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学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策略研究

2022-05-13 16:54张余曹晔
职业技术教育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高计划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张余 曹晔

摘 要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通过回溯政策变迁发现,“双高计划”学校已经获得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合法地位,在内部张力和外部张力共同作用下,“双高计划”学校将成为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主力军。然而在举办过程中还存在着制度供给乏力、自身定位模糊、社会认可度不高等现实困境,亟需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标准、打造标杆、成果推广 ,为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提供经验参考,以促进职业本科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职业教育;职业本科教育;“双高计划”学校;高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2)12-0014-05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职业教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021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明确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方向和行动指南,强调要“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1]。当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世界体量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建构“中职教育+高职教育+职业本科教育”有机衔接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完善技术技能人才的生态体系,重点在于职业本科教育[2]。支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下文简称“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不是对“双高计划”学校办学层次的简单提升,而是在传承职业教育本质属性的基础上,对标本科教育的内在本质属性要求,实现职业本科教育的稳步发展。因此,通过回溯政策变迁,探讨新时代“双高计划”学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面临的困境,提出可借鉴的对策建议,对加快职业本科教育从试点探索向制度化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策变迁:为“双高计划”学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提供可能

现实扎根在历史逻辑之中,职业教育的发展史,就是国家各项教育政策制度的变迁史。从政策维度来看,我国开启职业本科教育的实践历程已有23年之久,依据政策的变迁,可以将职业本科教育发展划分为萌芽阶段、试点阶段和稳步推进阶段三个过程。

(一)职业本科教育萌芽阶段

1998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同意职业院校的优秀毕业生通过参加考试的形式接受高一级的学历教育[3];1999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联合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支持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技术学院或与企业联合举办职业技术学院,且允许职业学院的优秀毕业生通过考试升入本科高校继续学习”[4]。这一时期可视为职业本科教育的萌芽阶段。其后,国家开始实施高校扩招政策,高等教育逐渐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阶段的教育转变,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工作暂时被搁置。

(二)职业本科教育试点阶段

为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1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提出“完善高端技能型人才通过应用本科教育对口培养的制度”,有关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议题再次被教育部门纳入政策之中[5]。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职业教育置于更加突出的位置。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要引导一批应用型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6],由此吹响了推行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改革的号角。2019年,国务院颁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7],随后15所职业院校获批成为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单位,标志着职业本科教育进入了实质性改革试点阶段。

(三)职业本科教育稳步推进阶段

2020年,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颁布的《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双高计划”建设单位试办职业教育本科专业”[8],这为“双高计划”学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提供了政策支持。2021年,教育部相继出台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由此明晰了“谁能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对专业设置有哪些要求”“哪些专业可以开展职业本科教育”等问题,为“双高计划”学校实施职业本科教育提供了具体标准和遵循。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颁布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职业本科学校和职业本科教育专业”[9],为“双高计划”学校稳步开展职业本科教育提供了强劲动力。

二、内外张力:“双高计划”学校成为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主力军

根据唯物辩证法,矛盾是推动事物改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双高计划”学校成为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主力军,既有来自其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动力,又有来自产业优化与创新的外在需求动力,是内外部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内在张力:“双高计划”学校发展的内在需求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問题在于改变世界[10]。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工作或活动,前者意指通过发现各种自然或社会规律来认识世界,后者侧重于通过应用各种规律来能动性地改造世界。从事前者工作的人一般称其为“学术型”或“研究型”人才,从事后者工作的人一般称之为“应用型”或“技术技能型”人才。职业本科教育本质上是一种高等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决定其人才培养目标仍是培养高层次的技术技能人才,即通过应用各种规律来能动性地改造世界的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高等职业学校应侧重于培育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教育部在“十四五”规划高校设置工作中对“双高计划”建设单位举办职业本科教育进行了系统谋划。国家实施“双高计划”建设的目的是将学校建成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服务高地,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实现“双高计划”学校从“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的转变[11]。此外,将A档或B档“双高计划”学校作为“职业技术大学”种子选手或职业本科教育试点,有助于在保持职业本科教育类型特征前提下,建构起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以期破解当前独立学院转设、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遇到的难题。以浙江省为例,该省共有21个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和51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其中有55个专业群紧密对接浙江省重点发展产业,专业群布局对接产业发展有较好的匹配性和契合度,部分“双高计划”学校坚持推进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市场化运行,引领行业服务能力升级;强化园区与科创平台的融合,共建技术技能服务载体,促进服务平台创新能力升级;通过科研激励机制创新、创建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成区域共享园区化“产—教—科—创—育”的人才培养闭环服务平台,贯彻新发展理念并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区域和行业主导产业,以优势特色专业为龙头,引领专业群建设,以产业链发展驱动专业群协同建设。可见,在“双高计划”学校基础上试行职业本科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通过“双高计划”项目让学位制度发挥积极有效因素,发挥职业本科教育的创新性和引领性,有助于突破高职院校办学桎梏,推动“双高计划”学校高质量发展。

(二)外在张力:现代产业优化与创新的外在需求

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加快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全面建设技能型社会提供优质和多样性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支撑,是当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教育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教发[2015]7号)提出“支持有试点意愿的高校率先开展应用型发展模式”[12],由此拉开了我国职业本科教育从政策指导向实践尝试的转变。202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出“统筹区域内高职院校的教育资源开展合并转设工作”[13],为部分独立学院与优质高职院校合并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提供了政策依据。然而,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组织场域内,“学科教育”占据着制度逻辑的优先位置,学术型、研究型和综合型大学是高等教育的不懈追求,导致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不愿意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再加上部分独立学院师生、家长对职业本科教育存在误解,造成部分地区“合并转设”工作按下暂停键。依托“双高计划”学校加快探索职业本科教育,成为摆脱“合并转设”困境,推动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职业高等教育发展的有效途径。

此外,社会需求是推动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而技术发展水平影响着职业教育的层次。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再工业化”战略使实体经济的战略意义凸显,以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为典型特征的先进制造业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下的经济增长点,对技术人才的岗位能力需求已经从制造、装配等具体的岗位技能变为精益制造、交互定制、虚拟仿真、数字化模型等创新技能。这种生产方式变革迫切需要技术技能型复合人才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与跨岗位的产业协作能力,而传统的三年制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需要依托优质高职教育资源发展四年制职业本科教育,实现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的“上移”。可见,在内部张力和外部张力共同作用下,借助“双高计划”学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已成为建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三、现实困局:“双高计划”学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困境

以“双高计划”学校为基础举办职业本科教育是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征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手段。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尚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保障,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模糊、传统观念引发的社会认可度不高等因素,正严重制约着职业本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一)制度困境: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保障

审视工业发达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经验可知,建构一套体系化的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石。在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中,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大学学士学位,满足了企业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14];英国所推行的高等教育学徒制,学徒可以获得国家资格框架中4-7级资格的认证,其中,6级和7级分别相当于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15]。而从我国省域层面来看,虽然先后有山东、江苏、浙江、四川、广西等十多个省份开展职业本科教育试点工作,但是由于制度供给不健全,如开展职业本科教育院校的设置标准、试点专业的设置标准、师资配备的标准、学位授予的条件及标准等关键制度缺失,致使职业本科教育发展障碍重重。2021年6月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中,将传统的“高等职业学校”重新命名为与“普通高等学校”相并列的“职业高等学校”,正式明确“高等职业学校教育”是涵盖了专科层次和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然而,针对如何实施职业本科教育,尚缺乏有效的制度供给,导致当前职业本科教育实质性進展缓慢。

(二)定位困境:对职业本科教育的定位模糊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将高等职业教育视为单一的专科层次职业教育。在复杂的职业教育体系中,职业本科教育是一个新生事物,虽然国家层面出台各种措施,鼓励部分普通本科高校举办职业本科专业、高职院校联合本科院校相关专业试办高职本科专业,以及地方普通本科向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但各界对“什么是职业本科教育”“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是怎样的”“如何体现职业本科教育的类型属性”等问题尚存在诸多争论。

(三)认知困境:传统观念引发的社会认可度不高

发展职业本科教育的现实困境还源于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偏见。长期以来,人们深受“学而优则仕”“重学轻术”“普主职辅”等陈旧文化观念的束缚,广大家长和学生将职业本科教育视为“次等教育”或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由于职业院校的社会地位、社会声誉和认可度不高,加之不合理的招生制度,许多学生优先选择接受普通本科教育,致使职业本科教育缺乏足够的社会吸引力,难以吸引优质生源,如2021年部分“职业技术大学”高考志愿填报出现“校热生冷”现象。从各地的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情况来看,受传统“精英教育”和“重本轻职”固有观念的影响,政府对职业院校的教育经费投入远低于普通本科院校,导致职业院校面临着教育经费不足的情况[16]。用人单位在招聘时,通常将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历作为人才招聘的重要或首要条件,在薪酬方面,很多用人单位仍然按照学历层次划分来支付工人薪资,技术技能型职业者总体上工资偏低;在职务晋升方面,职业教育毕业生大部分进入企业后从事生产、建设等一线工作,仅有少数进入企业管理岗位。破除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偏见,提升社会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四、完善机制:“双高计划”学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的着力方向

(一)顶层设计:为“双高计划”学校实施职业本科教育框定行动指南

强化顶层设计是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工作的关键。教育部门应加快出台有关“双高计划”学校实施职业本科教育的顶层设计,明确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办学路径、办学体制、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等内容,引导“双高计划”学校在内涵上下功夫。职业本科教育的办学定位包括办学类型定位和办学层次定位。从办学类型来看,职业本科教育是一种与普通高等教育并行且同等重要的教育类型,属于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从办学层次来看,职业本科教育应属于本科层次教育,这就要求“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在专科办学基础上,全面提升学校各项办学指标、师资标准、教学标准等,从而达到“双高计划”学校培育职业本科教育层次人才的目的。从办学路径来看,职业本科教育应坚持以具备条件的“双高计划”学校升格为主要办学路径。鉴于普通本科高校或独立学院转设为职业技术大学过程中面临的各种现实问题,而依托“双高计划”学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优势显著,二者在教育类型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上具有一致性。从办学体制来看,职业本科教育要实现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目标,理应坚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特点,通过打造校企命运共同体,合理优化配置双方资源,实现跨界培育职业本科教育层次人才的目的。

(二)制定标准:为“双高计划”学校实施职业本科教育明确遵循

标准体系建设是提高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目前,教育部门主导制定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出台了中高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标准、公共课程教学标准、专业课程教学标准等,依据专业特点制定了职业学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根据不同专业实习教学要求制定了中高职学校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等,基本构成了中高职阶段国家教学标准体系。但有关职业本科层次的教学标准体系还不健全,还未形成“中职教育 + 高职教育 + 职业本科教育”有机衔接的教学标准体系。因此,应在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框架体系内,加快制定符合“双高计划”学校“类型”特征的职业本科教育专业设置标准、职业本科教育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本科教学课程教学标准、师资配备标准、实验实训标准、顶岗实习标准和毕业考核标准等,形成一套符合中国特色的职业本科教育标准体系。同时,夯实“双高计划”学校经费保障体系,根据“双高计划”学校实施职业本科教育培养规模、投入成本等要素,建立一套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匹配的经费保障体系和生均拨款制度,切实为“双高计划”学校实施职业本科教育提供经费保障。另外,要立足职业教育类型特点,完善“职教高考”制度,细化不同专业的考试标准,形成“中职教育 + 高职教育 + 职业本科教育”有机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人才体系,为“双高计划”学校输送优质生源。

(三)打造标杆:提升“双高计划”学校的社会认可度,引领职业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部省共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为契机,以“双高计划”学校实施职业本科教育为抓手,以“建设10所高水平的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为突破口,按照“一地一案、分区推进”的原则,探索新时代区域职业本科教育改革发展新模式,打造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建设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的首要社会功能是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由于地理区位和社会需求不同、企业产业化和生产供给侧结构性差异,使得产业结构的状态存在显著差异,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应主动适应和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诉求来开展人才培养工作。聚焦区域重点产业中的职业岗位群,实现专业布局与区域产业发展紧密耦合的互动关系,优化专业布局,科学设置人才培养内容,将行业企业典型工作任务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

(四)成果推广:为“双高计划”学校实施职业本科教育发展提供经验参考

一是加大“双高计划”学校实施职业本科教育方面的教科研项目支持力度,通过课题研究为“职业本科教育示范学校”建设探索规律、破解难题、推进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定期举办“双高计划”学校校长联席会议,针对相关内容开展研讨,及时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提供有关职业本科教育改革发展的咨询与建议,为政府、行业、企业、职业学校、社会之间的对话搭建交流平台。三是及时总结“双高计划”学校举办职业本科教育中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并进行推广,为职业本科教育改革创新提供理论与实践范式。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习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2021-04-13)[2021-10-19].http://www.gov.cn/xinwen/2021-04/13/content_5599267.htm.

[2]石伟平.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助推技能社会建设[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5):42-44.

[3]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EB/OL].(1998-12-24)[2021-11-12].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87.html.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EB/OL].(1999-06-13)[2021-11-12].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78.html.

[5]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EB/OL].(2011-12-30)[2022-02-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s7055/201112/t20111230_171564.html.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14]19号,2014-06-22.

[7]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2019-02-13.

[8]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的通知[Z].教职成[2020]7号,2020-09-23.

[9]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EB/OL].(2021-10-12)[2021-11-14].http://www.gov.cn/zhengce/2021-10/12/content_5642120.htm.

[10]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6.

[11]周建松.以“双高计划”引领高职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J].現代教育管理,2019(9):91-95.

[1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EB/OL].(2015-10-23)[2021-11-28].http://www.moe.gov.cn/srcsite/A03/moe_1892/moe_630/201511/t20151113_218942.html.

[1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Z].教发厅[2020]2号,2020-05-15.

[14]薛思敏,董显辉.德国高等教育“双元制”项目发展现状及其特点[J].职教论坛,2020(9):162-168.

[15]关晶.英国学位学徒制:职业主义的高等教育新坐标[J].高等教育研究,2019(11):95-102

[16]于立辉.吉林省机械行业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20(14):20-24.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Holding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High-quality “Double-high Plan” Universities

Zhang Yu, Cao Ye

Abstract  The stead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the key to perfect the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Looking back at the policy changes, it is found that the construction units of the “double-high plan” have obtained the legal status of holding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Under the combined effect of internal tension and external tension, the construction units of the “double-high plan” will become the main force for holding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holding, there are still practical difficulties such as lack of institutional support, vague self-positioning, and low social recognition.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formulate standards, create benchmarks, and promote results to provide experie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vocational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double-high plan” universitie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uthor  Zhang Yu, doctoral candidate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associate professor of Zhejiang Industry & Trade Vocational College (Tianjin 300222); Cao Ye, professor of 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作者簡介

张余(1983-),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天津,300222);曹晔(1963-),男,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技术教育

基金项目

全国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本硕博一体化卓越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研究”(DJA170332),主持人:蔡玉俊

猜你喜欢
双高计划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
“双高计划”下高职院校图书馆建设思考
从“示范”到“双高”:高职院校回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逻辑机理与路径优化
双高计划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技能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基于双高计划的专业文化建设研究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