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复线船闸工程坝基防渗施工方案优化分析

2022-05-12 07:26许自玉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珠江水运 2022年8期
关键词:船闸防渗墙水头

◎ 许自玉 安徽省港航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某复线船闸工程建设标准为Ⅱ级船闸,为新建 2000 t 级单线单级船闸一座,船闸有效尺度为 240m×23m×5.2m,与一线船闸中心距离120m,工程主基坑防渗体系由岸侧防渗帷幕、土围堰防渗帷幕和双排桩结构构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全封闭式防渗体系。其中船闸上游右岸纵向防渗位于老河道和拟拆除船闸内,距离拟修建的退建蓄洪堤堤轴线26米,其地质条件为:上层局部为②-0淤泥(Q4al),层厚0.3~2.3m,需清理至原状土后回填,回填土采用开挖的粉质黏土,下层为⑤粉质黏土及黏土(Q3al),层顶埋深为24.70~45.85m,揭示厚度一般为1.90~28.40m,,平均厚度12.8m,渗透系数建议值为3×10cm/s。采用混凝土防渗墙,混凝土防渗墙厚度采用60cm,C20P12素混凝土浇筑而成,进入较好隔水层深度不小于2m。

该复线船闸工程对基坑防渗结构施工质量与施工工期的要求很高,通过施工阶段工程施工现场地形、地质复勘等情况分析,原设计对工程现场实际施工条件理解不够深入,船闸上游右岸纵向防渗设计布置方案不尽合理,为此,从防渗墙施工工艺优化、节约工期等方面对该复线船闸工程基坑防渗施工方案进行优化。

图1 防渗布置

图2 原方案素混凝土防渗墙剖面图

2.方案优化

2.1 原方案介绍

船闸上游右岸纵向防渗墙原位置为防渗帷幕拐点G至防渗帷幕拐点F,位于老河道和船闸内,距离退建蓄洪堤堤轴线距离为26米,现状河道底高程约15m至16m,退建蓄洪堤轴线位于现状河道岸坡上,地势东高西低,高程约18m至25m。素混凝土防渗墙墙顶设计高程为21m,底高程为0m,超浇0.5m,超浇后墙顶高程为21.5m,导墙深度为1.53m。考虑利用导墙回浆,施工过程中防渗墙导墙顶高程为23m,故施工平台填筑高程需为23m。施工GF段防渗墙前需完成老河道清淤、该段区域内原船闸涉及部位拆除以及退建蓄洪堤填筑至23m高程,方能进行该段素混凝土防渗墙施工。此方案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1)该处素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前最深处需要填筑土方高度约11m,回填土不利于素混凝土防渗墙成槽施工,易造成塌孔现象,对防渗墙成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2)由于退建蓄洪堤填筑和船闸拆除施工影响,且退建蓄洪堤填筑、船闸拆除施工周期较长,会导致船闸防渗体系封闭时间滞后,影响整个工程施工进展。

2.2 优化后方案介绍

根据工程现场实际情况,为保证素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质量,加快上游防渗墙施工,早日完成全体防渗体系封闭,为促进工程一期主基坑开挖提供有利条件。

工程对该部位的岸坡防渗进行方案优化:

1)将GF段平移26m至退建蓄洪堤轴线,防渗墙轴线移至退建堤轴线后,HG轴线段长度增长26m,总长变为142.7m,EF轴线段长度减少26m,总长变为10.9m,防渗墙轴线总长度不变。

2)将上游右岸纵向防渗墙从G2点处至主坝坝脚,约356m,降低5m布置,即墙顶高程从21m降低至16m,G1至G2长度为14m。降低后防渗墙顶主要位于②-2 粉质黏土(Q4al)内,渗透系数为1×10cm/s和④-1 粉质黏土及黏土 (Q3al)内,渗透系数为6×10cm/s,地质条件较好,墙底高程0m维持不变,依旧深入⑤粉质黏土及黏土(Q3al)不小于2m。退建蓄洪堤堤轴线现状高程约18-25m,满足现行施工上游右岸素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图3、图4为优化后素混凝土防渗墙平面布置图及剖面图。

图3 优化后素混凝土防渗墙平面布置图

图4 优化后素混凝土防渗墙剖面图

2.3 优化方案的渗控效果分析

根据基坑剖面地质资料以及防洪堤结构尺寸资料,选取典型基坑剖面建立有限元模型,开展防渗墙移至退建堤轴线且墙顶高程为16m时的基坑渗流场进行模拟分析。渗流计算边界条件设置如下:模型底部边界取隔水边界;模型左侧边界紧临一线船闸,其表面节点为已知水头边界,水头值根据一线船闸区域淮河水位确定,按照施工期10年一遇度汛水位为26.9m;模型右侧为退建蓄洪堤区域,其表面节点为已知水头边界,水头值根据区域地下水位监测成果确定,而模型上表面的其它节点均视为潜在出渗边界。

渗流分析得到的基坑压力水头云图和总水头等值线如图5、6所示。左侧边界渗入基坑的单宽渗流量为1.29×10m/s,右侧边界渗入基坑的单宽渗流量为5.05×10m/s,开挖基坑的单宽渗流量为1.80×10m/s。总水头等值线在防渗结构布置分布密集,压力水头等值线经过防渗结构后大幅跌落,优化方案下防渗结构的渗控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基坑渗流量,南移防渗墙侧基坑渗流量很小,符合渗流控制要求。

图5 基坑典型剖面渗流压力水头云图(单位:m)

图6 基坑典型剖面渗流总水头等值线图(单位:m)

基坑渗流流速和渗流总梯度分布图如图7、8所示。由图可知,基坑渗流流速最大值为0.623E-05m/s,位于基坑底部左侧,其高程为8.84m。基坑梯度最大值为27.7659,位于左侧防渗墙位置,右侧防渗墙处也出现了较大了梯度值,这表明防渗墙起到了很好的控渗效果。

图7 2-2剖面渗流流速分布图(单位:m/s)

图8 2-2剖面渗流总体梯度分布图

3.防渗墙施工方案的对比分析

结合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对优化前与优化后的两种施工方案从工期、质量、施工环境、投资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1)在工期方面:原方案施工需提前完成老河道清淤、船闸拆除和退建蓄洪堤填筑,使得防渗施工开工至少滞后2个月,原方案防渗墙深度21m,采用液压抓斗“三抓法”成槽施工需要52天完成。优化后方案能提前进行防渗墙施工,为主基坑开挖提供有利条件,防渗墙深度16m,需要30天完成,节约工期22天。

(2)在质量方面:优化后方案在原状土上成槽施工,对防渗墙成槽质量控制有利。

(3)在施工环境影响方面:原方案涉及老河道清淤和船闸拆除,场地受限,施工便道受阴雨天气影响严重;优化后方案所处环境良好,场地清理后满足施工要求,便道通畅。

(4)在经济性对比上:原方案需填筑11m高度土方,土方量约增加2万方,增加费用45万元;优化后方案防渗墙降低5m深度,相比原方案节约费用约200万元。

根据方案对比及渗控效果分析,最终确定了该船闸上游右岸纵向防渗南移26m的最优方案,同时对该南移防渗墙结构进行优化,保证工程防渗稳定性和工期的同时有效节省了工程投资。

4.结论

(1)综上所述,该船闸上游右岸纵向防渗南移是合理的,对工期、质量、施工环境及投资方面是有利的,可以满足现场实际施工需求。

(2)对于本研究中的堤基,通过有限元分析防渗墙优化对基坑起到了较好的防渗作用。考虑经济和工效,满足设计防渗要求的最优防渗墙方案是南移26m,防渗墙长度不变,顶高程降为为16m,厚度60cm,进入较好隔水层深度不小于2m。

(3)上述分析为该工程的防渗优化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为工程其余部位防渗优化提供了很好的方向,为工程主基坑开挖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接下来的研究工作中,还需对工程深基坑及降水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和优化。

猜你喜欢
船闸防渗墙水头
玉龙水电站机组额定水头选择设计
抗疫,在三峡两坝船闸水域
船闸
泵房排水工程中剩余水头的分析探讨
浅谈新旧防渗墙接头连接处理施工技术
用于船闸撞击防护微孔塑料的计算与分析
水电站围堰防渗墙中钻劈法施工应用探究
水库防渗墙施工技术与应用
溪洛渡水电站机组运行水头处理
溪洛渡电厂水头采集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