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和应对探讨

2022-05-13 17:24钱薇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2年6期
关键词:护理不良事件应对策略

钱薇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及应对策略。方法:选择本院临床精神科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90例,按照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类,统计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时间、用药方式、住院次数及相关护士的护龄、职称及学历等,以此分析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个性化的应对策略。结果:90例患者的年龄、病程、用药方式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显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年龄越大、病程越短、联合用药等都能明显增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的住院次数、性别分布情况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不显着(P>0.05)。此外,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护龄、职称及学历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呈负性相关,护龄越长、学历越高、职称越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就越低,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及护士护龄、职称水平与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相关(P<0.05),患者用药方式及护士学历影响性较低(P>0.05)。应对策略实施后,护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风险评估、安全护理、急救护理评分升高,较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心境状态量表评分降低,遵医行为评分升高,较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精神科护理干预中应结合以往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象及影响因素制定相应的策略,提高护士对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程度;科学优化对患者和护士的管理手段,最大程度上减少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促进精神科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2)06-0078-04

在临床精神科的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疾病的特殊性、护理人员及患者自身等因素的影响均会导致较为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这种护理不良事件通常都是不可预见性的,是临床护理中的意外现象[1],包括精神病患者住院过程中出现的跌倒、护患纠纷、烫伤、坠伤、伤人及自杀等事故,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医院的正常秩序。且临床精神科的护理工作风险性较高,主要是由于精神科患者疾病的特殊性影响,使得患者情绪不稳定、行为可控性较低等,增加了护士的护理工作量及工作难度,导致一系列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现阶段临床中的医护人员对于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和了解程度较低,不利于护理不良事件的管理和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2-3]。因此,找到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个性化的应对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本院针对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来精神科90例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展开分析及观察,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21年8月临床精神科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患者90例,精神科护理人员22例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经临床诊断均符合临床中关于“精神病”的诊断标准;均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合并较为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过敏体质;心、肺、肾功能不全及不同意参与本次观察的患者。

1.2方法

按照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原因进行分类,统计和不良事件相关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用药方式、住院次数以及相关护士的护龄、职称及学历等,分析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影响因素,并制定个性化的应对策略。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观察患者的基线资料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以及精神科护士的护龄、职称及学历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比较应对策略实施前后,护士护理质量评分变化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ADL)、遵医行为、心境状态量表(POM)评分变化。

1.4統计学分析

数据用SPSS 20.0进行处理。采用2×2析因设计,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 t 检验;计数资料用[ n(%)]表示,行χ2检验;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对相关因素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患者的基线资料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

90例患者中年龄、病程、用药方式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显着(P<0.05),患者的年龄越大、病程越短、联合用药等都能明显增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患者的住院次数、性别分布情况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不显着(P>0.05),见表1。

2.2精神科护士的护龄、职称及学历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的关系

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护龄、职称及学历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呈负性相关,护龄越长、学历越高、职称越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就越低(P<0.05),见表2。

2.3不良事件诱发因素Logistics回归性分析

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病程及护士护龄、职称水平与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相关(P<0.05),患者用药方式及护士学历影响性较低(P>0.05),见表3。

2.4应对策略实施前后护士护理质量评分对比应对策略实施后,护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风险评估、安全护理、急救护理等均升高,较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应对策略实施前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遵医行为、POM评分对比

应对策略实施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POM 评分降低,遵医行为评分升高,较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3 讨论

护理不良事件主要是指临床护理的过程中由于医

疗护理行为造成患者死亡、住院时间延长,或离院时仍带有某种程度的失能的意外现象,在临床中一般将护理不良事件分为可预防性不良事件和不可预防性不良事件[4]。现阶段临床精神科的护理过程中较为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跌倒、误吸或窒息、用药错误、走失、烫伤以及其他与患者安全相关的护理意外现象;(2)精神科的临床诊断或治疗失误行为导致患者出现较为严重并发症现象或非正常死亡现象、严重功能障碍表现及住院时间延长、增加患者的住院费用等一系列的医疗事件[5];(3)精神科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出现较为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等现象;(4)指在精神科的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由于医疗器械或医疗设备的原因给患者或医务人员带来的损害现象;(5)在临床精神科的护理干预中由于护理人员或陪护人员的原因给患者带来的损害现象;第六是精神科患者在住院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发生较为严重院内感染现象[6]。

对于精神科患者来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仅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及病情治疗的效果,还可能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不利于患者预后及精神科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当前临床精神科的护理干预过程中,绝大多数护士对于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程度较低,对于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类型,护理不良事件发生与患者有关的、与护理人员有关的影响因素并不十分明确,不利于精神科整体护理质量水平的提高[7]。本研究结果显示:上报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精神科90例患者中,患者的年龄、病程时间、用药方式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显着(P<0.05),患者的年龄越大、患病时间越短、联合用药都能明显增加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但患者的住院次数、性别分布情况对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影响不显着(P>0.05);此外,精神科护理人员的护龄、职称及学历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呈负性相关,护龄越长、学历越高、职称越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就越低(P<0.05)。经Logistics 回归性因素分析后可知,患者年龄、病程时间及护士护龄、职称水平与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患者用药方式及护士学历影响性较低(P>0.05)。应对策略实施后,护士基础护理、专科护理、风险评估、安全护理、急救护理评分升高,较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对策略实施后,患者ADL、POM评分降低,遵医行为评分升高,较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为了更好的提高精神科护士对于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水平,临床精神科护理中应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具体如下。(1)强化精神科的护理安全管理强度。精神科护理中应不断强化患者安全管理的强度,尤其是对初次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年龄较大的患者、病情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定期由责任护士排查患者病房中的危险物品及危险元素,最大程度上提高精神科患者住院环境的安全性,将精神科患者把握在可控范围内[8]。除了每天定期检查病房内的情况外,护理人员还应严格的限制每天来院探视的人数及时间,严禁患者在住院期间外出,严格记录和监测患者病情的变化,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应急处理方案,减少意外的发生。(2)强化精神科护士的护患沟通能力,提高科室护理质量水平。精神科护理中护士应第一时间与患者展开详细的沟通,主动与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内心事件,评估患者是否存在自残、伤人及自杀的倾向,并给予患者安慰、鼓励和支持,最大程度上了解患者的心理活动,及时预判患者的异常情况和不良行为,提高患者和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减少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9]。医院应定期开展精神科护士的职业技能、安全防护理论知识、护理不良事件等相关的培训考核制度,最大程度上提高科室内的护理质量水平。(3)强化精神科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提高患者家属的安全防范意识。在精神科护理干预中应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及家属了解护理安全方面的知识,对于病区及病房内可能会带来危险的设备仪器和物品进行定期的防护及检查,并叮嘱患者家属在平时的照护过程中多给予关注和重视。(4)维护精神科病区环境的和谐。在精神科护理中应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安静及干净的住院环境,严格规定家属亲友探视患者的时间和次数,要求医护人员出入病房时应保持绝对的安静,减轻对患者情绪的刺激,在病区的设置方面应多结合患者的意见设置一些温馨、和谐的基础设备,最大程度上提高患者对于住院环境的满意度,预防各类安全因素导致的意外跌倒事件的发生,减少一些过激行为的出现[10-11]。上述应对策略在临床精神科护理中的实施,可在相关护理措施完善基础上实现对临床护理质量的全方位改善,以积极消除护理不良事件相关风险诱因,并可在护理实施后实现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遵义行为及精神疾病症状的综合改善,进而在患者生活质量及病情稳定性维持基础上进一步控制护理不良时间发生风险,保障其临床治疗安全,护理效果显着[12-15]。

综上所述,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认知现状不高,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患者、护士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临床中应给予相应的应对策略最大程度上预防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于新玲,韩娟.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的认知现状及应对措施[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1):10,13.

[2] 王燕,徐莲英,陈娟,等 . 略论临床精神科护理不良事件之认知情况分析及对策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37):114.

[3] 程从彬,黄桂红,贾迎春 .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J]. 当代护士(中旬刊),2020,27(6):183-185.

[4] 陈振澜,王月娥,房慧 . 风险管理在精神科老年住院患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J]. 心理月刊,2021,16(23):201-203.

[5] 张晓红,杨燕,庞建妮 . 某市二级医院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类别现状分析及干预对策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9):179.

[6] 徐群英,罗旭英,张建花,等 . 精神科住院患者暴力突发事件与护理安全应急管理措施分析 [J]. 中医药管理杂志,2020,28(15):171-172.

[7] 黄丽莎,段虹 . 不同层级护士对不良事件上报的认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J]. 当代护士(学术版),2020,27(5):26-28.

[8] 陈丽,陈彩云 . 早期预警结合全程风险评估对精神科住院患者护理管理质量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的影响 [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1,6(12):170-172.

[9] 杨金霞 . 精神科护士护理不良事件上报意向及影响因素[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21,40(5):803-806.

[10] 孙亚楠 . 精细化护理管理模式在精神科病房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 [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91):245-246.

[11] 李慧芳 . 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体会 [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174,186.

[12] 刘寰 . 精神科护理中不良事件的原因和对策研究 [J].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8,18(1):141-143.

[13] 陈其珍 . 精神科护理精细化管理的临床运用效果观察 [J]. 心理医生,2018,24(3):238-239.

[14] 陸惠琼,王果仙,尹燕,等 . 品管圈在精神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探索 [J]. 中国卫生产业,2018,15(15):78-79.

[15] 王春丽,方开琴,徐建丽 . 萨提亚模式心理干预对老年精神病患者的应用效果 [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22(14):16-18,27.

(收稿日期:2021-12-11)

猜你喜欢
护理不良事件应对策略
护理管理对妇科病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观察
根因分析法在临床给药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冲击下的发展探讨
初中英语情趣教学的现状浅议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8例外科临床护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与对策
儿科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及对策