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分析

2022-05-13 15:56杨红艳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5期
关键词:针灸

杨红艳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颈性眩晕患者中采取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灸治疗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6 月至2021年6月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中心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中抽选76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接受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灸治疗;对照组38例,接受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评分、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评分,治疗前后椎动脉(VA)(L)、 VA(R)、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9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NPQ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为(22.51±2.35)分、NPQ 颈痛量表评分为(18.99±2.58)分,对照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为(18.92±2.86)分、NPQ 评分为(22.41±2.77)分,实验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NPQ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VA(L)、VA(R)、BA 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VA(L)血流动力学指标为(51.03±4.35)cm/s、VA(R)血流动力学指标为(50.57±3.52)cm/s、BA 血流动力学指标为(70.58±2.86)cm/s,对照组患者 VA(L)血流动力学指标为(48.14±3.99)cm/s、VA(R)血流动力学指标为(47.98±3.82)cm/s、BA 血流动力学指标为(66.98±2.77)cm/s,实验组患者 VA(L)、VA(R)、BA 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颈性眩晕患者中采取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效果较为显著,临床可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中药天麻钩藤饮;针灸;颈性眩晕

【中图分类号】R255.3. R2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5-0018-03

颈性眩晕在临床上又被称为椎动脉型颈椎病,在医院中医科临床上较为常见,是一种由于椎动脉供血不足,血流速度变慢,造成一过性脑血管痉挛的疾病。当出现颈性眩晕的时候,大脑会突然缺血,从而出现眩晕的情况,临床上大多数颈性眩晕患者的主述症状都是转脖子或者转身的时候出现眩晕,通常发作时间比较长,多发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以往对于该病的治疗主要是改善循环和抗眩晕,但效果无法达到预期,且具有较高的复发性,药效持续时间比较短,不能进行根治。目前研究表明,患者颈椎部位骨质退行性变化或者由于受到外伤使得脊椎失衡导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为该病的发病机制[1]。中医学认为颈性眩晕属于“眩晕”范畴,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治疗主要以改善循环为主,而治疗方法较多,但各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联合治疗的方法应用越来越广泛[2]。中药天麻钩藤饮属于中医治疗方式,将其联合针灸一起运用于颈性眩晕患者中,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患者的复发率也相对较低。因此,本文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中心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中抽选7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在颈性眩晕患者中采取这两种方法联合治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甘肃省小陇山林业中心医院收治的颈性眩晕患者中抽选76例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38例,对照组38例,本次研究所选的患者均对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标准:(1)均符合颈性眩晕的相关标准,判断依据为《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3],诊断为颈性眩晕;(2)临床症状均为头晕、视物旋转、转顿时患者症状加重、肩部出现不适,且具有恶心、头痛、呕吐等现象;(3)年龄>18岁;(4)患者资料完整。

排除标准:(1)存在除眼源性和耳源性眩晕患者或者因其他因素引起的眩晕患者;(2)非自愿参与的患者;(3)合并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4)存在精神障碍、无法配合的患者;(5)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其中天麻钩藤饮的药方组成包括茯神30 g、夜交藤30 g、川芎11 g、伸筋草30 g、益母草30 g、川牛膝24 g、桑寄生18 g、杜仲18 g、石决明20 g、葛根15 g、钩藤15 g、天麻15 g。如果患者存在口苦口干症状,则需要加用栀子10 g、黄芩11 g;如果患者存在身困乏力症状,则需要加用黄芪20 g;如果患者存在失眠症状,则需要加用合欢皮30 g;如果患者存在头晕头痛症状,则需要加用牡蛎30 g、龙骨30 g。所有药物加水煎汁,熬成一剂,每天分两次温服,服药时间在餐后半小时。

实验组患者在接受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的基础上,配合针灸治疗,针灸治疗的穴位选择外关穴、肩井穴、陶道穴、大椎穴、脑户穴、崇骨穴、风府穴、风池穴等,患者进入治疗室后,选择俯臥体位,然后确定针灸部位,并且对选择的穴位以及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选择3~4.5 cm 的毫针,其中外关穴进针2~3 cm,肩井穴斜刺2.5~3 cm,直刺崇骨穴、大椎穴和陶道穴 2~3 cm,风府穴向下颌方向斜刺进针2~3 cm,风池穴、脑户穴向鼻尖方向斜刺进针1.5~2.5 cm。针灸手法选择平补平泻法,确定得气后,需要留针半小时,同时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还需要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对患者进行特定电磁波法(TDP)治疗,每天一次,每次半个小时,连续治疗10天,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

和无效,依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将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能够进行正常工作和生活作为显效;将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但偶尔会出现短暂性的眩晕症状作为有效;将患者临床症状未发生任何改善甚至加重,仍然不能正常生活和工作作为无效;治疗总有效率为显效和有效的总例数占比。

(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评分、 Northwick Park 颈痛量表(NPQ)评分。采用眩晕量表评估颈性眩晕症状评分,共包括5大项,眩晕、肩颈痛、日常生活工作、心理和社会适应、头痛等,满分为30分,分数越高,患者的临床症状越轻];NPQ 9[4题,每一道题按照严重程度记0分、1分、2分、3分、4分,得分高的患者其颈痛症状越严重[5]。

(3)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VA)(L)、VA(R)、基底动脉(B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最后数据采用 SPSS 3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用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n(%)]表示,行χ2检验。当 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比

实验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龄为43~77(53.24±3.11)岁;对照组中男性21例、女性17例,年龄为44~76(53.27±3.24)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

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4.74%,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78.95%,实验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性眩晕症状评分、NPQ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NPQ 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为(22.51±2.35)分、NPQ 颈评分为(18.99±2.58)分,对照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为(18.92±2.86)分、NPQ 评分为(22.41±2.77)分,实验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NPQ 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L)、VA(R)、BA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 VA(L)、VA(R)、BA 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VA(L)血流动力学指标为(51.03±4.35)cm/ s 、 VA(R)血流动力学指标为(50.57±3.52)cm/s、BA 血流动力学指标为(70.58±2.86)cm/s,对照组患者 VA(L)血流动力学指标为(48.14±3.99)cm/s、VA(R)血流动力学指标为(47.98±3.82)cm/s、BA血流动力学指标为(66.98±2.77)cm/s,实验组患者 VA(L)、VA(R)、BA 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颈性眩晕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眩晕症状,相关研究表示,引起颈性眩晕的根源通常在脑部和肝脏,当患者出现颈性眩晕的时候,正常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因此,临床上针对颈性眩晕的治疗重视度非常高[6-7]。而当前,常见的治疗颈性眩晕以中医治疗为主,在中医学中,颈性眩晕主要由邪中于颈项,循经上行入脑所致,所以在治疗过程中,应该以舒筋活血、补益肝肾、平肝熄风为主[8-9]。天麻钩藤饮属于中药汤剂,主要用于治疗颈性眩晕,药方中的石决明、钩藤、天麻具有平肝潜阳熄风的效果,夜交藤、茯神具有宁心安神的效果,川芎具有活血止痛的效果,益母草、川牛膝具有活血利水的效果,伸筋草、葛根具有舒筋活血的效果[10-11]。所有药物联合使用能够更好的舒筋活血、补益肝肾、平肝熄风,改善患者肌肉痉挛和椎动脉压迫症状。医生再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进行加减治疗,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效果。此外,为了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还可以将针灸治疗联合运用其中,通过针灸刺激穴位,通经活络、补益精髓,更好的解除眩晕症状,促进患者康复[12-13]。因此,在颈性眩晕患者中,运用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价值。本次研究选择76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NPQ 颈痛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颈性眩晕症状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 NPQ 颈痛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VA(L)、VA(R)、BA 血流动力学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 VA(L)、VA(R)、BA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颈性眩晕症状,消除颈痛,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该研究结果与王双双[14]在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中相关研究结果相似度高。

综上所述,在颈性眩晕患者中采取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眩晕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血流动力学指标,效果较为显著,临床可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温秀新.天麻钩藤饮+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评估[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9,25(10):100-101.

[2]  吴美泼.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高血压眩晕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2018,37(18):158-159,162.

[3]  國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  胡旭光,杨翰,黄俊宇,等.中医推拿与西医药物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比较[J].内蒙古中医药,2019,38(9):99-101.

[5]  申贵虹.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眩晕病肝阳上亢证158例临床疗效观察[J].健康必读,2019,42(11):99.

[6]  夏飞,虞鹤鸣.针刺联合天麻钩藤饮治疗肝阳上亢型颈性眩晕36例临床观察[J].江苏中医药,2019,51(3):62-64.

[7] 谭志宏,杨济源,董杰,等.天麻钩藤饮辨证加减配合颈椎顺势牵引治疗颈源性头晕临床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9,11(8):100-102.

[8]  李兴福,张立军.针灸结合中药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J].医药前沿,2019,9(34):192-193.

[9]  张静婧,卫旭东.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鼓室注射甲强龙治疗梅尼埃病的临床研究[J].甘肃科技,2017,36(21):92-93.

[10]  冷华任.半夏白术天麻汤配合针灸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31):4383-4384.

[11] 何飞.推拿联合天麻钩藤饮化裁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D].江苏: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

[12]  李唐.天麻钩藤饮加减配合针灸治疗老年高血压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1):164.

[13] 谢学慧.综合护理联合针药治疗颈性眩晕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30(11):106-109.

[14]  王双双.天麻钩藤饮加减治疗肝阳上亢型眩晕的临床效果分析[J].健康之路,2017,16(2):234-235.

(收稿日期:2021-10-15)

猜你喜欢
针灸
颈椎病采用针灸治疗的效果分析
针灸在辅助生殖促排方案中的应用探讨
中医针灸推拿治疗老年性便秘的应用效果分析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宁神汤结合针灸治疗更年期失眠的效果探究
针灸发展前景研究
针灸
对我省近年针灸发展状况的分析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
《中国针灸》杂志2000年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