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间》:白描中国家庭50年变迁

2022-05-13 14:58
青岛画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普通家庭梁晓声周家

一部平民生活史,有温馨的情感,有生动的人物,有曲折的故事。

从温情到沉重,从沉重到释然,对于时代和人生的宏大命题,《人世间》以辛辣甚至近乎残酷的笔触,描摹了由无数个平凡人构成的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的众生相,也勾勒出50年间人们的生活图景、中国的社会面貌。其中,有对现实的刺痛反思,也有对人性的深切关怀,但始终保留着如斯态度:悲观中有希冀。

世事浮沉,福兮祸所依;聚散离合,烟雨不由人。

普通家庭变迁史

《人世间》以东北吉春市一个棚户区的周家为主角,聚焦以周父为代表的新中国第一代工人家庭。电视剧从1969年周家子女上山下乡为故事起点,逐步展开了共和国50年发展演进的宏伟画卷,其中涉及了上山下乡、三线建设、恢复高考、知青返城、改革开放、反腐倡廉等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节点和事件。创作者透过周家一家人的命运更迭,折射了一代工人家庭历经的命运大潮,白描了中国当代社会发展历程。

在编剧王海鸰和导演李路的创作加成下,《人世间》的故事细腻入微,充满了温情的表达,大量的生活细节塑造了准确的人物。以剧中1980年周家过春节为例,短短七八天的故事,该剧用了五集时长来塑造周家及其所在的社会百态。从郝家一波三折的见面问题,到周父与周秉昆的冲突,该剧既着眼于大的社会层面,展示了高干家庭与普通家庭的观点冲突,又细致刻画了父母对于儿女的“厚此薄彼”。这种真实的对比和冲突,满足了好看的戏剧性,也让《人世间》与普通的家庭生活剧有了高下之别。

共58集的《人世间》,没有因为细水长流的生活细节被吐槽故事太水,反而因为处处细节都有伏笔,在舒缓的节奏里展开了中国普通家庭的变迁史。

着力刻画年代感

《人世间》横跨五十年的时间跨度,为了淋漓尽致还原故事的真实感,剧本筹备就历时三年多之久,并进行了耗时六个月的紧张拍摄,对于细节更是“苛刻”把控,大到各个时期的历史场景、各个阶段的家庭环境变化,小到各类生活道具、一碗一勺,都极尽与北方环境下的年代原貌相吻合。

剧组辗转长春、哈尔滨、辽宁、北京、深圳、贵阳等地拍摄,为了重现当年东北老工业城市的居民区,剧组搭建了4万平方米的景,光灯线就用了7万米,搭景的灯足足装了几十辆超长箱车。拍摄准备阶段还征集了很多旧物件,搭建了大概一千多平的道具库,像剧中出现的老海报、旧挂历、老衣服,不少都是通过征集而来的真东西。“争取让观众一看到就梦回那个年代”,是剧组希望达到的目标。

从文学跨越到影视

从方块字到视听画,著名编剧王海鸰担当了《人世间》从文学跨越到影视的引渡人。有着近三十年创作经验的王海鸰,因《牵手》《中国式离婚》《大校的女儿》等作品而被奉为金牌编剧,但她表示,《人世间》是自己从业以来“最艰难的创作”。“严肃文学是个人对生活经历的思考,而电视剧是大众艺术,越是严肃文学,改成电视剧就越有难度。”王海鸰称,以前自己剧本中有名有姓的人物顶多十来个,而《人世间》中却有几十个人物。

1952年出生的王海鸰与小说中的主人公周秉昆是同龄人,书中“为底层生活的人们呐喊说话”的主旨非常吸引她。虽然王海鸰也曾经有过下乡支农的经历,但通过《人世间》她才第一次真切看到上世纪70年代底层老百姓的生活。“这帮人这么穷,这么苦,依然能够顽强生活,到底是为什么?”

她提出在小说钢铁色的底色之上,增加明亮温暖的色调。王海鸰也表达了对于原著作者梁晓声的感激,“我觉得他非常理解我,对于改编,绝不多插手,不打扰我的思路、看法、取舍。”她認为绝对要尊重编剧的第一感觉,编剧一定要有自我意识。“你说东墙不好,编剧东墙加块砖,你说西墙不好,编剧砌一块补一块,编剧到这个程度那就糟糕了。”

谈及影视改编经验,王海鸰说:“一是细节,二是细节,三是细节。”电视剧《人世间》通过点点滴滴、桩桩件件展现了普通人充满烟火气的喜怒哀乐,这样的改编得到了梁晓声的认可,他在探班拍摄现场时,看到对于周父、周母去世情节的改写,被感动到泪流不止。梁晓声坦言,“如果小说可以重写,我想将主创们的智慧都融进去。”

导演李路这样定义原著:有人物,有历史纵深,有具体事实……而经过改编后的《人世间》,有温度,有现实锐度,也有情感厚度。温度,来自日常生活流的叙事方式;锐度,是它用普通人视角的故事为时代放歌;厚度,是它自始至终都在以情动人。

猜你喜欢
普通家庭梁晓声周家
生活好了,更要看看从前
杵坨
周家生
梁晓声“报恩”
周家生
浅析普通家庭的保险规划
葡萄牙
什么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