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传统渡口转型构想与可行性评估
——以虎门渡口为例

2022-05-12 07:48肖晓雯周芷而陈秀秀
中国储运 2022年5期
关键词:虎门湾区渡口

文/肖晓雯 周芷而 陈秀秀

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的轮渡事业在联系各地的经济、政策发展当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近年在“建桥撤渡”的大背景下,渡轮事业走上了下坡路,陷入停运的境地。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和发展,为传统渡轮的转型再造提供了机遇和挑战。本文以广州市南沙区虎门渡口为例,从其区位以及战略定位出发,通过为虎门渡口的转型再造提供有效方案并进行可行性分析,旨在推动以虎门渡口为代表的传统渡口顺利转型。

引言:

虎门渡口曾经是广州南沙与东莞沙田之间唯一的过江通道,它为珠江两岸的水路运输、经贸以及社会发展都做出过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但随着虎门大桥与南沙大桥的落成通车,它的交通运输能力逐渐减弱。最终,运营二十八载的渡口于2019年5月正式画上句号。虎门渡口的兴衰史正是珠三角地区众多传统渡口的缩影,其见证改革开放前沿地锐意创新的实践、珠三角经济社会崛起的历程,亦在珠江口湾区发展上留下了丰厚的历史遗产。在2019年2月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致力于建成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亦为珠三角传统渡口转型升级提供了难得的契机。虎门渡口应抓住机遇,合理有效准确地运用天然地理优势,依托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推动与促进自己的新生再造。

一、虎门渡口区位分析和战略定位

(一)区位分析。在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珠三角渡轮事业亦随着这股浪潮迅速兴起,众多新建渡口在这一时期得以出现,虎门渡口便是其中亮眼的一员。兴建于1989年、通航于1991年的虎门渡口曾是全国最繁荣的公路渡口,不仅是联接广州、东莞之间重要的航运通道,而且是南沙与外界联通的重要门户,在珠江口湾区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1997年虎门大桥、2019年虎门二桥的通车,渡口连接珠江两岸的交通枢纽功能逐渐弱化。随着南沙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区以及粤港澳大湾区等战略规划的出台实施,南沙区对外路网不断完善。加之虎门渡口航道复杂、渡船陈旧等安全性问题,兢兢业业二十八载的虎门渡口于2019年5月25日停止渡运。虎门渡口位于广州市南沙区,濒临南海,处于珠江口西岸,珠江水系经境内入海,在入海口处形成冲积平原,冲击平原面积广阔,地势平坦,地质稳定,有利于渡口基础设施的建设。此外,虎门渡口与威远岛隔江相望,渡口位置连接海河,港阔水深。加之,南沙地处交通要冲,是粤港澳大湾区物流中转地,航运需求量大。周边城市经济实力雄厚,经济腹地大,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但虎门渡口所处地区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季节性差异大,常出现大雾天气,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不利于航运,并且受“建桥撤渡”的政策影响,虎门渡口后期存在客流量减少、运营成本高等问题。

(二)战略定位。在“一国两制”、“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背景下,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19年2月开始印发实施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1]指出将“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2]虎门渡口是南沙连接珠江三角洲东西部的交通枢纽”,[3]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的计划,从携手港澳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共建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金融服务重要平台以及打造优质生活圈四个方面出发,充分发挥国家级新区和自贸试验区优势,加强与港澳的经济、科技创新联动,着手构建“半小时交通圈”,在与港澳地区的开放、共享合作下积极探索自身的发展,为打造智慧型城市作出努力。[4]近年来,广州与深圳将进一步深化南沙与前海两地的合作,共同打造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合作平台。2021年7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广州市南沙区、广州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后文简称《目标纲要》),[5]计划通过强化创新、推进数字南沙建设、深化改革、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将南沙区建设,成为湾区创新灯塔、改革开放标杆、综合服务枢纽以及未来城市典范。虎门渡口依托其身处南沙的优越地理位置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政策的支持下,劳作二十八载、承载着虎门人民无数回忆和期望的虎门渡口,有朝一日有望整装待发,重新启航。

二、虎门渡口转型升级方案设想

(一)多功能渡口。虎门渡口在水上交通方面综合考虑广大市民与附近居民的需要,继续保留其连接广州、东莞两地的公共交通功能,选用水上巴士解决两岸无机动车居民交通出行困境。虎门渡口在旅游观光方面,首先可对渡口原有设施进行改造,增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在渡口内建立南沙发展历程展览馆,以渡口南沙改革开发历史及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进程为主题,向公众展现南沙作为湾区门户枢纽的发展活力。其次与南沙周边景点联动,以虎门渡口为起点,打造湾区旅游名片。通过水道串联整合南沙大角山、蒲州、上横档、下横档等地较为分散的炮台遗址资源,建立大湾区海防遗址国家文化水上公园。通过与东莞威远炮台、虎门林则徐纪念馆进行合作,打造“虎门销烟”主题航线,开发船上历史背景介绍,船下博物馆参观的旅游观光模式。打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爱国主义旅游航线,为港澳青少年成长提供爱国主义研学基地。打造南沙港参观航线,零距离使市民游客感受现代化港口风貌。

(二)国际性大宗货物展览贸易中心。南沙商务局在2021年1月6日的《南沙功能规划》中提到,南沙区将建设海港区块·国际航运发展合作区。《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明确提及到建设大宗商品区域交易中心。顺应政府政策,借助虎门渡口毗邻大型港口——南沙港的优势,建造以海陆中转为目的的国际性大宗货物展览贸易中心,提升海陆货物流通效率。

(三)沿岸碧道。《目标纲要》中提到南沙区重点推进沿河沿海景观带建设,推进“万里碧道”工程,优化文体设施,加强公共体育活动场地和设施建设。改善虎门渡口现有的河堤状况,建设沿岸碧道。经过实地调查,发现虎门渡口附近的居民群体以老人、小孩居多,生活比较悠闲,但虎门渡口一带缺乏足够的公共体育设施。因此,建设以水为纽带、以珠江及渡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沿岸碧道可以满足这类人群康体、休闲、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四)美食街。经过实地调查,虎门渡口周围有不少的餐饮店,但其分布比较零散,夜宵档口居多,餐饮品类单一。因此在虎门渡口附近原有餐饮的基础上,加强夜宵文化品牌塑造;同时引入更多南沙当地特色餐厅,以虎门渡口原有建筑主体为基础,建设渡口餐厅,打造南沙水乡风情美食街,吸引更多的市民游客,为南沙打造水乡特色名片。

三、虎门渡口转型升级设想方案的可行性评估与预期效益分析

(一)多功能码头。可行性较高。综合虎门渡口在南沙的发展规划,保留虎门渡口承担的水上公共交通功能,增强沿岸广州、东莞无机动车居民交通出行的便捷性,减少两地居民出行成本。同时进一步织密大湾区水上交通网络,减轻陆上交通压力。为虎门渡口增添旅游观光功能,建立南沙发展历程展览馆,增加南沙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丰富当地居民文化生活,展现南沙发展风貌。通过水道串联整合南沙分散的炮台遗址资源,建立大湾区海防遗址国家文化水上公园,实现《目标纲要》蓝图,积累以旅游等服务业为主体功能的无居民海岛整岛开发方式经验。深化红色文化宣传教育,为南沙打造保护海防文化遗产、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大湾区国防教育基地。发挥南沙处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几何中心,连接港澳的区位优势,为港澳青少年成长提供爱国主义文化旅游交流空间,增强湾区青年的国家认同、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使南沙成为湾区意识形态安全的“桥头堡”。南沙港参观航线,使市民游客感受现代化港口风貌,近距离了解超大型码头作业,展现南沙港货运能力及南沙地区营商环境优越性,增强投资者营商、投资信心。发展旅游观光亦有利于增加当地就业岗位,推动周边经济发展。

(二)国际性大宗货物展览贸易中心。可行性较高。顺应国家政策,且虎门渡口及其所处的南沙区处于海陆商品交易的中转站,大宗货物交易量大,建设国际性大宗货物展览贸易中心有利于湾区大宗货物流通。同时,展览贸易中心能够通过向商家出租货物的展览贸易场地获得较大的经济收益,也推动周边城区的经济发展。

(三)沿岸碧道。可行性较高。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沿岸碧道较其他方案而言建造成本较少、难度较低。其次,沿岸碧道依托珠江流域和渡口岸边带等建造自然生态廊道,促进生态的保护和修复。同时,沿岸碧道串联起临水的居民点和景区景点,带动水系沿线文化资源的利用、公共休闲娱乐设施的建设以及沿岸周边产业的发展。

(四)美食街。可行性较高。首先附近已经有不少餐饮店铺,对于建设美食街有一定的餐饮基础。其次周边居民有一定相当的餐饮需求。最后南沙地处水乡,鱼类资源丰富,有浓厚的水乡文化作为积淀,更有发展夜间文化和餐饮文化的空间。美食街的建设有利于优化南沙旅游市场配套产品供给,增强南沙旅游吸引力,顺应休闲湾区建设需要,推动大湾区优质生活圈示范区的建设,在满足当地居民餐饮需求的同时亦增加当地就业岗位。

猜你喜欢
虎门湾区渡口
湾区一起潮:时代中国深耕湾区22载 与湾区共成长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界首渡口缅怀红军
李万雄:湾区引擎,空港之芯
广州南拓 发现湾区新机遇
汉江渡口——两代艄公的“价值观”
6月历史大事记
相关论
每一个彷徨的人生渡口,唯有自渡
渡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