惠崇所绘制的《春江晚景》画作即兴题写了这首诗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分析鸭子的生活习性,了解河豚的生存环境,然后再根据这幅画作让学生感受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气息,并通过对诗句的解析明白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教师结合核心素养教育理念,帮助小学生更好地理解了不同课文的不同含义,也借此锻炼了他们的语文思维能力,同时,也将正确的思想观念渗透到了学生的脑海里,有效改善了他们的观念意识。

(二)拓展教学空间,实现理论应用能力的培养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教育体系中,理论应用能力是其中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对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能力、知识运用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在传统小学语文课程中,巩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通常都是采用布置课后练习题的方式,然后再通过批改作业和讲解习题来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印象。这种教学方法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并不是特别高效,而且,对培养学生理论实践应用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此,为了改善这种教育弊端,教师就要改变授课方法,要把理论与实际结合在一起,通过拓展教学空间的方式,将语文知识的要素引入现实生活中,或者在日常生活里开展知识运用能力的教学,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理论应用能力。以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课程为例,这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通过描写大自然美丽的景色,向人们展示出了一个奇妙的世界。教师在讲完课文之后可以带领小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公园,用亲身体验的方式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比如,教师可以根据文中“有时,云彩在蓝色的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雕饰一样,呈现出各种奇妙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奇妙的故事……”这句话引导学生观察天空中的云朵,并鼓励他们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结合云朵的不同形状编几个小故事。教师还可以带领小学生观察公园里的植物和动物,如花朵、小草、大树、小鸟、蝴蝶等,看它们的生长环境和生活习性,进而增强对自然界不同物种的了解,并借此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浓厚的喜爱之情,同时,提高小学生的文章理解能力和理论应用能力。

(三)创建读写结合教学,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在核心素养教育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师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汉语词汇和汉语语法组织语句。在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拥有较强语言组织能力和写作能力的人才是非常受各类企事业单位青睐的,所以,教师要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语句构建能力和语法运用能力,通过创建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从而使其主动投入语言探索活动中,真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教师的语言教学质量。

语言表达能力指的是学生结合所掌握的语文理论性、基础性知识,将其与自己的思想产生碰撞,并根据自身的思维习惯进行思想或观点的表达与表述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构建灵活的授课方法,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小学生从多角度对知识进行思考和分析,然后再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将其描述出来,从而真正达到语言表达训练的目的。例如,教师在教授《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时,可以带领学生细致地分析文章中与人物描写相关的语句,并让他们思考作者的创作思路和写作手法,然后再根据课文内容开展仿写或扩写练习。比如,对于急性子顾客的描写,作者总是使用一些带有迫切性意义的词句,如“顾客噌地一下跳起来”“这位顾客第二天又跑到裁缝店来”“顾客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等,这其中的“噌”“跳”“又”“惊讶”“瞪”词语都能够体现出顾客性格急躁的特点,而学生则要参考这些元素进行仿写练习。久而久之,就能有效提升他们的词句组织能力,提升语言表达的水平。

(四)注重情感教学,培养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感悟能力

小学语文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和丰富,学生通过阅读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文章,能够从中感受到不一样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精神。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思维和意识尚不成熟,而且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很难通过自主分析的方式理解文章的深层次含义。对此,为了提高他们对文章内涵的理解能力,提升对情感的感悟能力,教师就要进行适当的教学引导,通过灵活多样的情感教学法将小学生的思绪引入故事情境中,用富有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场景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兴趣,然后再带领他们对文章情感进行深入的探索,从而真正提升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提高语文核心素养。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这篇文章时,教师在开展情感教學之前,可以先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与树林和鸟相关的视频,让他们更细致地观察自然界中各种各样的鸟类,看它们是如何在森林中生存,又有着怎样的生活习性,然后再展示一些濒危鸟类的图片,以此来激起小学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之后再进入课文阅读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寻课文中描写鸟类习性或特点的句子,并从中感悟到“父亲”的爱鸟之情,如“黎明时,所有的鸟抖动着浑身的羽翎,要抖净露水和湿气。”“这是树林和鸟嘴快活的时刻。”等等,这些语句从侧面体现出了文中父亲喜爱鸟类的情感,因为热爱,所以才会更加关注,才能如此清晰地知道每种小鸟的生活习性。教师通过这样的情感引导教育,不仅增强了小学生品味文章内涵的兴趣,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情感感悟能力。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综合能力,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巧妙地融入核心素养教学要素,并且根据课文内容和教学目标创建多样化的授课模式,以此来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实现更合理的小学语文教育。而学生也能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巩固语文基础知识,提高文字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提升情感感悟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邱瑞玲)

猜你喜欢
核心素养小学生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