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欣妥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研究

2022-05-13 17:24徐宁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治疗有效率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徐宁

【摘要】目的:探讨诺欣妥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心功能的影响研究。方法:选择2021年1~12月本院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予以诺欣妥治疗,治疗后对患者临床治疗指标进行评价,比较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临床疗效、血清半乳糖凝集素.、糖类抗原125、N 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以及治疗依从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以及6.min 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 <0.05),脑钠肽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糖类抗原125、N 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度92.00%高于对照组68.00%(P <0.05)。结论:采用诺欣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改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糖类抗原125、N 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提升患者治疗依从度以及疗效,利于病情好转,促进恢复。

【关键词】诺欣妥;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治疗依从度;治疗有效率

【中图分类号】R541.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6-0038-04

心力衰竭是由于患者心脏收缩功能障碍或心脏负荷过重导致的心脏循环功能损伤症状,发病人群集中于中老年[1]。研究表明[2],心力衰竭发生原因为患者心脏重塑,导致心室形状改变。临床患者存在呼吸困难以及肺部淤血等状况。此病发病机制是由于心室重塑,而心室重塑是由于一系列复杂的分子和细胞机制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和表型的变化[3]。这些变化包括心肌细胞肥大、凋亡,胚胎基因和蛋白质的再表达,心肌细胞外基质量和组成的变化情况。目前药物治疗是临床常用方法,临床对患者心力衰竭原因认识加强,促使治疗方法不局限于利尿与扩血管,逐渐发展为以抑制神经内分泌为主[4]。诺欣妥药理上属于复方制剂,主要成分包括沙库巴曲与缬沙坦,能够抑制人体血管紧张素受体以及脑啡肽酶分泌,降低死亡率。因此,本研究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对象,探讨诺欣妥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疗效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21年1~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盲法将其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54~71(59.35±2.11)岁;住院时间4~21(11.25±3.26)d;病程1~8(4.85±1.7)年。观察组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52~75(59.77±2.68)岁;住院时间6~25(12.68±3.98)d 病程2~9(4.69±1.24)年。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2014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5]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年龄>18岁;(3)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为Ⅲ~Ⅴ级;(4)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5%;(5)均具有知情权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具有心力衰竭失代偿期或存在急性心肌梗死症状;(2)具有恶性肿瘤或严重营养不良;(3)存在肝肾等器官功能障碍。

1.2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后均需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采用动态心电监护[TLC6000,冀食药监械(准)字2010第2210047号,上海涵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处理,在治疗过程中采取强心剂以及扩血管药物和利尿剂进行治疗,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保证充足睡眠。

对照组予以贝那普利(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4771,规格5 mg)治疗,口服5~10 mg/d,治疗1个月,若患者临床出现不耐受或严重不良反应等,需停止使用药物。

观察组予以诺欣妥(novartis pharma Stein AG,国药准字 H20170344,规格50 mg)治疗,口服50~200 mg/ d,治疗1个月,在后期治疗中需要根据患者临床血压情况以及耐受程度,逐步调整剂量,最大耐受剂量不超过200mg/次。

1.3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变化。主要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6min 步行距离以及脑钠肽(BNP)。

(2)比较两组患者治愈率。基本治愈为心衰程度减轻,心功能 NYHA分级改善达到Ⅱ级及以上;好转为心功能 NYHA分级改善达到Ⅰ级;无效为病情无明显变化。

(3)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半乳糖凝集素、糖类抗原125、脑钠肽N末端前体水平(NT-pro BNP)比较情况。

(4)两组患者依从度情况。以调查问卷形式进行,分为依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度高,无任何不适感);部分依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较高,出现些许不适感)和不依从(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度差,出现严重不适感)3个版块,总依从度=(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n(%)]表示,分别用 t检验和χ2  检验。若 P<0.05表示存在显着差异。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对比差异无統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 以及6min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 BNP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临床治愈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84.00%高于对照组56.00%(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半乳糖凝集素、糖类抗原125、NT-pro BNP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糖类抗原125、NT-pro BNP水平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患者依从度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度92.00%高于对照组68.00%(P<0.05),见表4。

3 讨论

心力衰竭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心功能障碍性疾病。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呈直线上升趋势,其是冠心病终末期表现,临床患者会出现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等[5]。该类症状出现原因主要为患者体内心肌肥厚会增加心脏负荷,逐渐出现循环淤血现象,心室重构会导致心肌细胞死亡,加重心力衰竭症状。慢性心力衰竭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以往治疗多采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物治疗,但随着医学的发展,有研究指出可采用新型药物治疗[6-7]。

临床上引起心力衰竭发病机制包括以下几点。(1)代偿机制以及心肌增厚。在早期心力衰竭,患者机体需要提高回心血量来维持正常血量的供应,从而增加患者心脏负荷,促使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对此,患者心脏的做功量及氧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会进一步提高心力衰竭的发病概率。心力衰竭者的代偿机制会引起心脏前后负荷增高,心肌细胞出现代偿性增生肥大,但此时的心肌细胞数量少,主要以心肌细胞内外纤维增生[8-9]。为了维持心肌细胞能量正常输送至线粒体,患者体内的心细胞核增大以及增多,但是其数量以及速度远远低于心肌纤维的增多。在整体来看,心肌细胞依旧处于供给能量不足的情况中,若是持续保持这种效果,会致使心肌细胞出现大面积坏死,增加患者的病情。心肌细胞代偿性增厚、心肌收缩功能改變,可相对维持心脏正常排血量,但是会因此致使心脏出现不耐受性,心脏功能降低,这时的患者虽然无任何明显的临床表现,但是心脏功能发生显着的改变,在实质上早已进入心力衰竭的变化阶段。心脏舒张功能丧失或是减弱的机制有两点。①主动舒张功能障碍。患者患有冠心病时,心肌细胞会出现缺血情况,能量供给不及时,细胞内部的钙离子不能在规定时间内由肌浆网回摄及泵出胞外,由此可引起心脏舒张功能丧失或减弱。②心肌细胞的适应能力降低以及心脏充盈阻碍。如患者出现高血压以及肥厚性心肌病,从而心脏舒张功能受到限制,引起心室舒张末期压力过高,体内循环出现阻碍、淤血、射血量下降等情况,进而引起一系列相关病症,最终结果为功能不全。(2)心室重构。其基本流程为心肌细胞增生肥大与由此而引起的细胞死亡以及细胞间质的变化。当心肌细胞出现病理性肥大时,细胞自身并不会出现增殖,而是以心肌细胞内纤维增多为主,这时患者体内需要维持能量的线粒体会出现数量增多的情况,但是其数量会低于心肌纤维增多的数量,同时会随着的患者病情发展,促使心肌细细胞大面积坏死,而细胞坏死则会影响心脏功能变化以及收缩功能,因此其在心脏重建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幅度的纤维胶原沉积为心肌细胞间质变化的主要表现,引起心脏功能出现各种状况,如心脏纤维化,收缩功能阻碍以及心脏传导系统受损。心室重构的步骤中,由于受到心脏病初始病因无法根治的因素影响,在此过程中,病理反应不断加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促使心力衰竭的发生。患者在早期心力衰竭具有一定程度的代偿性,而各种代偿机制满足患者供血需求的同时带来较多的不良影响,进而加重心力衰竭症状。(3)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激活。患者在出现心力衰竭的过程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以及交感神经系统的激活会引起不良反应。交感神经兴奋度升高,会致使患者血液中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升高,其位于心肌肾上腺素能受体,具有增加心肌收缩力以及提升心率作用,收缩外周血管,心脏后负荷增加,都会引起大量心肌耗氧量。另外, NE水平对心肌细胞具有直接毒副作用,可引起心肌细胞死亡;交感神经出现兴奋度升高,会影响心肌传导系统,增加心律失常发生的可能性;血管紧张素Ⅱ可位于1型血管紧张素受体,从而提高血管张力,增加心脏负荷;醛固酮会导致患者出现水钠潴留等不利情况的出现。而心力衰竭者体内炎症水平会出现改变,如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等。 TNF-α是由巨噬细胞被激活后所出现的一种炎性介质, TNF-α可依靠细胞毒作用,引导导一氧化氮合成酶,进而产生自由基,促使心肌细胞坏死。另外, TNF-α还能依靠激活多种细胞死亡过程,引导心肌细胞凋亡,激发心肌细胞肥大,而引起细胞间质发生变化。 TNF-α促进IL-1、IL-6、干扰素等细胞因子的表达和释放的同时,可使这些细胞因子提高细胞组织对TNF-α的敏感度,且在共同作用下引起心力衰竭发展。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体内IL-6的数值升高,会引起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以及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等纤维化因子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 (TGF-β)会提高细胞转变为纤维细胞的可能性,与基质蛋白和结合素合成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合成降低,提高胶原合成率,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致使心脏出现纤维化。 IL-6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一氧化氮,进而促使降低心肌收缩能力,诱发细胞出现死亡。 IL-10属于免疫细胞的一种,其所产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在体内起到至关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以及抗炎效果,可抑制多种炎症细胞因子发生生物学作用,如IL-10对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具有显着的抑制作用,同时对TNF-α所引起的致氧化应激反应同样也可起到抑制作用,且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可溶性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的表达,使得生物活性降低,阻碍体内的性氧(ROS)及NO生成,降低心力衰竭发生的概率。对此,患者出现心力衰竭时,长时间的神经内系统分泌,心室重构受到慢性激活的影响,后者可进一步影响神经内系统分泌,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与此同时,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过程中,利钠肽系统同样也会发生影响,利钠肽系统是由一组组织结构近乎相同的肽类激素组成,如心房钠尿肽、脑钠肽以及C型钠尿肽等,利钠肽系统对改善尿钠排泄功能,舒张血管等有有效作用[10-12]。

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 以及6min 步行距离均高于对照组(P<0.05),BNP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诺欣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贝纳普利属于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该类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通过水解抑制活性,使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充分改善患者体内血压状况,同时该类物质还能使心室负压减轻。诺欣妥药方中包含沙库巴曲与缬沙坦,该类药物使用中能抑制体内脑啡肽酶,改善患者心血管指标,抑制神经兴奋,对体内肾素及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存在一定影响,可降低死亡风险,临床耐受程度较高。相对于贝那普利治疗,采用诺欣妥能够显着改善心室重构功能,安全性较高,同时降低后期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中,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采用诺欣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提高治愈率,促进恢复。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半乳糖凝集素、糖类抗原125、NT- proBNP水平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依从度92.00%高于对照组68.00% (P<0.05)。脑钠肽是由心室心肌细胞受到牵扯后,受到刺激而释放源性神经激素,其在早期的分泌以B 型利钠肽原前体(pre-proBNP)形式为主,但是后酶解为两种成分, BNP 以及 NT-proBNP,其中 BNP具有发挥生物学的作用。因NT-proBNP只能被肾小球过滤,所以 NT-proBNP水平不会被脑啡肽酶抑制剂所影响,且患者体内的NT-proBNP的表达水平与心功能不全起到一定的关联性,对此, NT-proBNP水平的高低则是意味着心力衰竭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本次研究可知,经过有效的药物治疗后,患者NT-proBNP具有顯着的下降趋势,且患者治疗依从度高,说明诺欣妥不仅能改善心力衰竭,且治疗效果显着。但长时间服用诺欣妥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血管性水肿,低血压、肾功能损害、高钾血症等,部分患者则会出现恶心呕吐,咳嗽等轻微反应。在服用诺欣妥期间,患者若出现血管性水肿,应立即停止药物治疗,且采取相对应的措施;若是患者出现血压降低的情况,则依据实际情况调增药物剂量;若是患者出现高钾血症,可以与利尿剂合用治疗,并且还要定期监测血清钾水平。需要注意的是,在服用诺欣妥期间不可将其与普利类的药物或是沙坦类的药物合用,容易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而影响到药效。在用药方面,一定要先从小剂量服用,然后再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给患者增加剂量。

综上所述,采用诺欣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有效改善心功能指标,改善血清半乳糖凝集素、糖类抗原125、NT-proBNP水平,提升患者治疗依从度以及治疗疗效,利于病情好转,促进恢复。

参考文献

[1]  孙玲,王志荣.心脉隆注射液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23):4018-4021.

[2]  张相杰,黄文平,许有凡.沙库巴曲缬沙坦和盐酸贝那普利片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室重塑,炎症因子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9,35(5):125-129.

[3] 佟士骅,王玉华,张洁涵,等.诺欣妥联合心脏运动康复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疗效的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20,20(15):140-143,153.

[4]  蒋芳勇,张林潮.诺欣妥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进展[J].广西医学,2020,42(13):1725-1727.

[5]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2(2):98-122.

[6]  肖京,郭增玉.不同剂量诺欣妥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伴慢性肾功能不全对患者血清 sST2,CysC水平的影响[J].武警后勤学院学报:医学版,2021,30(6):34-38.

[7]  白金祥,韦建侠.沙库巴曲缬沙坦钠片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脑钠肽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22):3134-3137.

[8]  李兵.诺欣妥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20,8(36):77-78.

[9]  胡大清,王娓,章楠.诺欣妥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847例临床疗效真实世界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90-91.

[10]  方婧菲,刘俊伟,谭博.胺碘酮联合酒石酸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快室率心房颤动的疗效改善心功能分析[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3):82-83,85.

[11]  陈秀萍.舒适护理在慢性心力衰竭护理的中的应用探讨[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6):175-198.

[12]  程春莲,吴彬,周承操,等.曲美他嗪联合磷酸肌酸治疗缺血性心脏病慢性心力衰竭[J].医学食疗与健康,2020,18(10):105-107.

(收稿日期:2022-01-25)

猜你喜欢
治疗有效率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
冠心病合并心衰介入治疗后BNP水平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分析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综合康复护理对改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效果观察
醛固酮拮抗剂螺内酯在治疗心力衰竭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脑卒中病人早期康复治疗临床分析
益气固表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内科急诊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