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如何引导家长提升孩子的自信心

2022-05-12 23:27刘刚
天津教育·上 2022年4期
关键词:双减小学生游戏

刘刚

自信心是衡量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参考指标,也是彰显个体不断成熟重要标志。当前很多小学生处于自信心缺乏困境,若未及时干预则会影响未来发展。尤其随着“双减”政策实施,更需要家长从多方面培养孩子自信心,使孩子在学习和成长中更好地展现自我,实现真正意义层面身心健康成长。

“双减”政策的颁布无疑是对教育领域的重大改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成为该政策下反映的切实问题。教师需结合小学生年龄、认知特征等多方面指导家长提升孩子自信心,促使孩子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所遇困难,提升综合素质。

一、小学生自信心现状分析

(一)羞怯与人际交往对自信影响

每个小学生有着不同性格和心理,例如,性格外向活泼学生倾向于在朋友和同学面前展现自身,如果受到表扬则会持续增强自信心。性格内向的小学生则怯于在公开场合表达自身想法,长期因不愿提出自身意见或不善言辞而变得沉默,对自身原有自信心产生影响。

(二)外貌对自信影响

由于小学要求学生上学穿着统一校服,外表对小学生并未产生较为明显作用,不会认为丑或漂亮影响自身。然而部分小学生因在身高、外貌会存有较为显著的缺陷,进而产生自卑和焦虑心理,觉得自身不同于其他学生,消磨自信心。

(三)学习成绩对自信影响

小学生在一二年级时因学习内容少,难度低,且父母对学生学习情况较为重视,经常进行督促和辅导,所以很多学生在小学前两个学段成绩十分不错,班级平均成绩在95分以上。若学生在此阶段其智力并未存在显著缺失,通常会有着良好自我感觉,自信心充足。当升至中年级时,无论学生学习和知识内容均会有明显的跳跃感,即“马蹄型现象”,部分智力水平偏低或缺少良好学习习惯以及家庭教育不足的学生会在此阶段出现显著滑坡,从优秀降低至良好,甚至转为学困生,除了无法紧跟学习进度,学生还会在此过程中产生挫败感与自卑感,若父母与教师未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和心态变化,则会导致学生持续降低自信心。尤其升至小学高年级时,学生间因各种原因会逐渐拉大差距,优秀的学生会始终保持良好自信。上述原因涉及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评价问题,虽然“双减”政策提出,但“成绩”依旧是考查学生主要参考标准,如学校和班级每个学期评比的“三好学生”等,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在影响学生的自信心。

(四)自我认识对自信影响

小学生年龄小,心理成熟度不足,生活经验少,社会阅历基本没有,往往不能基于客观角度评价和认识自身。部分小学生倾向于将自身劣势和对方优势进行对比,过多地关注自身短处与劣势,忽略所具有的特长与长处,更未能正视自身闪光点,长此以往会使自身强项、优势以及特有潜质被埋没和禁锢,逐渐产生压抑与自卑感,丧失对生活和学习自信心。

(五)课余生活对自信影响

学生受客观和非客观等多因素影响,普遍缺乏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即使有团队归属感也多来自家庭和班级,学习之外的快乐和成长基本无法感悟。与此同时,部分思想陈旧的父母和教师认为,只要读好书,未来必定成才,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忽视让学生参与业余团队活动。事实上,每个人在部分层面都具有较强的表现才能,若能善于发现和加以培养,并体验和感悟成功,或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能充分发挥天赋和聪明才智的团队,其生活必然充满鲜艳色彩,提升自信心。但目前大部分小学生很少有兴趣爱好,尤其中等生和学困生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至学习,尤其随着年级升高,学习难度和任务会日益增加,對学困生而言,既无法体验学习乐趣,课余生活的快乐更与自身无关,长此以往就会滋生自卑、焦虑等情绪。

(六)家庭情况对自信影响

相关调查指出,大部分缺乏自信心的学生都普遍认为,父母将更多的时间花费至工作或监督自身学习方面,很少关心自己的喜怒哀乐,家中气氛沉闷,上述情况会随着年级升高而越加重。事实上,父母适当的关爱、信赖与鼓励能提升学生自信心。当前多数低年级学生家长普遍希望关注和辅导孩子,然而当孩子升至中高年级,潜意识认为孩子年龄也有所增大,无须给予较多关心,当孩子学习和行为超出自身理想预期,则会产生失望感,长期以和对孩子沟通交流日渐减少。除此之外,调查结果还显示,父母关系,家庭经济条件也会造成孩子缺乏自信心。

二、“双减”政策引导家长提升孩子自信心策略

(一)关注孩子心理 提升孩子自信心

从孩子缺乏自信心因素分析可得知,孩子自身因素发挥性决定作用。所以无论家长,教师都应告知孩子应学会自立自强,同样遭遇和处境,乐观者会自得其乐,开朗豁达,悲观者则会绝望自弃,苦不堪言。相关教育者认为,孩子具有自我教育能力,换言之,可凭借自身努力发展能力。在生活中理解父母良苦用心与选择,积极与父母沟通交流,努力学习,以成绩回报父母辛勤付出,将不利转为有利于自身成长因素,形成正确心态。家长可适当提高与孩子日常交流的频率,并注意沟通的内容,不仅要询问孩子的生活、学习以及身体情况,还应主动与之谈心,使孩子可以清楚感知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这样处理,有利于减轻孩子焦虑感与心理负担,必要时还可利用描述部分孩子父母外出打工的经历、工作环境,让孩子感知父母的不易,这利于培养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而对祖辈,不可过于溺爱纵容,需给予其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保障其心理健康。

纵观传统教育思想,教师和家长分别担任孩子成长中的合作伙伴与重要责任人,然而并非代表家长能充分发挥自身启蒙教育价值。反之,多数家长在制定教学方案时并未结合孩子学习特征,尤其忽略孩子学习特征,大幅度降低教育成果。例如,现实生活中聚集大量数学知识,将孩子现实生活与数学知识相结合能促使孩子激发学习兴趣,感悟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所发挥作用。在家庭活动时,家长在孩子玩具柜上对应标记等都是学习数学知识机会,教师可有效利用现实生活环境引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增强知识应用能力。

(二)参与体育运动 提升孩子自信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体育文化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尤其中小学生处于成长发育关键期,参与体育运动能维持健康身体状态,强化身体素质。啦啦操是一项深受全民喜爱的体育运动,除了能增强身体系统功能,更强调集体荣誉感、勇于拼搏与积极向上精神。在中小学校园中开展是啦啦操无疑能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升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素质教育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啦啦操运动会集舞蹈、艺术体操、健美操、集体操等于一体,对参与者的综合运动能力提出较高要求。要求啦啦操参与者身体多个部位柔软性、体态、音乐感知力、动作控制以及与其他队友合作均要达到一定标准,上述能力需在长期有目的、有计划地训练中获取。对此,家长可鼓励孩子参与啦啦操训练和相关比赛活动,由教育部门推荐每次省级赛事冠军参与国家级赛事,运动员与体育教师在此过程中深度交流学习,通过增加赛事不断扩大项目人数,打造公平公正的啦啦操競赛。各个参赛队伍在比赛中相互交流技术,并从中吸取其他队伍优秀经验,弥补自身存在不足,提升自信心。啦啦操能增强孩子身体素质,甚至部分孩子在参与啦啦操训练后,其性格会从内向转至外向,敢于和其他沟通交流,展现个体魅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开展游戏活动 提升孩子自信心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言:“教育好似种植花木,只有认识花木特征才能有针对性对其施肥、浇水与培养。”说明不同年龄段小学生需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小学生年龄小,能力相对薄弱,凸显合理设计活动重要性和必要性。游戏是小学生普遍喜欢参与的活动形式,符合小学生自然发展特征。教师可适当指导家长结合游戏创新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参与课外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首先,合理运用区域分隔。教师需在充分考虑家庭活动空间是否与条件相符、学生年龄段、活动参加人数等多因素基础上分隔区域。在摆放相关物品时需做到高矮适当,过高则较易遮挡学生视线,对此,需要合理调整区域,即使家庭房间面积小也能顺利开展游戏。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家长可设置“两个娃娃家”游戏,在每个娃娃家中投入宝宝、小床、厨房用具等丰富材料,满足孩子模仿欲望与动手操作需求。与此同时针对两个娃娃适当做出变动,如在一个娃娃家中只投放洗衣机,孩子可凭借自身已有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完成洗衣服、晾衣服以及折衣服等技能。其次,围绕孩子兴趣创设游戏环境。对孩子而言,家庭是除了学校之外活动最多的地方,更能让自身感到安全与温暖。家长需用心设计娃娃家环境,当孩子感到如同真实家庭中和谐与温暖才会产生安全感。在此过程中营造娃娃家庭氛围,摆放艳丽可爱且质地柔软玩具,当孩子抱至怀中时能缓解刚步入小学的焦虑感。与此同时在投放厨房操作材料,洗手池、饮水机、围裙、盆、锅、碗等材料均与孩子日常生活经验相符。当孩子全身心投入真实情景中就会调动运用自身已有经验参与其中,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生活能力,在未来生活中也能适当提升自信心。

家长在孩子参与游戏中可适当采取干预与干涉行为,但在此之前需教师需准确解读分析学生年龄、认知、兴趣爱好特征、游戏水平以及需求等,在此基础上指导家长根据孩子年龄、认知以及生活经验对孩子游戏给予合理干预。由此可见,家长是否要干预与干涉在于观察孩子游戏行为以及分析其行为意义。与此同时,家长还需学会欣赏孩子,相关教育者指出,当家长以欣赏眼光看待孩子在游戏中的一切行为时,会发现孩子的天真可爱以及极具创造性的思想行为。家长应明确自身干预与干涉并非在于对孩子游戏行为进行纠正,则是推动孩子成长和发展。家长以欣赏眼光看待孩子游戏时才能与其产生良好的情感共鸣,最大限度发挥游戏寓教于乐效果。

例如,在家庭搭建游戏中,家长通过观察发现,孩子可凭借自身以往积累堆积木经验迅速完成屋顶和门窗安装工作,甚至部分孩子运用难度较高地乐高积木制作出更为复杂抽象的物品,此时家长只需对其表扬,当孩子得到来自父母的表扬后则会产生持续努力的欲望,提升自信心。但部分孩子在搭建房屋时,积木拿在手中却不知将其放置于何处,此时就凸显家长干预重要性。教师可以指导家长在先明确引导孩子阐述无法顺利拼装积木乐高后协助孩子将积木摆放至正确位置,成功完成图纸内容。虽然家长进行干预,但孩子依旧会在此过程中产生良好情感体验,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四)强化与校共育 提升孩子自信心

家长应从思想意识层面意识道自身采取的教养方式对孩子自信心培养以及未来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家庭在小学时期为孩子除学校之外一切活动的主阵地,在日积月累的亲子互动中会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教养风格,教养风格不同,对孩子自信心发展作用不同。相关研究指出,在一群身体健康的婴儿中抽取一位,可将其训练为乞丐或专家,在此过程中不会受种族和能力等因素影响,由此可见,后天教育重要性。父母作为孩子首任教师,在教养的言行会对孩子未来发展形成潜移默化影响。尤其小学是培养孩子自信心重要时期,父母需关心自身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合理,除了掌握相关育儿知识与技能,还要开阔视野。同时营造民主、和谐、温馨教养环境,在此氛围中灵活应用教养知识引领孩子掌握技能,解决问题,使孩子发自内心相信自身,树立良好自信心。

与此同时,还需不断健全完善家委会制度,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学校及时成立并健全完善学校家委会,在此基础上建立班级委员会选出家委会主任与成员,制定合理且操作性较强的《家长委员会工作制度》与《家长委员会章程》,每学期召开2~3次家长委员会会议,班主任与家委会成员共同探讨学生健康成长建议,促使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提升学习自信心。此外,建立沟通交流机制,提升学生学习自信心;在学生入校之际,邀请每位家长写一封信介绍孩子总体情况,便于教师全面、及时且客观地了解每个孩子,便于日后沟通。与此同时建立班级QQ群、微信群,相互沟通交流,使学生共同抒发梦想,印证人生奋斗目标,砥砺前行,提升思想品格,在蝉蜕中书写专属于自身的人生传奇。教师可借助班级微信群、QQ群等方式相互沟通交流,提升学生自信心。历史的脚步并未停止前进,在迈向新征程的道路中不可避免会遇到各种类型问题,教育工作也不可能以直接或间接形式受到各种问题影响。但无论基于广义层面或狭义层面教育,都要基于社会大环境下开展。蓬勃发展的经济社会对教育工作提出比以往更高的要求和标准,所以,教师应和家长共同努力,尊重学生主体性,积极鼓励学生展示个性,提升自信心。

三、结语

总之,“双减”政策的实施无疑降低持续处于高温状态的教育界,对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均是一种精神解放。在此政策中更凸显提升学生自信心重要性,促使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思想观与道德观,为后续健康成长与发展做好铺垫。

(邱瑞玲)

猜你喜欢
双减小学生游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我是小学生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